張覺人編

《外科十三方考》~ 上編 (1)

回本書目錄

上編 (1)

1. 總論歌

儂等著論總提綱,陰陽內外悉分張,癰疽發處分赤白,瘡癤起時別暗光,滿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愛著青囊,百骸中毒分表裡,三關直透識陰陽,回生妙術傳釜水,救死奇方著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須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負儂醫惠,轉盼乾坤樂更長。

白話文:

我們等謹依據聖賢論著,總綱領,內外陰陽皆分明區分,腫瘤生成時顏色赤白,瘡癤發作時辯別明暗,懷抱仁慈關愛救濟,滿心慈愛推崇崇敬神醫,百體中毒辨表裡,三關直透認識陰陽,回春妙方沿襲承襲古聖先師,救死奇法彰顯偉大,且看杏林(指醫家)多名醫秀士,須知橘井(指醫藥)有遠慮深長,誤民莫負對醫生的恩惠,轉盼乾坤和諧歡樂更長。

2. 癰疽總論

夫癰疽之症,本由心經而發,何以發自心經,因實火動而成癰疽,雖有各症,亦當分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內因者,乃心、肝、脾、肺、腎及心包絡等處,或因寒熱而血凝氣滯,或膏粱厚味而遺諸毒;外因者,乃肩挑揹負,勞苦奔趨,而迎暑濕風邪,擾動氣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內外因者,乃五臟受傷而邪毒透入也。癰疽之發,分筋、骨、韌、皮、膚五類。

白話文:

癰疽的發病,是由心經而發生的。原因是實火(過度熱火)動而化成了癰疽。盡管患了各種不同的癰疽,也應該分為內因、外因、內外因不明。內因是指心、肝、脾、肺、腎以及心包絡等處,由於受寒受熱,導致血凝滯,氣血不和,或者是長期食用膏粱厚味,遺留了毒素。外因是指挑擔負重、勞碌奔波,從而迎來了暑濕風邪,擾亂了氣血的平衡,這是外因。既非內因又非外因的,就是五臟受傷而邪毒侵入體內。癰疽的發病,可以分為筋、骨、韌帶、皮、膚這五大類。

癰發於血脈之間,屬陽,為順症;疽發於筋骨之內,屬陰,為逆症。發於皮內者為瘍,發於膚上者為癤。凡症宜視陰陽,詳察善惡,若見三善,縱然沉重,亦無大害;如見四惡,雖然微小,亦必喪亡。凡業醫者,不可徒從表裡、寒熱而辨陰陽,以貽害於人也。

白話文:

癰發在血脈之間,屬陽,是順症;疽發在筋骨之內,屬陰,是逆症。發在皮膚之內的是瘍,發於皮膚表面的叫做癤。所有疾病都需要看陰陽病症,詳細觀察病情好壞,如果見到三種好現象,即使病情嚴重,也不會有大害;如果見到四種壞現象,即使病情輕微,也必定會死亡。所有從事醫藥的人,不可以只是從表裡、寒熱來辨別陰陽,以免貽害於人。

3. 癰疽總論歌

癰疽原是火毒生,經絡阻隔氣血凝,外因六淫八風感,內因六慾並七情,飲食起居多失慎,肩挑揹負損其身,膏粱之變營衛過,藜藿之軀氣血貧,疽由筋骨陰分發,癰從陽分肉脈生,瘍起皮里肉之外,瘡發皮膚為失榮,陽盛焮腫赤痛易,陰盛色暗陷不疼,半陰半陽不高腫,微痛微熱紅亦輕,五善為順七惡逆,見三見四可分明,臨症色脈須詳察,溫涼補汗攻應分,善治傷寒雜症易,能察癰疽腫毒精。

白話文:

癰疽的根源是火毒所致,經絡阻塞氣血凝結,外因是六淫八風的侵襲,內因是七情六慾的擾動,飲食起居多有失宜,肩挑背負損耗自身,膏粱之變導致營衛過度,藜藿之軀氣血貧弱,疽是由筋骨的陰分而發,癰由陽分的肉脈而生,瘍起於皮肉之外,瘡發於皮膚,為失榮所致,陽盛則腫脹赤痛易發,陰盛則色暗陷而不痛,半陰半陽則腫脹不甚,微痛微熱,紅腫亦輕,五善為順,七惡為逆,見三見四可清楚區分,臨證時要詳細觀察症狀和脈象,溫涼補汗攻應分別對應,善治傷寒雜症容易,能辨別癰疽腫毒精妙。

4. 癰疽總論歌解

經云:「諸痛癢瘡,皆屬心火。故曰癰疽原是火毒生也。癰疽皆因營衛不和,氣血凝結,經絡阻隔而生,故曰經絡阻隔氣血凝也。其因有三,內因、外因、不內外因是也。外因者,由於春之風,夏之暑濕,秋之燥,冬之寒也,當其時而至,則為正氣,非其時而至,或過盛,則為淫邪。凡此六淫為病,皆屬外因。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各種疼痛、皮膚疾病、瘡瘍,都和心火有關。因此說癰疽本來是火毒引起的。癰疽都是因為營氣和衛氣不和調,氣血瘀結,經絡閉塞而產生的,所以說經絡不通,氣血瘀結就會形成癰疽。造成癰疽的原因有:內因、外因、內外兼因。外因指的是春天風邪、夏天暑溼、秋天乾燥、冬天寒冷的季節性疾病。在正常時候出現,就是正氣。在不正常的時間出現,或者過盛,就成為邪氣。這六種外邪致病,都屬於外因。

亦有因八風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剛風,春分日正東嬰兒風,秋分日正西罡風,立夏日東南弱風,立冬日西北折風,應時而至,則生養萬物,不應時而至,則殺害生靈萬物,若人感受,則內生重病,外發癰疽。凡此八風為病,皆屬於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風感也。內因者,耳聽淫聲,目視邪色,鼻聞過臭,舌食滋味,心思過度,意念妄生,皆損人神,凡此六淫為病,皆屬內因,故曰內因六慾並七情也。

白話文:

也有些人生病是因為受到八種風邪的影響,比如冬至日正北刮大剛風,春分日正東刮嬰兒風,秋分日正西刮罡風,立夏日東南刮弱風,立冬日西北刮折風,這些風在應有的時候刮,那麼就會生養萬物,如果不應有的時候刮,那麼就會殺害生靈萬物,如果人受到這些風邪的影響,那麼就會在體內長出嚴重的疾病,在體外就會出現癰瘡。凡是這八種風邪引起的疾病,都屬於外因,所以也叫外因六淫、八風感。內因是指耳朵聽淫穢的聲音,眼睛看邪惡的顏色,鼻子聞過於臭的味道,舌頭吃味道過於濃烈的東西,思慮過度,意念胡思亂想,這些都會損害人的精神,凡是這六種內因引起的疾病,都屬於內因,所以叫內因六慾並七情。

不內外因者,飲食不節,起居不慎,過飲醇酒則生火,消爍陰液,過飲茶水則生濕,過食五辛則損氣血,過飢過飽則傷脾胃,凡此種種,皆飲食之致病;晝夜過勞,擔輕負重,跌撲損墜等類,損其身形,夜不靜息,強力入房,勞傷精氣,此起居之病也。其起於膏粱厚味者,多令人營衛不和,火毒內結,起於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氣不充,氣血虧少,凡此種種,皆不內外因也。人之身體,計有五層,皮、脈、肉、筋、骨也。

白話文:

沒有內在和外因的疾病,是飲食不規律,作息不謹慎導致的。過量飲酒會產生火氣,消耗陰液;過量飲用茶水會產生濕氣;過量食用辛辣的食物會損害氣血;過度飢餓或過度飽食會損傷脾胃。所有這些,都是飲食引起的疾病。晝夜過度勞累,擔挑重物,跌打損傷等,都會損傷身體。夜晚不休息,勉強行房,會損傷精氣,這是作息引起的疾病。那些膏粱厚味的人,大多會導致營衛不和,火毒內結。那些吃藜藿薄食的人,大多會導致胃氣不充,氣血不足。所有這些,都是沒有內在和外因的疾病。人的身體,總共有五層:皮膚、脈絡、肌肉、筋骨。

發於筋骨間者曰疽,屬陰;發於血脈間者曰癰,屬陽;發於皮里肉外者曰瘍毒,只發於皮膚上者名曰瘡癤。凡癰疽陽盛者,初起焮腫,色赤,疼痛,則易潰易斂,順而易治,以其為陽症也。陰盛者,初起色黯,不紅,塌陷,不腫,木硬不疼,則難潰難斂,逆而難治,以其為陰症也。

白話文:

長在筋骨之間的叫做疽,屬於陰性;長在血脈之間的叫做癰,屬於陽性;長在皮膚和肌肉之間的叫做瘍毒,只長在皮膚上的叫做瘡癤。凡是癰疽陽氣旺盛的,開始發作時紅腫、顏色發紅、疼痛,潰爛和癒合都容易,順利而容易治療,因為它是陽性疾病。陰氣旺盛的,開始發作時顏色暗淡,不紅,塌陷,不腫脹,僵硬不疼,潰爛和癒合都困難,逆轉而難以治療,因為它是陰性疾病。

半陰半陽者,漫腫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紅,此症屬險,若能隨症施治,不失其時,則亦可轉險為順,否則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諸瘡見之則為順,則易治;七惡者,七惡之症也,諸瘡見之則為逆,則難治。凡患癰疽者,五善為順,七惡為逆,如見三善者必生,見四惡者必死矣。

白話文:

半陰半陽的症狀,腫脹不高,疼痛不劇烈,顏色不太紅,這種情況屬於危險的,如果能夠根據病情及時施治,那麼也可以轉危為安,否則就會走向惡化。五善,是五種好的症狀,各種瘡瘍出現這些症狀,病情就順利,容易治癒;七惡,是七種不好的症狀,各種瘡瘍出現這些症狀,病情就惡劣,難以治癒。凡是患癰疽的,五善的病情順利,七惡的病情惡劣,如果出現三善的症狀肯定會康復,出現四惡的症狀肯定會死亡。

爾後學業醫者,當於臨症之際詳察其色,宜溫者則溫之,宜涼者則涼之,宜補則補,宜汗則汗,宜攻則攻,果能如是,庶有濟而不誤也。然而外症癰疽,猶如內症傷寒,能善治傷寒者,則雜症無不易治,能善療癰疽者,則諸瘡無不精妙,蓋以其能辨表裡、陰陽、虛實、寒熱也。

白話文:

那些想要學醫的人,應該要仔細觀察病人的氣色,適合溫補的要溫補,適合清涼的要清涼,適合滋補的要滋補,適合發汗的要發汗,適合攻下的要攻下,如果能做到這樣,才能幫助病人又不至於誤診。然而,外在的癰疽,就像內在的傷寒,能治好傷寒的人,其他雜症也就不難治;能治好癰疽的人,其他瘡症也都能治得好,這是因為他們能夠辨別表裡、陰陽、虛實、寒熱。

5. 癰疽陽症歌

陽症初起焮赤痛,根束盤清腫如弓,七日或疼或時止,二七瘡內漸生膿,毒隨膿出精神爽,腐脫新生氣血充,嫩肉如珠顏色美,更兼鮮潤若榴紅,自然七惡全無犯,應當五善喜相逢,須知此屬純陽症,醫藥調和自有功。

白話文:

陽性疾病初期紅腫疼痛,根部腫脹彎曲似弓。七天後有時疼痛有時停止,十四天後瘡口內逐漸產生膿液,毒素隨著膿液排出,精神爽快。腐壞的肉脫落後,生出新的血肉,細嫩的肉珠顏色美麗,且更鮮豔紅潤如石榴紅。自然而然七種惡症都消失了,應該出現五種吉兆喜相逢。要知道這是屬於純陽證,醫生採用調和藥物治療自然會有療效。

凡癰疽初起,焮熱赤痛,根束者,暈不散也;盤清者,不漫腫也;如弓者,高腫也,易潰易斂,此為順症。詳察細審,自易見功。

白話文:

當膿包傷口剛開始出現時,灼熱紅痛和根部疼痛則表示熱毒集中而沒法散去;膿包表面平坦無異樣,則表示不會漫腫;像弓一樣高聳腫脹,就容易潰爛和癒合,這是正常的症狀。仔細觀察並且判斷,自然很容易見效。

6. 癰疽陰症歌

陰症初起如粟大,不紅不腫疙瘩僵,木硬不痛不焮腫,瘡根平大黯無光,三七之後不潰腐,軟陷無膿結空倉,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菡房,紫黑膿稀多臭穢,如見七惡定必亡,須知此屬純陰症,縱有岐黃命不長。

白話文:

陰症初起的時候,象小米粒那麼大,不紅不腫,象僵硬的木頭一樣,不疼痛也不發炎。瘡根平坦寬大,色澤暗淡無光。三七天後也不潰爛腐敗,柔軟下陷沒有膿,空洞無物。瘡上生出薄皮,像褪掉的盔甲,孔洞中結出的東西,像荷花蕊房一樣,紫黑色膿液稀少而臭穢,如果出現七種惡劣的症狀,必定會死亡。要知道,這是屬於純陰症,即使有神醫扁鵲、華佗,也難保性命。

凡癰疽初起,不紅不腫,不焮熱,狀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後,不潰不斂,瘡上生衣,如脫殼樣,口如花結子,此屬逆症。倘見七惡,必定死亡;如現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強救治,否則徒勞。

白話文:

凡是癰疽初起時,不紅不腫,不發燒,狀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天之後,不潰爛也不消散,瘡口生出如脫殼一樣的瘡衣,口如花朵般結出果實,這屬於逆症。倘若出現七種惡兆,必定死亡;如果出現五種好兆或一、兩個好兆,還可勉強救治,否則徒勞。

7. 陰陽相半歌

陰陽相半屬險症,陽吉陰凶生死昭,似陽微痛微焮腫,如陰半硬半腫高,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為膿磽,五善之症雖兼有,如現七惡豈全逃,飲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調和尚可療,按法醫治應手效,陽長陰消自可調。

白話文:

陰陽交雜的病情屬於疑難雜症,陽氣盛行,陰氣衰弱,生死難料。如果是陽症,輕微疼痛,微紅腫脹,如果是陰症,半硬半腫且比較高。如果腫脹不潰爛,是因為脾氣虛弱,如果潰爛久治不愈,形成膿磽。五種良性的症狀,可能同時存在;七種惡性的症狀,難免會兼有。飲食如果能品嚐到美味,大小便正常,還可治癒。按照醫法對症治療,效果顯著。陽氣增強,陰氣消退,自然可以康復。

半陰半陽,皆屬險症,似陽不甚燒熱,似陰不甚木硬,多現順症宜可救,如現逆症則難療。如陰升陽泄者,縱然多險,尚有一線生機。

白話文:

半陰半陽的病症,都屬於危險的疾病。似陽症狀不那麼發燒,似陰症狀不那麼僵硬。通常可以觀察到順症,則可以治療。如果出現逆症,則難以治療。例如陰證轉陽證,即便很危險,但還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