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三方考》~
1. 上編
2. 總論歌
儂等著論總提綱,陰陽內外悉分張,癰疽發處分赤白,瘡癤起時別暗光,滿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愛著青囊,百骸中毒分表裡,三關直透識陰陽,回生妙術傳釜水,救死奇方著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須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負儂醫惠,轉盼乾坤樂更長。
白話文:
總論歌
各位同道,總論綱要如下:要仔細區分疾病的陰陽、內外,癰疽發作時要區分紅腫的顏色,瘡癤初起時要辨別其顏色深淺;醫生應懷抱仁愛之心,如同慈母般呵護病人;疾病百病的毒邪侵犯,要區分表裡;治療時要通達三焦的陰陽變化;妙效的回生之術源於古代的釜水療法,而救死扶傷的奇方則來自蜀地;杏林之中人才濟濟,而橘井之水也散發著清香;希望大家不要辜負醫生的恩惠,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3. 癰疽總論
夫癰疽之症,本由心經而發,何以發自心經,因實火動而成癰疽,雖有各症,亦當分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內因者,乃心、肝、脾、肺、腎及心包絡等處,或因寒熱而血凝氣滯,或膏粱厚味而遺諸毒;外因者,乃肩挑揹負,勞苦奔趨,而迎暑濕風邪,擾動氣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內外因者,乃五臟受傷而邪毒透入也。癰疽之發,分筋、骨、韌、皮、膚五類。
癰發於血脈之間,屬陽,為順症;疽發於筋骨之內,屬陰,為逆症。發於皮內者為瘍,發於膚上者為癤。凡症宜視陰陽,詳察善惡,若見三善,縱然沉重,亦無大害;如見四惡,雖然微小,亦必喪亡。凡業醫者,不可徒從表裡、寒熱而辨陰陽,以貽害於人也。
白話文:
癰疽的病症,根本原因來自於心經。為什麼會從心經發病呢?是因為心經的實火旺盛,導致癰疽產生。雖然癰疽的症狀有很多種,但都應該區分內因、外因和非內外因。內因是指心、肝、脾、肺、腎以及心包絡等部位,因為寒熱導致血液凝滯、氣血阻滯,或是因為經常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而產生毒素;外因是指長時間肩挑背負重物、勞累奔波,遭受暑濕風邪的侵襲,擾亂氣血,導致氣血不和;非內外因是指五臟受損,邪毒侵入體內。癰疽的發生,可以分為筋、骨、韌帶、皮、膚五類。
癰疽發生在血脈之間,屬陽,是順利的病理過程;疽發生在筋骨之內,屬陰,是逆亂的病理過程。發生在皮層內部的稱為瘍,發生在皮膚表面的稱為癤。所有症狀都應該觀察其陰陽屬性,仔細辨別吉凶。如果出現三個好的徵兆,即使病情嚴重,也沒有大礙;如果出現四個壞的徵兆,即使病情輕微,也必然會危及生命。從事醫療的人,不能只根據表裡、寒熱來判斷陰陽,以免造成危害。
4. 癰疽總論歌
癰疽原是火毒生,經絡阻隔氣血凝,外因六淫八風感,內因六慾並七情,飲食起居多失慎,肩挑揹負損其身,膏粱之變營衛過,藜藿之軀氣血貧,疽由筋骨陰分發,癰從陽分肉脈生,瘍起皮里肉之外,瘡發皮膚為失榮,陽盛焮腫赤痛易,陰盛色暗陷不疼,半陰半陽不高腫,微痛微熱紅亦輕,五善為順七惡逆,見三見四可分明,臨症色脈須詳察,溫涼補汗攻應分,善治傷寒雜症易,能察癰疽腫毒精。
白話文:
癰疽本是體內火毒所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外在因素有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及八風(風邪)侵襲,內在因素則包括六慾(色、聲、香、味、觸、法)及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失調。生活起居不慎、過度勞累(如肩挑背負)、飲食不節(膏粱厚味導致營衛失調,或粗茶淡飯導致氣血不足),都會誘發癰疽。疽通常發生在筋骨等陰性部位,癰則發生在肌肉等陽性部位。瘍則起於皮肉之間,瘡則發生於皮膚表面,皆屬氣血失調所致。陽氣盛者,癰疽紅腫疼痛明顯;陰氣盛者,顏色暗沉,凹陷,疼痛不明顯;半陰半陽者,腫脹不高,疼痛和發熱都較輕微。癰疽的發展有順利與逆轉的五善七惡之分,觀察其症狀即可分辨。診斷時必須仔細觀察顏色和脈象,才能根據情況選擇溫熱、寒涼、補益、發汗或攻邪等治療方法。若能善於治療傷寒雜病,也就能精準診斷和治療癰疽腫毒。
5. 癰疽總論歌解
經云:「諸痛癢瘡,皆屬心火。故曰癰疽原是火毒生也。癰疽皆因營衛不和,氣血凝結,經絡阻隔而生,故曰經絡阻隔氣血凝也。其因有三,內因、外因、不內外因是也。外因者,由於春之風,夏之暑濕,秋之燥,冬之寒也,當其時而至,則為正氣,非其時而至,或過盛,則為淫邪。凡此六淫為病,皆屬外因。
亦有因八風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剛風,春分日正東嬰兒風,秋分日正西罡風,立夏日東南弱風,立冬日西北折風,應時而至,則生養萬物,不應時而至,則殺害生靈萬物,若人感受,則內生重病,外發癰疽。凡此八風為病,皆屬於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風感也。內因者,耳聽淫聲,目視邪色,鼻聞過臭,舌食滋味,心思過度,意念妄生,皆損人神,凡此六淫為病,皆屬內因,故曰內因六慾並七情也。
不內外因者,飲食不節,起居不慎,過飲醇酒則生火,消爍陰液,過飲茶水則生濕,過食五辛則損氣血,過飢過飽則傷脾胃,凡此種種,皆飲食之致病;晝夜過勞,擔輕負重,跌撲損墜等類,損其身形,夜不靜息,強力入房,勞傷精氣,此起居之病也。其起於膏粱厚味者,多令人營衛不和,火毒內結,起於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氣不充,氣血虧少,凡此種種,皆不內外因也。人之身體,計有五層,皮、脈、肉、筋、骨也。
發於筋骨間者曰疽,屬陰;發於血脈間者曰癰,屬陽;發於皮里肉外者曰瘍毒,只發於皮膚上者名曰瘡癤。凡癰疽陽盛者,初起焮腫,色赤,疼痛,則易潰易斂,順而易治,以其為陽症也。陰盛者,初起色黯,不紅,塌陷,不腫,木硬不疼,則難潰難斂,逆而難治,以其為陰症也。
半陰半陽者,漫腫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紅,此症屬險,若能隨症施治,不失其時,則亦可轉險為順,否則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諸瘡見之則為順,則易治;七惡者,七惡之症也,諸瘡見之則為逆,則難治。凡患癰疽者,五善為順,七惡為逆,如見三善者必生,見四惡者必死矣。
爾後學業醫者,當於臨症之際詳察其色,宜溫者則溫之,宜涼者則涼之,宜補則補,宜汗則汗,宜攻則攻,果能如是,庶有濟而不誤也。然而外症癰疽,猶如內症傷寒,能善治傷寒者,則雜症無不易治,能善療癰疽者,則諸瘡無不精妙,蓋以其能辨表裡、陰陽、虛實、寒熱也。
白話文:
癰疽總論歌解
經書上說,各種疼痛、搔癢、瘡瘍都屬於心火。所以癰疽的本源是火毒。癰疽都是因為營衛不和,氣血凝滯,經絡阻塞而產生,所以說經絡阻塞氣血凝滯。成因有三:內因、外因、非內非外因。外因是由於春天風寒、夏天暑濕、秋天燥熱、冬天寒冷,這些在當令季節出現就屬正氣,若非時節出現或過於旺盛,就成了邪氣。這六種邪氣致病,都屬於外因。
也有一些是由於八風侵襲造成,例如冬至日的正北大寒風,春分日的正東嬰兒風,秋分日的正西罡風,立夏日的東南弱風,立冬日的西北折風。這些風在應時節出現,則能生長萬物;若非時節出現,則會傷害萬物。人若感受這些風寒,就會內生重病,外發癰疽。這八風致病,都屬於外因,所以也稱為外因六淫、八風感。內因是指:聽淫聲、看邪色、聞惡臭、吃辛辣食物、思慮過度、妄生邪念,這些都會損傷人的精神。這六種因素致病,都屬於內因,所以稱為內因六慾並七情。
非內非外因是指:飲食不節、起居不慎。過量飲酒會生火,耗損陰液;過量飲茶會生濕;過食辛辣食物會損傷氣血;過飢過飽會傷脾胃;這些都是飲食導致的疾病。晝夜勞累、負重過度、跌打損傷等,都會損傷身體;夜間不休息、房事過度,勞傷精氣,這些都是起居導致的疾病。飲食膏粱厚味,容易導致營衛不和,火毒內積;飲食粗淡,容易導致胃氣不足,氣血虧虛。這些都屬於非內非外因。人體有五層:皮、脈、肉、筋、骨。
發生在筋骨之間的稱為疽,屬陰;發生在血脈之間的稱為癰,屬陽;發生在皮里肉外的稱為瘍毒;只發生在皮膚表面的稱為瘡癤。癰疽陽盛者,初期紅腫熱痛,則容易潰爛也容易癒合,容易治療,因為這是陽證。陰盛者,初期顏色暗淡,不紅,塌陷,不腫,堅硬不痛,則難以潰爛也難以癒合,難以治療,因為這是陰證。
半陰半陽者,腫脹不甚明顯,疼痛輕微,顏色不紅,這是險症。如果能根據病情治療,不失時機,也能轉危為安,否則就會惡化。五善是指五種好的徵兆,瘡瘍出現這些徵兆則預後良好,容易治療;七惡是指七種不好的徵兆,瘡瘍出現這些徵兆則預後不良,難以治療。患癰疽者,五善為順,七惡為逆,出現三個好徵兆則能痊癒,出現四個壞徵兆則必死。
後學醫者,應在診斷時仔細觀察其顏色,該溫熱的則溫熱,該清涼的則清涼,該補的則補,該發汗的則發汗,該攻邪的則攻邪。如果能這樣做,就能得到好的療效而不致於出錯。外症癰疽如同內症傷寒,能善於治療傷寒的,則各種雜症都能容易治療;能善於治療癰疽的,則各種瘡瘍都能精妙治療,因為他能辨別表裡、陰陽、虛實、寒熱。
6. 癰疽陽症歌
陽症初起焮赤痛,根束盤清腫如弓,七日或疼或時止,二七瘡內漸生膿,毒隨膿出精神爽,腐脫新生氣血充,嫩肉如珠顏色美,更兼鮮潤若榴紅,自然七惡全無犯,應當五善喜相逢,須知此屬純陽症,醫藥調和自有功。
凡癰疽初起,焮熱赤痛,根束者,暈不散也;盤清者,不漫腫也;如弓者,高腫也,易潰易斂,此為順症。詳察細審,自易見功。
白話文:
癰疽陽症初期,患處紅腫發熱疼痛,腫脹範圍界線清楚,隆起如弓,疼痛可能持續七天,也可能時好時壞。十四天左右,瘡內開始化膿,膿液排出後,精神狀態會好轉,壞死的組織脫落,新的組織生長出來,皮膚鮮嫩紅潤,像櫻桃般美麗。此時,七種邪惡(指致病因素)完全消失,五種吉利徵兆(指康復的跡象)相繼出現。這是純陽性的癰疽,只要藥物調理得當,便能痊癒。
凡是癰疽初期,出現紅腫熱痛,腫塊界限分明,沒有瀰漫擴散,隆起如弓形,容易潰爛也容易癒合,這就是順利的病症。仔細觀察,就能輕易見效。
7. 癰疽陰症歌
陰症初起如粟大,不紅不腫疙瘩僵,木硬不痛不焮腫,瘡根平大黯無光,三七之後不潰腐,軟陷無膿結空倉,瘡上生衣如脫甲,孔中結子似菡房,紫黑膿稀多臭穢,如見七惡定必亡,須知此屬純陰症,縱有岐黃命不長。
凡癰疽初起,不紅不腫,不焮熱,狀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後,不潰不斂,瘡上生衣,如脫殼樣,口如花結子,此屬逆症。倘見七惡,必定死亡;如現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強救治,否則徒勞。
白話文:
癰疽初期,病灶如小米粒大小,不紅不腫,摸起來硬邦邦的,沒有疼痛或發炎反應,瘡面平坦、顏色暗淡無光澤。 七天後仍不潰爛,反而軟陷下去,裡面空空如也,沒有膿液。瘡面上會長出一層皮,像指甲脫落一樣,瘡口內結著像蓮蓬一樣的東西。膿液稀薄,顏色紫黑,臭味濃重。如果出現這七種惡兆,病人必定死亡。 這屬於純陰症,即使名醫出手,也難以挽回性命。
凡是癰疽初期,不紅不腫,不發熱,像小米粒一樣硬塊,不痛,七天後既不潰爛也不癒合,瘡面上長出像脫殼一樣的皮,瘡口內像花朵一樣結著東西,這就是逆症。 如果出現七種惡兆,肯定死亡;如果出現五種吉兆中的一兩種,或許勉強可以治療,否則治療也是徒勞無功。
8. 陰陽相半歌
陰陽相半屬險症,陽吉陰凶生死昭,似陽微痛微焮腫,如陰半硬半腫高,腫而不潰因脾弱,潰而不斂為膿磽,五善之症雖兼有,如現七惡豈全逃,飲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調和尚可療,按法醫治應手效,陽長陰消自可調。
半陰半陽,皆屬險症,似陽不甚燒熱,似陰不甚木硬,多現順症宜可救,如現逆症則難療。如陰升陽泄者,縱然多險,尚有一線生機。
白話文:
陰陽相半歌
陰陽失調各半,屬於危險的疾病。陽盛陰衰則吉,陰盛陽衰則凶,生死立判。看起來像陽證,疼痛輕微,腫脹也輕微;看起來像陰證,則半邊硬,腫脹明顯且嚴重。腫脹但不潰爛,是因為脾氣虛弱;潰爛了卻癒合不了,則是由於膿毒瘀積。雖然兼具五種良性徵兆,但如果出現七種惡性徵兆,也難以完全倖免。如果能正常飲食,並有良好的二便(大小便),病情尚可治療;依照正確的方法治療,療效顯著,陽氣恢復,陰邪消除,病情自然會好轉。
半陰半陽的病情,都屬於險症。看起來像陽證,但不十分灼熱;看起來像陰證,但不十分堅硬。大多數出現順利發展的症狀,尚可搶救;如果出現逆轉的症狀,則難以治療。即使是陰氣上升,陽氣下泄的情況,雖然危險重重,也仍然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