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摘要》~ 卷下 (17)
卷下 (17)
1. 十一、各症方藥
人參(四分),青皮(四分),茯苓(七分),天門冬(四分),陳皮(五分),地骨皮(五分),甘草(炙,五分),知母(七分),五味子(十粒,杵碎),桑皮(一錢)
上姜水煎服。
清涼飲,治實熱便秘,或喉中腫痛。
當歸,赤芍藥,甘草(炙),大黃(蒸,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清胃散,治醇酒厚味,唇齒作痛,或齒齦潰爛,或連頭面頸項作痛。
黃連(炒,一錢五分),當歸,生地黃,牡丹皮(各一錢),升麻(二錢)
上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即前方加犀角、連翹、甘草。
涼膈散,治實熱喉舌腫痛,便溺秘結。
大黃,朴硝,甘草,梔子仁,黃芩,薄荷葉(各一兩),連翹(四兩)
上為末,每服四、五錢,竹葉,蜜少許煎服,仍量加減。
潤腸丸,治伏火風熱,大腸乾燥。若因失血,或因腎不足,當滋腎,最忌此丸。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一兩),羌活,當歸尾,大黃(煨),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上另研為末,煉蜜丸,豬膽汁丸尤妙。每服三十丸,食前滾湯下。若燥在直腸,用豬膽汁導之,亦忌前藥。
滋腎丸,治熱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或腎虛足熱,腿膝無力,不能履地。
知母(酒炒),黃柏(酒炒,各二兩),肉桂(二錢)
上各另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二百丸,空心白滾湯下。
黃芩清肺飲,治肺熱小便不利,宜用此藥清之。
黃芩(一錢),山梔(二錢)
上水煎服。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清心蓮子飲,治熱在氣分,口乾作渴,小便白濁,夜安晝熱,或口舌生瘡,咽乾煩躁作渴,小便赤淋。
黃芩(炒),麥門冬,地骨皮,車前子(炒),甘草(各一錢半),石蓮肉,茯苓,黃耆,柴胡,人參(各一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調中益氣湯,治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二便清數,或痰嗽稠黏,熱壅頭目,體倦,少食等症。
黃耆(一錢),人參(去蘆),甘草,蒼朮(各五分),柴胡,橘皮,升麻,木香(各二分)
上水煎,空心服。
三生飲,治卒中昏憒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
南星(一兩,生用),川烏(去皮,生用),附子(去皮生用,各半兩),木香(二錢)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
秦艽升麻湯,治風寒客手足陽明經,口眼喎斜,惡見風寒,四肢拘急,脈浮緊。
升麻,乾葛,甘草,芍藥,人參,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三錢)
上每服一兩,蔥白二根,水煎。
愈風丹,治諸風肢體麻木,手足不隨等症。
天麻,牛膝(同酒浸焙乾),萆薢(另研細),玄參(各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熟地黃(自制),生地黃(各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
白話文:
十一、各症方藥
人參青皮湯 使用人參四分、青皮四分、茯苓七分、天門冬四分、陳皮五分、地骨皮五分、炙甘草五分、知母七分、五味子十粒(搗碎)、桑白皮一錢。 用水加薑煎煮後服用。
清涼飲 用來治療實熱引起的便秘,或者喉嚨腫痛。 使用當歸、赤芍藥、炙甘草、蒸過的大黃,各取等份。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清胃散 用來治療因嗜好濃醇酒食造成的嘴唇牙齦疼痛,或者牙齦潰爛,甚至連帶頭部、面部、頸部疼痛。 使用炒過的黃連一錢五分、當歸一錢、生地黃一錢、牡丹皮一錢、升麻二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清胃散 就是在清胃散的基礎上,加入犀角、連翹、甘草。
涼膈散 用來治療實熱引起的喉嚨、舌頭腫痛,以及便秘、小便不暢。 使用大黃、朴硝、甘草、梔子仁、黃芩、薄荷葉各一兩,連翹四兩。 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到五錢,用竹葉和少許蜂蜜煎煮後服用,用量可根據情況增減。
潤腸丸 用來治療體內潛藏的火熱引起的腸道乾燥。如果是因為失血,或者腎虛導致的,應當滋補腎陰,最忌使用此藥。 使用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磨成粉)各一兩,羌活、當歸尾、煨過的大黃、皂角仁、秦艽各五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用豬膽汁做成藥丸效果更好。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溫開水送服。如果乾燥的位置在直腸,可以用豬膽汁灌腸,也忌用此藥。
滋腎丸 用來治療熱邪在血分,口不渴卻小便不順暢,或者腎虛導致足部發熱,腿腳無力,無法正常行走。 使用酒炒過的知母、酒炒過的黃柏各二兩,肉桂二錢。 將上述藥材各自磨成粉末,用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百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黃芩清肺飲 用來治療肺熱引起的小便不暢,用此藥來清肺熱。 使用黃芩一錢,山梔二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小便不暢,可以加入鹽豉二十粒。
清心蓮子飲 用來治療熱邪在氣分,口乾口渴,小便混濁,夜晚安穩但白天發熱,或者口舌生瘡,咽喉乾燥煩躁口渴,小便赤澀淋漓。 使用炒過的黃芩、麥門冬、地骨皮、炒過的車前子、甘草各一錢半,石蓮肉、茯苓、黃耆、柴胡、人參各一錢。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調中益氣湯 用來治療濕熱侵擾導致的身體沉重煩悶,口中無味,大小便清稀頻繁,或者咳嗽痰多黏稠,熱邪壅塞頭目,身體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 使用黃耆一錢,去蘆的人參、甘草、蒼朮各五分,柴胡、橘皮、升麻、木香各二分。 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三生飲 用來治療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以及痰厥、氣厥等症狀。 使用生南星一兩,生川烏(去皮)、生附子(去皮)各半兩,木香二錢。 每次服用五錢,加薑和水煎煮後服用。
秦艽升麻湯 用來治療風寒侵犯手足陽明經導致的口眼歪斜,害怕風寒,四肢拘攣,脈象浮緊。 使用升麻、葛根、甘草、芍藥、人參、秦艽、白芷、防風、桂枝各三錢。 每次服用一兩,加入兩根蔥白,用水煎煮後服用。
愈風丹 用來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肢體麻木,手腳不靈活等症狀。 使用天麻、牛膝(用酒浸泡後烘乾)、另磨細的萆薢各六兩,玄參六兩,杜仲七兩,羌活十四兩,當歸、自制的熟地黃、生地黃各一斤,獨活五兩,肉桂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