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內科摘要》~ 卷下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6)

1. 十一、各症方藥

香連丸,治痢疾並水瀉、暑瀉甚效。

黃連(淨,二十兩),吳茱萸(去枝梗,十兩)

上先將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瓷器內,置熱湯燉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滾湯下。久痢中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下。中氣虛者,用四君子下。中氣虛寒者,加薑、桂。

三黃丸,治熱痢腹痛,或口、舌、咽、喉、齒痛,及一切實火症。

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

上各另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湯下。

芍藥湯,治便血後重。經曰: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芍藥(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檳榔,木香,甘草(炙,各二錢),桂(二錢五分),黃芩(五錢)

上每服半兩,水煎。如痢不減,加大黃。

加減濟生腎氣丸,治脾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疳,其效如神。

白茯苓(三兩),附子(半兩),川牛膝,肉桂(去皮),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錢)熟地黃(四兩,酒拌杵膏)

上為末,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服,白湯下。

三因當歸散,治脾土不能制水,水氣盈溢,滲透經絡,發為水腫。

木香,赤茯苓,當歸,桂,木通,赤芍藥,牡丹皮,檳榔,陳皮,白朮(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不換金正氣散,治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致發寒熱,或作瘧疾。

厚朴(去皮,薑製),藿香,半夏(薑製),蒼朮(米泔浸),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七味白朮散,治中氣虧損,津液短少,口舌乾渴,或口舌生瘡,不喜飲冷,或吐瀉後口乾,最宜服。

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各五分),乾葛(一錢)

上水煎服。

參苓白朮散,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泄瀉,凡病後宜此調理。

人參,茯苓,白扁豆(去皮,薑汁拌炒),白朮,蓮肉(去心皮),砂仁(炒),薏苡仁(炒),桔梗(炒),山藥,甘草(炙,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用石菖蒲湯下,或作丸。

半夏湯,治膽腑實熱,精神恍惚,寒熱泄瀉,或寢寒憎風,善太息。

半夏(一錢五分),黃芩(一錢),遠志(一錢),生地黃(二錢),秫米(一合),酸棗仁(三錢,炒),宿姜(一錢五分)

上長流水煎服。

犀角地黃丸,治血虛火盛,血妄行,吐衄便下,若因忿怒而致,加山梔、柴胡。

犀角鎊末,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各一錢半)

上水煎,傾出,入犀角末服之。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刑肺金,患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白話文:

香連丸,對於治療痢疾、水瀉、暑熱引起的腹瀉效果很好。

藥材組成:黃連(洗淨,二十兩),吳茱萸(去除枝梗,十兩)。 製作方法:先將黃連、吳茱萸用熱水攪拌,放入瓷器中,隔熱水燉煮一天,再一同炒至黃連呈現紫黃色,取出吳茱萸只留黃連,磨成粉末,取四兩,加入木香粉一兩,用淡醋米湯調和成丸,像梧桐子大小。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熱開水送服。如果久病導致中氣下陷,則用補中益氣湯送服;中氣虛弱者,用四君子湯送服;中氣虛寒者,則需加薑、桂同服。

三黃丸,用於治療熱性痢疾引起的腹痛,或口舌、咽喉、牙齒疼痛,以及一切實火證。

藥材組成:黃芩、黃連、黃柏(各等分)。 製作方法:分別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丸,像梧桐子大小。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芍藥湯,用於治療便血後有裡急後重感。中醫認為,排洩出膿血,表示氣血運行,血止則膿血自癒,調理氣機則後重感可除。

藥材組成:芍藥(一兩),當歸、黃連(各半兩),檳榔、木香、甘草(炙,各二錢),肉桂(二錢五分),黃芩(五錢)。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半兩,用水煎煮。如果痢疾未見減輕,可加大黃用量。

加減濟生腎氣丸,用於治療脾腎虛弱導致的腰部沉重、腳腫、小便不暢;或腹部腫脹、四肢浮腫;或氣喘痰多,已形成慢性消耗性疾病,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白茯苓(三兩),附子(半兩),川牛膝、肉桂(去皮)、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錢),熟地黃(四兩,用酒拌和搗成膏)。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像梧桐子大小。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三因當歸散,用於治療脾臟功能失調,無法控制體內水液,導致水氣過盛,滲透到經絡,形成水腫。

藥材組成:木香、赤茯苓、當歸、肉桂、木通、赤芍藥、牡丹皮、檳榔、陳皮、白朮(各等分)。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服用。

不換金正氣散,用於治療脾氣虛弱,寒邪侵入,痰液停留在胸膈,導致發冷發熱,或患上瘧疾。

藥材組成:厚朴(去皮,用薑製)、藿香、半夏(用薑製)、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服用方法:用生薑、紅棗,用水煎煮服用。

七味白朮散,用於治療中氣虧損、體內津液不足,導致口舌乾燥、口舌生瘡、不喜歡喝冷飲,或在嘔吐腹瀉後感到口乾,最適合服用。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木香、白茯苓、甘草、藿香(各五分),葛根(一錢)。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服用。

參苓白朮散,用於治療脾胃不和、食慾不佳,或嘔吐腹瀉,適合在病後用來調理身體。

藥材組成:人參、茯苓、白扁豆(去皮,用薑汁拌炒)、白朮、蓮子肉(去心皮)、砂仁(炒)、薏苡仁(炒)、桔梗(炒)、山藥、甘草(炙,各二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三錢,用石菖蒲湯送服,或製成藥丸服用。

半夏湯,用於治療膽腑實熱,導致精神恍惚、發冷發熱、腹瀉,或睡覺時怕冷、怕風、喜歡嘆氣。

藥材組成:半夏(一錢五分),黃芩(一錢),遠志(一錢),生地黃(二錢),秫米(一合),酸棗仁(炒,三錢),乾薑(一錢五分)。 服用方法:用流動的清水煎煮服用。

犀角地黃丸,用於治療血虛火旺,導致血液妄行,出現吐血、流鼻血、便血等症狀。若是因憤怒導致的,可加入山梔子、柴胡。

藥材組成:犀角磨成粉末,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各一錢半)。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倒出藥液,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人參平肺散,用於治療心火過旺,導致肺部受損,出現肺痿、咳嗽氣喘、痰液壅盛、胸膈滿悶、咽喉不利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