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一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一 (20)

1.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假令丙寅陽年太過,如乙丑天數有餘者,雖交得丙寅,太陰尚治天也,地已遷正,厥陰司地,去歲太陽以作右間,即天太陰而地厥陰,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會,水運太虛,反受土勝,故非太過,即太簇之管,太羽不應,土勝而雨化,水復即風,此者丙辛失守其會,後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惡推其天地數,乃太乙遊宮。

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應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得遷正,而庚辰太陽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運亦小虛而小勝,或有復,後三年化癘,名曰水癘,其狀如水疫,治法如前。

假令庚辰陽年太過,如己卯天數有餘者,雖交得庚辰年也,陽明猶尚治天,地已遷正,太陰司地,去歲少陰以作右間,即天陽明而地太陰也,故地下奉天也。乙巳相會,金運太虛,反受火勝,故非太過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應,火勝熱化,水復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後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惡,推本年天數及太一也。

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應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未得遷正者,即地甲午少陰未退位者,且乙庚不合德也,即下乙未,干失剛,亦金運小虛也,有小勝或無復,後三年化癘,名曰金癘,其狀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壬午陽年太過,如辛巳天數有餘者,雖交後壬午年也,厥陰猶尚治天,地已遷正,陽明在泉,去歲丙申少陽以作右間,即天厥陰而地陽明,故地不奉天者也。丁辛相合會,木運太虛,反受金勝,故非太過也,即蕤賓之管,太角不應,金行燥勝,火化熱復,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一。

又只如壬至午,且應交司而治之,即下丁酉未得遷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陽未得退位者,見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剛,亦木運小虛也,有小勝小復。後三年化癘,名曰木癘,其狀如風疫,法治如前。

假令戊申陽年太過,如丁未天數太過者,雖交得戊申年也,太陰猶尚治天,地已遷正,厥陰在泉,去歲壬戌太陽以退位作右間,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丁癸相會,火運太虛,反受水勝,故非太過也,即夷則之管,上太徵不應,此戊癸失守其會,後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惡,推疫至之年天數及太一。

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應交司而治天,即下癸亥未得遷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陽未退位者,見戊癸未合德也,即下癸柔干失剛,見火運小虛也,有小勝或無復也,後三年化癘,名曰火癘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之泄之。

黃帝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幹人,致有夭亡,可得聞乎?岐伯曰:人之五臟,一臟不足,又會天虛,感邪之至也。人憂愁思慮即傷心,又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太陰作接間至,即謂天虛也,此即人氣天氣同虛也。

白話文: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如果丙寅陽年運勢過盛,如同乙丑年餘氣未消,雖然到了丙寅年交接之時,太陰之氣仍主宰天象,而地氣已轉變為正,厥陰主司地氣,去年太陽之氣在右邊輔助,也就是天上是太陰,地下是厥陰,所以地氣不能順應天氣的變化。乙辛相會,水運衰弱,反而受土氣克制,所以並非運勢過盛,而是太簇之音不響,太羽之音不應,土氣旺盛而導致雨水過多,水氣又轉化為風,這是因為丙辛二氣失守其交會之時,三年後會化為水疫,最晚在己巳年,最早在戊辰年發生,嚴重則迅速蔓延,輕微則緩慢傳播,水疫的發生與否、輕重,可推算天地之數及太乙的運行位置。

同樣,如果丙寅年,丙火到達寅位且合應,應該主司天象,但如果辛巳年未能順利交接,庚辰年太陽之氣又未退位,這也是丙辛二氣不相合,水運衰弱而略有勝勢,或者有所復發,三年後會化為瘟疫,稱為水瘟,其症狀與水疫相似,治療方法與水疫相同。

如果庚辰陽年運勢過盛,如同己卯年餘氣未消,雖然到了庚辰年交接之時,陽明之氣仍主宰天象,地氣已轉變為正,太陰主司地氣,去年少陰之氣在右邊輔助,也就是天上是陽明,地下是太陰,所以地氣順應天氣。乙巳相會,金運衰弱,反而受火氣克制,所以並非運勢過盛,而是姑洗之音不響,太商之音不應,火氣旺盛而導致炎熱,水氣則受寒而受損,這是因為乙庚二氣失守,三年後會化為金疫,迅速則在壬午年發生,緩慢則在癸未年發生,金疫的發生與否、輕重,可推算本年天數及太一星的運行位置。

同樣,如果庚辰年,庚金到達辰位且合應,應該主司天象,但如果乙未年未能順利交接,地支甲午少陰之氣又未退位,這也是乙庚二氣不相合,乙未干支失於剛強,金運也略微衰弱,略有勝勢或無復發,三年後會化為瘟疫,稱為金瘟,其症狀與金疫相似,治療方法與金疫相同。

如果壬午陽年運勢過盛,如同辛巳年餘氣未消,雖然到了壬午年交接之時,厥陰之氣仍主宰天象,地氣已轉變為正,陽明之氣潛藏在地下,去年丙申少陽之氣在右邊輔助,也就是天上是厥陰,地下是陽明,所以地氣不能順應天氣的變化。丁辛相會,木運衰弱,反而受金氣克制,所以並非運勢過盛,而是蕤賓之音不響,太角之音不應,金氣乾燥而旺盛,火氣則因炎熱而復發,嚴重則迅速蔓延,輕微則緩慢傳播,疫病的發生與否、輕重,可推算疫病發生那年的天數及太一星的運行位置。

同樣,如果壬水到達午位且合應,應該主司天象,但如果丁酉年未能順利交接,地支丙申少陽之氣又未退位,這也是丁壬二氣不相合,丁火柔弱,干支失於剛強,木運也略微衰弱,略有勝勢或有所復發。三年後會化為瘟疫,稱為木瘟,其症狀與風疫相似,治療方法與風疫相同。

如果戊申陽年運勢過盛,如同丁未年運勢過盛,雖然到了戊申年交接之時,太陰之氣仍主宰天象,地氣已轉變為正,厥陰之氣潛藏在地下,去年壬戌太陽之氣退位在右邊輔助,也就是天上是丁未,地下是癸亥,所以地氣不能順應天氣的變化。丁癸相會,火運衰弱,反而受水氣克制,所以並非運勢過盛,而是夷則之音不響,上太徵之音不應,這是因為戊癸二氣失守其交會之時,三年後會化為疫病,迅速則在庚戌年發生,疫病的發生與否、輕重,可推算疫病發生那年的天數及太一星的運行位置。

同樣,如果戊申年,戊土到達申位且合應,應該主司天象,但如果癸亥年未能順利交接,地支壬戌太陽之氣又未退位,這也是戊癸二氣不相合,癸水柔弱,干支失於剛強,火運也略微衰弱,略有勝勢或無復發。三年後會化為瘟疫,稱為火瘟,治療方法與前述瘟疫相同,治療方法可以寒涼瀉法。

黃帝說:人體元氣不足,天象運勢又衰弱,人體神氣失守,精神不集中,邪氣入侵人體,導致夭亡,這是怎麼回事呢?岐伯說:人體五臟,只要有一個臟腑功能不足,又遇上天象衰弱,就會感染邪氣。人如果憂愁思慮過度,就會損傷心臟,如果又遇到少陰主司天象,天數不足,太陰之氣來接替,這就是所謂的天象衰弱,這就是人體元氣和天象同時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