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一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一 (16)

1.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人腎病,又遇太陽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水運不及之年,有黃屍鬼干犯人正氣,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過,復刺腎俞。

黃帝問曰:十二臟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圓,恐邪干犯,治之可刺,願聞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至理,道真宗,此非聖帝,焉究斯源,是謂氣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可刺手太陰之源。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可刺足厥陰之源。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可刺足少陽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可刺心包絡所流。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可刺大腸之源。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腸之源。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腎之源。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

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

白話文: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如果有人腎臟有病,又遇上太陽運行失常,導致三種虛弱(氣虛、血虛、陰虛),再加上那一年水運不暢,有像黃色屍體的邪祟侵犯人體正氣,吸取人的精氣神魂,造成暴亡,可以針刺足太陽經脈循行的部位,再針刺腎俞穴。

黃帝問道:十二臟腑互相協調,如果神明失位,導致精神狀態不好,擔心邪氣入侵,可以用針灸治療,請問治療的要點是什麼?岐伯叩頭再拜後說:您問的問題真是精闢,道出了真正的道理,如果不是聖明的皇帝,怎麼能探究到這種深奧的道理呢?這叫做氣與神合乎自然法則,符合上天的規律。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手少陰經的起始部位。肺是輔佐之官,主宰呼吸和氣機的調節,可以針刺手太陰經的起始部位。

肝是將軍之官,謀劃和決策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足厥陰經的起始部位。膽是中正之官,判斷和決策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足少陽經的起始部位。膻中穴是臣屬之官,喜樂之情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心包絡經循行的部位。脾是諫議之官,思慮周全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脾經的起始部位。胃是倉廩之官,容納和消化食物,可以針刺胃經的起始部位。大腸是傳輸之官,傳導和變化糟粕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大腸經的起始部位。

小腸是受盛之官,吸收和化解精華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小腸經的起始部位。腎是作強之官,人的技能和技巧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腎經的起始部位。三焦是決瀆之官,調節水液代謝從這裡發出,可以針刺三焦經的起始部位。膀胱是州都之官,儲存津液,氣機運化就能排出,可以針刺膀胱經的起始部位。總之,這十二個臟腑都不能互相失調。因此,針灸療法有養護精神、保全真氣的意義,也有修煉真氣的途徑,並不是單純治療疾病,重要的是修養身心、調和神氣。

養生之道貴在恆常,補充元氣,鞏固根本,精氣不散,神氣不亂,這樣神氣就能守住,即使不去刻意追求長生,也能保全真氣;如果人的神氣不能守住,就達不到至真境界。達到至真境界的關鍵,在於順應天道,神氣依附於呼吸,回覆到本源,這就叫做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