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一 (16)
卷第二十一 (16)
1.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人腎病,又遇太陽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又遇水運不及之年,有黃屍鬼干犯人正氣,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過,復刺腎俞。
黃帝問曰:十二臟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圓,恐邪干犯,治之可刺,願聞其要。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至理,道真宗,此非聖帝,焉究斯源,是謂氣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可刺手太陰之源。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可刺足厥陰之源。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可刺足少陽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可刺心包絡所流。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可刺大腸之源。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腸之源。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腎之源。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
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
白話文: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當人患有腎病,又遇到太陽司天之氣失常,感受外邪而形成「三虛」,再加上逢水運不足的年份,便會有黃屍鬼侵擾人體正氣,吸取人的神魂,導致突然死亡。此時可針刺足太陽經的所過之處,再針刺腎俞穴。
黃帝問道:「十二臟腑相互配合運作,若神氣失位,使精神不圓滿,恐怕邪氣會侵犯,該如何以針刺治療?希望能聽聽其中的要領。」岐伯恭敬回答:「您的問題觸及了至高真理與大道真諦,若非聖明之帝,怎能探究如此深奧的源頭?這正是氣與神合於大道,與上天相應的境界。」
- 心:如同君主,主宰神明,可針刺手少陰經的源穴。
- 肺:如同宰相,調節治理,可針刺手太陰經的源穴。
- 肝:如同將軍,主謀略思慮,可針刺足厥陰經的源穴。
- 膽:如同中正之官,主決斷,可針刺足少陽經的源穴。
- 羶中(心包絡):如同臣使,主喜樂,可針刺心包絡的流注之處。
- 脾:如同諫議之官,主周密思慮,可針刺脾經的源穴。
- 胃:如同倉庫之官,主五味消化,可針刺胃經的源穴。
- 大腸:如同傳導之官,主變化排泄,可針刺大腸經的源穴。
- 小腸:如同受盛之官,主化物吸收,可針刺小腸經的源穴。
- 腎:如同作強之官,主技巧能力,可針刺腎經的源穴。
- 三焦:如同疏通之官,主水道運行,可針刺三焦經的源穴。
- 膀胱:如同州都之官,主儲藏津液,氣化後排出,可針刺膀胱經的源穴。
這十二臟腑的功能需相互協調,不可失調。因此,針刺之法不僅是治療疾病,更蘊含「保全精神、涵養真氣」的宗旨,也是修養身心的途徑。
大道的關鍵在於恆常存養,補益神氣、鞏固根本,使精氣不散亂,神志不分散。若能守住神氣,即使不刻意追求,也能保全真元;反之,若神氣失守,則難以達到至真境界。至真的要訣在於「天玄」(深奧的自然之道),讓神氣與自然呼吸相合,回歸本元,稱為「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