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一 (1)
卷第二十一 (1)
1. 卷第二十一
2.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鹹酸淡先後,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五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聖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
帝曰:願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帝曰:太陽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紀也。
太陽,太角,太陰,壬辰,壬戌,其運風,其化鳴紊啟拆,其變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初正),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太陽,太徵,太陰,戊辰,戊戌同正徴。其運熱,其化暄暑鬱燠,其變炎烈沸騰,其病熱鬱。
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太陽,太宮,太陰,甲辰歲會(同天符),甲戌歲會(同天符),其運陰埃,其化柔潤重澤,其變震驚飄驟,其病濕下重。
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太陽,太商,太陰,庚辰,庚戌,其運涼,其化霧露蕭飋,其變肅殺雕零,其病燥背瞀胸滿。
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太陽,太羽,太陰,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運寒,其化凝慘凓冽,其變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於溪谷。
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凡此太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虛,陽氣不令,水土合德,上應辰星鎮星。其谷玄黅。其政肅,其令徐。寒政大舉,澤無陽焰,則火發待時。少陽中治,時雨乃涯,止極雨散,還於太陰,云朝北極,濕化乃布,澤流萬物,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收,濡瀉血溢。
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瘍。二之氣,大涼反至,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氣遂抑,民病氣鬱中滿,寒乃始。三之氣,天政布,寒氣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不治者死。四之氣,風濕交爭,風化為雨,乃長乃化乃成。
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氣,陽復化,草乃長乃化乃成,民乃舒。終之氣,地氣正,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郊野,民乃慘淒,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必折其鬱氣,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食歲谷以全其真,避虛邪以安其正。
白話文: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問道:關於六氣的正常變化與異常變動、勝復之氣對人體的影響、甘苦辛鹹酸淡等味的運用順序,我已明白了。但五運的變化,有時順應五氣,有時違逆天氣,有時順應天氣卻違逆地氣,有時順應地氣卻違逆天氣,有時與氣候相合,有時不相合,我尚未完全理解其中道理。希望能通曉天道的規律,順應地理的變化,調和五運的運行,使其上下協調,不違背自然秩序,讓天地之氣的升降不失其常,五運宣暢而不亂其常規。該如何順應或調節這些變化呢?
岐伯恭敬回答:這問題真深刻啊!這是天地運行的總綱,萬物變化的根本,若非聖明的君主,誰能探究如此深奧的道理?我雖不才,願闡述其中規律,使其流傳永世而不變。
黃帝說:請先生詳細講解,按類別次序說明,區分各部主氣,辨明其主管職能,闡明氣數變化,講清正常與異常的轉化規律。
岐伯答:首先確定年份以明其主氣,金木水火土五運的運行規律,寒暑燥濕風火六氣的臨御變化,如此天道可明,人體氣機可調,陰陽消長之理清晰可辨。現就具體可推算的內容詳述如下:
黃帝問:太陽寒水司天的年份如何? 岐伯答:指地支為辰、戌的年份。
【壬辰、壬戌年】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歲運為太角(木運太過),氣候多風,正常表現為風聲鳴響、萬物萌發;異常時會狂風摧折樹木;易患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等病。五運次序: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
【戊辰、戊戌年】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歲運為太徵(火運太過),氣候偏熱,正常時溫暖暑熱;異常時會炎熱如沸;易患熱鬱之症。五運次序: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少角(初)。
【甲辰、甲戌年】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歲運為太宮(土運太過),氣候多陰濕,正常時雨水潤澤;異常時雷雨暴風;易患濕氣下沈、肢體沈重。五運次序: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初)、少徵。
【庚辰、庚戌年】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歲運為太商(金運太過),氣候清涼,正常時霧露蕭瑟;異常時肅殺凋零;易患口乾、背悶、胸脹。五運次序:太商、少羽(終)、少角(初)、太徵、少宮。
【丙辰、丙戌年】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歲運為太羽(水運太過),氣候嚴寒,正常時寒冷凝冽;異常時冰雪霜雹;易患寒邪積聚關節。五運次序:太羽(終)、太角(初)、少徵、太宮、少商。
太陽司天之年,氣化運行常早於節氣。天氣肅殺,地氣沈靜,寒氣籠罩,陽氣受抑。水土之氣相合,對應辰星與鎮星。適種黑黃色穀物。氣候嚴寒,變化緩慢。寒氣盛行時,水澤無熱氣,火氣需待時而發。少陽主令時節,雨水增多;雨止後濕氣轉歸太陰,雲聚北方,濕氣散布。此時寒氣在上,雷動於下,寒濕交爭。人們易患寒濕病症,如肌肉萎縮、足軟無力、腹瀉出血。
各階段氣候與疾病: 初之氣(大寒至春分):地氣轉暖,草木早發,易發溫病,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嘔吐生瘡。 二之氣(春分至小滿):突然轉涼,草木受寒,火氣受抑,易患氣鬱腹脹。 三之氣(小滿至大暑):寒氣盛行多雨,易外寒內熱,生瘡痢疾,重症可致命。 四之氣(大暑至秋分):風濕相爭,化雨滋養萬物。 五之氣(秋分至小雪):陽氣回復,草木生長,人體舒適。 終之氣(小雪至大寒):濕氣盛行,陰寒凝聚,塵霧瀰漫,寒風來襲,違逆時令者易胎死腹中。
調養原則:宜用苦味燥濕溫陽,疏解鬱氣,調節運氣強弱,食用當令穀物保養正氣,避虛邪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