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 (8)
卷第二十 (8)
1.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立,土乃眚,淒滄數至,木伐草萎,脅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暴熱至,土乃暑,陽氣鬱發,小便變,寒熱如瘧,甚則心痛,火行於稿,流水不冰,蟄蟲乃見。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時舉,勝則水冰,火氣高明,心熱煩,嗌乾善渴,鼽嚏,喜悲數欠,熱氣妄行,寒乃復,霜不時降,善忘,甚則心痛。土乃潤,水豐衍,寒客至,沉陰化,濕氣變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皮𤸷肉苛,筋脈不利,甚則胕腫身後癰。
厥陰司天,風氣下臨,脾氣上從,而土且隆,黃起水乃眚,土用革,體重肌肉萎,食減口爽,風行太虛,雲物搖動,目轉耳鳴。火縱其暴,地乃暑,大熱消爍,赤沃下,蟄蟲數見,流水不冰,其發機速。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嘔寒熱,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則瘡瘍燔灼,金爍石流。地乃燥清,淒滄數至,脅痛善太息,肅殺行,草木變。
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埃冒雲雨,胸中不利,陰痿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當其時反腰脽痛,動轉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陰,大寒且至,蟄蟲早附,心下痞痛,地裂冰堅,少腹痛,時害於食,乘金則止水增,味乃咸,行水減也。
帝曰:歲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氣使然?岐伯曰:六氣五類,有相勝制也,同者盛之,異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陰司天,毛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毛蟲育,倮蟲耗,羽蟲不育。少陰司天,羽蟲靜,介蟲育,毛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不育。
太陰司天,倮蟲靜,鱗蟲育,羽蟲不成;在泉,倮蟲育,鱗蟲不成。少陽司天,羽蟲靜,毛蟲育,倮蟲不成;在泉,羽蟲育,介蟲耗,毛蟲不育。陽明司天,介蟲靜,羽蟲育,介蟲不成;在泉,介蟲育,毛蟲耗,羽蟲不成。太陽司天,鱗蟲靜,倮蟲育;在泉,鱗蟲耗,倮蟲不育。
諸乘所不成之運,則甚也。故氣主有所制,歲立有所生,地氣制己勝,天氣制勝己,天制色,地制形,五類衰盛,各隨其氣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氣之常也,所謂中根也。根於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別,有五氣五味五色五類五宜也。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
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故各有制,各有勝,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同異,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謂也。
帝曰: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資,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終始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地氣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長也。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寒熱燥濕,不同其化也。故少陽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蒼丹。
白話文: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陽明司天,燥氣下降,肝氣上升,木氣旺盛而立,土受損,淒涼之氣頻至,木氣克伐草木枯萎,出現脅痛、目赤、顫抖、恐懼、筋痿不能久站等症狀。天氣極熱,土受暑氣影響,陽氣鬱結而發,小便異常,寒熱交替如瘧疾,嚴重則心痛,火氣旺盛,流水不結冰,蟄蟲提前出現。
太陽司天,寒氣下降,心氣上升,火氣明亮,金氣旺盛而立,土受損,寒氣肅殺,天氣寒冷則水結冰,火氣上升,出現心熱煩躁、咽喉乾燥口渴、流涕噴嚏、喜怒無常、嘆息等症狀,熱氣妄動,寒氣再次來臨,霜降不正常,易忘事,嚴重則心痛。土氣潤澤,水氣豐盛,寒邪入侵,陰氣沉降,濕邪變幻,水飲停滯於內,腹部脹滿不思飲食,皮膚粗糙,肌肉萎縮,筋脈不利,嚴重則出現肢體腫脹和背癰。
厥陰司天,風氣下降,脾氣上升,土氣旺盛,水氣受損,土氣活躍,身體沉重,肌肉萎縮,食慾減少,口乾舌燥,風邪瀰漫,雲物變幻,出現眼珠轉動、耳鳴等症狀。火氣暴烈,地氣受暑,酷熱炙烤,地表乾涸,蟄蟲頻繁出現,流水不結冰,發病迅速。少陰司天,熱氣下降,肺氣上升,金氣旺盛,草木受損,出現喘息、嘔吐、寒熱、噴嚏、流涕、鼻塞等症狀,大暑盛行,嚴重則出現瘡瘍燔灼,金石熔化。地氣乾燥清冷,淒涼之氣頻至,脅痛、善於嘆息,肅殺之氣盛行,草木凋零。
太陰司天,濕氣下降,腎氣上升,水氣旺盛,水氣變異,霧氣瀰漫,雲雨交加,胸中不適,陰痿,氣血衰弱,不能勃起。此時腰痛、轉動不便,厥逆。地氣藏陰,大寒將至,蟄蟲提前冬眠,心下痞痛,地面裂開,冰面堅硬,少腹疼痛,時常飲食不適,金氣盛行則水量增加,味道變鹹,水液減少。
黃帝問道:一年之中,為何會有胎孕不育,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岐伯回答:六氣五類,互相制約,相同者則盛,相異者則衰,這是天地之道,生化常理。因此,厥陰司天時,毛蟲靜止,羽蟲繁殖,介蟲不能成形;在泉水中,毛蟲繁殖,裸蟲減少,羽蟲不能繁殖。少陰司天時,羽蟲靜止,介蟲繁殖,毛蟲不能成形;在泉水中,羽蟲繁殖,介蟲減少,不能繁殖。
太陰司天時,裸蟲靜止,鱗蟲繁殖,羽蟲不能成形;在泉水中,裸蟲繁殖,鱗蟲不能成形。少陽司天時,羽蟲靜止,毛蟲繁殖,裸蟲不能成形;在泉水中,羽蟲繁殖,介蟲減少,毛蟲不能繁殖。陽明司天時,介蟲靜止,羽蟲繁殖,介蟲不能成形;在泉水中,介蟲繁殖,毛蟲減少,羽蟲不能成形。太陽司天時,鱗蟲靜止,裸蟲繁殖;在泉水中,鱗蟲減少,裸蟲不能繁殖。
凡是氣候影響下不能成形的物種,其情況就比較嚴重。所以,氣候主宰著萬物,季節決定著萬物的生長,地氣制約著自身並滋養萬物,天氣制約著萬物並滋養自身。天主宰顏色,地主宰形狀,五類物種的盛衰,都遵循各自所屬氣候的規律。所以會有胎孕不育,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這是氣候常態,所謂的內在根本原因。外在因素也有五種,所以生化之別,有五氣、五味、五色、五類、五宜。
黃帝問道:這是什麼意思?岐伯回答:內在根本原因稱為神機,神氣消失,機體機能停止。外在因素稱為氣立,氣息停止,則生化終止。所以各有制約,各有勝負,各有生長,各有成形。所以說,不知道一年中氣候的影響,以及氣候的相同與差異,不足以論述生化。這就是原因。
黃帝問道:氣始於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繁育,氣終而景象變化,其根本原因都是一樣的。但是五味所供給的營養,生化有厚薄之分,成熟有早晚之別,終始各不相同,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這是地氣制約的結果,非天不能生,非地不能長。黃帝問道:我希望聽聽你的見解。岐伯回答:寒熱燥濕,其生化作用各不相同。所以少陽在泉水中,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療方法是苦酸,其穀物是蒼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