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7)

1.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敦阜之紀,是謂廣化,厚德清靜,順長以盈,至陰內實,物化充成,煙埃朦郁,見於厚土,大雨時行,濕氣乃用,燥政乃闢,其化圓,其氣豐,其政靜,其令周備,其動濡積並稸,其德柔潤重淖,其變震驚飄驟崩潰,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棗李,其色黅玄蒼,其味甘鹹酸,其象長夏,其經足太陰陽明,其臟脾腎,其蟲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滿四肢不舉,大風迅至,邪傷脾也。

堅成之紀,是謂收引,天氣潔,地氣明,陽氣隨,陰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氣繁布,化洽不終,其化成,其氣削,其政肅,其令銳切,其動暴折瘍疰,其德霧露蕭飋,其變肅殺雕零,其谷稻黍,其畜雞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經手太陰陽明,其臟肺肝,其蟲介羽,其物殼絡,其病喘喝胸憑仰息,上徵與正商同,其生齊,其病咳,政暴變則名木不榮,柔脆焦首,長氣斯救,大火流,炎爍且至,蔓將槁,邪傷肺也。

流衍之紀,是謂封藏,寒司物化,天地嚴凝,藏政以布,長令不揚,其化凜,其氣堅,其政謐,其令流注,其動漂泄沃湧,其德凝慘寒雰,其變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慄棗,其色黑丹黅,其味鹹苦甘,其象冬,其經足少陰太陽,其臟腎心,其蟲鱗倮,其物濡滿,其病脹,上羽而長氣不化也。政過則化氣大舉,而埃昏氣交,大雨時降,邪傷腎也。

故曰:不恆其德,則所勝來復,政恆其理,則所勝同化。此之謂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其故何也?岐伯曰:陰陽之氣,高下之理,太少之異也。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是以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故適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帝曰:其於壽夭何如?岐伯曰: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岐伯曰: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帝曰:善。一州之氣,生化壽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勢使然也。

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帝曰:其有壽夭乎?岐伯曰: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地之小大異也,小者小異,大者大異。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帝曰:善。其歲有不病,而臟氣不應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天氣制之,氣有所從也。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見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曰瘍,寒熱胕腫。風行於地,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白話文: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長夏的運轉,稱為廣化,具有濃厚的德性,清淨平和,順應生長而充滿,陰氣內盛,萬物化育完成。空氣濕濁瀰漫,顯現在肥沃的土地上,大雨頻繁,濕氣盛行,燥熱之氣被驅散。它的變化圓滿,氣息豐盛,政令平和,法令周全,其運動是濕潤凝聚堆積,其德性柔潤沉重,其變化是震驚、飄忽、急驟、崩潰。糧食作物是稷、麻,牲畜是牛、犬,果品是棗、李,顏色是黑褐、玄青,味道是甘、鹹、酸,象徵長夏,經絡是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臟腑是脾、腎,蟲類是裸露有毛的,物體是肌肉、核仁,疾病是腹脹、四肢麻痺不能動彈,大風迅疾而至,是邪氣侵犯脾臟。

秋季的運轉,稱為收引,天氣清朗,地氣明亮,陽氣隨順,陰氣主導變化,燥熱之氣行使其政令,萬物依照規律完成,收斂之氣廣泛佈施,變化協調卻未終結。其變化成熟,氣息衰減,政令肅穆,法令嚴厲,其運動是暴烈、折斷、潰瘍、瘡瘍,其德性是霧露、蕭瑟、淒涼,其變化是肅殺、凋零。糧食作物是稻、黍,牲畜是雞、馬,果品是桃、杏,顏色是白、青、丹紅,味道是辛、酸、苦,象徵秋季,經絡是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臟腑是肺、肝,蟲類是介殼、羽毛的,物體是殼、絡,疾病是喘息、咳嗽、胸悶、呼吸困難,上部症狀與正商(病症)相同,其發病迅速,其病是咳嗽,政令變化暴烈則名木不茂盛,枝幹脆弱枯焦,只有長養的元氣才能挽救,大火蔓延,炙熱將至,蔓草將枯萎,是邪氣侵犯肺臟。

冬季的運轉,稱為封藏,寒冷主導萬物變化,天地凝結嚴寒,收藏之氣以佈施,長養之令不外揚。其變化凜冽,氣息堅凝,政令安謐,法令流注,其運動是漂浮、泄瀉、沃澤、湧動,其德性是凝重、慘淡、寒冷、陰暗,其變化是冰、雪、霜、雹。糧食作物是豆、稷,牲畜是豬、牛,果品是慄、棗,顏色是黑、丹紅、黑褐,味道是鹹、苦、甘,象徵冬季,經絡是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臟腑是腎、心,蟲類是鱗片、裸露的,物體是濕潤飽滿的,疾病是水腫,上部有羽毛狀物而長養之氣不能化生。政令過度則元氣大舉上升,而濁氣昏暗與其他氣交混,大雨頻繁降臨,是邪氣侵犯腎臟。

所以說:德性不能恆常,則被克制的因素會反覆出現;政令遵循規律,則被克制的因素會同化。這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問道:天不足於西北,左邊寒冷而右邊涼爽;地不滿於東南,右邊炎熱而左邊溫暖,這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陰陽之氣,高低之理,太少(指陰陽盛衰的程度)的差異造成的。東南方是陽,陽氣的精華下降於下,所以右邊炎熱而左邊溫暖。西北方是陰,陰氣的精華奉養於上,所以左邊寒冷而右邊涼爽。所以地有高低,氣有溫涼,高處氣候寒冷,低處氣候溫熱,所以適應寒冷者會水腫,適應溫熱者會長瘡,向下瀉泄則水腫痊癒,出汗則瘡瘍痊癒,這是腠理開合的常理,陰陽盛衰的差異而已。黃帝問道:這對壽命長短有什麼影響?岐伯回答:陰精所奉養的人長壽,陽精所下降的人短命。

黃帝問道:很好。那麼這些疾病,應該怎麼治療呢?岐伯回答:西北的氣散而寒冷,則治療用散寒之法;東南的氣收而溫熱,則治療用溫熱之法,這就是所謂的同病異治。所以說:氣寒氣涼,則用寒涼之法治療,疏通水道;氣溫氣熱,則用溫熱之法治療,加強其內在的抵抗力。必須使氣的盛衰相同,才能使身體平衡,虛弱者則相反。黃帝說:很好。一個地區的氣候,人生老病死的情況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高低之理,地勢造成的。

地勢高則陰氣主導,地勢低則陽氣主導,陽氣盛者先天條件好,陰氣盛者先天條件差,這是地理的常理,生化的道理。黃帝問道:這和壽命長短有關係嗎?岐伯回答:地勢高者氣候長壽,地勢低者氣候短命,這與土地的大小差異有關,小的差異小,大的差異大。所以治療疾病的人,必須明瞭天道地理,陰陽盛衰的變化,氣的先後順序,人的壽命長短,生化的時期,才能夠了解人的形體和氣。

黃帝問道:很好。有的年份沒有疾病,而臟腑之氣卻沒有反應沒有運用,這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天氣主導它,氣有其所依循的道理。黃帝問道:我希望能全部聽聽。岐伯回答:少陽主司天時,火氣下降,肺氣上升,白色之氣主導金氣的運用,草木受災,火氣顯現燔燒炙灼,金氣將耗損,大暑盛行,咳嗽、噴嚏、流涕、鼻塞、出血,出現瘡瘍、寒熱、腫脹。風行於地,塵沙飛揚,心痛、胃脘痛、厥逆、膈肌不通,其特點是發病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