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十七 (3)
卷第十七 (3)
1.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夫十二經脈皆生其病,今夫子獨言五臟。夫十二經脈者,皆絡三百六十五節,節有病必被經脈,經脈之病皆有虛實,何以合之?岐伯曰:五臟者,故得六腑與為表裡,經絡支節,各生虛實,其病所居,隨而調之。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病在氣,調之衛;病在肉,調之分肉;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
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病在骨,淬針藥熨;病不知所痛,兩蹺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則繆刺之;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必謹察其九候,針道備矣。
調經論:隧(音遂)飧(音孫)燔(音煩)
白話文: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人體的十二條經脈都可能發生疾病,但現在老師只提到五臟的病症。十二經脈都連接著全身三百六十五個關節,關節有病必定會影響經脈,而經脈的病症又有虛實之分,該如何配合治療呢?
岐伯回答:五臟與六腑互為表裡,經絡和肢節都會出現虛實變化,應根據病症所在的位置進行調治。具體方法如下:
- 病在脈絡,調治其血;
- 病在血,調治其絡脈;
- 病在氣,調治其衛氣;
- 病在肌肉,調治分肉之間;
- 病在筋,調治其筋;
- 病在骨,調治其骨。
治療時:
- 用燒針快速刺激病處及緊急部位;
- 病在骨,可用淬針配合藥物熱熨;
- 若疼痛位置不明,以調理陰蹺、陽蹺二脈為主;
- 身體疼痛但九候脈象無異常,可用繆刺法;
- 疼痛在左側但右脈異常,則用巨刺法。
必須仔細診察九候脈象,如此針刺之道才算完備。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