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3)

1.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於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慾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蹺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腰痛俠脊而痛至頭𠘧𠘧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髮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舉痛論:泣而(音澀)絀急(上丁骨切)

腹中論:鰂(昨則切)藘茹(上力居切,下音如)脖胦(上蒲沒切,下鳥郎切)喑(音陰)

刺腰痛論:厭(於豔切)髁(苦瓦切)髎(音遼)腨踵(醜用切)蠡溝(上盧啟切,又落戈切)嘿(音黑)小錘(直垂切)漯(他合切)擷(虎結切)眇(亡表切)

白話文: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足太陽經脈引發的腰痛,會牽連頸項、脊背和臀部,感覺沈重,應針刺膝窩中央的委中穴。若屬足太陽經的實證,可刺出血,但春季避免見血。

少陽經引發的腰痛,像針刺皮膚般疼痛,身體僵硬難以俯仰,也無法回頭,應針刺少陽經成骨(膝外側突出的腓骨頭)末端出血,夏季避免見血。

陽明經引發的腰痛,無法回頭,回頭時可能出現幻覺,情緒易悲傷,應針刺陽明經的脛骨前緣三次,並調和上下經脈出血,秋季避免見血。

足少陰經引發的腰痛,痛感延伸至脊骨內側,應針刺內踝上方的復溜穴兩次,春季避免見血,若出血過多恐難恢復。

厥陰經脈引發的腰痛,腰部緊繃如拉開的弓弦,應針刺小腿肚與足跟間魚腹穴外側的脈絡,觸摸到結節處下針。患者可能沈默寡言或神智不清,需針刺三次。

解脈引發的腰痛,會牽連肩膀,視力模糊,偶爾小便失禁,應針刺膝後筋肉分界處外側的橫脈出血,待血色轉變即止。若腰痛如被帶子拉扯,常像折斷般且易恐懼,則針刺膝窩中如黍米大小的結絡,出血由黑轉紅即可。

同陰脈引發的腰痛,似有小錘卡在體內,局部腫脹,應針刺外踝上絕骨端三次。

陽維脈引發的腰痛,痛處腫脹,應針刺陽維脈與足太陽經交會處,位於小腿下段離地一尺。

衡絡脈引發的腰痛,無法俯仰,仰身恐跌倒,多因舉重傷腰導致瘀血阻絡,應針刺委陽穴與筋脈之間,上數寸處橫向針刺兩次出血。

會陰脈引發的腰痛,痛處出汗,汗乾後口渴想飲水,飲畢又欲走動,應針刺直陽脈(蹺脈上、膝窩下五寸橫向處)三次,選充血處出血。

飛揚脈引發的腰痛,痛處躁動不安,嚴重時悲恐交加,應針刺內踝上五寸、少陰經前與陰維脈交會處。

昌陽脈引發的腰痛,痛感延伸至胸,視力模糊,嚴重時身體反張、舌捲無法言語,應針刺內踝上大筋前、太陰經後的內筋兩次。

散脈引發的腰痛伴隨發熱,熱甚煩躁,腰下似有橫木阻擋,嚴重時小便失禁,應針刺膝前骨肉分界處外側的絡脈三次。

肉裡脈引發的腰痛,咳嗽時筋脈抽緊,應針刺足太陽經外側、少陽經絕骨後的肉裡脈兩次。

腰痛沿脊柱至頭部沈重,視力模糊欲跌倒,應針刺足太陽經委中穴出血。

腰痛伴隨上半身寒,針刺足太陽、陽明經;上半身熱,針刺足厥陰經;無法俯仰,針刺足少陽經;內熱氣喘,針刺足少陰經並委中出血。若腰痛兼寒且無法回頭,針刺足陽明經;上半身熱,針刺足太陰經;內熱氣喘,針刺足少陰經。大便困難針足少陰經;小腹脹滿針足厥陰經;腰如折斷無法活動,針足太陽經;痛引脊內側,針足少陰經。

腰痛牽連小腹及季脅,無法後仰,應針刺腰骶交會處的兩側髁胂(八髎穴),按月亮盈虧決定針刺次數,下針即效,左痛刺右,右痛刺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