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1. 卷第十九
2.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黃帝問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余已知之矣,願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鬼臾區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帝曰:願聞五運之主時也何如?鬼臾區曰:五氣運行,各終期日,非獨主時也。帝曰:請聞其所謂也。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揔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帝曰:善。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知迎知隨,氣可與期。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所以欲知天地之陰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故五歲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期而環會,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鬼臾區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帝曰:夫子之言,上終天氣,下畢地紀,可謂悉矣。
余願聞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之後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鬼臾區曰:至數之機,迫迮以微,其來可見,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無道行私,必得夭殃,謹奉天道,請言真要。
帝曰:善言始者,必會於終,善言近者,必知其遠,是則至數極而道不惑,所謂明矣。願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條理,簡而不匱,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綱紀,至數之要,願盡聞之。鬼臾區曰:昭乎哉問!明乎哉道!如鼓之應桴,響之應聲也。臣聞之,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帝曰:其於三陰三陽,合之奈何?鬼臾區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也,厥陰所謂終也。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論!請著之玉版,藏之金匱,署曰《天元紀》。
白話文:
黃帝問道: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掌管著五個方位,產生寒冷、暑熱、乾燥、潮濕、風這些氣候變化;人有心肝脾肺腎五臟,化生喜、怒、思、憂、恐這五種情緒。理論上說五運輪流交替運行,都主導著世間變化,直到一個週期結束,又重新開始。這個道理我已經明白了,現在我想知道,它們是如何與三陰三陽的變化相對應的?
鬼臾區恭敬地跪拜回答說:您問的問題真是太精闢了!五運陰陽的道理,是天地運行的法則,是萬物運轉的綱領,是變化產生的根源,是萬物生死循環的開始,也是神明所在的地方,怎能不把它弄明白呢!所以,萬物生長叫做化,發展到極限叫做變,陰陽難以預測叫做神,神的作用變化無窮叫做聖。變化所產生的作用,在天是玄機,在人是法則,在地是變化。變化產生五味,法則產生智慧,玄機產生神靈。
神在天表現為風,在地表現為木;在天表現為熱,在地表現為火;在天表現為濕,在地表現為土;在天表現為燥,在地表現為金;在天表現為寒,在地表現為水。因此,在天表現為氣,在地凝聚成形體。形和氣相互感應,就化生了萬物。天地是萬物的上下框架,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道路,水和火是陰陽的徵兆,金和木是生成變化的終點和起點。氣有過多和不足,形體有強盛和衰弱,上下相互吸引影響,就會出現損耗和增益的變化。
黃帝說:我想知道五運是如何主導時序的?鬼臾區說:五氣的運行,各有終結的日期,並不是只主導某個時辰。黃帝說:請你詳細說明一下。鬼臾區說:我仔細研究過《太始天元冊》這本書,書中說:「太虛空曠,孕育了最初的變化,萬物由此開始,五運周而復始,散布真氣,統攝著大地,九星光芒閃耀,日月星辰週而復始地運行。有陰有陽,有柔有剛,陰陽明暗各就各位,寒冷暑熱交替變化,生生不息,萬物由此顯現。」我研究這個道理已經有十代人了,這就是我所知道的。
黃帝說:很好。什麼叫做氣有多有少,形有盛有衰呢?鬼臾區說:陰陽之氣各有過多和不足,所以才說有三陰三陽。形體的盛衰,是指五行主導運行的規律,各有太過和不及的情況。因此在開始的時候,如果氣有餘,就會向前運行,不足的會跟隨而來;如果氣不足,也會向前運行,有餘的會跟隨而上。知道迎合和跟隨的道理,就可以預測氣的變化了。順應天時運行就叫做天符,承接流年變化就叫做歲直,三者相合就是正常的運行狀態。黃帝說:上下相互感應是什麼意思呢?鬼臾區說:寒冷、暑熱、乾燥、潮濕、風、火,是天之陰陽,三陰三陽在天奉行這些法則。木、火、土、金、水、火是地之陰陽,它們分別應對生長、化育、收藏這些變化。天用陽氣使萬物生長,用陰氣使萬物成長;地用陽氣使萬物衰敗,用陰氣使萬物潛藏。天有陰陽,地也有陰陽。木、火、土、金、水、火是地之陰陽,它們分別應對生長、化育、收藏的變化。所以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想要了解天地陰陽的變化,就應當觀察天上的氣,它運行不息,所以每五年向右移動一次;觀察地上的氣,它靜止守位,所以每六年完成一個循環。天上的氣動,地上的氣靜,上下相互感應,陰陽相互交錯,變化由此產生。
黃帝說:上下循環,有規律嗎?鬼臾區說:天以六為節律,地以五為法則。天的運行,六個週期構成一個完整的變化;地的運行,五年構成一個循環。君火像太陽一樣光明,相火就像臣子一樣有自己的位置。五和六相乘,得到七百二十個氣節,構成一個紀,總共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個氣節,總共六十年,構成一個週。氣運的過與不及,這些都可以從中觀察到。黃帝說:先生您的講述,上可以囊括天的氣運,下可以總結地的運行,可以說是十分詳盡了。
我希望能夠將這些知識記錄下來,用來治理百姓,也用來修身養性,讓百姓都明白這些道理,上下和睦親近,德澤流向四方,後代子孫也能沒有憂慮,將這些知識傳給後世,永遠不要斷絕。先生可以讓我聽到這些知識嗎?鬼臾區說:大自然變化的規律,細微而緊密,它的來臨可以預見,它的去向可以追溯。敬畏它的人會興盛,輕慢它的人會滅亡。不遵循自然的規律,而是私自妄為,必然會招致災禍。只有謹慎地遵守天道,才能領悟到真正的精髓。
黃帝說:善於講述開始的人,必定會談到終結,善於講述近處的人,必定會懂得遠方的道理,這樣才能夠掌握變化的規律,而不會迷惑。所謂的明理,就是這個道理啊!希望先生能夠詳細地推演這些道理,使之條理清晰,簡明扼要,長久不衰,容易運用而難以忘記,並將之作為綱紀,把變化的要點都講給我聽。鬼臾區說:您問得太好了!您所探求的道理太明晰了!就像敲鼓時鼓聲隨之而響,就像發出聲音時回聲隨之而來一樣。我聽說,凡是甲年和己年,由土運主導;乙年和庚年,由金運主導;丙年和辛年,由水運主導;丁年和壬年,由木運主導;戊年和癸年,由火運主導。
黃帝說:那麼這些又是如何與三陰三陽相結合的呢?鬼臾區說:子午年,上應少陰;丑未年,上應太陰;寅申年,上應少陽;卯酉年,上應陽明;辰戌年,上應太陽;巳亥年,上應厥陰。少陰是開始的徵兆,厥陰是終結的標誌。厥陰之上,以風氣為主導;少陰之上,以熱氣為主導;太陰之上,以濕氣為主導;少陽之上,以相火為主導;陽明之上,以燥氣為主導;太陽之上,以寒氣為主導。這些是變化的根本所在,被稱為六元。
黃帝說:這些道理真是光明啊!這些理論真是清晰啊!請把這些刻在玉版上,藏在金櫃裡,並命名為《天元紀》。
3.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因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
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帝曰:願聞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問也!
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帝曰:善。論言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
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左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
帝曰:何謂下?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陰;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陰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左少陰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陰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左少陽右少陰。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
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帝曰:動靜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復會也。帝曰:余聞鬼臾區曰:應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動靜,五行遷復,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已,猶不能遍明。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
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仰觀其象,雖遠可知也。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
故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帝曰:間氣何如?岐伯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
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臟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臟為心。其性為暑,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眚燔焫,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臟為脾。其性靜兼,其德為濡,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盈,其蟲倮,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淫潰,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脾,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在臟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臟為腎。其性為凜,其德為寒,其用為□,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其政為靜,其令□□,其變凝冽,其眚冰雹,其味為咸,其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帝曰:病生之變何如?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帝曰:主歲何如?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帝曰:善。
白話文:
黃帝坐在明堂,開始校正天體的運行規律,觀察四面八方,考察建立五行的常規,於是請教天師並問道:學說提到天地的動靜變化,是由於神明的管理,陰陽的升降,寒暑表現出徵兆。我從您那裡聽說了五運的規律,您所說的,只是五種氣各自主管一年而已,以甲年來確定運氣的開始,我因此想進一步探討。
鬼臾區說:土主管甲和己年,金主管乙和庚年,水主管丙和辛年,木主管丁和壬年,火主管戊和癸年。
在子午的位置上,少陰之氣主管;在丑未的位置上,太陰之氣主管;在寅申的位置上,少陽之氣主管;在卯酉的位置上,陽明之氣主管;在辰戌的位置上,太陽之氣主管;在巳亥的位置上,厥陰之氣主管。這與陰陽的配合不一致,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這表明的是天地自然的道理,這是天地間的陰陽運行規律。凡是可以計算的數量,是人為的陰陽,但那所結合的,是可以用數字來得到的。陰陽的數目,可以從十推演到百,從百推演到千,從千推演到萬。
天地的陰陽,不能用數目來推算,而是要用現象來理解它。黃帝說:我想知道它開始的源頭。岐伯說:問得真好啊!
我查看了《太始天元冊》的記載,丹天的氣從牛女之間的戊位經過,黅天的氣從心尾之間的己位經過,蒼天的氣從危室柳鬼之間經過,素天的氣從亢氐昴畢之間經過,玄天的氣從張翼婁胃之間經過。所謂戊己的位置,就是奎壁角軫,那是天地運行的門戶。推算天候的起始,理解自然的變化規律,是不能不通曉的。黃帝說:好。學說提到天地,是萬物的上下;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途徑,我不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岐伯說:所謂上下,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觀察到陰陽所在的位置。所謂左右,是說當觀察到厥陰之氣時,左邊是少陰,右邊是太陽;當觀察到少陰之氣時,左邊是太陰,右邊是厥陰;當觀察到太陰之氣時,左邊是少陽,右邊是少陰;當觀察到少陽之氣時,左邊是陽明,右邊是太陰;當觀察到陽明之氣時,左邊是太陽,右邊是少陽;當觀察到太陽之氣時,左邊是厥陰,右邊是陽明。所謂面朝北來確定方位,是說觀察它們所顯現的位置。
黃帝說:什麼叫做下呢?岐伯說:厥陰之氣在上面,那麼少陽之氣就在下面,左邊是陽明,右邊是太陰;少陰之氣在上面,那麼陽明之氣就在下面,左邊是太陽,右邊是少陽;太陰之氣在上面,那麼太陽之氣就在下面,左邊是厥陰,右邊是陽明;少陽之氣在上面,那麼厥陰之氣就在下面,左邊是少陰,右邊是太陽;陽明之氣在上面,那麼少陰之氣就在下面,左邊是太陰,右邊是厥陰;太陽之氣在上面,那麼太陰之氣就在下面,左邊是少陽,右邊是少陰。所謂面朝南來確定方位,是說觀察它們所顯現的位置。
上下之氣相互交會,寒暑之氣互相影響,氣機如果協調,就和諧,如果氣機不協調,就會生病。黃帝說:氣機協調也會生病,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說:是因為下臨上,不符合其正常的位置。黃帝說:動靜的規律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上面的氣是向右運行的,下面的氣是向左運行的,左右運行周遍天體,然後又會合在一起。黃帝說:我聽鬼臾區說,應對地的應該是靜止的。現在您卻說下面的氣是向左運行的,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希望您能解釋一下它是如何產生的?岐伯說:天地的動靜變化,五行的轉移往復,即使是像鬼臾區這樣擅長觀察天象的人,也不能完全明白。自然的變化作用,天垂示現象,地形成物體,七曜運行在空中,五行附麗於地面。地面,是承載萬物形體的基礎。
虛空,是排列呼應天象的精氣。形體和精氣的運行,就像樹根與枝葉的關係一樣,抬頭觀察天象,即使是遙遠的事物也可以知道。黃帝說:地面是在下面的嗎?岐伯說:地面是相對於人類來說在下面的,在太虛之中。黃帝說:那麼地面是依靠什麼而存在呢?岐伯說:是靠大氣托舉著它。乾燥來使它乾燥,暑熱來蒸發它,風來使它運動,濕氣來滋潤它,寒冷來使它堅固,火來使它溫暖。所以風寒在下,乾燥炎熱在上,濕氣在中間,火在其中遊走,寒暑之氣六種入,所以使虛空產生變化。
因此乾燥過盛,地面就會乾燥;暑熱過盛,地面就會炎熱;風力過盛,地面就會震動;濕氣過盛,地面就會泥濘;寒冷過盛,地面就會凍裂;火氣過盛,地面就會堅硬。黃帝說:天地的氣象,要如何觀察呢?岐伯說:天地的氣,勝氣和復氣的作用,不能通過脈象診斷來表現。《脈法》說:天地的變化,不能用脈象來診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黃帝說:間氣的變化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隨著氣的所在位置而變,在左右的位置上出現。黃帝說:要怎樣觀察間氣的變化呢?岐伯說:順應氣機的運行就會和諧,違背氣機的運行就會生病,不符合正常位置就會生病,氣機位置交替移動也會生病,氣機位置失守就會危險,寸口脈和尺部脈象相反就會死亡,陰氣和陽氣混亂也會死亡。要先確定年份,來了解當年的氣機變化,左右兩邊應當會出現,然後才可以判斷疾病的順逆生死。
黃帝說:寒暑燥濕風火這六氣,在人體如何與之相合?它們在萬物身上如何產生變化?岐伯說:東方產生風,風產生木,木產生酸味,酸味產生肝,肝產生筋,筋產生心。它在天象中為玄,在人體中為道,在地理中為化。化產生五味,道產生智慧,玄產生精神,化產生氣。精神在天象中為風,在地理中為木,在人體中為筋,在氣機中為柔順,在臟腑中為肝。它的特性是溫暖,它的德行是和順,它的作用是運動,它的顏色是青色,它的變化是繁榮,它的蟲類是毛蟲,它的政令是發散,它的命令是宣發,它的變化是摧毀拉斷,它的災禍是墜落,它的味道是酸,它的情志是怒。怒傷肝,悲傷可以克制怒氣;風傷肝,燥傷可以克制風邪;酸傷筋,辛味可以克制酸味。
南方產生熱,熱產生火,火產生苦味,苦味產生心,心產生血,血產生脾。它在天象中為熱,在地理中為火,在人體中為脈,在氣機中為呼吸,在臟腑中為心。它的特性是炎熱,它的德行是顯明,它的作用是躁動,它的顏色是紅色,它的變化是茂盛,它的蟲類是羽蟲,它的政令是光明,它的命令是鬱積蒸發,它的變化是燃燒,它的災禍是焚燒,它的味道是苦,它的情志是喜。喜傷心,恐懼可以克制喜悅;熱傷氣,寒冷可以克制熱;苦傷氣,鹹味可以克制苦味。
中央產生濕,濕產生土,土產生甘味,甘味產生脾,脾產生肌肉,肌肉產生肺。它在天象中為濕,在地理中為土,在人體中為肉,在氣機中為充實,在臟腑中為脾。它的特性是安靜平和,它的德行是濡潤,它的作用是化生,它的顏色是黃色,它的變化是充盈,它的蟲類是裸蟲,它的政令是安靜,它的命令是雲雨,它的變化是轉動灌注,它的災禍是泛濫潰決,它的味道是甘,它的情志是思。思傷脾,憤怒可以克制思慮;濕傷肉,風可以克制濕邪;甘味傷脾,酸味可以克制甘味。
西方產生燥,燥產生金,金產生辛味,辛味產生肺,肺產生皮毛,皮毛產生腎。它在天象中為燥,在地理中為金,在人體中為皮毛,在氣機中為成形,在臟腑中為肺。它的特性是涼爽,它的德行是清靜,它的作用是收斂,它的顏色是白色,它的變化是收縮,它的蟲類是介蟲,它的政令是剛勁,它的命令是霧露,它的變化是肅殺,它的災禍是凋零,它的味道是辛,它的情志是憂愁。憂愁傷肺,喜悅可以克制憂愁;燥熱傷皮毛,寒冷可以克制燥熱;辛味傷皮毛,苦味可以克制辛味。
北方產生寒,寒產生水,水產生鹹味,鹹味產生腎,腎產生骨髓,髓產生肝。它在天象中為寒,在地理中為水,在人體中為骨,在氣機中為堅硬,在臟腑中為腎。它的特性是凜冽,它的德行是寒冷,它的作用是凝結,它的顏色是黑色,它的變化是肅清,它的蟲類是鱗蟲,它的政令是靜止,它的命令是閉藏,它的變化是凝結冰冷,它的災禍是冰雹,它的味道是鹹,它的情志是恐懼。恐懼傷腎,思慮可以克制恐懼;寒傷血,乾燥可以克制寒冷;鹹味傷血,甘味可以克制鹹味。
五氣輪流主事,各有先後次序,不在其位就會產生邪氣,在正常位置就是正氣。黃帝說:疾病產生的變化是怎樣的呢?岐伯說:氣機相合,則病情輕微,氣機不相合,則病情嚴重。黃帝說:主歲的氣是怎樣運行的呢?岐伯說:氣有餘,就會制約它所能克制的,而輕視它所不能克制的;氣不足,就會被它所不能克制的侵侮,而它所能克制的也會輕視它。輕侮反而會招來邪氣,輕侮而招來邪氣,是因為缺乏敬畏之心。黃帝說: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