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十一 (2)
卷第十一 (2)
1.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刺陽明於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白話文:
足太陽經的人腰會痠痛,連帶脖子、脊椎、屁股、背部都沉重,可以刺它的郄穴放血。但春天不能見血。
足少陽經的人腰會痠痛,好像被針刺進皮膚一樣,動一動就不舒服,不能俯仰,也不能回頭看,可以刺足少陽的成骨之端放血,成骨在膝蓋外側獨立隆起的那塊骨。但夏天不能見血。
足陽明經的人腰會痠痛,不能回頭看,回頭看會像看到什麼東西一樣,容易悲傷,可以刺陽明經的䯒穴之前三寸,上下交會的地方放血。但秋天不能見血。
足少陰經的人腰會痠痛,疼痛延伸到脊椎內側,可以刺足少陰的內踝上方二寸處放血。但春天不能見血,如果放血太多,就不能再放了。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白話文:
厥陰脈
- 導致腰痛,腰部緊繃如拉弓弦。
- 刺厥陰脈,在腳後跟外側肌肉外緣,觸摸有結節狀物。
- 刺後,症狀減輕,但容易說話不清,反應遲鈍。
- 需要刺三次才能痊癒。
解脈
- 導致腰痛,疼痛延伸到肩膀,眼睛無神。
- 刺解脈,在膝蓋肌肉分開處的外側橫紋上刺血。
- 刺出黑色瘀血後,疼痛停止。
解脈
- 導致腰痛,如被腰帶勒住,常有腰折的感覺。
- 刺解脈,在肌肉結節處找到一顆米粒大小的結節。
- 刺穿後,會射出黑色血液,直到看到鮮血為止。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
白話文:
- **同陰脈:**會導致腰痛,疼痛感就像腰部裡面有一把小錘子在敲打,腰部還會腫脹。針刺同陰脈,位於外踝的絕骨上面。有三個穴位。
- **陽維脈:**會導致腰痛,疼痛向上延伸,腰部腫脹。針刺陽維脈,這條脈絡與太陽經相合,在下肢內側,距地一尺。
- **衡絡脈:**會導致腰痛,無法彎腰或仰頭,仰頭時害怕摔倒。此病因舉重物導致腰部受傷,衡絡斷裂,惡血瘀積。針刺位於郄陽和筋之間,向上數寸,刺穿衡絡,可放出惡血。有兩個穴位。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慾飲,飲已欲走,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蹺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白話文:
會陰脈
- 會陰脈會導致腰痛,疼痛時會出很多汗,汗乾了就想喝水,喝完水就想上廁所。
- 針刺直陽脈,向上針三寸,在蹺脈上郄穴下方五寸處,橫著刺入,出針時拔血。
飛陽脈
- 飛陽脈會導致腰痛,疼痛時會發抖,嚴重時會感到悲傷和恐懼。
- 針刺飛陽脈,在內踝上方五寸,少陰脈之前,與陰維脈相交的地方。
昌陽脈
- 昌陽脈會導致腰痛,疼痛蔓延到胸部,眼睛會抽搐,嚴重時會反折,舌頭捲曲不能說話。
- 針刺內筋穴,穴位位於內踝上方,大筋前,太陰脈後,向上兩寸處。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腰痛俠脊而痛至頭𠘧𠘧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
白話文:
散脈
- 疼痛會導致腰痛和發熱
- 發熱嚴重會產生煩躁
- 腰部感覺有橫木橫在其中
- 嚴重時會漏尿
- 針灸散脈穴位,位於膝蓋前骨肉分開處,連接大腿外側,刺入三刺分
- 肉裡之脈引起腰痛
- 不能咳嗽,咳嗽會導致筋縮急
- 針灸肉裡之脈穴位,位於太陽經之外,少陽經絕骨之後,刺入二刺分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
- 腰痛位於脊椎兩側,疼痛延伸到頭部,感覺頭重腳輕,眼睛迷糊,想要倒下
- 針灸足太陽經郄中穴位,直到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大便難,刺足少陰。少腹滿,刺足厥陰。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白話文:
腰痛上寒
- 刺足太陽經和足陽明經
腰痛上熱
- 刺足厥陰經
腰痛不能俯仰
- 刺足少陽經
腰痛伴隨喘息
- 刺足少陰經,並從郄穴放血
腰痛
- 上寒不予理會(直接刺足陽明經)
- 上熱,刺足太陰經
-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經
大便困難
- 刺足少陰經
少腹脹滿
- 刺足厥陰經
如折斷般無法俯仰或舉起
- 刺足太陽經
脊椎內側疼痛
- 刺足少陰經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髮針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舉痛論:泣而(音澀)絀急(上丁骨切)
腹中論:鰂(昨則切)藘茹(上力居切,下音如)脖胦(上蒲沒切,下鳥郎切)喑(音陰)
白話文:
腰部疼痛並且牽引到小腹下方的部位感到不適,以致無法舒服地往后仰躺,這種情況下,治療時應當針刺腰部和臀部相交處的穴位——也就是位於兩側髖骨隆起上方的穴位(下髎穴附近)。針刺時,要根據月亮的盈虧周期來決定針刺的次數(古人認為月亮的圓缺對人體的氣血有影響,滿月和新月時進行治療效果更佳),施針之后,疼痛很快就能得到緩解。如果是左側腰痛,就針刺右側的穴位;如果是右側腰痛,則針刺左側的穴位。
刺腰痛論:厭(於豔切)髁(苦瓦切)髎(音遼)腨踵(醜用切)蠡溝(上盧啟切,又落戈切)嘿(音黑)小錘(直垂切)漯(他合切)擷(虎結切)眇(亡表切)
白話文:
腰痛針灸治療
穴位名稱:
- **厭髎:**位於腰部,肚臍正後方約兩寸
- **腨踵:**位於大腿外側,股骨大轉子下緣
- **蠡溝:**位於大腿內側,恥骨聯合上方
- **黑小錘:**位於小腿後側,跟腱外側
- **漯:**位於足底,跟骨內側
- **擷:**位於足底,距骨前方
- **眇:**位於足底,跟骨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