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2)

1. 刺瘧篇第三十六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大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之。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其病難已。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手太陰陽明。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少陰。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見血。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太陰。腎瘧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針旁伍胠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瘧脈小實,急灸脛少陰,刺指井。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於血也。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針。

凡治瘧先發,如食頃乃可以治,過之則失時也。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經出血,又刺項以下俠脊者必已。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先項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先足脛痠痛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䯒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針針絕骨出血,立已。

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刺。

白話文:

足太陽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腰痛、頭部沉重,寒冷從背部開始,先感到寒冷後發熱,身體發熱難耐,熱退後汗出,難以痊癒,應刺足太陽經的郄中穴放血。足少陽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身體疲憊無力,寒冷和發熱都不太嚴重,不喜歡見人,見到人會感到心悸不安,發熱時出汗很多,應刺足少陽經的穴位。足陽明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先感到寒冷,身體發抖,寒冷持續很久才發熱,熱退後汗出,喜歡看到陽光和火光,這樣會覺得舒服,應刺足陽明經在腳背上的穴位。足太陰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心情不佳,喜歡嘆氣,不想吃東西,時而感到寒冷時而感到發熱,並伴隨汗出,發病時容易嘔吐,嘔吐後身體會虛弱,應立即治療。

足少陰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嘔吐嚴重,時常感到寒冷發熱,發熱多於寒冷,想要關上門窗獨處,這種病很難痊癒。足厥陰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暢像小便不通的樣子,但又不是小便不通,而是頻繁小便,感到恐懼,氣不足,腹中不舒服,應刺足厥陰經的穴位。肺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感到心寒,寒冷嚴重後發熱,熱退後容易驚恐,好像看到什麼東西一樣,應刺手太陰經和手陽明經的穴位。心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心煩意亂,想要喝涼水,反而寒冷多於發熱,應刺手少陰經的穴位。

肝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臉色蒼白,喜歡嘆氣,看起來像快要死了一樣,應刺足厥陰經放血。脾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感到寒冷,腹痛,發熱時腸鳴,腸鳴後汗出,應刺足太陰經的穴位。腎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身體發冷,腰脊疼痛轉動困難,大便困難,眼睛眨動不停,手腳冰冷,應刺足太陽經和足少陰經的穴位。胃經引起的瘧疾,會讓人快要發病時,容易感到飢餓卻吃不下,吃了後腹部脹滿,應刺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在腳背橫紋上的穴位放血。

瘧疾發作身體剛開始發熱時,刺腳背上的動脈,讓它出現空隙,放出裡面的血,立刻會感到寒冷。瘧疾剛要發冷時,刺手陽明經和手太陰經、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的穴位。瘧疾脈象充滿有力,應立即刺背部的俞穴,用中等大小的針刺脊椎兩側的俞穴各一個,根據肥瘦情況放血。瘧疾脈象細小而實,應立即灸小腿內側的少陰經穴位,刺手指末端的井穴。瘧疾脈象充滿有力,應立即刺背部的俞穴,用五個胠俞穴和背俞穴各一個,根據情況放出適量的血。瘧疾脈象緩慢、大而虛弱,適合用藥物治療,不宜用針刺。

凡是治療瘧疾,應在瘧疾剛開始發作時,大約在吃飯的時間左右進行治療,錯過了時機就會失效。各種瘧疾如果摸不到脈象,應刺十指末端放血,血出來病就會好,先看看身上有沒有像小豆子一樣的紅色斑點,都把它刺破。十二種瘧疾,發病時間各不相同,要仔細觀察病情,以判斷是哪個經脈的病。在瘧疾剛要發作時,大約在吃飯的時間左右進行針刺,刺一次病情就會減輕,刺兩次就會知道效果,刺三次病就會好,如果還不好,就刺舌下兩條脈絡放血,如果還不好,就刺膝蓋後面的膕窩裡盛大的經脈放血,再刺後頸部以下,夾著脊椎的部位,病一定會好。舌下兩條脈絡,指的是廉泉穴。

針刺治療瘧疾時,一定要先問病人,病是先從哪裡開始發作的,就先刺那個部位。先頭痛和頭部沉重的,先刺頭部和兩側額頭、兩眉之間放血。先後頸背部疼痛的,先刺後頸背部。先腰脊疼痛的,先刺膕窩放血。先手臂疼痛的,先刺手少陰經和手陽明經的穴位,以及十指末端。先腳腿痠痛的,先刺足陽明經的穴位和十指末端放血。風瘧,瘧疾發作時會出汗怕風,應刺三陽經在背部的俞穴放血。骨頭痠痛嚴重,按壓時會覺得難受,這叫做“胕髓病”,用鑱針刺絕骨穴放血,病立刻就好。

身體輕微疼痛,刺至陰穴。陰經的井穴如果不出血,隔一天刺一次。瘧疾不口渴,隔一天發作一次,刺足太陽經的穴位。瘧疾口渴,隔一天發作一次,刺足少陽經的穴位。溫瘧發熱不出汗,應該刺五十九個穴位。

2.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黃帝問曰:五臟六腑,寒熱相移者何?岐伯曰:腎移寒於肝,癰腫少氣。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肝移寒於心,狂隔中。心移寒於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於腎,為湧水,湧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

肝移熱於心,則死。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肺移熱於腎,傳為柔痓。腎移熱於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麋。小腸移熱於大腸,為虙瘕,為沉。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入,謂之食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蔑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五臟六腑之間,寒氣和熱氣互相轉移,是怎麼回事呢?岐伯回答說:腎臟的寒氣轉移到肝臟,會導致癰腫,並且氣虛、呼吸短促。脾臟的寒氣轉移到肝臟,會導致癰腫,並且筋脈抽搐。肝臟的寒氣轉移到心臟,會導致精神錯亂、胸膈閉塞。心臟的寒氣轉移到肺臟,會導致肺臟衰竭,肺臟衰竭的症狀是喝一杯水,卻排出兩次小便,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死症。肺臟的寒氣轉移到腎臟,會形成水腫,水腫的症狀是腹部按下去不堅實,水氣停留在腸道裡,快速行走時肚子裡會發出像裝滿漿液的袋子晃動的聲音,這是水病。脾臟的熱氣轉移到肝臟,會導致驚厥、鼻出血。

肝臟的熱氣轉移到心臟,會導致死亡。心臟的熱氣轉移到肺臟,會發展成消渴症。肺臟的熱氣轉移到腎臟,會發展成軟癱。腎臟的熱氣轉移到脾臟,會發展成虛弱,並且腸道發炎而死,無法治癒。子宮的熱氣轉移到膀胱,會導致小便不暢、尿血。膀胱的熱氣轉移到小腸,會導致胸膈與腸道不適,並且會出現口瘡。小腸的熱氣轉移到大腸,會形成腹部腫塊,並且會出現昏沉。大腸的熱氣轉移到胃,會導致食慾旺盛卻身體消瘦,這種情況叫做「食亦」。胃的熱氣轉移到膽,也叫做「食亦」。

膽的熱氣轉移到腦,會導致鼻塞、流鼻涕,流鼻涕的症狀是流出不止的濃稠鼻涕,並且會發展成鼻血、視力模糊,這些都是因為氣厥所造成的。

3. 咳論篇第三十八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

瘧論:熇(火沃切)漉(音鹿)弭(綿婢切)

刺瘧論:暍(音謁)悒(於急切)眴(音舜)

氣厥論:痓(音熾)麋(武悲切)虙(音復)蔑(莫結切)

咳論:蛔(音回)

白話文:

黃帝問道:肺生病會導致人咳嗽,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五臟六腑都會讓人咳嗽,不只是肺而已。

黃帝說:我想聽聽各種咳嗽的症狀。

岐伯說:皮膚毛髮是肺的外在屏障,當皮膚毛髮先感受到外來的邪氣侵襲時,邪氣會順著它們與肺的聯繫途徑進入體內。如果又吃了寒冷的食物,寒邪會進入胃,然後沿著肺脈向上到達肺部,導致肺寒。肺寒的時候,內外的邪氣就會結合在一起侵入肺,這樣就會產生肺咳。五臟在不同季節容易受到疾病侵擾,當不是受邪的季節,疾病會傳給其他臟腑。人與天地運行相呼應,因此五臟會在各自當令的季節感受寒邪而生病。如果症狀輕微,就會咳嗽;如果嚴重,就會腹瀉或疼痛。

在秋季,肺最容易受到邪氣侵襲;春季是肝,夏季是心,長夏是脾,冬季是腎。

黃帝問:它們的咳嗽症狀有什麼不同呢?

岐伯說:肺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喘息,有聲音,嚴重時會咳出血。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感到心痛,喉嚨裡感覺有東西卡住一樣,嚴重時會咽喉腫脹或聲音沙啞。肝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兩側肋骨下方會疼痛,嚴重時會難以轉身,一轉動就會感到兩側肋骨下方脹滿。

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側肋骨下方會隱隱作痛,疼痛會牽引到肩背,嚴重時會難以活動,一動就會加劇咳嗽。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會互相牽引而疼痛,嚴重時會咳出很多唾液。

黃帝問:六腑的咳嗽又是怎麼回事呢?它們是因為哪裡生病造成的呢?

岐伯說:五臟的久咳會傳到六腑。如果脾咳一直不好,就會傳到胃,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嘔吐,嘔吐嚴重時會吐出蛔蟲。如果肝咳一直不好,就會傳到膽,膽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嘔吐膽汁。如果肺咳一直不好,就會傳到大腸,大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失禁。如果心咳一直不好,就會傳到小腸,小腸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放屁,屁和咳嗽一起排出。如果腎咳一直不好,就會傳到膀胱,膀胱咳的症狀是咳嗽時會尿失禁。

久咳不好,就會傳到三焦,三焦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喝水,這些都與胃有關,也與肺有關,會讓人有很多鼻涕唾液,臉部浮腫、氣逆。

黃帝問:應該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治療臟腑疾病,要治療其背俞穴;治療六腑疾病,要治療其合穴;治療水腫,要治療其經脈。

黃帝說:好。

(後面是關於瘧疾、氣厥、咳嗽等疾病的簡短說明,只列出了病名和相關音節,沒有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