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2)

1.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

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月之內死。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匡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臟脈見者,皆死不治也。黃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

白話文: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肺氣由腎而來,傳到肝,貯存在脾,最後到達心臟而死亡。腎氣由肝而來,傳到心,貯存在肺,最後到達脾臟而死亡。這些都是逆向死亡的途徑。一天一夜之中,病情發展有五個階段,以此可以推斷死亡的早晚。黃帝說:五臟互相聯繫,傳遞病氣各有順序,五臟生病,就會依次傳遞到它所克制的臟腑。如果不治療,按照三個月、六個月,或者三天、六天的時間推算,病氣會依次傳遍五臟,最終導致死亡,這就是順著克制次序傳遞的規律。

因此,從陽氣的變化,可以知道疾病的來源;從陰氣的變化,可以知道死亡的期限,也就是知道病氣到達哪個臟腑就會死亡。所以,風是百病之首。現在,如果風寒侵襲人體,使人毛髮豎立,皮膚閉塞而發熱,此時應該讓其出汗;如果出現肢體麻痺、不仁、腫痛,此時應該用熱水袋熱敷、灸法或針刺治療。如果不治療,病邪就會進入肺臟,稱為肺痹,出現咳嗽、氣喘。如果不治療,肺氣會傳到肝臟,稱為肝痹,也叫厥證,會出現脅肋疼痛、飲食減少,此時可以按壓或針刺耳部。

如果不治療,肝氣會傳到脾臟,稱為脾風,會出現癉病(一種皮膚病)、腹部發熱、煩躁不安、黃疸,此時可以按壓、服用藥物或用水浴治療。如果不治療,脾氣會傳到腎臟,稱為疝瘕,會出現少腹部絞痛、疼痛、小便白濁,也叫蠱病,此時可以按壓或服用藥物治療。如果不治療,腎氣會傳到心臟,會導致筋脈攣急,稱為瘛病,此時可以灸法或藥物治療。如果不治療,滿十天就會死亡。如果腎氣傳到心臟,心臟又反過來傳到肺臟,會出現寒熱交替,則會在三年內死亡,這就是疾病傳遞的次序。

但是,病情突然發作的,不一定按照傳遞的順序治療。或者,傳遞的順序不一定按常理,比如憂慮、恐懼、悲傷、喜怒等情緒,都會打亂正常的傳遞順序,導致重病。因此,大喜會導致氣虛,腎氣乘勢而起;大怒會導致肝氣乘勢而起;悲傷會導致肺氣乘勢而起;恐懼會導致脾氣乘勢而起;憂慮會導致心氣乘勢而起。這就是疾病發展的規律。所以,有五種病,五種病各有二十五種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傳變。傳變,就是指病氣乘勢而起的過程。

如果出現骨骼枯槁,肌肉萎陷,胸悶氣脹,呼吸困難,氣機紊亂,則預計六個月內死亡,此時真臟脈象出現,就能預知其死亡時間。如果出現骨骼枯槁,肌肉萎陷,胸悶氣脹,呼吸困難,內臟疼痛牽引到肩頸,則預計一個月內死亡,此時真臟脈象出現,就能預知其死亡時間。如果出現骨骼枯槁,肌肉萎陷,胸悶氣脹,呼吸困難,內臟疼痛牽引到肩頸,並且身體發熱,肌肉脫落潰爛,真臟脈象出現,則預計十個月內死亡。

如果出現骨骼枯槁,肌肉萎陷,肩胛骨內部消瘦,行動越來越衰弱,真臟脈象出現,則預計一年內死亡,此時真臟脈象出現,就能預知其死亡時間。如果出現骨骼枯槁,肌肉萎陷,胸悶氣脹,腹部疼痛,心臟不適,肩頸發熱,肌肉脫落潰爛,眼窩深陷,真臟脈象出現,如果眼睛不能看見人,則立即死亡;如果能看見人,則在到達其不能承受的程度時死亡。如果病情急劇發展,五臟功能閉塞,脈絡不通,氣機不能運行,就像溺水一樣,無法預測死亡時間。

如果脈搏消失,或者一分鐘呼吸五到六次,身體沒有明顯的腐爛,即使真臟脈象沒有出現,也預示著死亡。如果肝臟的真臟脈象出現,則內外急迫,如同刀刃切割般,或如撥弄琴瑟弦,顏色青白無光澤,毛髮脫落,則會死亡。如果心臟的真臟脈象出現,則脈搏強勁而搏動,如同薏苡子般一串串,顏色赤黑無光澤,毛髮脫落,則會死亡。如果肺臟的真臟脈象出現,則脈搏洪大而虛弱,如同羽毛接觸皮膚般,顏色白赤無光澤,毛髮脫落,則會死亡。

如果腎臟的真臟脈象出現,則脈搏搏動而微弱,如同彈石般,顏色黑黃無光澤,毛髮脫落,則會死亡。如果脾臟的真臟脈象出現,則脈搏弱而忽快忽慢,顏色黃青無光澤,毛髮脫落,則會死亡。所有真臟脈象出現的,都是不治之症。黃帝問:看見真臟脈象就意味著死亡,為什麼?岐伯回答:五臟都從胃中獲得氣機,胃是五臟之本,臟腑的氣機,不能自行到達手太陰經,必須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所以五臟各在其固有的時間,自行運行到手太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