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1)

1.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黃帝問曰:余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余問於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帝曰:願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善於探討天象的人,必然對人體有所體悟;善於研究古代的人,一定可以通曉現在;善於瞭解人的人,必定能明白自身。如果這樣,就能深入探討而不困惑,掌握事物的規律,這纔是真正的智慧。現在我向先生請教,希望您能用可知、可見、可觸摸的方式解惑,讓我驗證於自身,破除矇昧,請問可以嗎?」

岐伯拜了兩拜,叩首回答說:「這是什麼問題呢?」

黃帝說:「我想知道,人的五臟突然劇烈疼痛,是哪種因素引起的?」

岐伯回答說:「經脈氣血運行不息,周而復始。如果寒氣入侵經脈,就會阻滯氣血運行,氣血運行不良,導致經脈外血量減少,經脈內氣血不通暢,因此會突然疼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

白話文:

黃帝問:疼痛時而突然停止,時而劇烈不間斷;時而劇烈到不能按壓,時而按壓就能止痛;時而按壓無用,時而喘動就會受按壓;時而胸背互相牽引疼痛;時而脅肋和少腹互相牽引疼痛;時而腹痛延伸到陰部到大腿;時而疼痛日積月累變成積病;時而突發劇痛致死,不知人事,一會兒後復生;時而疼痛伴嘔吐;時而腹痛後腹瀉;時而疼痛導致不通(排便不通或腹脹);對於這些不同的疼痛症狀,如何區別呢?

岐伯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薄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

白話文:

岐伯說:寒氣停留在脈絡之外,脈絡就會變冷,脈絡冷就會收縮,收縮就會使脈絡變細變急,脈絡細急就會牽引住小血管,所以會突然疼痛,得到溫熱就能馬上止痛。因為寒氣嚴重侵襲,所以疼痛會持續很久。寒氣停留在經脈之中,與溫熱之氣相互作用,就會使脈絡變滿,脈絡滿就會疼痛,而且不能按壓。寒氣滯留,溫熱之氣從上而下,就會使脈絡充盈、血氣混亂,所以疼痛非常劇烈,也不能按壓。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腹膜之下,血液不能散發,小血管急劇收縮,所以會疼痛。按壓它,血氣就會散發,所以按壓就會止痛。

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繫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白話文:

如果寒氣停留於脊椎兩側的脈絡中,深按也不能觸及,因此按壓對它沒有效果。

如果寒氣停留於衝脈中,衝脈從關元穴開始,沿著腹部正中向上行,寒氣停留時脈絡就會不通暢,脈絡不通暢則氣隨之受阻,因此按壓時會感覺到氣喘動。

如果寒氣停留於背部的俞穴脈絡中,脈絡就會收縮,脈絡收縮則血虛,血虛則會疼痛,而這些俞穴與心臟相連通,因此會互相牽引而疼痛,按壓時熱氣會到達,熱氣到達後疼痛就會消失。

如果寒氣停留於厥陰脈絡中,厥陰脈絡是連繫肝臟與下陰部的支脈,寒氣停留於脈絡中,則血脈收縮,脈絡緊張,因此會導致肋部和少腹互相牽引疼痛。

如果寒氣停留於大腿內側的脈絡中,寒氣會上行到少腹,血脈收縮在下半身互相牽引,因此會導致腹痛同時牽引到大腿內側。

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

白話文:

寒氣滯留在小腸的膜原之間,與血液交織在一起。血液凝結,無法流入大經脈,血氣受阻,無法運行。所以積蓄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宿疾。寒氣侵入五臟,導致逆氣上行洩出,陰氣耗竭,陽氣無法進入。因此突然死亡,毫無知覺。如果氣息恢復,就能活過來。寒氣滯留在腸胃,逆氣上行排出,所以會感到疼痛並嘔吐。寒氣滯留在小腸,小腸無法凝聚,所以會腹瀉腹痛。熱氣滯留在小腸,腸道內疼痛。同時,熱氣灼燒,焦渴導致腸道乾硬不通暢,所以會感到疼痛和便祕。

黃帝問:你剛才提到通過言談就能了解病情,那麼如何通過觀察身體的外在表現來認識疾病呢?

岐伯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帝曰:捫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帝曰:善。

白話文:

岐伯說:五臟六腑各有自己的位置,根據它的顏色可以看出疾病:黃赤表示熱證,白色表示寒證,青黑表示疼痛,這些都是通過觀察就能看出來的。黃帝說:通過觸摸也能察覺。怎麼做呢?岐伯說:觀察病變部位的脈象,脈象堅硬而帶血,或深入下陷的,都能通過觸摸察覺。黃帝說:好。

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白話文:

我知道所有的疾病都是由氣產生的。生氣時,氣會往上升;高興時,氣會緩慢流動;悲傷時,氣會消散;恐懼時,氣會往下沉;寒冷時,氣會收縮;炎熱時,氣會散發;受驚時,氣會混亂;勞累時,氣會消耗;思考時,氣會凝滯。這九種不同的氣,會導致哪些疾病?

岐伯說:生氣時,氣會逆流,嚴重的話會嘔血或腹瀉,因為氣往上升了。高興時,氣會和順,精神暢達,氣血運行通暢,所以氣會緩慢流動。悲傷時,心臟會緊繃,肺部會擴張,導致上焦不通,氣血無法散發,熱氣在體內,所以氣會消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通,汗大泄,故氣泄。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白話文:

恐懼時: 精氣會耗散,耗散時上焦會閉塞,閉塞時氣會向上迴流,迴流時下焦會脹大,因此氣血不能正常運行。

寒冷時: 皮膚腠理會閉塞,氣血不能運行,因此氣血會凝聚。

炎熱時: 皮膚腠理會打開,榮衛之氣通暢,汗液大量排出,因此氣血會消耗。

驚嚇時: 心神無依無靠,精神無所歸宿,思緒不定,因此氣血會混亂。

勞累時: 會氣喘吁吁、汗流不止,體內外都過度流失,因此氣血會耗竭。

思考時: 心神有牽掛,精神有所寄託,正氣會停留而不運行,因此氣血會鬱結。

2. 腹中論篇第四十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岐伯對曰:名為鼓脹。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有人腹脹,早上吃不下東西,晚上又能吃,這是什麼病?」

岐伯回答:「這叫鼓脹。」

黃帝問:「怎麼治療?」

岐伯說:「可以用雞糞酒治療,一劑見效,兩劑痊癒。」

黃帝問:「為什麼有時會復發?」

岐伯說:「這是因為飲食不節制,所以偶爾會發病。雖然病症已經痊癒,但偶爾還是會發作,這是因為氣體聚集在腹部造成的。」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不?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白話文:

黃帝問:有一種病,症狀是胸部和胁部感到脹滿,影響進食,病發之前能聞到腥臊的氣味,口中流出清稀的液體,並先有吐血,四肢發冷,視力模糊,時不時地會有血從前后二阴处排出,這種病叫什麼名字?又是如何得的呢?

岐伯回答:這種病名叫「血枯」,通常因為年輕時有過大量出血的情況,或是醉酒後行房,使得氣血耗盡,肝臟受損,因此造成月經量少甚至停經。

黃帝再問:如何治療這種病?需要用什麼方法?

岐伯回答:治療這種病可以用四烏鰂骨和藘茹這兩味藥混合,加上雀卵製成藥丸,大小如小豆,每次餐後服用五粒藥丸,並飲用鮑魚汁,這有助於疏通腸道及修復肝臟損傷。

黃帝又問:還有一種病,特徵是小腹部脹滿,且這種脹滿感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有根源似的,這是什麼病?能治療嗎?

岐伯回答:這種病名叫「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岐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挾胃脘內癰,此久病也,難治。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勿動亟奪。論在《刺法》中。帝曰: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

白話文:

黃帝再問:伏梁病是因何而得的呢?

岐伯說:如果是包著很多膿血,位於腸胃之外,就無法醫治。如果強行醫治,每次切開或按壓都會導致死亡。

黃帝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岐伯說:這種病如果是長在下面,必定會產生膿血;如果是長在上面,就會壓迫胃脘,導致橫膈膜長出腫塊,並夾著胃脘產生內部癰腫。這種病是長期形成的,很難醫治。如果長在肚臍以上,就是逆流的徵兆;如果長在肚臍以下,就是順流的徵兆。切勿輕舉妄動,強行拔除。詳細的說明記載在《刺法》中。

黃帝問:有人身體、大腿、小腿都腫脹,而且圍繞著肚臍疼痛,這是什麼病?

岐伯說:這種病叫做伏梁,是由風邪引起的。

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石藥發瘨,芳草發狂。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藥,是病不愈,願聞其說。岐伯曰:夫芳草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白話文:

其熱氣擴散到大腸而停留在肓穴,肓穴的本源位於肚臍下方,因此肚臍周圍會疼痛。不可搬動它,搬動它會導致水溺和胸悶的疾病。黃帝說:先生多次提到熱中和消中,不能服用高粱、芳香草藥和礦物藥。礦物藥會引起疾病,芳香草藥會讓人發狂。患有熱中和消中的人,都是富貴之人。如今禁止高粱,不合乎他們的本意;禁止芳香草藥和礦物藥,疾病又無法痊癒,希望聽聽您的看法。岐伯說:芳香草藥的氣味芬芳,礦物藥的氣味強烈,這兩者的氣味都很急促、堅硬有力,所以不是心態溫和、身體康健的人,不可以服用這兩種藥物。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岐伯曰: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帝曰:善。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

白話文:

黃帝說:不能服用這兩種藥,為什麼呢?

岐伯說:炎熱的氣象兇猛,藥物也有同樣的效果。這兩種氣象相遇,恐怕會內傷脾臟。脾臟屬土,而木克土。服用此藥的人,到了甲乙日(即每月十一日、二十一日)病情會加重。

黃帝說:有道理。有的人胸部腫脹,脖子疼痛,胸悶腹脹,這是什麼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岐伯曰:名厥逆。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灸之則喑,石之則狂,須其氣並,乃可治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於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其氣並而治之,可使全也。帝曰:善。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白話文:

岐伯說:名稱為「厥逆」。黃帝說:如何治療?岐伯說:用灸療就會失聲、用砭石治療就會發瘋,要等到氣息調和,才能開始治療。黃帝說:為什麼這樣?岐伯說:陽氣過盛聚集在上方,上部的陽氣就會過多,用灸療就會使陽氣進入陰部,陽氣進入就會失聲;用砭石治療就會使陽氣虛弱,陽氣虛弱就會發瘋。必須等到氣息調和後再治療,才能保全患者。黃帝說:好。怎樣知道懷孕的婦女即將生產呢?岐伯說:身體有病卻沒有邪脈的跡象。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乃䐜脹而頭痛也。帝曰:善。

白話文:

(黃帝問道):發燒並伴有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岐伯回答):發燒是由於陽氣運行異常所致,陽脈有三個,即少陽、太陽和陽明。人迎脈(位於頸部)跳動一次表示少陽脈過盛,跳動兩次表示太陽脈過盛,跳動三次表示陽明脈過盛。過盛的陽氣進入陰部,就會導致頭部和腹部的疾病,所以會感到頭脹和頭痛。

(黃帝說道):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