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六 (1)
卷第六 (1)
1. 卷第六
2.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帝曰:善。
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帝曰:善。
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帝曰:善。
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帝曰:善。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帝曰:惡者何如可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
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臟腑,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
白話文:
黃帝問道:春天脈象像琴弦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春天脈象反映肝臟的狀態,肝屬東方木,萬物生長於春,所以肝氣的運行輕柔、虛弱、滑利,脈象直而長,如同琴弦,這就是正常的脈象。反之則為病。黃帝問:什麼樣的脈象才算反常?岐伯回答:肝氣充實而有力,這是過盛,病在體表;肝氣虛弱而微弱,這是不足,病在內臟。黃帝問:春天脈象過盛和不足,都會有什麼樣的病症?岐伯回答:過盛則會導致健忘,頭暈目眩,頭痛;不足則會導致胸痛背痛,兩側脅肋脹滿。黃帝說:很好。
夏天脈象像彎鉤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夏天脈象反映心臟的狀態,心屬南方火,萬物在夏生長茂盛,所以心氣的運行盛而衰,如同彎鉤,這就是正常的脈象。反之則為病。黃帝問:什麼樣的脈象才算反常?岐伯回答:心氣充盛,衰退也充盛,這是過盛,病在體表;心氣不盛,衰退反而盛,這是不足,病在內臟。黃帝問:夏天脈象過盛和不足,都會有什麼樣的病症?岐伯回答:過盛則會導致全身發熱,皮膚疼痛,患上浸淫性的皮膚病;不足則會導致煩躁不安,咳嗽吐痰,以及氣泄。黃帝說:很好。
秋天脈象像浮雲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秋天脈象反映肺臟的狀態,肺屬西方金,萬物在秋成熟收穫,所以肺氣的運行輕柔而浮,來得急去得快,這就是正常的脈象。反之則為病。黃帝問:什麼樣的脈象才算反常?岐伯回答:脈象毛燥,中間有力,兩旁虛弱,這是過盛,病在體表;脈象毛燥而微弱,這是不足,病在內臟。黃帝問:秋天脈象過盛和不足,都會有什麼樣的病症?岐伯回答:過盛則會導致逆氣而背痛,心情鬱悶;不足則會導致呼吸困難,氣短咳嗽,吐血,聲音嘶啞。黃帝說:很好。
冬天脈象像潛藏的營氣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冬天脈象反映腎臟的狀態,腎屬北方水,萬物在冬收藏閉藏,所以腎氣的運行沉潛而有力,這就是正常的脈象。反之則為病。黃帝問:什麼樣的脈象才算反常?岐伯回答:脈象跳動有力如同彈石,這是過盛,病在體表;脈象跳動微弱而規律,這是不足,病在內臟。黃帝問:冬天脈象過盛和不足,都會有什麼樣的病症?岐伯回答:過盛則會導致肢體麻木,脊椎疼痛,氣短不願說話;不足則會導致心慌意亂,像飢餓一樣,口中乾燥,脊椎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異常。黃帝說:很好。
黃帝問:一年四季脈象的變化,都有其順序和異常,那麼脾臟的脈象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脾脈屬土,是孤獨的臟器,滋養四旁臟腑的。黃帝問:那麼脾臟的健康和不健康,可以從脈象上看出來嗎?岐伯回答:健康的脾脈看不出來,不健康的脾脈可以看出。黃帝問:怎麼看出不健康的脾脈?岐伯回答:脈象像流水一樣,這是過盛,病在體表;脈象像鳥喙一樣,這是不足,病在內臟。黃帝問:您說脾是孤獨的臟器,位於中央,滋養四旁,那麼脾脈過盛和不足,都會有什麼樣的病症?岐伯回答:過盛則會導致四肢無力;不足則會導致九竅不通,稱為重強。黃帝驚訝地站起來,再次叩拜說:很好。
我明白了脈象的大要,掌握了天下的至理,五色脈象的變化,可以推測奇特的疾病,道理都在於此,神妙無窮,變化莫測,一旦錯失時機,就無法挽回。掌握至理要訣,需要細心觀察,把這些記載在玉版上,收藏於內心,每天早晨都要研讀,因此命名為《玉機》。
五臟接受來自其所生的臟腑之氣,傳輸給其所勝的臟腑,氣息停留在其所生的臟腑,最終消亡於其所不勝的臟腑。將死的疾病,必然先傳到其所不勝的臟腑,然後才會死亡。這是氣逆行的結果,所以才會死亡。肝接受來自心的氣,傳輸給脾,氣息停留在腎,最終在肺死亡。心接受來自脾的氣,傳輸給肺,氣息停留在肝,最終在腎死亡。脾接受來自肺的氣,傳輸給腎,氣息停留在心,最終在肝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