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八 (2)
卷第八 (2)
1.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黃帝問曰:余聞九針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於滎輸,余知之矣。此皆榮衛之傾移,虛實之所生,非邪氣從外入於經也。余願聞邪氣之在經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岐伯對曰: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
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夫邪之入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至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
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帝曰:不足者補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帝曰:候氣奈何?岐伯曰:夫邪去絡入於經也,舍於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湧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逢其沖而瀉之。
真氣者,經氣也,經氣太虛,故曰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不可掛以發者,待邪之至時而髮針瀉矣,若先若後者,血氣已盡,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扣之不發,此之謂也。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處也,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逆而刺之,溫血也。刺出其血,其病立已。帝曰:善。然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岐伯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減者,審其病臟以期之。不知三部者,陰陽不別,天地不分。
地以候地,天以候天,人以候人,調之中府,以定三部,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雖有大過且至,工不能禁也。誅罰無過,命曰大惑,反亂大經,真不可復,用實為虛,以邪為真,用針無義,反為氣賊,奪人正氣,以從為逆,榮衛散亂,真氣已失,邪獨內著,絕人長命,予人天殃,不知三部九候,故不能久長。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
邪之新客來也,未有定處,推之則前,引之則止,逢而瀉之,其病立已。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九針各有九篇的理論,老師您又把它們擴充成九九八十一篇,我已經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了。經典說到氣的盛衰,會左右傾斜轉移,可以用上面的氣來調整下面的氣,用左邊的氣來調整右邊的氣,對於多餘或不足的氣,可以在滎穴和輸穴進行補瀉。這些我都知道了,它們都是營氣和衛氣傾斜轉移,虛實產生的結果,並不是邪氣從外部進入經脈所造成的。我想要知道的是,邪氣進入經脈之後,病人的狀況會如何?又該如何治療?」
岐伯回答說:「聖人制定度量的方法,一定會與天地相應。所以天上有星辰的度數,地上有經絡水流,人體有經脈。天地氣候溫和時,經絡水流就平靜;天氣寒冷,土地冰凍時,經絡水流就會凝結成冰;天氣炎熱,土地燥熱時,經絡水流就會沸騰溢出;突然颳起暴風時,經絡水流就會波濤洶湧,隆起成波浪。邪氣侵入脈絡時,如果是寒邪,血液就會凝結成塊;如果是熱邪,氣就會變得稀薄而流動不定。虛邪乘機侵入,就像經絡水流被風吹動一樣。經脈中的動脈,跳動時也會像波浪一樣時而隆起,在脈中運行是徐緩的。當脈動到達寸口時,會時大時小,脈大時表示邪氣來了,脈小時表示正常。邪氣在陰經和陽經運行沒有固定的位置,無法用固定的方法來衡量。要仔細觀察,檢查三部九候的脈象,如果突然發現邪氣來了,就要及早阻斷邪氣侵入的通道。
當病人吸氣時就進針,不要讓針刺擾亂氣的運行。進針後靜靜地留針一段時間,不要讓邪氣擴散。病人吸氣時轉動針,以便得氣。等到病人呼氣時再出針,呼氣結束時把針完全拔出,讓邪氣隨著呼氣散出,這就叫做瀉法。」
黃帝問:「那麼,氣不足時,要如何補益呢?」
岐伯回答說:「必須先用手觸摸並順著經脈循行,用手輕按使氣散開,用手推動並按壓,用指彈動使其震盪,用手抓捏向下引導,使氣血通暢並取出(邪氣),從外引導邪氣出門,並使其神氣閉藏。當病人呼氣結束時進針,靜靜地留針一段時間,使氣到達針下為原則,好像在等待尊貴的客人一樣,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當感覺到氣到達時,適當地護持它。等到病人吸氣時出針,要讓氣不能隨針而出,使氣留在針刺的部位,推合針孔,讓神氣留存,使正氣停留,這就叫做補法。」
黃帝問:「要如何觀察氣的運行狀況呢?」
岐伯說:「邪氣從絡脈進入經脈,停留在血脈之中,寒熱之氣無法相互調和,就像湧起的波浪一樣,時來時去,所以沒有固定的位置。所以說,當邪氣來時,一定要按住它,等到它停下來時再治療,不要迎著邪氣的衝勢去瀉它。
真氣是經脈的氣,經氣很虛弱,所以說當真氣來時不可以碰它,指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如果觀察邪氣不仔細,等氣已經過去了,才去瀉它,就會使真氣脫失,一旦脫失就難以恢復,邪氣又會再次侵入,導致病情更加嚴重。所以說,當邪氣離去時,就無法追回。指的就是這個道理。不可以等到病人頭髮已經豎起來了,才趕緊針刺瀉邪。如果過早或過晚用針,血氣就已經耗盡,病情就無法治癒。所以說,了解時機就像發動弓箭的機關一樣,不了解時機就像用錘子敲打木樁一樣。所以說,懂得時機的人,輕輕觸動就能發射(治療),不懂得時機的人,敲打也不會發動(治療),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問:「補法和瀉法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瀉法是用來攻邪的,可以快速地將盛血排出,恢復真氣,這種情況是針對邪氣剛進入人體,還沒有固定的位置,推動它就會向前,拉住它就會停止的情況。逆著它的方向刺入,可以溫通血脈,刺破血管讓血流出來,病就會立刻痊癒。」
黃帝說:「好,如果真邪已經混合在一起,不再像波浪一樣起伏,要如何觀察呢?」
岐伯說:「要仔細地觸摸並順著三部九候的脈象循行,觀察它們的盛衰來調整。要觀察它們的左右、上下是否平衡,是否有增減,仔細地診斷病變的臟腑,並預期其治療效果。如果不了解三部,就無法區分陰陽,無法分辨天地。
用觀察地的方法來觀察地,用觀察天的方法來觀察天,用觀察人的方法來觀察人,要從胸中的中府穴來協調,以確定三部的脈象。所以說,如果針刺治療時,不知道三部九候病變的部位,即使有很大的過失即將發生,醫生也無法阻止。犯錯卻不接受懲罰,就叫做大迷惑,會擾亂經脈,真氣無法恢復。把實證當成虛證,把邪氣當成真氣,用針治療沒有意義,反而會傷害氣,奪走人的正氣,使從順變成逆,導致營衛氣散亂,真氣喪失,邪氣獨自侵入,縮短人的壽命,給人帶來天災。不了解三部九候,就無法長久生存。如果不懂得配合四時五行,再加上相互剋制,就會捨棄邪氣而攻擊正氣,縮短人的壽命。
新來的邪氣,沒有固定的位置,推動它就會向前,拉住它就會停止。遇到邪氣時就瀉它,病就會立刻痊癒。」
2.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黃帝問曰:何謂虛實?岐伯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帝曰:虛實何如?岐伯曰: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臟皆如此。帝曰:何謂重實?岐伯曰: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帝曰:經絡俱實何如?何以治之?岐伯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皆當治之,故曰滑則從,澀則逆也。夫虛實者,皆從其物類始,故五臟骨肉滑利,可以長久也。
帝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何如?岐伯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治主病者。帝曰:經虛絡滿何如?岐伯曰: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帝曰:治此者奈何?岐伯曰: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帝曰:何謂重虛?岐伯曰: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尺虛者,行步恇然。脈虛者,不象陰也。如此者,滑則生,澀則死也。帝曰:寒氣暴上,脈滿而實何如?岐伯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帝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
岐伯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脈浮而澀,澀而身有熱者死。帝曰:其形盡滿何如?岐伯曰: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澀而不應也,如是者,故從則生,逆則死。帝曰:何謂從則生,逆則死?岐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
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帝曰:腸澼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熱則死,寒則生。帝曰:腸澼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脈沉則生,脈浮則死。帝曰:腸澼下膿血何如?岐伯曰: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帝曰: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何如?
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懸澀者曰死,以臟期之。帝曰:癲疾何如?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實則死,帝曰:消癉虛實何如?岐伯曰: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帝曰:形度骨度脈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帝曰:春亟治經絡,夏亟治經俞,秋亟治六腑,冬則閉塞。閉塞者,用藥而少針石也。
所謂少針石者,非癰疽之謂也,癰疽不得頃時回。癰不知所,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旁三痏與纓脈各二。掖癰大熱,刺足少陽五,刺而熱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陰經絡者大骨之會各三。暴癰筋緛,隨分而痛,魄汗不盡,胞氣不足,治在經俞。腹暴滿,按之不下,取手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少陰俞去脊椎三寸旁五,用員利針。
霍亂,刺俞旁五,足陽明及上旁三。刺癇驚脈五,針手太陰各五,刺經太陽五,刺手少陰經絡旁者一,足陽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針。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
不從內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風濕之病也。黃帝曰:黃疸暴痛,癲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臟不平,六腑閉塞之所生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
白話文:
**黃帝問:**什麼是虛?什麼是實?
**岐伯回答:**邪氣強盛就叫做實證,精氣衰弱就叫做虛證。
**黃帝問:**虛實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岐伯說:**氣虛就代表肺虛,氣逆則腳會冰冷,如果病症發生的時間不對就會活,如果病症在該發生的時間發生就會死。其他臟腑的情況也是這樣。
**黃帝問:**什麼是重實?
**岐伯說:**所謂重實,指的是大熱病,病人的氣熱,脈搏充滿,就叫做重實。
**黃帝問:**經絡都呈現實證,該怎麼辦?要如何治療?
**岐伯說:**經絡都呈現實證,就是寸脈急促而尺脈緩慢,這些都要治療。所以說脈象滑利就順應,脈象澀滯就逆反。虛證實證,都是從它們各自的屬性開始的,所以五臟骨肉滑利,才能夠長久生存。
**黃帝問:**絡脈的氣不足,而經脈的氣有餘,情況如何?
**岐伯說:**絡脈氣不足,經脈氣有餘,就是脈口發熱而尺脈寒冷,秋冬時是逆證,春夏時是順證,治療主要針對病因。
**黃帝問:**經脈虛弱而絡脈充盛,情況如何?
**岐伯說:**經脈虛弱而絡脈充盛,就是尺脈發熱且充滿,而脈口寒冷澀滯,這種情況春夏會死,秋冬會生。
**黃帝問:**要如何治療這種情況呢?
**岐伯說:**絡脈充滿而經脈虛弱,就用艾灸來溫陽,用針刺來疏導陰經;經脈充滿而絡脈虛弱,就用針刺來疏導陰經,用艾灸來溫陽。
**黃帝問:**什麼是重虛?
**岐伯說:**脈象上部虛弱而尺脈也虛弱,就叫做重虛。
**黃帝問:**要如何治療重虛?
**岐伯說:**所謂氣虛,就是氣息沒有規律。尺脈虛弱,代表行走時會感到虛弱無力。脈象虛弱,就代表沒有陰氣的徵象。像這樣的情況,脈滑就生,脈澀就死。
**黃帝問:**寒氣突然上衝,脈搏滿實,情況如何?
**岐伯說:**脈實而滑就生,脈實而逆就死。
**黃帝問:**脈象實滿,但手腳冰冷,頭部發熱,情況如何?
**岐伯說:**春秋季會好轉,冬季夏季則會死亡。脈象浮而澀,又感到身體發熱,就會死亡。
**黃帝問:**如果形體非常飽滿,情況如何?
**岐伯說:**形體飽滿,脈象就會急促、強大而堅硬,尺脈澀滯而沒有反應,像這樣的情況,順應就生,逆反就死。
**黃帝問:**什麼是順應就生,逆反就死?
**岐伯說:**所謂順應,是指手腳溫暖。所謂逆反,是指手腳冰冷。
**黃帝問:**哺乳的婦女發熱,脈象細小而懸浮,情況如何?
**岐伯說:**如果手腳溫暖就會好轉,如果寒冷就會死亡。
**黃帝問:**哺乳的婦女中風發熱,呼吸急促,喘鳴,肩部起伏,脈象如何?
**岐伯說:**呼吸急促、喘鳴、肩部起伏,脈象就會呈現實大,脈緩則生,脈急則死。
**黃帝問:**腸道發炎,便血,情況如何?
**岐伯說:**如果身體發熱就會死亡,如果寒冷就會好轉。
**黃帝問:**腸道發炎,排出白色泡沫狀分泌物,情況如何?
**岐伯說:**如果脈象沉靜就會好轉,脈象浮就會死亡。
**黃帝問:**腸道發炎,排出膿血,情況如何?
**岐伯說:**如果脈象懸絕就會死亡,脈象滑大就會好轉。
**黃帝問:**腸道發炎,身體不發熱,脈象也不懸絕,情況如何?
**岐伯說:**脈象滑大代表會好轉,脈象懸澀代表會死亡,這可以從五臟的情況來判斷。
**黃帝問:**癲癇這種病,情況如何?
**岐伯說:**脈搏大而滑利,久病也能自行痊癒;脈搏細小、堅硬而急促,就會死亡,無法醫治。
**黃帝問:**癲癇的脈象,虛證實證情況如何?
**岐伯說:**虛證可以治療,實證則會死亡。
**黃帝問:**消渴病的虛實情況如何?
**岐伯說:**脈象實大,病程長久可以治療;脈象懸細堅硬,病程長久則不可治療。
**黃帝問:**如何得知形體的大小,骨骼的大小,脈搏的大小,筋肉的大小呢?
**黃帝說:**春天應當迅速治療經絡,夏天應當迅速治療經脈的輸穴,秋天應當迅速治療六腑,冬天則應該閉藏休養。所謂閉藏休養,是指用藥物治療,而少用針刺和砭石。
這裡說的少用針刺和砭石,並不是指癰疽,癰疽這種病不能馬上好轉。如果癰疽位置不明,按壓沒有反應,時好時壞,就針刺手太陰經的旁邊三處穴位,以及頸部的兩處穴位。腋下癰腫發熱,就針刺足少陽經的五處穴位,針刺後熱度不減,就針刺手厥陰心包經的三處穴位,針刺手太陰經絡上的大骨相會處各三處。暴發的癰腫,筋脈攣縮,隨著部位疼痛,魄汗無法排出,胞氣不足,治療要在經脈的輸穴。腹部突然脹滿,按壓不下去,就取手太陽經絡上的胃經募穴,以及少陰經的腧穴,在脊椎旁三寸處的五處穴位,使用圓利針。
霍亂,針刺俞穴旁五處,以及足陽明經及上方三處。針刺癲癇驚厥的五處穴位,針刺手太陰經各五處穴位,針刺手太陽經五處,針刺手少陰經絡旁一處,足陽明經一處,在腳踝上方五寸處針刺三針。凡是治療消渴病、暴厥、半身不遂、痿軟無力、氣逆滿脹,以及喜歡吃肥甘厚味的有錢人,多半都是得了高粱之疾。氣機阻隔閉塞,上下不通,則是突然憂愁所致的疾病。突然昏厥、耳聾、氣機閉塞不通,都是體內氣機突然衝擊所致。
那些不屬於外感內傷的中風病,大多是形體消瘦但病邪留滯。腳跛,是受到寒風濕邪侵襲所致。
**黃帝說:**黃疸、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癲癇、昏厥狂亂,都是長期氣機逆亂所導致的疾病。五臟不協調,六腑閉塞不通也是這樣。頭痛、耳鳴、九竅不利,都是腸胃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