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2)

1.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針艾治其外也。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

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曰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臟陽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精孤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於權衡,去宛陳莝,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帝曰:善。

白話文:

標題: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黃帝問道:用五穀製作的湯液和醪醴,該怎麼做才好?

岐伯回答說:一定要用稻米,並用稻草來燒火煮。稻米完整,稻草堅韌。

黃帝問道:為什麼會這樣呢?

岐伯說:這是因為它們得到了天地間的和諧,以及生長在高低適宜的地方,所以稻米才能完整;又因為採伐的時間適當,所以稻草才能堅韌。

黃帝問道:上古的聖人製作湯液和醪醴,做了卻不使用,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自古以來聖人製作湯液和醪醴,只是為了預備而已。上古製作湯液,所以做好了卻不服用。到了中古時代,人們的道德逐漸衰退,邪氣時常侵襲,這時服用湯液就非常有效。

黃帝問道:現在這個時代,不一定需要湯液又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現在這個時代,必須要用有毒性的藥物來攻打體內的病邪,用砭石、針灸來治療體外的病症。

黃帝問道:身體已經很虛弱,氣血也耗盡,卻不能見到療效,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說:這是因為精神無法主導身體。

黃帝問道:什麼叫做精神無法主導身體?

岐伯說:針砭、藥石,都只是治療的手段。如果精神沒有提升,意志力又渙散,所以病就無法痊癒。現在精氣敗壞,神氣離散,體內的榮衛之氣也無法恢復。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的慾望無窮無盡,憂慮和煩惱也永不停歇,導致精氣鬆弛敗壞,榮氣枯竭,衛氣消失,所以神氣離散,疾病也無法痊癒。

黃帝問道:疾病剛開始產生時,非常細微而精細,一定先侵入並結聚在皮膚表面。現在好的醫生都說,病成形狀時就叫做“逆”,這時針灸無法治療,好藥也無法發揮作用。現在好的醫生都能掌握治療方法,遵循療程,親戚兄弟之間病痛的消息每天都聽到,臉色每天都看到,但病卻無法痊癒,為什麼不早點治療呢?

岐伯說:疾病是根本,醫生是針對外在病徵的治療手段,如果無法掌握疾病的本質和外在表現,邪氣就無法被消除,就是這個道理。

黃帝問道:有的疾病不是從皮膚的細微處開始,而是因為五臟陽氣衰竭,體內的津液過於充盈,導致魂魄獨自存在,精氣孤立在體內,氣耗散在體外,身體無法維持正常的穿衣保暖功能,這是四肢極度虛弱,導致體內躁動,是體內的氣拒絕外來之物,而表現在外,這種情況該如何治療?

岐伯說:要用平和的方法來治療,就如同用秤來衡量一樣,除去積存的病氣,稍微活動四肢,穿上溫暖的衣服,在病痛的部位進行微刺,來恢復身體的機能。打開毛孔,清潔腸胃,按照時令服用精氣,五臟的陽氣會重新散布,疏通五臟,精氣就會自然產生,身體就會強盛,骨肉互相協調,巨氣就能恢復平和。

黃帝說:說得好。

2.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恆,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恆者,言奇病也。請言道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

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見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易,重陽死,重陰死。陰陽反他,治在權衡相奪,奇恆事也,揆度事也。

搏脈痹躄,寒熱之交。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孤為逆,虛為從。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行所勝曰從,從則活。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逆行一過,不復可數,論要畢矣。

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觀察病情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導致診斷結果不一致,那要如何應用呢?岐伯回答說:所謂的「揆度」,是指判斷疾病的深淺程度;而「奇恆」則是指特殊的疾病。請讓我來說明診斷的最高原則,觀察五色與脈象的變化,用揆度與奇恆來判斷病情,這些道理都歸於一個「一」字。

精神的運轉就像箭矢一樣,一旦啟動就無法回頭,如果勉強回頭,就會失去診斷的機會。掌握診斷的關鍵在於對病情的細微變化有迫切的觀察,將這些診斷的精要記錄在玉版上,並將其命名為「合玉機」。臉上的氣色在上下左右的不同位置,各自代表不同的病情重點。臉色淺淡的,用湯藥治療,十天就可以痊癒;臉色深沉的,必須用藥性較強的藥物治療,二十一天可以痊癒;臉色非常深沉的,用藥酒治療,一百天可以痊癒。如果臉色蒼白脫落,病症無法治療,一百天就會死亡。如果脈象短促、呼吸停止,會死亡;如果患溫病又極度虛弱,也會死亡。臉色在上下左右不同位置出現,各自代表不同的病情重點。臉色向上浮現代表病氣上逆,臉色向下沉隱代表病氣順從。女性右邊出現代表病氣上逆,左邊出現代表病氣順從;男性左邊出現代表病氣上逆,右邊出現代表病氣順從。陰陽失調的情況,重複出現陽氣過盛會死亡,重複出現陰氣過盛也會死亡。陰陽相反的情況,治療方法在於權衡陰陽,使其相互協調,這就是所謂的「奇恆」和「揆度」的運用。

脈象搏動不利,身體麻木癱瘓,是寒熱之邪相互交戰的表現。脈象孤單,代表氣的消散;虛弱而導致外洩,代表血的流失。孤單代表病氣上逆,虛弱代表病氣順從。運用奇恆之法,要從太陰開始,選擇與自身相剋的,這就叫做逆,逆則會導致死亡;選擇與自身相生的,這就叫做順,順則可以存活。八風和四時的勝氣,終結後又會開始,如果逆向運行一次,就無法再計算其數量,關於診斷的重點就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