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二十二 (5)
卷第二十二 (5)
1.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帝曰:善。氣之上下何謂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樞也。故上勝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勝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謂勝至,報氣屈伏而未發也。
復至則不以天地異名,皆如復氣為法也。帝曰:勝復之動,時有常乎?氣有必乎?岐伯曰: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帝曰:願聞其道也。岐伯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帝曰:善。復已而勝何如?岐伯曰:勝至則復,無常數也,衰乃止耳。
復已而勝,不復則害,此傷生也。帝曰:復而反病何也?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復其勝則主勝之,故反病也。所謂火燥熱也。帝曰:治之何如?岐伯曰:夫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無問其數,以平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客主之勝復奈何?岐伯曰:客主之氣,勝而無復也。帝曰:其逆從何如?岐伯曰:主勝逆,客勝從,天之道也。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主勝則胸脅痛,舌難以言。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發熱耳聾目瞑,甚則胕腫血溢,瘡瘍咳喘;主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滿。太陰司天,客勝則首面胕腫,呼吸氣喘;主勝則胸腹滿,食已而瞀。
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嘔逆喉痹,頭痛嗌腫,耳聾血溢,內為瘛瘲;主勝則胸滿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熱。陽明司天,清復內余,則咳衄嗌塞,心膈中熱,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太陽司天,客勝則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則咳;主勝則喉嗌中鳴。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瘛,外為不便;主勝則筋骨繇並,腰腹時痛。
少陰在泉,客勝則腰痛,尻股膝髀腨䯒足病,瞀熱以酸,胕腫不能久立,溲便變;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膈中,眾痹皆作,發於胠脅,魄汗不藏,四逆而起。
太陰在泉,客勝則足痿下重,便溲不時,濕客下焦,發而濡瀉,及為腫隱曲之疾;主勝則寒氣逆滿,食飲不下,甚則為疝。少陽在泉,客勝則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則下白溺白;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格中而嘔。少陰同候。陽明在泉,客勝則清氣動下,少腹堅滿而數便瀉;主勝則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為鶩溏,則寒厥於腸,上衝胸中,甚則喘不能久立。太陽在泉,寒復內余,則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折之,不足補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適其寒溫,同者逆之,異者從之。帝曰: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氣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從之,余以知之矣。其於正味何如?
白話文: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黃帝說:很好。氣的上下之分是指什麼呢?
岐伯回答:人體的上半身,其氣可分為三部分,屬於天的範圍,由天氣主導;下半身的氣也可分為三部分,屬於地的範圍,由地氣主導。根據氣的名稱來命名其所屬的部位,並以此來論述疾病。所謂「半」,指的是天樞。因此,若上半身的氣過盛而導致下半身生病,就以地氣來命名;若下半身的氣過盛而影響上半身,就以天氣來命名。所謂「勝至」,是指報復之氣潛伏而未發作。
當復氣到來時,就不再用天地之名來區分,而是以復氣的特性來判斷。
黃帝問:勝復之氣的變動,是否有固定的時間規律?氣是否必然會出現?
岐伯回答:時間有固定的階段,但氣的變化並非必然。
黃帝說:請詳細說明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初氣到三氣,由天氣主導,是勝氣的常態;四氣到終氣,由地氣主導,是復氣的常態。有勝氣就會有復氣,沒有勝氣就不會有復氣。
黃帝說:明白了。復氣結束後又出現勝氣,會怎樣?
岐伯回答:勝氣到來就會引發復氣,沒有固定的次數,直到氣勢衰弱才會停止。
如果復氣結束後又出現勝氣,卻沒有相應的復氣,就會造成傷害,危及生命。
黃帝問:復氣反而導致疾病,是什麼原因?
岐伯回答:這是因為氣的位置不當,無法協調。若復氣過強,反而會被主氣所勝,因此引發疾病。例如火、燥、熱等氣過盛的情況。
黃帝問:該如何治療?
岐伯回答:對於勝氣,輕微的順應它,嚴重的制約它;對於復氣,平和的調和它,劇烈的抑制它。都要根據勝氣的特性來處理,使其歸於平衡,不必拘泥於次數,以恢復正常為目標,這就是治療的原則。
黃帝說:很好。客氣與主氣的勝復關係如何?
岐伯回答:客氣與主氣之間,只有勝氣而無復氣。
黃帝問:它們的逆從關係如何?
岐伯回答:主氣勝為逆,客氣勝為順,這是自然的規律。
黃帝問:它們引發的疾病有哪些?
岐伯回答:
-
厥陰司天:客氣勝則耳鳴、眩暈,嚴重時咳嗽;主氣勝則胸脅痛、言語困難。
-
少陰司天:客氣勝則鼻塞、噴嚏、頸項僵硬、肩背悶熱、頭痛、氣短、發熱、耳聾、視力模糊,嚴重時浮腫、出血、瘡瘍、咳喘;主氣勝則心煩躁熱,嚴重時脅痛、胸悶。
-
太陰司天:客氣勝則頭面浮腫、呼吸急促;主氣勝則胸腹脹滿、飯後頭暈。
-
少陽司天:客氣勝則皮膚發疹、丹毒瘡瘍、嘔吐、喉嚨腫痛、頭痛、耳聾、出血,內部可能抽搐;主氣勝則胸悶、咳嗽、仰頭呼吸,嚴重時咳血、手發熱。
-
陽明司天:清氣內侵,則咳嗽、鼻血、喉嚨阻塞、心膈發熱,若咳出白色血液則危險。
-
太陽司天:客氣勝則胸中不適、流清涕、受寒咳嗽;主氣勝則喉嚨鳴響。
-
厥陰在泉:客氣勝則關節不利,內部痙攣抽搐,外部活動不便;主氣勝則筋骨鬆弛,腰腹時痛。
-
少陰在泉:客氣勝則腰痛、臀部大腿膝蓋痠痛、浮腫、站立不穩、大小便異常;主氣勝則氣逆上行,心痛發熱、胸膈痹痛、多汗、四肢冰冷。
-
太陰在泉:客氣勝則下肢無力、腹瀉、濕氣下注;主氣勝則寒氣上逆、飲食不下,嚴重時疝氣。
-
少陽在泉:客氣勝則腰腹痛、怕冷,嚴重時小便混濁;主氣勝則熱氣上行影響心臟,心痛發熱、嘔吐。
-
陽明在泉:客氣勝則腹瀉、腹部堅硬;主氣勝則腰腹沈重疼痛、腸寒腹瀉,嚴重時氣逆喘促。
-
太陽在泉:寒氣內侵,則腰臀疼痛、屈伸不利、腿膝痠痛。
黃帝說:很好。該如何治療?
岐伯回答:氣過盛的壓制它,不足的補益它,輔以適當的方法,調和寒溫,性質相同的逆治,不同的順治。
黃帝說:用熱藥治寒,用寒藥治熱,性質相合的逆治,不合的順治,我明白了。那麼藥物的正味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