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笏

《中風論》~ 論宗氣

回本書目錄

論宗氣

1. 論宗氣

宗氣者,乃呼吸天氣所生,其所居在胸膈之間。《內經》曰:宗氣出於上焦。又曰:呼則氣出,吸則氣入。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名曰氣海是也。凡人身之力,惟胸膈間最大,此即宗氣也。凡頭背手足之力,皆取絡於胸膈,此氣又名膻中,又名心包絡,即心主也,常代心君用事,稱為相火。蓋心為君火,端拱無為者,性之體也;膻中宗氣為相火,代心君行事者,情之用也。

情動則氣必隨之,即宗氣也。《內經》謂心之合在血脈,正指宗氣代心君用事,與營血俱行脈中耳。其領營血行於脈中也,即從左乳旁下虛里穴起,以次行於各經。一呼一息,一息行六寸,已詳於經絡次序。

白話文:

宗氣是呼吸和自然界之氣(天氣)所產生的,它位於胸膈之間。《內經》說:宗氣來自上焦(胸部)。又說:呼氣時氣體排出,吸氣時氣體進入。那些聚集在胸中,較大而不會流動的氣,叫做氣海。人體的力量,以胸膈間最大,這就是宗氣。頭、背、手、足的力量,都依靠胸膈的聯繫(經絡),所以這種氣又叫膻中,又叫心包絡,也就是心的主管。它常常代替心臟行使功能,稱為相火。因為心臟是君火,安靜地統御而不主動行事,是心的本性;而膻中之宗氣作為相火,代替心臟執行活動,是心的功能的表現。

情緒波動,氣機必然隨之變化,這就是宗氣的運作。《內經》說心的合在血脈,正是指宗氣代替心臟行使功能,與營氣、血液一起在脈管中運行。它領導著營氣和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就是從左乳旁下方的虛里穴開始,依次運行到各個經絡。一次呼吸,氣體運行六寸,這在經絡次序中已有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