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笏
《中風論》~ 論營氣
論營氣
1. 論營氣
營氣,即營血也。血不自行,必賴氣以行之,即宗氣領率之也,故稱之曰營氣。此飲食地氣所生,乃水穀之精液,故《內經》曰:水穀入胃,清者為營血。又曰:水穀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為胃行其津液,乃化為血,以奉生身。又曰:營氣出於中焦。中焦即腐化水穀之地也。
中焦生血,化為兩途,其從腹右注於衝脈者為血海,其血靜而不動,即天癸也。其從腹左乳下隨宗氣走於二十八脈者為營血,此則動而不止者也。凡營血行度,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先行左十二經,後行右十二經,其行度左右交通,是以凡病之在營分者,病左則必及於右,病右則必及於左,斷不能左右各分也(營行脈中為陰)。
白話文:
營氣就是營血。血液不能自行流動,必須依靠氣來推動,也就是宗氣來領導它運行,所以稱為營氣。營氣是由飲食和地氣生成的,是水穀精華的液體,所以《內經》說:水穀進入胃,清氣化為營血。又說:水穀進入胃,精氣遊溢,上輸於脾,脾臟運化胃的津液,就化為血液,來滋養身體。又說:營氣出自中焦。中焦就是消化水穀的地方。
中焦生成血液,化生為兩條途徑:從腹部右側注入衝脈的,稱為血海,這部分血液是靜止不動的,也就是天癸。從腹部左側乳房下方,隨著宗氣運行於二十八條經脈的,就是營血,這是持續流動的血液。所有營血的運行路線是:手三陰經從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陽經從手部走向頭部,足三陽經從頭部走向足部,足三陰經從足部走向腹部,先走左邊十二經脈,後走右邊十二經脈,其運行路線左右相通,因此凡是營分病變,左側生病必然影響右側,右側生病必然影響左側,不可能左右完全分離(營氣在經脈中運行屬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