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笏

《中風論》~ 論總

回本書目錄

論總

1. 論總

人身養生之氣有二:一曰呼吸天氣。蓋人在天地氣交之中,如魚之在水也。魚在水中而不見水,人在氣中亦不見氣。試觀平人扼吭則絕,無天氣也。試觀暴絕人氣回則蘇,通天氣也。無形而至剛,故古之聖人有服氣卻谷之法。天氣至清,全憑呼吸為吐納。其呼吸之樞,則以肺為主,《內經》所謂天氣通於肺也。

天氣有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及四季濕土不同,得其平則能養人,失其平則病,《內經》所謂天食人以五氣是也。一曰飲食地氣,即胃所受水穀也。試觀平人絕谷則飢,試觀尪瘠人美食則肥,則地氣之養人可知矣。地氣養人有形而至柔,故形體豐肥者其氣反弱。地氣至濁,全憑喉舌為出入,其飲食之權則以脾為主,《內經》所謂地氣通於嗌也。

地氣有三:食谷者,智人為萬物之靈也;食肉者,勇鷹虎之屬也;食草者,力牛馬之屬也。又有五味:屬木者酸,屬火者苦,屬金者辛,屬水者咸,屬土者甘,《內經》所謂地食人以五味是也。凡嬰兒在胎中,亦有天氣、地氣為養,蓋其呼吸、飲食皆資於母也。地氣有形,故醫書多言之,若天氣無形,醫家多不知為何物,故諸書皆置而不言,無怪醫術之多陋也。

白話文:

人體維持生命之氣,分為兩種:一種是呼吸的天之氣。人生活在天地之氣交融的環境中,如同魚在水中一樣,魚在水中卻感覺不到水,人生活在氣中也感覺不到氣。試想,人被掐住喉嚨就會死亡,那是因為失去了天之氣;而昏迷的人,氣息恢復後就會甦醒,那是因為天之氣暢通了。天之氣無形卻至剛至強,因此古代聖人有服氣辟穀的方法。天之氣非常清淨,完全依靠呼吸來吐納,而呼吸的樞紐在肺臟,《內經》說天之氣通於肺。

天之氣有春溫、夏熱、秋燥、冬寒,以及四季不同的濕氣和土氣,這些氣候平和就能滋養人體,如果失衡就會生病,《內經》所說的天氣供給人五種氣正是這個道理。另一種是飲食的地之氣,也就是胃部吸收的水穀精華。試想,正常人斷食就會飢餓,而體弱的人吃好東西就會變胖,由此可見地之氣的滋養作用。地之氣滋養人體,是有形的、柔軟的,所以體型豐腴的人,其生命之氣反而較弱。地之氣較為渾濁,完全依靠嘴巴和舌頭來吸收和排出,而飲食的樞紐在脾臟,《內經》所說地之氣通於咽喉。

地之氣有三種:食用穀物的人,是萬物之靈的智者;食用肉類的人,像鷹、虎一樣勇猛;食用草類的人,像牛、馬一樣強壯。地之氣還有五種味道:屬木的酸味,屬火的苦味,屬金的辛味,屬水的鹹味,屬土的甘味,《內經》所說地之氣供給人五種味道正是這個道理。即使是胎兒在母體中,也依靠天之氣和地之氣來滋養,因為胎兒的呼吸和飲食都依靠母親。地之氣有形體,所以醫書上多有記載;而天之氣無形,許多醫生不知道是什麼,因此大多數醫書都沒有提及,難怪醫術如此粗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