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論》~ 論經絡淺深
論經絡淺深
1. 論經絡淺深
(此衛氣所行也。衛行脈外)
人身頭與手足是一殼子,五臟六腑皆在殼子之內者也,十二經絡皆在殼子之外者也。然此殼子又有淺深不同,今分列於後。
第一層為太陽所行之地,手太陽二,足太陽二,陽蹺二,督脈一,凡七脈為衛氣極盛之地。
第二層為陽明所行之地,手陽明二,足陽明二,凡四脈為衛氣總彙之地。
第三層為少陽所行之地,手少陽二,足少陽二,凡四脈為衛氣初出之地。
以上三層皆名為表,少陽近里,為半表半裡之界。
第四層為太陰所行之地,手太陰二,足太陰二,凡四脈為衛氣初退之地。
第五層,為少陰所行之地,手少陰二,足少陰二,凡四脈為衛氣退藏之地(任脈亦在此層,當云五脈)。
第六層為厥陰所行之地,手厥陰二,足厥陰二,凡四脈為陰盡陽生之地(過此則入臟矣)。
以上三層皆名為里。
凡衛行脈外者,用此察淺深,詳後論衛氣篇,知此則知偏枯之風專在衛矣。
凡十二經脈,各有支脈通於臟腑者,名為絡,凡風之入臟者由此。
凡十二經脈,其陰經、陽經相交接處,名為交經別絡(如手太陰交手陽明,足陽明交足太陰之類)。其陽經交陽經者在頭,陰經交陰經在腹,則無別絡。
凡十二經脈,各有小脈從氣穴旁出者,名為孫絡(又名小絡,又名血絡)。共有三百六十五氣穴,即有三百六十五孫絡。其病最輕。
白話文:
論經絡淺深
人體頭手足如同一個外殼,五臟六腑都在殼內,十二經絡則都在殼外。但這個外殼又有深淺之分,茲分層列述如下:
第一層是太陽經脈循行之處,包括手太陽經二條、足太陽經二條、陽蹺脈二條、督脈一條,共七條經脈,是衛氣最盛的地方。
第二層是陽明經脈循行之處,包括手陽明經二條、足陽明經二條,共四條經脈,是衛氣匯聚的地方。
第三層是少陽經脈循行之處,包括手少陽經二條、足少陽經二條,共四條經脈,是衛氣開始運行的地方。
以上三層都屬於表層,少陽經位於較裡層,是表裡之間的過渡區域。
第四層是太陰經脈循行之處,包括手太陰經二條、足太陰經二條,共四條經脈,是衛氣開始回歸的地方。
第五層是少陰經脈循行之處,包括手少陰經二條、足少陰經二條,共四條經脈,以及任脈,共五條經脈,是衛氣收藏的地方。
第六層是厥陰經脈循行之處,包括手厥陰經二條、足厥陰經二條,共四條經脈,是陰氣將盡陽氣將生的部位,過了這一層就進入臟腑了。
以上三層都屬於裡層。
衛氣在經脈外運行,觀察經絡的深淺,可以根據以上層次來判斷。詳見後面的衛氣篇,明白了這些,就能明白偏枯症的風邪,主要侵犯的是衛氣。
十二經脈各有分支通向臟腑,稱為絡脈,風邪入侵臟腑就是通過這些絡脈。
十二經脈的陰經和陽經在相交接的地方,稱為交經別絡(例如手太陰經與手陽明經相交,足陽明經與足太陰經相交)。陽經與陽經的交接在頭部,陰經與陰經的交接在腹部,則沒有別絡。
十二經脈各有細小的經脈從氣穴旁分出,稱為孫絡(也叫小絡或血絡)。共有三百六十五個氣穴,也就有三百六十五條孫絡,其所致的疾病比較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