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笏

《中風論》~ 論病因

回本書目錄

論病因

1. 論病因

病有外因,如六氣之風寒暑濕燥熱,八方之溫熱燥寒是也。有內因,如飲食飢飽、喜怒哀樂、愛惡欲是也。凡此者,皆各有所及之經,有某經之脈象(如寸主陽經,尺主陰經之類),即有某經之見症(如三陽有頭痛,三陰有腹痛之類),且各有所應之臟,有某臟之脈象(心病則六菽脈洪,肝病則十二菽脈弦之類),即有某臟之見症(心病多笑,肝病多怒之類),此皆確有幾兆,無難洞見者也。但久病者,邪正俱衰,則見症與脈象多不如初起之明白清楚,然其大要則固可知也。

如見症雖不似初起,總必有一二未除;脈象雖與初起不同,而其可愈、不可愈總必有胃氣可據(脈以和緩為胃氣)。此從古聖賢相傳要訣,歷試不爽者也。病之多門,不及詳論,今專以風門論之。

白話文:

論病因

疾病的成因,一部分來自外在因素,例如六氣(風、寒、暑、濕、燥、熱)以及八方(東南西北中上下)的溫熱燥寒等氣候環境。另一部分來自內在因素,例如飲食的飢飽、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等情緒變化。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特定的經絡,例如某些經脈的脈象(如寸關尺部位反映陽經或陰經的情況),以及出現某些經絡的症狀(例如三陽經受邪則頭痛,三陰經受邪則腹痛)。同樣地,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到特定的臟腑,例如某些臟腑的脈象(例如心病脈象洪大,肝病脈象弦細),以及出現某些臟腑的症狀(例如心病的人容易笑,肝病的人容易發怒)。這些徵兆都有一定的規律,很容易觀察判斷。不過,久病之後,邪氣和正氣都衰弱了,症狀和脈象可能不如初期明顯,但其主要的病機還是可以推斷出來的。

即使症狀不像初期那麼明顯,也一定會殘留一兩種未除去的病徵;脈象雖然和初期不同,但能否痊癒,還是可以從胃氣(脈象以平和緩慢為佳)來判斷。這是古聖先賢們傳下來的診斷要訣,歷來驗證都非常準確。疾病的種類很多,這裡無法一一詳述,現在只專門討論風邪引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