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心得集》~ 例言
例言
1. 例言
一余稟性疏愚,見聞譾陋,豈於方書敢云博覽。第三十年來,臨證參詳,頗有心得。茲集中議論,時著鄙見,其有當於古人與否,未敢自必,望高明教之。
一是集論列諸證,不循瘍科書舊例,每以兩證互相發明,而治法昭然若揭。其中有兩證而同一治者,亦有兩證而治各異者,如發背、搭疽、流注、腿癰,雖生兩處,而治法則一;如乳癰、乳痰及頸項火痰、癧痰,即發一處,而治法各異。總以虛實陰陽寒熱分別,臨證者務以意會之,審辨明確,然後用藥始無所失。
一是集編次諸證,前後依人身上中下為序例。他如痘毒、瘋瘡、廣瘡、結毒等類,發無定處,不能屬於何部者,另列於後,始不致牽率混淆,以便如例撿閱。
一是書未入內景經絡之圖,不詳本草氣味之論,以古人成書具在,考鏡有資,毋庸贅述。學者稽古證今,尋求此集,與前哲當有印合處,知虞初之本有自也。
一是集採摭古人外,俱系集腋成裘。間有一二錄其原論者,則標其姓氏於首,余俱不及著名,以難於備載也。並非掠美,識者諒諸。
一集中所舉湯頭丸散膏丹,有可通用者,有不可通用者,若於逐條論後詳載,未免復出繁冗,今概列於後,查閱較為簡易。
一世俗每稱我有秘方,我有不惜工本好藥,每遇病即執秘方施治,不明藥中氣味,不識瘍髮根源,陰陽寒熱,藥不對證,反受其誤。是書悉究病因,用藥不執板法,雖曰外科,實從內治。竊以為得古聖賢之心法,故名之曰《心得》。
一大方中有四絕證,風、癆、臌、膈是也。瘍科中亦有四絕證,謂失榮、舌疳、乳岩、腎岩翻花是也。此外諸證,明其陰陽寒熱,知其氣血標本,俱可醫治。然亦有不愈者,如腦疽、發背、疔毒,正虛邪實,毒甚營枯,津液耗傷,正不敵邪,火毒內陷,致有神昏閉脫,及陰證之腎俞虛痰、陰寒附骨,膿出清稀,日久不斂,精神疲乏,胃衰脾敗,穀食漸減,形神俱奪,氣血不能來復,或潮熱自汗,或晝夜熱不退,致成損怯而斃,其論俱詳敘集中,細心求之,臨證自有把握。
一是書凡有緊要外瘍,俱已論列,其餘零星細證,名目猶多,茲不繁載者,非敢為遺漏也。蓋以瘍科之證,在上部者,俱屬風溫風熱,風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屬濕火濕熱,水性下趨故也;在中部者,多屬氣鬱火鬱,以氣火之俱發於中也。其間即有互變,十證中不過一二。集內所論,頗已詳括,餘證悉可參悟而得,毋俟再為拈示也。
一景岳先生《新方八陣》,悉皆平生心得經驗之方,立法純粹以精,能補前賢所未備。習斯業者,日夕浸潤而不覺,蒙其惠者,飲食仁壽而有餘,惜無歌括成書,便人誦習。余師聖學範先生,臨證之暇,曾囊括成章,如汪訒庵《湯頭歌括》之例,然簡而未備;茲表兄吳鶴山復為增潤,匯為一帙,因附刻於集後,以公同好,亦足為博古之一助云。
白話文:
我天生資質愚鈍,見識淺薄,哪敢說對醫書博覽群書。但這三十年來,我透過臨床診斷並仔細研究,確實累積了一些心得。現在將這些心得彙集成冊,其中包含我個人的淺見,至於是否符合古人的觀點,我不敢妄下定論,還請各位高明指教。
本書將各種病症的論述集中在一起,不依照一般外科書籍的舊有編排方式,而是常以兩種病症互相闡明,使治療方法清晰明瞭。其中有些兩種病症採用相同治療方法,有些則治療方法不同。例如:發背、搭疽、流注、腿癰,雖然發生在不同部位,但治療方法相同;又如乳癰、乳痰以及頸項火痰、瘰癧,雖然發生在同一部位,但治療方法卻各不相同。總而言之,要根據虛實、陰陽、寒熱的不同加以區分,臨床診斷時務必用心體會,仔細辨別清楚,然後用藥才能萬無一失。
本書編排各種病症時,前後依人體上、中、下部的順序排列。至於像痘毒、瘋瘡、廣瘡、結毒等類,因為發病部位不固定,無法歸屬於哪個部位,就另外列在後面,這樣才不會牽強附會、混淆不清,也方便讀者查閱。
本書沒有收錄人體內部的經絡圖,也沒有詳細論述本草的氣味,因為古人所著的書籍已經存在,可供參考,不需要再重複贅述。希望學者在研究古籍、驗證今理時,從本書中找到與前賢觀點相合之處,了解本書的立論是有所本的。
本書除了摘錄古人的觀點外,大部分都是我從各處收集而來的經驗。其中只有少數一兩處引用原文,會標明作者的姓氏,其餘則沒有一一註明,因為實在難以全部記載。這並非要掠人之美,希望讀者諒解。
本書中提到的湯劑、丸劑、散劑、膏劑、丹劑,有些可以通用,有些則不能通用。如果每條論述之後都詳細說明,未免過於繁瑣,所以現在將它們概括列在後面,方便大家查閱。
世俗之人常說自己有秘方,或者有不惜工本的好藥,每當遇到疾病,就執著於使用這些秘方來治療,卻不明白藥物的氣味,不了解瘡瘍發生的根本原因,不分陰陽寒熱,導致用藥不對症,反而耽誤病情。本書詳細探究病因,用藥不拘泥於固定的方法,雖然說是外科,實際上是從內科來治療。我認為這符合古聖賢的醫學心法,所以將本書命名為《心得》。
內科有四大絕症:風病、勞病、臌脹、膈症。外科也有四大絕症:失榮、舌疳、乳岩、腎岩翻花。除此之外的各種病症,只要明白陰陽寒熱,了解氣血的本末,都可以醫治。然而也有無法治癒的,例如腦疽、發背、疔毒,正氣虛弱而邪氣旺盛,毒邪深入導致營血枯竭,津液耗損,正氣無法抵抗邪氣,火毒內陷,導致神志昏迷或虛脫;又如陰證的腎俞虛痰、陰寒附骨,膿液稀薄清冷,久久不收口,精神疲憊,脾胃衰敗,食慾逐漸減少,形體和精神都衰弱,氣血無法恢復,或者出現潮熱自汗、或白天晚上熱度不退,最終導致虛損而死亡。這些論述在本書中都有詳細的描述,只要細心鑽研,臨床診斷時自然會有把握。
本書凡是重要的外科疾病,都已經加以論述,其餘零星的細微病症,雖然名目眾多,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並不是故意遺漏。因為外科疾病,發生在上部的,都屬於風溫風熱,這是因為風性向上;發生在下部的,都屬於濕火濕熱,這是因為水性向下;發生在中部的,多屬於氣鬱火鬱,因為氣和火都發於中部。其中即使有互相轉變的情況,十種病症中也不過只有一兩種。本書所論述的內容,已經相當詳盡,其餘病症都可以參考領悟,不需要再一一舉例說明。
景岳先生的《新方八陣》,都是他畢生累積的心得經驗之方,立法的精純完善,足以彌補前人的不足。學習醫術的人,若能日夜研習,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受益,受其恩惠者,也能長壽健康。可惜沒有將其編寫成歌訣,方便大家誦讀學習。我的老師聖學範先生,在臨床診斷之餘,曾經將其編成章節,像汪訒庵的《湯頭歌訣》那樣,但是簡略而不足。現在我的表兄吳鶴山又加以增補潤色,匯集成冊,因此附在本書之後刊印,以供同好參考,也足以作為博覽古籍的一項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