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卷四十 (23)
卷四十 (23)
1. 似證辨疑
熱人血室,傷寒有熱入血室一證,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醫誤認為里,隨大下之;或昏冒終日,不知人事;又誤為表,隨大汗之;邪在血脈,或誤攻裡,或誤發表,必致不救,試思何以為血?何以為熱?人身之血,譬如江河周流不息,隨氣而轉,在於脈中。《內經》云:諸血皆屬於脈。
又曰:脈者血之府。夫熱者邪氣也,婦人傷於寒邪,必不免於病熱,或病中經水適來,或已病經水忽絕,經去血空,熱邪乘虛陷入。蓋血之源在心,心為血本,又主藏神,今熱邪入於血室,使人昏冒、譫語,治惟毋犯表裡,毋傷胃氣,只有小柴胡一湯和解,或用地黃湯。倘誤用他藥,令重虛其虛,斃而後已,否則聽其自愈,以經行則熱隨血去。
倘經來適斷者,證如瘧狀,其血必結,結者血滯不行,用小柴胡湯加紅花主之,若誤認熱人血室,為表為里,則死生在乎須臾,危哉!
胎前傷寒,蓋胎賴血養,血去則胎不能存,孕婦設受寒邪,大汗則傷血,大下則傷陰,皆能動胎。《內經》云:奪汗者無血,如發汗攻裡,必先安胎為主,外有表邪,用四物湯為主,倍加黃芩、白朮,佐以蘇葉、乾葛、羌活、柴胡,即孕婦表藥也。外有半表半裡證,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倍加黃芩、白朮,即孕婦和解藥也。
內有里證,用四物湯加黃芩、白朮,佐以大黃、厚朴、枳實,即孕婦攻裡藥也。假如證候危急,非毒藥不能攻,又當救母不救子,設拘執救胎,則母亦不救矣。《內經》云:婦人身重,毒如之何?岐伯曰:有故無殞者,亦無殞也。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言有故,母有故也;上無殞者,無損母也;即救其已生,不救其未生;亦無殞者,言子亦無損;蓋言毒藥只攻邪氣,邪去病愈,則子亦安,故言不損也。
言衰其大半而止者,假如發表,汗一半則止,不可過汗,其大下,下一半則止,不可過下,恐多汗過下,有傷陰血,胎氣亦損,治孕婦用藥之難如此。
產後久病傷寒,夫產後血氣大虛,久病血氣必弱,二者設感寒邪,治不與正傷寒同,產後氣血虧以致惡寒發熱,脈必虛弱無力,非傷寒也,當大補氣血,用小柴胡湯加減,在裡用大柴胡湯加甘草,(大柴胡湯用大黃,枳實芩夏白芍將,煎加薑棗表兼里,妙法內攻並外攘。)若虛弱甚而里證急者,用大柴胡湯加人參固下。
蓋參能補肺氣,肺與大腸相為表裡,用參以助藥力,雖行而不傷其氣血,此產後傷寒用藥之法也。若久病虛疾,亦惡寒發熱與傷寒相似,慎勿作傷寒治,虛疾惡寒發作,有時鼻口息均,脈虛無力,非正傷寒也。若脈來有力,發熱惡寒,無有間時,鼻息氣盛,方是外感,久病之中又感寒邪,若表證則用參蘇飲,(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宜,乾葛木香甘桔茯,內傷外感此方推。)或人參敗毒散,(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人參、甘草。
白話文:
似是而非的症狀辨別
有些發熱的狀況,例如傷寒有熱邪侵入血室的說法,白天意識清楚,晚上會說胡話,像看到鬼一樣。如果醫生誤認為是體內的問題,就用瀉藥來攻下;或者病人整天昏迷,不省人事,又誤以為是體表的問題,就用發汗藥來大量發汗。邪氣實際上在血脈中,但醫生卻誤用攻下的方法或發汗的方法,必定會導致病人死亡。
試想,什麼是「血」?什麼是「熱」?人體的血,就像江河一樣不停地循環流動,隨著氣的運行而轉動,在脈管中運行。《內經》說:「各種血都歸屬於脈。」又說:「脈是血的府庫。」所謂的「熱」,是邪氣。婦人如果受到寒邪侵襲,必然會產生發熱的疾病,或者在生病時正好遇到月經來潮,或是生病期間月經突然停止。月經來潮後血會空虛,熱邪就會趁虛進入血室。因為血的根源在心,心是血液的根本,又主管精神。現在熱邪侵入血室,使人昏迷、說胡話。治療的原則是不要侵犯表裡,不要損傷胃氣,只能用小柴胡湯來調和,或者用地黃湯來治療。如果誤用其他藥物,會讓虛弱的身體更加虛弱,直到死亡。否則就只能讓身體自己慢慢恢復,等到月經來潮,熱邪就會隨著血流出。
如果月經剛好停止,症狀會像瘧疾一樣,血液一定會凝結。所謂凝結,就是血液運行不順暢,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紅花來治療。如果誤把熱邪侵入血室當作是體表或體內的問題,就會生死一線,非常危險!
懷孕期間如果得了傷寒,因為胎兒依靠血液滋養,如果血液減少,胎兒就無法存活。孕婦如果受到寒邪侵襲,大量出汗會損傷血液,大量瀉下會損傷陰液,這些都可能導致胎動。《內經》說:「大量流汗的人,血液會不足。」如果用發汗或攻下的方法,必須先安胎。如果體表有邪氣,就用四物湯為主,再加倍黃芩、白朮,搭配蘇葉、乾葛、羌活、柴胡等藥,這就是孕婦專用的體表藥。如果屬於半表半裡的症狀,就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倍黃芩、白朮,這就是孕婦專用的調和藥。
如果體內有問題,就用四物湯加上黃芩、白朮,搭配大黃、厚朴、枳實等藥,這就是孕婦專用的攻下藥。如果病情危急,必須用猛藥才能攻下,就應該先救母親,不要顧及胎兒。如果執著於保胎,母親也會有生命危險。《內經》說:「婦人懷孕身體較重,用毒藥會怎麼樣?」岐伯說:「有原因就沒有死亡的,也不會損害到母親。」大面積的積聚,瀉下一半就要停止。這句話的意思是母親生病了,沒有損害到母親,就是救已經出生的母親,不救還沒出生的孩子,也不會損害孩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毒藥只會攻擊邪氣,邪氣去除,病就好轉,胎兒也會平安,所以才說不會損傷。
所謂「瀉下一半就要停止」,例如發汗,出汗一半就要停止,不能過度發汗;攻下,瀉下一半就要停止,不能過度瀉下。因為過度發汗或攻下,會損傷陰血,胎氣也會受損。治療孕婦的用藥就是這麼困難。
產後久病如果得了傷寒,因為產後氣血大虛,久病氣血也必定虛弱。這兩種情況如果受到寒邪侵襲,治療方法和一般的傷寒不同。產後氣血虧虛導致怕冷發熱,脈象必定虛弱無力,這不是傷寒,應該用大補氣血的方法,用小柴胡湯加減來治療。如果病在體內,就用大柴胡湯加上甘草來治療。(大柴胡湯的配方有大黃、枳實、黃芩、半夏、白芍、生薑、大棗,可以治療表裡夾雜的症狀。)如果虛弱嚴重而且體內症狀緊急,就用大柴胡湯加上人參來固下。
人參能夠補肺氣,肺和大腸互為表裡,用人參可以加強藥力,雖然攻下,卻不會損傷氣血,這就是產後傷寒的用藥原則。如果久病虛弱,也會有怕冷發熱的症狀,與傷寒相似,但千萬不要當作傷寒來治療。虛弱引起的怕冷發熱,有時呼吸微弱,脈象虛弱無力,這不是真正的傷寒。如果脈象有力,發熱怕冷,沒有間斷,呼吸強盛,才是外感引起的。在久病的情況下又受到寒邪侵襲,如果是體表的症狀,就用參蘇飲(參蘇飲的配方有陳皮、枳殼、前胡、半夏、乾葛、木香、甘草、桔梗、茯苓,可以治療內傷外感),或者用人參敗毒散(人參敗毒散的配方有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人參、甘草)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