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喬序
喬序
1. 喬序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操少道應多疾,以愈為劇,以生為死,拙者失理,恬而不怪。故《易》曰:勿藥有喜。《禮》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誠慎之也。善乎!銅鞮杜氏之言,醫不專於藥,而舍藥無以全醫,藥不必於方,而舍方無以為藥。考《漢書·藝文志》經方十一家,秦始皇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
始皇不聞善醫,蓋敕集俞、扁二家方以成書,若《聖惠方》、《惠民和劑局方》所由昉。而太史公傳淳于意,遂為後人醫案之祖範;史因之以傳。華元化餅人萍䩾,亦充方藥,惜其出書一卷,自言此可活人,吏不敢受,至於索火燒之,其術則神,而其心抑已隘矣。
余嘗欲仿《諸病源候論》、《濟生拔萃方》例,採自元、明以來方家醫案,為發明其議證處方之故,以證合乎黃帝、扁鵲、仲景、東垣之書,以與王氏《準繩》、薛氏《醫案》、張氏《類經》、孫氏《元珠》相表裡,一行作吏,此事遂廢。
昨歲司藩豫省,偶以一劑愈相國兆公宿疾,今年春膺撫黔之命,恭逢翠華南幸,請訓行在,仰承天語,褒及知醫於時,扈從諸鉅公咸就診脈,而蕪湖顧君練江出所著《瘍醫大全》四十卷,請弁其端。
按《周禮》醫師之職,統於天官塚宰,而瘍醫所掌,凡療瘍以五毒攻之,以五氣養之,以五藥療之,以五味節之。凡藥之酸養骨,以辛養筋,以咸養脈,以苦養肉,以滑養竅,自非明乎炊湯脈神之術者,其可易而為之哉!且古之人診頭痛而決其將嘔膿,脈面赤而知其為內疽,兼能並擅,方號名家。
顧君傳醫三世,精通內外兩科,其活人甚多。其為書也,自《靈》、《素》、診候、運氣、經絡,以及癰疽明論治法,元元本本,縷析條分,舉生平所得力父祖之秘方,盡出而公之於世,由頂至踵,一證一圖,幾於盡見五臟癥結。其新增婦人腳氣門,殆越人帶下醫之意歟!至其寒門五法,則又仲景之功臣也。
讀是書者不虞道少,不患疾多矣。近有以善醫蒙徵者,所撰方案,輒以摺片進呈御覽,人以為榮。今顧君術仁術,心仁術,圭璋特達,余於是書乎卜之,因題左方以為券云。
乾隆二十七年歲在元黓敦牂中呂月賜進士出身誥授資政大夫巡撫貴州提督川貴軍務兼兵部侍郎加四級記錄十二次年家眷弟喬光烈拜撰
白話文:
喬序
人們生病的種類很多,但懂得醫理的卻很少。醫術淺薄卻要應付多種疾病,勉強醫治反而加重病情,甚至讓病人喪命,這是因為缺乏醫理,卻又不在意。所以《易經》說:「不需服藥也能痊癒」。《禮記》說:「醫生的家族如果不是三代都行醫,就不應該相信他開的藥方。」這說明醫者應當誠懇謹慎。銅鞮杜氏說得好:「醫生不能只專注於藥物,但沒有藥物又無法完全行醫;藥物不必拘泥於方劑,但沒有方劑也無法使用藥物。」考查《漢書·藝文志》,記載了十一家經方,秦始皇、扁鵲、俞拊的方劑有二十三卷。
秦始皇雖然不懂醫術,卻下令收集俞拊、扁鵲兩家的方劑編纂成書,像《聖惠方》、《惠民和劑局方》這樣的醫書,都是由此而來的。太史公記載淳于意的醫案,成為後世醫案的典範;史書也因此而流傳下來。華元化用餅做人偶來施針,也記錄了一些方藥,可惜他只寫了一卷書,自稱這能救人,官吏卻不敢接受,最後甚至要燒掉它。他的醫術雖然神奇,但心胸卻狹隘。
我曾想效仿《諸病源候論》、《濟生拔萃方》的例子,收集元明以來醫家的醫案,闡明他們的辨證施治方法,以驗證其是否符合黃帝、扁鵲、張仲景、李東垣的醫學理論,並與王清任的《醫學衷中參西錄》、薛雪的《醫案》,張景嶽的《類經圖翼》、孫一奎的《醫學元珠》互相印證,但由於我一直在做官,這件事就擱置了。
去年我在河南擔任藩台時,曾用一劑藥治好了相國兆公的宿疾。今年春天,我被任命為貴州巡撫,適逢皇上南巡,我得以在行在請教,皇上讚揚我懂得醫術。當時隨行的許多大官都來請我診脈。蕪湖顧景星所著的《瘍醫大全》四十卷,也呈交給我審閱。
根據《周禮》,醫師的職責歸屬於天官冢宰,而瘍醫(外科醫生)所負責的是治療瘡瘍,方法是用五毒攻之,用五氣養之,用五藥療之,用五味節之。藥物中酸味養骨,辛味養筋,鹹味養脈,苦味養肉,甘味養竅。如果不是懂得診脈、察色、了解病情的人,怎能輕易地勝任呢!古代的醫生,診斷頭痛就能判斷病人將要嘔吐膿血,看到臉色發紅就能知道是內部腫瘍,能夠兼通內外,這樣的醫生才是名家。
顧景星家傳醫術三代,精通內外兩科,救活了很多人。他寫的書,從《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內經·素問》、診斷、氣運、經絡,到癰疽的詳細論述和治療方法,都詳細地、條理分明地闡述,並且將自己和祖輩的秘方都公佈於世。從頭到腳,每個症狀都配有圖解,幾乎涵蓋了五臟的各種疾病。他新增加的婦科腳氣一章,大概繼承了越人治療帶下的醫術吧!至於他總結的寒門五法,更是張仲景的精髓。
讀了這本書,就不會擔心醫理不足,也不會害怕疾病多了。最近有些善於醫術的人,都把寫好的方案呈獻給皇上看,人們認為這是榮耀的事。如今顧景星醫術高明,品德高尚,他的醫術像圭璋一樣光明磊落,所以我為他的書寫序,並把我的名字寫在左邊作為憑證。
乾隆二十七年歲在丁卯年十月 喬光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