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樞要》~ 卷四 (11)
卷四 (11)
1. 治瘡瘍各症附方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疼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等症。
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陳皮,白朮,厚朴(各一錢),炙甘草(五分)藿香(一錢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升陽除濕湯,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泄瀉無度,小便赤黃,四肢困倦。
甘草,麥芽,陳皮,豬苓(各三分),澤瀉,益智仁,半夏,防風,神麯,升麻,柴胡,羌活(各五分),蒼朮(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七分)
上薑、棗水煎服。
十宣散,治瘡瘍脈緩澀,體倦惡寒,或脈浮緊細,用之以散風助陽氣也。
人參,當歸,黃耆,桔梗,炙草,白芷,川芎(各一錢),厚朴,防風,肉桂(各五分)
上水煎服。
參朮膏,治中氣虛弱,諸藥不應,或因用藥失宜,耗傷元氣,虛症蜂起。但用此藥,補其中氣,諸症自愈。
人參,白朮(各等分)
上水煎稠湯化服之。
清燥湯,治元氣虛弱,濕熱乘之,肢體痠軟;或頭目眩暈,飲食少思,口乾作渴;或自汗盜汗,胸滿氣促,小便赤少,大便不調等症。
黃耆(一錢五分),五味子(九粒),黃連(二分),蒼朮,白朮,麥門冬,生地黃,陳皮,澤瀉(各五分),茯苓,人參(去蘆),當歸(酒洗),升麻(各三分),神麯(炒),豬苓,柴胡,炙草(各二分),黃柏(酒炒,三分)
上水煎服。
補真丸,治真陰虧損諸症。
肉蓯蓉(酒浸焙乾),葫蘆巴(炒),附子,陽起石,五味子,菟絲子(洗淨酒浸),肉豆蔻川烏,沉香,鹿茸(酒浸炒),巴戟天(去心),鍾乳粉(各一兩半)
上為末,用羊腰子兩對,治如食法,酒煮搗爛,入酒糊丸,如梧桐子。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托裡健中湯,治瘡瘍元氣素虛,或因涼藥傷胃,飲食少思,或作嘔瀉等症。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半夏,炮姜(各一錢),炙草(五分),黃耆(一錢五分),肉桂(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益中湯,治中氣虛弱,飲食少思,或瘡不消散,或潰而不斂。
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炮姜(各一錢),木香,炙草(各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益青湯,治脾土虛弱,肝木所侮,以致飲食少思,或胸膈不利等症。
人參,白朮,茯苓,半夏(各一錢),芍藥,柴胡(各五分),陳皮(一錢),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清中湯,治脾胃虛弱,痰氣不清,飲食少思等症。
人參,白朮,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夏(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五分),上薑、棗水煎服。
托裡益黃湯,治脾土虛寒,水反侮土,以致飲食少思,或嘔吐泄瀉等症。
白話文:
治瘡瘍各症附方
將一小撮糯米用水煎煮後服用。
藿香正氣散,治療外感風寒,內有飲食停滯,引起的頭痛發熱;或是霍亂泄瀉,或瘧疾等症狀。 藥材包含:桔梗、大腹皮、紫蘇、茯苓、白芷、半夏、陳皮、白朮、厚朴(各一錢)、炙甘草(五分)、藿香(一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升陽除濕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腸鳴腹痛,嚴重腹瀉,小便赤黃,四肢困倦等症狀。 藥材包含:甘草、麥芽、陳皮、豬苓(各三分)、澤瀉、益智仁、半夏、防風、神麯、升麻、柴胡、羌活(各五分)、蒼朮(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七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十宣散,治療瘡瘍脈象緩慢澀滯,身體疲倦怕冷,或是脈象浮緊細,用來發散風邪,幫助陽氣生發。 藥材包含:人參、當歸、黃耆、桔梗、炙甘草、白芷、川芎(各一錢)、厚朴、防風、肉桂(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參朮膏,治療中氣虛弱,各種藥物都無法見效,或是因為用藥不當,耗損元氣,導致虛弱症狀紛紛出現。只要使用此藥,補足中氣,各種症狀自然就會好轉。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成濃稠湯汁服用。
清燥湯,治療元氣虛弱,又受濕熱侵襲,導致肢體酸軟;或是頭暈眼花,食慾不振,口乾舌燥;或是自汗盜汗,胸悶氣短,小便赤少,大便不順等症狀。 藥材包含:黃耆(一錢五分),五味子(九粒),黃連(二分),蒼朮、白朮、麥門冬、生地黃、陳皮、澤瀉(各五分),茯苓、人參(去蘆)、當歸(酒洗)、升麻(各三分),神麯(炒),豬苓、柴胡、炙甘草(各二分),黃柏(酒炒,三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補真丸,治療真陰虧損引起的各種症狀。 藥材包含: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烘乾)、葫蘆巴(炒)、附子、陽起石、五味子、菟絲子(洗淨後用酒浸泡)、肉豆蔻、川烏、沉香、鹿茸(用酒浸泡後炒過)、巴戟天(去心)、鍾乳粉(各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兩對羊腰子,按照食用方法處理好,用酒煮爛搗成泥,加入酒調製的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或鹽湯送服即可。
托裡健中湯,治療瘡瘍患者元氣原本就虛弱,或是因為服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或是出現噁心、腹瀉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半夏、炮姜(各一錢),炙甘草(五分),黃耆(一錢五分),肉桂(三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托裡益中湯,治療中氣虛弱,食慾不振,或是瘡瘍不消散,或是潰破後久不收口。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茯苓、炮姜(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托裡益青湯,治療脾土虛弱,肝木乘虛而入,導致食慾不振,或是胸膈不暢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半夏(各一錢),芍藥、柴胡(各五分),陳皮(一錢),甘草(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托裡清中湯,治療脾胃虛弱,痰氣不清,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夏(八分),桔梗(七分),甘草(五分)。 將以上藥材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托裡益黃湯,治療脾土虛寒,水反過來欺負土,導致食慾不振,或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