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論瘡瘍用汗下藥(六)

仲景先生治傷寒,有汗、吐、下三法。東垣先生治瘡瘍,有疏通、托裡、和榮衛三法。用之得宜,厥疾瘳矣。假如瘡瘍腫硬木悶,煩熱,便秘,脈沉而實,其邪在內,當先疏其內以下之。焮腫作痛,便利調和,脈浮而洪,其邪在表,當先托其里以汗之。元戎云:榮衛充滿,抑遏而為癰者,當泄之,以奪盛熱之氣。

榮衛虛弱壅滯而為癰者,當補之,以接虛怯之氣。又東垣先生云:瘡瘍雖面赤伏熱,不得攻裡,裡虛則下利。仲景先生云:瘡家雖身體疼痛,不可發汗,汗之則發痙。苟不詳審,妄為汗下,以致血氣虧損,毒反延陷,少壯者難以潰斂,老弱者多致不救。

治驗

給事錢南郭,患腹癰已成,余用托裡之藥,漸起發,彼惑於眾論,用行氣破血,以圖內消。形體甚倦,飲食益少,患處頓陷,色黯堅硬,按之不痛,余用大補之劑,色赤腫起,膿熟針之;再用托裡,腫硬漸消而愈。

一男子腹內作痛,腹外微腫,或用藥汗之,外無形色,脈數無力,此元氣虧損,毒不能外起。遂與參、耆、歸、術之類,數劑漸發於外;又數劑膿成,而欲針之;惑於人言,用大黃、白芷、穿山甲之類,引膿從便出,以致水瀉不止,患處平陷,自汗盜汗,發熱作渴不食,仍用前藥加半夏、陳皮、薑、桂四劑,形氣漸復;又數劑,針去其膿;仍用補劑,喜年幼未婚得痊。

白話文:

論瘡瘍用汗下藥(六)

張仲景治療傷寒,有發汗、吐瀉三種方法。李東垣治療瘡瘍,則有疏通內邪、托裡出邪、調和榮衛三種方法。運用得當,疾病就能痊癒。

如果瘡瘍腫硬疼痛,煩躁發熱,便秘,脈象沉而有力,說明邪氣在內,應先疏通內邪,再用瀉下法。如果瘡瘍紅腫疼痛,大便通暢,脈象浮而有力,說明邪氣在表,應先托裡出邪,使其發汗。

元戎說:如果榮衛氣血充盈,被邪氣阻遏而形成癰疽,應該瀉去邪氣,以消除過盛的熱氣。如果榮衛虛弱,氣血壅滯而形成癰疽,應該補益氣血,以增強虛弱的體力。

李東垣也說:瘡瘍即使表面紅熱,也不能攻治內臟,因為內臟虛弱會導致腹瀉。張仲景也說:瘡瘍患者即使身體疼痛,也不能發汗,發汗會導致抽搐。如果不明辨情況,胡亂使用汗下之法,會導致氣血虧損,毒邪蔓延加重,年輕人難以癒合,年老體弱者則容易危及生命。

治療驗證:

給事中錢南郭患有腹癰,已經形成膿腫。我用托裡的方法,使病情逐漸好轉。但他聽信他人之言,使用行氣破血的藥物,企圖內消腫毒。結果導致他身體極度疲倦,食慾減退,患處突然凹陷,顏色暗淡堅硬,按壓不痛。我於是改用大補的藥物,使患處重新紅腫起來,膿液成熟後再用針刺排膿;然後繼續用托裡的方法,腫硬逐漸消退而痊癒。

有一個年輕男子腹內疼痛,腹部輕微腫脹。有人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但外觀沒有變化,脈象數而無力,這是元氣虧損,毒邪不能外發的表現。於是我給他服用人參、黃耆、當歸、白術等補益藥物,幾劑藥後腫毒才慢慢外發;又服幾劑藥後膿液形成,準備針刺排膿;但他又聽信他人之言,服用大黃、白芷、穿山甲等藥物,想引導膿液從大便排出,結果導致腹瀉不止,患處平坦凹陷,自汗盜汗,發熱口渴,不思飲食。我仍然使用之前的補益藥物,並加入半夏、陳皮、生薑、桂枝,服用了四劑後,他的氣色漸漸恢復;又服幾劑藥後,針刺排出膿液;再次服用補益藥物,由於他年輕未婚,最終痊癒。

2. 論瘡瘍圍寒涼之藥(七)

《內經》云:五臟不和,九竅不通,六腑不和,留結為癰。又云:形傷痛,氣傷腫。此則臟腑不和,瘡發於外也。明矣!塗貼寒涼,豈能調和臟腑,宣通氣血耶。設使腫痛熱渴,脈滑數而有力,屬純陽,宜內用濟陰丹,外用益陽散,則熱毒自解,瘀滯自散。若似腫非腫,似痛非痛,似潰不潰,似赤不赤,脈洪數而無力,屬半陽半陰,宜內用沖和湯,外用陰陽散,則氣血自和,瘀滯自消。

若微腫微痛,或色黯不痛,或堅硬不潰,脈洪大,按之微細軟弱,屬純陰,宜內服回陽湯,外敷抑陰散,則脾胃自健,陽氣自回。丹溪先生云:敷貼之劑,應酬輕小熱症耳,若不辨其陰症陽症之所由分,而妄敷寒涼之劑,迷塞腠理,凝滯氣血,毒反內攻而肉反死矣。況運氣得寒而不健,瘀血得寒而不散,瘀肉得寒而不潰,新肉得寒而不生,治者審焉。

治驗

閣老翟石門子,耳下作痛,內服外敷,皆寒涼敗毒,更加腫痛,項間腫硬,肉色如故,內焮連胸。余適考滿到京,邀視之。雖腫堅而脈滑數,此膿內潰也,雖足三陽,熱毒之症,為寒涼凝結,不能外潰,先用六君子、補中益氣各二劑,謂補脾胃,升發陽氣,患處亦軟,針出瘀膿甚多,仍服至數劑而愈。

地官李北川腿患癰,內外用敗毒寒涼,因痛極,刺出瘀膿,方知為癰。瘡口開張,肉紫冷陷,外無腫勢,此陽氣虛寒而不能收斂,用豆豉餅、六君子加藿香、砂仁、炮姜,飲食進而患處暖;再以十全大補湯,元氣復而瘡口愈。

一男子腿腫一塊,經年不消,飲食少思,強食則脹,或作瀉,日漸消瘦,兩尺脈微細,此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以八味丸治之,飲食漸進,腫患亦消。

白話文:

論瘡瘍圍寒涼之藥(七)

《內經》說:五臟功能失調,九竅不通暢,六腑功能失調,就會導致積聚成癰腫。又說:外傷導致疼痛,內傷則導致腫脹。這都說明臟腑失調,才會導致瘡瘍外發。很明顯!外敷寒涼藥物,怎麼可能調節臟腑功能,疏通氣血呢?

如果腫痛、口渴、脈象滑數有力,屬於純陽之證,應該內服濟陰丹,外用益陽散,這樣熱毒就能自行消解,瘀血就能自行散去。如果腫痛、潰爛等症狀都不明顯,脈象洪數而無力,屬於半陰半陽之證,應該內服沖和湯,外用陰陽散,這樣氣血就能自行調和,瘀血就能自行消散。

如果腫痛輕微,或者顏色暗淡無痛,或者堅硬不潰,脈象洪大,按壓時感覺細弱柔軟,屬於純陰之證,應該內服回陽湯,外敷抑陰散,這樣脾胃功能就能自行恢復,陽氣就能自行回升。丹溪先生說:外敷藥物只能應付輕微的熱症,如果不明辨陰陽虛實,就胡亂使用寒涼藥物,會阻塞皮膚毛孔,凝滯氣血,導致毒邪內攻,最終肉體壞死。況且,運行的氣血遇到寒邪就不能正常運行,瘀血遇到寒邪就不能散開,瘀肉遇到寒邪就不能潰爛,新生的肉芽遇到寒邪就不能生長,治療者應當仔細審察。

治驗

翟石門閣老耳下疼痛,內服外敷都是寒涼敗毒的藥物,結果腫痛加劇,頸項腫硬,肉色如故,內部炎症甚至蔓延到胸部。我恰巧考試結束來到京城,受邀診治。雖然腫塊堅硬,但脈象滑數,這是膿液在內部積聚無法排出。雖然屬於足三陽經熱毒的症狀,但由於寒涼藥物凝滯,導致膿液無法外排,我先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各兩劑,以補益脾胃,提升陽氣,患處果然軟化,針刺排出大量瘀膿,繼續服用幾劑藥物後痊癒。

李北川地官腿部患癰腫,內服外敷都是敗毒寒涼藥物,疼痛劇烈,針刺排出瘀膿,才確診為癰腫。瘡口張開,肉色紫暗冰冷塌陷,沒有腫脹,這是陽氣虛寒而不能收斂,我用豆豉餅、六君子湯加藿香、砂仁、炮姜,飲食有所改善,患處也變暖和;然後再用十全大補湯,元氣恢復,瘡口也癒合了。

一位男子腿部腫脹了一塊,多年不消,飲食減少,想吃東西卻脹肚子,還會腹瀉,日漸消瘦,寸口脈微細,這是腎陽不足不能溫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寒,我用八味丸治療,飲食逐漸改善,腫脹也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