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治瘡瘍各症附方

十全大補湯,治瘡瘍。氣血虛弱,腫痛不愈,或潰瘍膿清,寒熱自汗盜汗,食少體倦,發熱作渴,頭痛眩暈,似中風狀。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

補中益氣湯,治元氣虛損。或因克伐惡寒發熱,肢體倦怠,飲食少思;或不能起發,消散生肌收斂;或兼飲食勞倦,頭痛身熱,煩躁作渴;脈洪大弦虛,或微細軟弱。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生脈散,治胃氣虧損,陰火上衝,口乾喘促,或肢體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汲汲短氣,汗出不止,食少作渴;或膿水出多,氣血俱虛,煩躁不安,睡臥不寧;或濕熱大行,火土合病,脾胃虛弱,身重氣短;或金為火制,絕寒水生化之源,肢體痿軟,腳欹眼黑等症。

人參(五錢),麥門冬(二錢),五味子(一錢)

上水煎服。如不應,倍之。

人參養榮湯,治脾胃虧損,氣血俱虛,發熱惡寒,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汲汲短氣,食少作渴。凡大病後,最宜用此。

白芍藥(炒,一錢半),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炒,杵),茯苓(各七分半),遠志(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四君子湯,治脾胃虛弱,或因克伐腫痛不散,潰斂不能,宜用此以補脾胃,諸症自愈。若誤用攻毒,七惡隨至,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或欲作嘔,或大便不實;若脾胃氣虛,瘡口出血,吐血便血,尤宜用之,蓋氣能攝血故也。凡氣血俱虛之症,宜於前湯,但加當歸,脾胃即旺,飲食自進,陰血自生。若用四物湯,沉陰之劑,脾胃復傷,諸症蜂起。若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必用八味丸,以補土母。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六君子湯,治脾胃虛弱,或寒涼克伐,腫痛不消,或不潰斂,宜服此湯,以壯營氣,諸症自愈。即前方加陳皮、半夏。

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即四君子湯加陳皮。

四物湯,治血虛發熱,或因失血,或因克伐,或因潰後,致晡熱內熱,煩躁不安,皆宜服之。經云:血生於脾。若脾虛不能生血者,宜用四君子加當歸、酒炒白朮以補脾。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五分),上水煎服。

歸脾湯,治憂思傷脾,血虛發熱,食少體倦;或脾不能攝血,以致妄行吐下;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盜汗;或肢體腫痛,大便不調;或婦人經候不準,晡熱內熱;或唇瘡流注等症,不能消散潰斂。

白朮,白茯苓,黃耆(炒),當歸,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人參(一錢)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治療瘡瘍。適用於氣血虛弱,導致瘡腫疼痛難以痊癒,或是潰瘍流膿清稀,伴隨忽冷忽熱、自汗盜汗、食慾不佳、身體疲倦、發熱口渴、頭痛眩暈,甚至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此方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和肉桂而成。

補中益氣湯,治療元氣虛損。適用於因過度消耗或受到損傷導致的惡寒發熱、肢體疲倦無力、食慾不振;或者虛弱到無法自行站起,瘡瘍難以消散、生肌、收斂;或者兼有飲食勞累導致的頭痛發熱、煩躁口渴;脈象呈現洪大弦虛,或是微細軟弱等情況。 藥物組成:黃耆、人參、白朮、炙甘草(各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服用方法: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於上午服用。

生脈散,治療胃氣虧損,導致陰虛火旺上衝,出現口乾、氣喘急促,或是肢體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呼吸短促、汗流不止、食慾不佳口渴;或因膿液流出過多,導致氣血俱虛,煩躁不安、睡眠不穩;或是濕熱過盛,火熱與脾胃疾病同時發生,導致脾胃虛弱、身體沉重、氣短;或是腎水虛虧,無法制約心火,導致肢體萎軟、腿腳歪斜、眼睛發黑等症狀。 藥物組成:人參(五錢),麥門冬(二錢),五味子(一錢)。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將藥量加倍。

人參養榮湯,治療脾胃虧損,氣血兩虛,導致發熱惡寒、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呼吸短促、食慾不佳口渴。此方最適合大病之後調養身體。 藥物組成:炒白芍藥(一錢半),人參、陳皮、蜜炙黃耆、桂心、當歸、白朮、炙甘草(各一錢),熟地黃、炒五味子(搗碎)、茯苓(各七分半),遠志(五分)。 服用方法: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君子湯,治療脾胃虛弱,或是因過度攻伐導致瘡腫疼痛難以消散,潰瘍難以癒合。此方能補養脾胃,使症狀自然痊癒。如果誤用攻毒之法,會導致七種不良反應,加重脾胃虛弱,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大便稀溏等問題;如果脾胃氣虛導致瘡口出血、吐血、便血,尤其適用此方,因為氣能統攝血液。凡氣血兩虛的症狀,適用於前述方劑,只需加入當歸,就能使脾胃健旺、增進食慾、產生陰血。如果使用四物湯這種滋陰的藥方,反而會損傷脾胃,導致各種症狀接踵而至。如果是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則必須使用八味丸來補養脾土之母。 藥物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服用方法: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六君子湯,治療脾胃虛弱,或是因寒涼藥物損傷,導致瘡腫疼痛不消,或是無法潰膿癒合。此方能增強營氣,使症狀自然痊癒。此方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陳皮、半夏而成。

異功散,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佳。此方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陳皮而成。

四物湯,治療血虛發熱,或是因失血、過度攻伐、瘡瘍潰破等原因,導致午後發熱、內熱、煩躁不安,都適合服用此方。中醫認為「血生於脾」,如果脾虛不能產生血液,就應該使用四君子湯,並加入當歸、酒炒白朮來補養脾臟。 藥物組成:當歸、熟地黃(各三錢),芍藥(二錢),川芎(一錢五分)。 服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歸脾湯,治療因思慮過度而損傷脾臟,導致血虛發熱、食慾不佳、身體疲倦;或是脾臟不能統攝血液,導致吐血、便血;或是健忘、心悸、驚恐、失眠;或是心脾疼痛、自汗盜汗;或是肢體腫痛、大便失調;或是婦女月經不調、午後發熱、內熱;或是嘴唇生瘡流膿等症狀,無法消散潰破癒合。 藥物組成:白朮、白茯苓、炒黃耆、當歸、龍眼肉、遠志、炒酸棗仁(各一錢),木香(五分),炙甘草(三分),人參(一錢)。 服用方法: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