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治瘡瘍各症附方

上水煎服。若太陽頭痛,加羌活。

柴胡清肝散,治鬢疽及肝膽三焦風熱怒火之症,或項胸作痛,或瘡毒發熱。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炒,一錢),人參(一錢),山梔(炒,一錢五分),川芎(一錢),連翹,桔梗(八分),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症。風熱瘰癧結核,或腫痛色赤,或寒熱往來,或日晡發熱,或潮濕身熱,默默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或吐酸食苦水,皆用此藥。

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

上姜水煎服。

補陰八珍湯,治瘰癧等瘡,屬足三陰虛者。

當歸,川芎,熟地,芍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柏(酒炒黑),知母(酒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瀉青丸,治肝經實熱。瘰癧腫痛,寒熱,或脅乳作痛,大便秘結。

當歸,龍膽草(酒炒),川芎,山梔,大黃(炒),羌活,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雞頭子大,每服一二丸,白湯送下。

若血虛者,四物加山梔、柴胡,或逍遙散。若腎水虧損,不能生肝木而自病,筋攣結核,或肢節拳攣,或似中風,宜用六味丸加五味子。

散腫潰堅湯,治瘰癧堅硬,氣血無虧,宜用之。

柴胡(四分),升麻(三分),龍膽草(酒炒,五分),連翹(三分),黃芩(酒炒,四分),甘草(炙,二分),桔梗(五分),昆布(五分),當歸尾(酒拌),白芍藥(炒,各三分),黃柏(酒炒,三分),知母(酒炒,五分),葛根,三稜(酒拌微炒),廣木香(各三分),栝蔞根(五分)

上水煎服。

益氣養榮湯,治懷抱抑鬱,或氣血損傷,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軟硬赤白腫痛,或潰而不斂。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酒拌),川芎,黃耆(鹽水拌炒),熟地黃(酒拌)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各五分),白朮(炒,二錢),柴胡(六分)

上姜水煎服。

必效散,治瘰癧。氣血雖無虧損,內有癧核未去,而不能愈。

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個去皮心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翅,同糯米炒)

上同研極細末,取雞子二個去黃,用清調藥,仍入殼內,以濕紙數重餬口,入飯甑候熟取出,曝乾研末。虛者每服半錢,實者一錢,用炒生薑酒五更初調服,如覺小腹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俱從小便出。胎婦勿餌。毒去後多服益氣養榮湯,瘡口自合。

針頭散,治一切頑瘡內有瘀肉,癧核不化,瘡口不合,宜用此藥腐之。

赤石脂(五錢),乳香,白丁香(各三錢),白砒(一錢),黃丹(一錢),輕粉,麝香(各五分),蜈蚣(一條炙乾)

白話文:

煎服方法:

  •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 如果是太陽穴頭痛,可以加入羌活一起煎煮。

柴胡清肝散:治療耳邊的疔瘡(鬢疽)以及肝膽、三焦的風熱、怒火等症狀,可能會有頸部、胸部疼痛,或是瘡毒發作導致發熱的情況。

  • 藥材組成:柴胡(5.6克)、黃芩(炒過,3.7克)、人參(3.7克)、山梔(炒過,5.6克)、川芎(3.7克)、連翹(2.9克)、桔梗(2.9克)、甘草(1.9克)
  • 服用方法: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小柴胡湯:治療肝膽經的疾病,像是風熱導致的瘰癧結核(淋巴結腫大),可能會腫痛發紅,或是出現忽冷忽熱、下午發熱、身體濕熱、不想吃東西、因怒火導致口苦、耳鳴、咳嗽、吐酸水或苦水等症狀,都可以使用這個藥方。

  • 藥材組成:柴胡(7.5克)、黃芩(3.7克)、人參(2.6克)、半夏(2.6克)、甘草(炙烤過,1.9克)
  • 服用方法:將藥材加薑水煎煮後服用。

補陰八珍湯:治療瘰癧等瘡瘍,屬於足三陰經脈虛弱的症狀。

  • 藥材組成:當歸、川芎、熟地、芍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黃柏(用酒炒黑)、知母(用酒炒,各2.6克)
  • 服用方法: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瀉青丸:治療肝經實熱的症狀,像是瘰癧腫痛、忽冷忽熱、脅肋或乳房疼痛、大便秘結等。

  • 藥材組成:當歸、龍膽草(用酒炒)、川芎、山梔、大黃(炒過)、羌活、防風(各等量)
  •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子,像雞頭子大小,每次服用一到兩顆,用白開水送服。
  • 如果屬於血虛的體質,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山梔、柴胡,或是逍遙散。如果屬於腎水不足,導致肝木失養而生病,出現筋攣結核、肢體蜷曲,或類似中風症狀,可以使用六味丸加上五味子。

散腫潰堅湯:治療瘰癧堅硬,而且身體氣血沒有虛損的情況。

  • 藥材組成:柴胡(1.5克)、升麻(1.1克)、龍膽草(用酒炒,1.9克)、連翹(1.1克)、黃芩(用酒炒,1.5克)、甘草(炙烤過,0.8克)、桔梗(1.9克)、昆布(1.9克)、當歸尾(用酒拌)、白芍藥(炒過,1.1克)、黃柏(用酒炒,1.1克)、知母(用酒炒,1.9克)、葛根(1.1克)、三稜(用酒拌微炒,1.1克)、廣木香(1.1克)、栝蔞根(1.9克)
  • 服用方法: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益氣養榮湯:治療因心情抑鬱,或是氣血損傷,導致四肢、頸部等處長腫塊,不論腫塊是軟是硬、紅色或白色、腫痛或不痛、潰爛或難以癒合等情況。

  • 藥材組成: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當歸(用酒拌)、川芎、黃耆(用鹽水拌炒)、熟地黃(用酒拌)、芍藥(炒過,各3.7克)、甘草(炙烤過,1.9克)、桔梗(1.9克)、白朮(炒過,7.5克)、柴胡(2.2克)
  • 服用方法:將藥材加薑水煎煮後服用。

必效散:治療瘰癧,雖然身體氣血沒有虛損,但體內還有癧核未消除,導致無法痊癒的情況。

  • 藥材組成:南硼砂(9.4克)、輕粉(3.7克)、麝香(1.9克)、巴豆(五個,去皮和心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翅,與糯米同炒)
  • 服用方法:將藥材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取雞蛋兩個,去除蛋黃,用蛋清調和藥粉,再放入蛋殼內,用濕紙多層封口,放入蒸籠蒸熟後取出,曬乾磨成粉末。體虛的人每次服用約0.9克,體實的人服用3.7克,用炒過的生薑酒在清晨空腹調服,如果感覺小腹疼痛,服用益元散一服,藥毒會從小解排出。孕婦不能服用。排毒後多服用益氣養榮湯,瘡口自然會癒合。

針頭散:治療各種頑固瘡瘍,內部有瘀肉、癧核無法消散、瘡口無法癒合等情況,使用此藥使其腐爛。

  • 藥材組成:赤石脂(18.7克)、乳香(11.2克)、白丁香(11.2克)、白砒(3.7克)、黃丹(3.7克)、輕粉(1.9克)、麝香(1.9克)、蜈蚣(一條,炙烤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