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治瘡瘍各症附方

上先以蒼朮一升,水五升煎,去朮入藥,再煎至二升,終日飲之。

人參敗毒散,治瘡瘍。焮痛寒熱,或拘急頭痛,脈細有力。

人參,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仙方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一錢)

上酒一碗,煎數沸服。

清心湯,治瘡瘍腫痛,發熱飲冷,脈沉實,睡語不寧。即防風通聖散,每料加黃連五錢,每劑一兩,水煎服。

奪命丹,治疔瘡發背等症。或麻木,或嘔吐,重者昏憒,若疔毒牙關緊急,用三五丸為末,水調灌下,有奪命之功。

蟾酥(乾者酒化),輕粉(各五分),枯白礬,寒水石(煅),銅綠,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個另研,無亦效)

上為末,用蝸牛或酒糊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溫酒蔥湯下。

東垣聖愈湯,治脾胃虧損,膿水不止;或金瘡出血,心煩不安,眠睡不寧,五心煩熱,飲食少思。

地黃(酒拌蒸半日),生地黃(酒拌),川芎,人參(各五分),當歸(酒拌),黃耆(鹽水浸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濟陰湯,治瘡屬純陽,腫痛發熱。

連翹,山梔(炒),黃芩(炒),黃連(炒,各一錢),芍藥(一錢五分),金銀花(三錢),甘草(一錢),牡丹皮(一錢二分)

上水煎服。大便秘,量加大黃。

抑揚散,治瘡屬純陽,腫痛發熱。

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茶湯調搽患處。

沖和湯,治瘡屬半陰半陽,似潰非潰,似腫非腫。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補托所致。

人參(二錢),黃耆,白朮,當歸,白芷(各一錢半),茯苓,川芎,皂角刺(炒),乳香,沒藥(各一錢),金銀花(一錢),陳皮(二錢),甘草節(一錢)

上水酒各半煎服。

陰陽散,治瘡屬半陰半陽。

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一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二兩),石菖蒲(二兩)

上為末,蔥酒調搽。

回陽湯,治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或陽脫陷等症。

乾薑(炮),附子(炮,各二錢),人參,白朮,黃耆(各三錢),當歸,陳皮,甘草(炙,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五分)

上酒水煎服,不應,薑、附倍之。

抑陰散,治瘡瘍元氣虛寒,焮腫不消,或不潰斂,或筋攣骨痛,一切冷症。

草烏(二兩),赤芍藥(一兩炒),肉桂(五錢),南星(一兩煨),白芷(一兩)

白話文:

首先用蒼朮一升,加水五升煎煮,去除蒼朮後取藥液,再煎煮至二升,整天慢慢飲用。

人參敗毒散,治療瘡瘍,出現發熱疼痛、怕冷發熱,或身體拘急、頭痛,脈象細但有力等症狀。

藥材組成:人參、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錢。 用法:用水煎服。

仙方活命飲,治療各種瘡瘍。對於尚未化膿的,可以幫助消散;對於已經化膿的,可以促使其潰破。這也是止痛解毒的良藥。

藥材組成: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沒藥、甘草、赤芍藥、當歸尾、乳香、天花粉、貝母,各一錢,金銀花、陳皮,各三錢,皂角刺,一錢。 用法:用酒一碗煎煮數沸後服用。

清心湯,治療瘡瘍腫痛,發熱喜歡喝冷飲,脈象沉實,睡覺時說夢話等症狀。實際上就是防風通聖散,每劑藥方再加黃連五錢,每服一兩,用水煎服。

奪命丹,治療疔瘡、發背等疾病。症狀可能出現麻木、嘔吐,嚴重者會昏迷。如果疔瘡導致牙關緊閉,將藥末三五丸用水調開灌服,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藥材組成:蟾酥(乾燥的用酒化開)、輕粉,各五分,枯白礬、寒水石(煅燒)、銅綠、乳香、沒藥、麝香,各一錢,硃砂,三錢,蝸牛(二十個另行研磨,沒有也可以)。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蝸牛或酒糊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丸,用溫酒或蔥湯送服。

東垣聖愈湯,治療脾胃虛弱,導致膿液不止;或是外傷出血,心煩不安,睡不好,五心煩熱,食慾不佳等症狀。

藥材組成:地黃(用酒拌勻蒸半天)、生地黃(用酒拌勻)、川芎、人參,各五分,當歸(用酒拌勻)、黃耆(用鹽水浸泡後炒),各一錢。 用法:用水煎服。

濟陰湯,治療瘡瘍屬於純陽體質,出現腫痛發熱的症狀。

藥材組成:連翹、山梔(炒)、黃芩(炒)、黃連(炒),各一錢,芍藥,一錢五分,金銀花,三錢,甘草,一錢,牡丹皮,一錢二分。 用法:用水煎服。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大黃的用量。

抑揚散,治療瘡瘍屬於純陽體質,出現腫痛發熱的症狀。

藥材組成: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藥,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茶湯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沖和湯,治療瘡瘍屬於半陰半陽體質,呈現似潰非潰、似腫非腫的狀態。這是由於元氣虛弱,失去補養扶助所導致的。

藥材組成:人參,二錢,黃耆、白朮、當歸、白芷,各一錢半,茯苓、川芎、皂角刺(炒)、乳香、沒藥,各一錢,金銀花,一錢,陳皮,二錢,甘草節,一錢。 用法: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後服用。

陰陽散,治療瘡瘍屬於半陰半陽體質。

藥材組成: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除節後炒),一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二兩,石菖蒲,二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蔥和酒調和後塗抹於患處。

回陽湯,治療脾腎虛寒,瘡瘍屬於純陰體質。或是因藥物損傷元氣,導致瘡瘍不腫痛、不潰爛;或是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四肢冰冷等症狀。

藥材組成:乾薑(炮製)、附子(炮製),各二錢,人參、白朮、黃耆,各三錢,當歸、陳皮、甘草(炙),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五分。 用法:用酒和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可將乾薑和附子的用量加倍。

抑陰散,治療瘡瘍元氣虛寒,出現紅腫不消退,或是久不潰爛收口,或是筋脈攣縮、骨頭疼痛等各種寒症。

藥材組成:草烏,二兩,赤芍藥(炒),一兩,肉桂,五錢,南星(煨),一兩,白芷,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