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8)

1. 論類破傷風症(十七)

大凡癰疽潰後,筋糜肉爛,膿血大泄,陽隨陰散,或筋脈拘急,惡寒惕搦。甚者舌強口噤,項背反張,痰涎壅甚,便閉汗出,不時發熱,此氣血俱虛而傳變。雖與破傷風相類,而主治之法,當大補氣血。若果系風症,亦須以大補氣血為本,而兼以治風之藥。設若不審是非而妄藥之則誤矣。風症治見後方。

白話文:

凡是癰疽潰爛後,筋疲力盡,肌肉腐爛,膿血大量流出,陽氣隨陰氣散發,或筋脈拘謹緊急,畏寒顫抖。嚴重的舌頭僵硬不能說話,項背反張,痰涎壅塞嚴重,大便祕結,汗出,不時發熱,這是氣血俱虛而傳變的結果。雖然與破傷風相似,但治療方法應以大補氣血為主。如果確實是風症,也必須以大補氣血為基礎,而輔以治風的藥物。如果不能辨別是非而盲目用藥,則會誤事。風症的治療見後面。

治驗

司徒邊華泉肩患癰,潰而發熱,目直或瞤,殊類中風。日晡熱甚,脈益數,此足三陰氣血虧損,虛火妄動。用參、耆、歸、朮、炙草,加酒炒黑黃柏、五味、麥門、肉桂,四劑而愈,又數劑而斂。

白話文:

司徒邊患有肩部的腫脹和潰瘍,發燒,眼睛呆滯或斜視,非常像中風的症狀。傍晚的時候,發燒加劇,脈搏越來越快,這是足三陰經氣血虧虛,虛火妄動。

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炙甘草,再加炒黑黃柏、五味子、麥門冬、肉桂,四劑藥服用後痊癒,又服用了幾劑藥,腫脹和潰瘍消失了。

陸大行背瘡,內潰出膿二碗許,用托裡之劑,痛止腫消停藥。忽寒熱作渴,頭痛自汗,此元氣虛而未能復也。用十全大補加麥門、五味、肉桂,二劑益甚,診其脈如故。此藥力未及,仍用前藥加附子一錢,三劑諸症悉愈,乃去附子,加肉桂數劑而斂。

白話文:

陸大行背部有瘡,流膿大約二碗,用調理內部的藥物治療,疼痛停止消腫安定。突然開始感到寒熱、口渴、頭痛、盜汗,這是元氣虛弱而無法恢復的原因。使用十全大補湯加上麥門冬、五味子、肉桂,服用兩劑後病情更加嚴重,診斷脈搏仍然如前。這是藥力不足的原因,於是仍然使用前藥並加入附子一錢,三劑後所有症狀都治癒了,於是去除附子,加入肉桂數劑而痊癒。

一儒者患腿癰,深蓄於內,肉色不變,久不穿潰,針出膿瘀五碗許,惡症駢臻,全類中風,此脾胃虛而變症也。用六君子加當歸、炮姜,及聖愈湯,各四劑而安。又勞心不寐,用歸脾湯而愈。

白話文:

一位文人患有腿癰,膿液深藏在裡面,皮膚顏色沒有變化,很長時間不穿潰。用針刺放膿,抽出膿血約五碗,出現各種惡劣的症狀,全身像中風一樣,這是脾胃虛弱而引起的變症。用了六味地黃丸加上當歸、炮姜,以及聖愈湯,各四劑而痊癒。又因勞心而失眠,用歸脾湯而治癒。

一儒者傷寒後,患流注,腫痛潮熱,用十宣、敗毒等劑,出稀膿五六碗許,發熱惡寒,煩躁作渴,殊類破傷風症而歿。

白話文:

有一位儒者,在傷寒之後,患上了流注,症狀包括腫痛、潮熱。他使用了十宣、敗毒等藥物,排出了稀膿五六碗左右。但是,他仍然發熱、惡寒、煩躁不安、口渴,病情與破傷風類似,最後死亡。

一男子背瘡未痊斂,以膏藥剪孔貼之,患破傷風症而歿。此先失於內補,外邪襲其虛耳。余見此症,貼膏藥剪孔,欲其通氣,而反患破傷風。搽斂藥生肌,欲其收口,而反助其餘毒。以致歿者多矣,可不慎哉!

白話文:

有一位男子背部的瘡傷還沒好,用膏藥剪孔貼在瘡上,結果得了破傷風而死亡。這是因為以前沒有從內部調理,外邪趁虛而入的緣故。我看見這種情況,貼膏藥剪孔,想要讓傷口通氣,反而得了破傷風。塗抹收斂藥生肌,想要讓傷口癒合,反而助長了瘡毒。因此死亡的人很多,不能不小心啊!

2. 論瘡瘍隨症加減用藥(十八)

《內經》云:形傷痛,氣傷腫,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東垣先生謂:胃為五臟之本源,人身之根蒂。丹溪先生云:癰疽因積毒在臟腑,宜先助胃壯氣以固其本。夫然則氣血凝結者自散;膿瘀已成者自潰;肌肉欲死者自生;肌肉已死者自腐;死肉已潰者自斂。若獨攻其瘡,脾胃一虛,七惡蜂起,其不死者,幸矣!大凡前症,須用托裡消毒散為主。

白話文:

《內經》說:形體受傷的會疼痛,氣血受傷的會腫脹,先腫脹後疼痛的是形體損傷了氣血,先疼痛後腫脹的是氣血損傷了形體。東垣先生說:胃是五臟的根本,是人體的根基。丹溪先生說:癰疽是由於積毒在臟腑引起的,應該先幫助胃壯氣以鞏固其本源。這樣,凝結的氣血就會自然消散;已經形成的膿液淤血就會自然潰散;將死的肌肉就會再生;已經死去的肌肉就會自然腐爛;已經潰爛的死肉就會自行收斂。如果只單獨治療瘡口,脾胃就會虛弱,各種疾病就會蜂擁而起,患者不死,就算是幸運了!一般來說,面對前面提到的症狀,需要以託裡消毒散為主藥進行治療。

若高腫焮痛,熱毒也,加黃連。漫腫微痛,氣虛也,去金銀花連翹二味,加參、術。頭痛發熱。邪在表也,本方加川芎羌活。若外邪在表,而元氣實者,暫用人參敗毒散。頭痛惡寒,表虛也,去二味,加參、耆。發熱飲冷,便秘,內熱也,去參、耆、歸、術,加大黃。發熱飲熱便秘,內虛也,去二味,加參、耆、歸、術。

白話文:

  • 如果腫脹疼痛,發紅發熱,是熱毒引起的,可以加黃連。

  • 如果腫脹不厲害,疼痛較輕,是氣虛造成的,去掉金銀花、連翹這兩味藥,加入人參、白朮。

  • 頭痛發熱,是外邪入侵造成的,可以在原方中加入川芎、羌活。

  • 如果外邪入侵,但元氣充足,可以暫時服用人參敗毒散。

  • 頭痛怕冷,是表虛造成的,去掉兩味藥,加入人參、黃耆。

  • 發熱、喜歡喝冷水,便祕,是內熱造成的,去掉人參、黃耆、歸尾、白朮,加入大黃。

  • 發熱、喜歡喝熱水,便祕,是內虛造成的,去掉兩味藥,加入人參、黃耆、歸尾、白朮。

寒熱飲冷,小便澀滯,肝熱也,去參、耆,加柴胡、山梔。不作膿,膿不潰,氣虛也,去二味及白芷,加參、朮、肉桂。如不應,暫用十全大補湯。腫赤作痛,血凝滯也,本方加乳香沒藥。如不應,暫用仙方活命飲。膿出反痛,氣血虛也,去三味(即金銀花、連翹、白芷,後仿此。

白話文:

  1. 感冒後喝了生冷的飲品,小便困難、不通暢,這是肝火旺盛引起的,方中去除人參、黃耆,加入柴胡、山梔子。

  2. 膿腫不化膿,或者膿腫不能破潰,這是氣虛引起的,方中去除柴胡、山梔子,以及白芷,加入人參、白朮、肉桂。

  3. 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暫時使用十全大補湯。

  4. 腫脹發紅疼痛,這是血凝滯引起的,方中加入乳香、沒藥。

  5. 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可以暫時使用仙方活命飲。

  6. 膿腫破潰後反而疼痛,這是氣血虛弱引起的,方中去除三味藥物(即金銀花、連翹、白芷,以後依此類推)。

)加參、耆、歸、地。肉赤而不斂,血虛而有熱也,去三味,加熟地牡丹皮。肉黯而不斂,陽氣虛寒也,去三味,加參、耆、白蘞、官桂。漫腫不痛,或肉死不潰,脾氣虛也,去三味,加人參白朮。如不應,加薑、桂。更不應,急加附子。肉白而不斂,陽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歸、術。

白話文:

  1. 如果患處顏色鮮紅而不能收斂,說明是血虛有熱,應去除三味藥,加入熟地黃、牡丹皮。

  2. 如果患處顏色暗紅而不能收斂,說明是陽氣虛寒,應去除三味藥,加入人參、黃耆、白芍藥、肉桂。

  3. 如果患處漫腫不痛,或者肉已經壞死卻不潰爛,說明是脾氣虛弱,應去除三味藥,加入人參、白朮。如果無效,再加入生薑、肉桂。如果仍然無效,則立即加入附子。

  4. 如果患處顏色蒼白而不能收斂,說明是陽氣虛弱,應去除三味藥,加入人參、黃耆、當歸、白朮。

膿多而不斂,氣血虛也,去三味,加參、耆、歸、朮、熟地。如不應,暫用十全大補湯。飲食少思,而不斂,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飲食難化而不斂,脾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術。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又不應,佐以八味丸。膿多而帶赤,血虛也,去三味,加歸、地、參、術。

白話文:

  • 膿多而不聚在一起,是氣血虛弱。去「知母、石膏、甘草」三味藥,加入「黨參、黃耆、當歸、白朮、熟地」五味藥。如果還沒有效果,暫時使用「十全大補湯」。

  • 食慾差而膿液不聚在一起,是胃氣虛弱。去「知母、石膏、甘草」三味藥,加入「黨參、黃耆」兩味藥。如果還沒有效果,暫時使用「補中益氣湯」。

  • 食物難以消化而膿液不聚在一起,是脾氣虛弱。去「知母、石膏、甘草」三味藥,加入「黨參、白朮」兩味藥。如果還沒有效果,暫時使用「六君子湯」。如果還沒有效果,可以輔助使用「八味丸」。

  • 膿液多而且帶有血色,是血虛。去「知母、石膏、甘草」三味藥,加入「當歸、熟地、黨參、白朮」四味藥。

如不應,暫用八珍湯加牡丹皮。忿怒晡熱而出血,肝火血虛也,去三味,加牡丹皮、熟地、炒黑山梔。如不應,暫用八珍湯送六味丸。面青脅脹而出血,肝氣虛而不能藏血也,去三味,加山茱、山藥五味子。如不應,兼六味丸。食少體倦而出血,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去三味,加參、耆、歸、地。

白話文:

如果上述方法無效,暫時用八珍湯加上牡丹皮。如果患者在生氣憤怒後出現下午發熱出血,這是因爲肝火旺盛、血虛造成的,可以去除三味藥材,加上牡丹皮、熟地、炒黑山梔。如果上述方法無效,暫時用八珍湯送服六味丸。如果患者面青、肋部脹滿並出血,這是因爲肝氣虛弱,無法藏血造成的,可以去除三味藥材,加上山茱萸、山藥、五味子。如果上述方法無效,還可以同時服用六味丸。如果患者食慾不振、身體疲倦並出血,這是因爲脾氣虛弱,無法攝血造成的,可以去除三味藥材,加上人蔘、黃芪、當歸、地黃。

兼鬱結少寐,更加遠志酸棗仁茯神龍眼肉。如不應,暫用歸脾湯。欲嘔作嘔,或外搽內服寒涼,或痛甚,或感寒邪穢氣而嘔,胃氣虛也,去三味,加藿香、參、術。飲食少思,腸鳴腹痛,腹冷泄瀉,脾氣虛寒也,去三味,加炮薑、木香。手足逆冷,脾血虛寒也,更加附子,煎送四神丸

白話文:

如果兼有鬱結而少眠,再加遠志、酸棗仁、茯神、龍眼肉。如果效果不好,暫時用歸脾湯。想吐又吐不出來,或者外用內服寒涼藥物,或者疼痛劇烈,或者因受寒邪、穢氣而嘔吐,這是胃氣虛弱引起的,把三種藥物去掉,加上藿香、人參、白朮。飲食沒有胃口,腸鳴腹痛,腹部寒冷且腹瀉,這是脾氣虛寒引起的,去掉三種藥物,加上炮薑、木香。手腳逆冷,這是脾血虛寒引起的,再加附子,煎服四神丸。

飲冷作渴,熱毒也,加赤小豆知母。如不應,暫用竹葉黃耆湯。善食作渴,胃火也,加石膏、山梔。如不應,暫用竹葉石膏湯。膿多而作渴,氣血虛也,去三味,加熟地、五味子。如不應,暫用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麥門冬。口乾舌燥,腎氣虛也,去三味,加熟地、山茱、山藥。

白話文:

  1. 飲冷而感到口渴,這是熱毒引起的,可以使用赤小豆和知母。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暫時使用竹葉黃耆湯。

  2. 好吃東西而感到口渴,這是胃火引起的,可以使用石膏和山梔子。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暫時使用竹葉石膏湯。

  3. 膿多而感到口渴,這是氣血虛弱引起的,應該刪除三種藥物,加入熟地和五味子。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暫時使用十全大補湯,並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

  4. 口乾舌燥,這是腎氣虛弱引起的,應該刪除三種藥物,加入熟地、山茱萸和山藥。

如不應,兼六味丸。又不應,佐以補中益氣湯。自汗內熱口乾,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歸、術。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盜汗內熱口乾,陰血虛也,去三味,加熟地、麥門、五味。如不應,暫用便秘。莖中痛而小便不利,精內敗也,去三味,加山茱、山藥、澤瀉

白話文:

如果沒有改善,可以添加六味丸。若再無改善,再搭配補中益氣湯。自發性盜汗、內熱、口乾,是胃氣虛弱的表現,去掉三味藥,加入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若再無改善,暫時服用六君子湯。偷盜性盜汗、內熱、口乾,是陰血虛弱的表現,去掉三味藥,加入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如果再無改善,暫時服用便祕藥。莖中有疼痛感,而小便不順暢,是精液在體內敗壞的表現,去掉三味藥,加入山茱萸、山藥、澤瀉。

如不應,佐以六味丸。愈便則愈痛,愈痛則愈便,精復竭也,去三味,煎送六味丸。食少體倦,口乾飲熱,小便黃短,脾肺虛熱也,去三味,加五味子、山茱萸。如不應,暫用六味丸。勞役而小便黃,元氣下陷也,去三味,加升麻、柴胡。汗後而小便黃短,腎虛熱也,去三味,加升麻、柴胡。

白話文:

  • 如果症狀還未見改善,可以搭配服用六味丸。

  • 若腹瀉症狀越演越烈,且疼痛加劇,可能出現精氣枯竭的現象,此時應將之前的三味藥去除,改以六味丸服用。

  • 若患者食慾不振、體力不佳,且口乾、喜歡喝熱飲,小便顏色黃、量少,屬於脾肺虛熱的症狀,此時應去除之前的三味藥,加入五味子、山茱萸。如果症狀還是沒有改善,可以暫時服用六味丸。

  • 若患者勞累後出現小便黃的症狀,屬於元氣下陷的表現,此時應去除之前的三味藥,加入升麻、柴胡。

  • 若患者在出汗後出現小便黃、量少的症狀,屬於腎虛熱的表現,此時應去除之前的三味藥,加入升麻、柴胡。

如不應,煎送六味丸。口燥作渴,小便頻數,腎水虧也,去三味,加五味子、山茱、山藥、熟地。如不應,兼用六味丸。四肢逆冷,腎氣虛寒也,去三味,加桂、附。如不應,佐以八味丸。食少體倦作渴,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白朮。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體倦頭痛,或眩暈,中氣虛也,去三味,加柴胡、升麻。

白話文:

若治療無效,可以煎用六味丸。

若病人口乾並感到口渴,並小便頻繁,表示腎水不足,要除去三味葯,加上五味子、山茱萸、山藥、熟地。如果治療無效,可另外再用六味丸。

若四肢冰涼,表示腎氣虛寒,要除去三味葯,加上肉桂、附子。如果治療無效,可再額外加上八味丸。

若食量少、體力倦怠,並感到口渴,表示胃氣不足,要除去三味葯,加上人參、黃耆、白朮。如果治療無效,可以暫時先用補中益氣湯。

若體力倦怠,頭部疼痛,或出現眩暈,表示中氣不足,要除去三味葯,加上柴胡、升麻。

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日晡頭痛,或眩暈,陰血虛也,去三味,加熟地黃。如不應,佐以六味丸。夢泄遺精,頭暈頭痛,或痰喘氣促,腎虛不能納氣也,去三味並川芎,佐以六味丸。如不應,是虛寒也,用八味丸。面目赤色,煩熱作渴,脈大而虛,血脫髮躁也,去三味,加黃耆當歸

白話文:

如果治療效果不顯著,暫時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如果白天晚上都頭痛,或者頭暈,是陰血不足引起的,去掉三味藥,加入熟地黃。如果治療效果不顯著,再輔以六味丸。如果做夢時遺精,頭暈頭痛,或者痰喘氣促,是腎虛不能納氣引起的,去掉三味藥和川芎,再輔以六味丸。如果治療效果不顯著,是虛寒引起的,服用八味丸。如果臉色發紅,煩熱口渴,脈搏大而虛,是血脫髮躁引起的,去掉三味藥,加入黃耆、當歸。

如不應,暫用當歸補血湯。身熱惡衣,欲投於水,脈沉微細,氣脫髮躁也,去三味,加肉桂、附子。如不應,暫用附子理中湯。善思體痛,無寐盜汗,脾血虛也,去三味,加茯苓、遠志、酸棗仁、圓眼肉。如不應,暫用歸脾湯。寢寐而汗出,腎氣虛也,去三味,加五味子,煎送六味丸。

白話文:

  • 如果沒有反應,暫時使用當歸補血湯。身體發熱,討厭穿衣服,想要跳進水裡,脈搏沉細,氣息脫落,頭髮煩躁,去掉三味藥,加上肉桂、附子。

  • 如果沒有反應,暫時使用附子理中湯。善於思考,身體疼痛,失眠,盜汗,脾血虛,去掉三味藥,加上茯苓、遠志、酸棗仁、圓眼肉。

  • 如果沒有反應,暫時使用歸脾湯。睡眠時出汗,腎氣虛,去掉三味藥,加上五味子,煎服六味丸。

飲食而出汗,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耆、歸、朮、五味子。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睡覺飽而出盜汗,宿食也,去三味,加參、朮、半夏。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胸滿多痰,脾氣虛也,去三味,加桔梗、半夏。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加桔梗、枳殼。晡熱多痰,脾血虛也,去三味,加歸、地、參、術。

白話文:

因飲食而流汗,是胃氣虛弱,去掉「黃耆」改加「人參」、「熟地」、「當歸」、「白朮」和「五味子」。如果效果不好,暫時服用「六君子湯」。

睡醒後就流汗,是飲食積滯,去掉「黃耆」改加「人參」、「白朮」、「半夏」。如果效果不好,暫時服用「六君子湯」。

胸悶氣喘,痰多,是脾氣虛弱,去掉「黃耆」改加「桔梗」和「半夏」。如果效果不好,暫時服用「六君子湯」,並加入「桔梗」和「枳殼」。

晡熱身體發熱,痰多,是脾血虛弱,去掉「黃耆」改加「當歸」、「生地」、「人參」和「白朮」。

如不應,暫用六君子湯,加芎、歸、熟地。咳嗽唾痰,腎虧津液泛上也,去三味,加山茱、山藥、熟地。如不應,佐以六味丸。忿怒胸痞,肝氣滯也,去三味,加桔梗、山梔。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加桔梗、枳殼。倦怠胸痞,中氣虛也,去三味,加參、朮、茯苓。如不應,暫用八珍湯加柴胡。

白話文:

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以暫時使用六君子湯,加上芎歸熟地。如果是咳嗽吐痰,腎虛津液泛上,應該去掉三味藥,加上山茱萸、山藥、熟地。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以佐以六味丸。如果是發怒胸悶,肝氣滯,應該去掉三味藥,加上桔梗、山梔子。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以暫時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桔梗、枳殼。如果是疲倦胸悶,中氣虛,應該去掉三味藥,加上參、朮、茯苓。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可以暫時使用八珍湯加柴胡。

口苦,寒熱往來,肝火血虛也,去三味,加熟地、柴胡。因怒,寒熱往來,肝火血虛也,加柴胡、黃芩。如不應,暫用八珍湯,加炒山梔、炒酸棗仁、酒炒黑膽草。體倦寒熱往來,肝脾氣滯也,去三味,加參、耆、歸、術。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內熱晡熱,或寒熱往來,陰血虛也,去三味,加芎、歸、牡丹皮、柴胡。

白話文:

  1. 口苦,忽冷忽熱,這是肝火旺盛血虛的症狀,去掉三味藥,加入熟地、柴胡。

  2. 由於生氣,忽冷忽熱,這也是肝火旺盛血虛的症狀,加入柴胡、黃芩。

  3. 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暫時服用八珍湯,加入炒山梔、炒酸棗仁、酒炒黑膽草。

  4. 身體疲倦,忽冷忽熱,這是肝脾氣滯的症狀,去掉三味藥,加入人參、黃耆、當歸、白朮。

  5. 如果症狀沒有改善,暫時服用補中益氣湯。

  6. 內熱、黃昏時發熱,或忽冷忽熱,這是陰血虛的症狀,去掉三味藥,加入川芎、當歸、牡丹皮、柴胡。

如不應,暫用八珍湯加牡丹皮。畏寒或寒熱往來,胃氣虛也,去三味,加參、苓、白朮、升麻。如不應,暫用補中益氣湯。脅痛痞滿,或寒熱往來,肝氣滯也,去三味,加青皮、木香。如不應,屬氣血虛也,更加芎、歸、參、術。若婦人勞役恚怒,或適經行,發熱譫語,或夜間熱甚,在血分也,去三味,加生地、丹皮、柴胡。如不應,暫用加味四物湯

白話文:

如果效果不理想,暫時使用八珍湯加牡丹皮。畏懼寒氣或寒熱交替者,是胃氣虛弱,去三味藥(含有人蔘、甘草、桂枝),加人蔘、茯苓、白朮、升麻。如果效果不理想,暫時使用補中益氣湯。脅痛痞滿或寒熱交替者,是肝氣滯留,去三味藥(含有人蔘、甘草、桂枝),加青皮、木香。如果效果不理想,屬氣血虛弱,再加芎歸、人蔘、白朮。若婦女由於勞役、恚怒,或正值經期,發熱、譫語,或夜間發熱嚴重,屬血分證,去三味藥(含有人蔘、甘草、桂枝),加生地、丹皮、柴胡。如果效果不理想,暫時使用加味四物湯。

若誤服克伐,或膿血大泄,或因吐瀉,或誤而入房,或勞損元氣,或夢泄遺精,或外邪乘入,以致發熱頭痛,小便淋澀,或滑數便血,目赤煩喘,氣短頭暈,體倦熱渴,意欲投水,身熱惡衣,揚手擲足,腰背反張,鄭聲自汗,此陽氣脫陷之假熱症也。若畏寒頭痛,咳逆嘔吐,耳聵目朦,小便自遺,瀉利腸鳴,裡急腹痛,玉莖短縮,齒浮痛,肢體麻痹,或厥冷身痛,或咬舌齧唇,此陽氣脫陷之真寒症也。

白話文:

如果誤服了剋制或攻伐藥物,或膿血大量排出,或因嘔吐或腹瀉,或錯誤地行房事,或勞損了元氣,或夢中遺精,或外邪乘虛入侵,導致發燒頭痛、小便淋漓不通暢、或排便次數頻繁且出血,眼紅煩躁、呼吸急促、氣短頭暈、身體疲倦口渴,想要投水自殺、身體發熱厭惡穿衣服、揚手踢腳、腰背反張、全身自汗,這是陽氣虛脫引起的假熱症狀。如果畏寒頭痛、咳嗽嘔吐、耳鳴眼花、小便自遺、腹瀉腸鳴、裡急腹痛、陰莖短縮、牙齒浮動疼痛、四肢麻痹,或四肢厥冷身體疼痛、或咬舌頭咬嘴脣,這是陽氣虛脫引起的真寒症狀。

凡此危候,勿論其脈,勿問其症,但見有其一二,亦去三味,急加桂、附補之,庶有復生之理。大抵用藥之法,當分元氣虛實,標本緩急。若病急而元氣實者,先治其標。病緩而元氣虛者,先治其本。若病急而元氣又虛者,當治其本為主,而兼以治標。東垣先生云:形氣有餘,病氣有餘,當瀉不當補。

白話文:

凡遇到危重病人,無論其脈象如何、症狀如何,只要看到上述一、二條危候,就要立即減去三味藥,再加入桂、附補益,纔有病人復生的可能。

用藥的方法,總的來說應分元氣的虛實、標本的緩急。如果病情危急而元氣實,先治療其標症。如果病情緩和而元氣虛,先治療其根本。如果病情危急而元氣又虛,應以治療根本為主,兼治標症。東垣先生說:形氣有餘,病氣也多,應該瀉而不應該補。

形氣不足,病氣不足,當補不當瀉。丹溪先生云:但見腫痛,參之脈症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治者審焉!

白話文:

如果身體的形體和氣血都虛弱,病邪的力量也不強,那麼就應該採用補益的方法,而不應該採用瀉下的方法。丹溪先生說:如果只看到腫痛的症狀,但脈象和症狀都顯示虛弱,那麼就應該給予滋補治療。只要氣血沒有虧損,就可以保證最終的吉利。醫生在治療時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