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論鶴膝風(十五)

(婦人症見《婦人良方》,小兒症見《保嬰粹要》)

鶴膝風乃調攝失宜,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以致肌肉日瘦,內熱減食,肢體攣痛,久則膝大而腿細,如鶴之膝,故名之。若傷於脾胃者,補中益氣湯為主。傷於肝腎者,六味丸為主。若欲其作膿,或潰後,十全大補湯為主,皆佐以大防風湯。初起須以蔥熨,可以內消。

若津涸口乾,中氣不足也,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頭暈頭痛,陽氣不升也,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發熱晡熱,陰血虛弱也,用四物、參、耆、白朮。畏寒憎寒,陽氣虛弱也,用十全大補湯。飲食少思,胸膈膨脹,脾胃虛痞也,用四君子湯。面色痿黃,飲食少思,脾胃虛弱也,用六君子湯。

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氣血俱虛也,用八珍湯。熱來復去,有時而動,無根虛火也,用十全大補湯。形瘦嗜臥,寢息發熱,痰盛作渴,小便頻數,五臟虛損也,用六味丸。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無力,頭暈吐痰,腎氣冷敗也,用八味丸。發熱大渴,不欲近衣,面目赤色,脈大而虛,血虛發燥也,用當歸補血湯。

或有痢後而患者,亦治以前法。余當臨症制宜。

治驗

州守張天澤,左膝腫痛,胸膈痞滿,飲食少思,時欲作嘔,頭暈痰壅,日晡益倦。此脾肺氣虛,用蔥熨法,及六君加炮姜,諸症頓退,飲食少進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頭目清爽,間與大防風湯,十餘劑;又用補中益氣,三十餘劑而消。

通府劉國威,先筋攣骨痛,右膝漫腫。用化痰消毒之劑,腫痛益甚,食少體倦;加祛風消毒等藥,寒熱作嘔,大便不實;用二陳除濕之類,腫起色赤,內痛如錐。余診其脈,滑數而無力,此膿已成,元氣虛而不能潰也,用十全大補湯四劑,佐以大防風湯,一劑而潰;又百餘劑而得痊。

一儒者腿筋弛長,月餘兩膝腫痛,此陰虛濕熱所乘也,用六味丸為主,佐以八珍湯,加牛膝、杜仲,間以補中益氣湯,三月餘而消。

一男子腿痛膝腫,脈浮按之弦緊,此肝腎虛弱也,用大防風湯,二劑已退。彼惑於附子有毒,乃服治瘡之藥,日漸消瘦,虛症漸至,復求治。余曰:倦怠消瘦,脾胃衰而不能營運也;小便不禁,膀胱虛而不能約制也;燥熱虛痞,胃氣弱而不能化也;恍惚健忘,精神失而憒亂也。惡症蜂集,余辭之,後果歿。

白話文:

鶴膝風是因調養不當,損傷足三陰經,風邪趁虛而入,導致肌肉日漸消瘦、內熱、食慾減退、肢體疼痛,時間久了膝蓋腫大而腿部變細,像鶴的膝蓋一樣,因此得名。若是脾胃受損,則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若是肝腎受損,則以六味地黃丸為主;如果想讓它化膿或潰爛,則以十全大補湯為主,都需要配合大防風湯。初期可以用蔥來熨敷,可以內消腫痛。

如果口乾舌燥,是中氣不足,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如果頭暈頭痛,是陽氣不足,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如果發熱,尤其傍晚加重,是陰血虛弱,用四物湯、人參、黃耆、白朮;如果畏寒怕冷,是陽氣虛弱,用十全大補湯;如果食慾不振,胸悶脹滿,是脾胃虛弱,用四君子湯;如果面色萎黃,食慾不振,是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

如果膿水稀薄,肌肉無法再生,是氣血兩虛,用八珍湯;如果發熱反覆,有時疼痛,是虛火,用十全大補湯;如果形體消瘦嗜睡,睡覺時發熱,痰多口渴,小便頻繁,是五臟虛損,用六味地黃丸;如果肚臍腹部疼痛,晚上小便次數多,腳膝無力,頭暈痰多,是腎氣虛衰,用八味丸;如果發熱口渴,不喜歡穿衣服,臉色發紅,脈象洪大而無力,是血虛燥熱,用當歸補血湯。

如果因為痢疾後而患此病,也用上述方法治療。其他情況則要根據病情靈活處理。

治療案例:

州守張天澤,左膝腫痛,胸悶,食慾不振,想吐,頭暈痰多,傍晚更加疲倦。這是脾肺氣虛,用蔥熨法,以及六君子湯加炮薑,症狀很快減輕;食慾稍好轉後,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頭目清爽;間或服用大防風湯,十幾劑;又用補中益氣湯,三十幾劑後痊癒。

通府劉國威,先前筋絡拘攣、骨頭疼痛,右膝腫脹。用化痰消腫的藥物,腫痛反而加重,食慾不振,身體疲倦;加用祛風消腫藥物,寒熱嘔吐,大便不通;用二陳湯等除濕藥物,腫脹部位顏色發紅,內部疼痛如錐刺般。我診斷他的脈象,滑數而無力,這是已經化膿,元氣不足以使膿腫潰破,於是用十全大補湯四劑,配合大防風湯一劑,膿腫就潰破了;又服用一百多劑才痊癒。

一位儒生,腿筋鬆弛,一個多月兩膝腫痛,這是陰虛濕熱所致,以六味地黃丸為主,配合八珍湯,加牛膝、杜仲,間或服用補中益氣湯,三個月後痊癒。

一位男子,腿痛膝腫,脈象浮而按之弦緊,這是肝腎虛弱,用大防風湯,兩劑就退了。但他誤以為附子有毒,服用治療瘡瘍的藥物,日漸消瘦,虛症加重,又來求治。我說:你倦怠消瘦,是脾胃衰弱,不能運化;小便失禁,是膀胱虛弱;燥熱痞滿,是胃氣虛弱;神志恍惚健忘,是精神耗損。惡症纏身,我婉拒治療,後來他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