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論便血(七)

(婦人症見《女科撮要》)

經云: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陰氣內結,陽絡外傷,滲入腸間,故便血也。《針經》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而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而便血。皆因飲食失節,而起居不時,七情六淫失宜,內傷外感所致。若外感則血鮮,名腸風。內傷則血濁,名臟毒。外感而元氣實者,人參敗毒散,加槐花、荊芥,以祛邪氣。

內傷而元氣虛者,亦用六君子湯,以補胃氣。元氣下陷者,補中益氣湯,以升舉之。憂思傷脾者,濟生歸脾湯以解之。糞前見血者,益氣湯加吳茱萸。糞後見血者加黃連。陰血不足者,宜用四物湯。病因多端,不能盡述,當臨症制宜,庶無誤矣。丹溪先生云:精氣血氣,出於穀氣。

惟大便下血,當以胃氣收功。治者審之!

治驗

一儒者素善飲,不時便血,或在糞前,或在糞後,食少體倦,面色痿黃,此脾氣弱虛,而不能統血。以補中益氣湯加吳茱萸、黃連,三十餘劑而再不發。

一男子每怒必便血,或吐血,即服犀角地黃湯之類。余曰:此脾虛不能攝血,恐不宜用此寒涼之藥。彼不信,仍服之,日加倦怠,面色痿黃。更用四物、芩、連、丹皮之劑,飲食少思,心煩渴熱,吐血如湧,竟至不起。若用四君、芎、歸、補中益氣湯,多有得生者。

白話文:

論便血(七)

婦女便血的成因,古書記載:邪氣入侵五臟,導致陰脈失調,陰脈失調則血液滯留。陰氣內部阻塞,陽絡外受損傷,血液滲入腸道,因此便血。《針灸經》中也說:陽絡受傷,血液向外溢出,則鼻出血;陰絡受傷,血液向內溢出,則便血。這些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作息不規律、七情六慾過度以及內傷外感所引起的。如果是外感,則血液鮮紅,稱為腸風;如果是內傷,則血液暗濁,稱為臟毒。外感而元氣充足者,可以用人參敗毒散,再加入槐花、荊芥,以祛除邪氣。

內傷而元氣虛弱者,則可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胃氣;元氣下陷者,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元氣;憂思過度傷及脾胃者,用濟生歸脾湯來調理。大便前見血者,在益氣湯中加入吳茱萸;大便後見血者,則加入黃連。陰血不足者,宜用四物湯。便血的病因很多,無法一一列舉,應根據具體病情用藥,才能避免錯誤。丹溪先生說:精氣、血氣都來源於飲食,惟有便血,需要依靠胃氣來調理。治療者應仔細辨證!

治療驗證:

一位讀書人,平時嗜酒,經常便血,有時在糞便之前,有時在糞便之後,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面色萎黃,這是因為脾氣虛弱,不能統攝血液。於是給他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入吳茱萸、黃連,服藥三十多劑後便不再發作。

一位男子,每次生氣就會便血,甚至吐血,於是自行服用犀角地黃湯等寒涼藥物。我認為:這是脾虛不能攝血,恐怕不宜使用寒涼藥物。但他不聽勸告,繼續服用,結果日漸疲倦,面色萎黃。後來又服用四物湯、黃芩、黃連、丹皮等藥物,結果食慾更差,心煩口渴,大量吐血,最終不治身亡。如果當時使用四君子湯、川芎、當歸、補中益氣湯等藥物,很可能就能救活他。

2. 論脫肛(八)

(男婦同治)

脫肛屬大腸氣血虛而兼濕熱。有久痢氣血俱虛而脫者,有因腎虛而脫者,有中氣虛而脫者,有因腎虛而脫者。濕熱者,升陽除濕湯。血熱者,四物加條芩、槐花。血虛者,四物加白朮、茯苓。兼痔而痛者,四物加槐花、黃連、升麻。久痢者,補中益氣湯加酒炒芍藥。中氣虛陷者,前湯加半夏、炮薑、茯苓、五味。

腎虛者,六味丸。虛寒者,八味丸。肺與大腸為表裡,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秘結,肺虛寒則脫出,腎主大便,故腎虛者多患此症。

治驗

舉人於時正,素有痔。每勞役便脫肛,腫痛出水,中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十餘劑,中氣復而即愈。後復脫作痛,誤服大黃丸,腹鳴惡食幾危。余用前湯,加炮薑、芍藥,諸症漸愈,後去姜,加熟地、五味,三十餘劑而愈。

一男子脾胃素弱,或因勞倦,或因入房,肛門即下,腫悶痛甚。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兼六味丸而愈。後因過飲,下墜腫痛,誤用降火消毒,虛症蜂起。余用前湯加炮薑、木香,一劑,再用前湯,並加減八味丸,兩月而安。

一儒者面白神勞,素畏風寒,飲食喜熱,稍多必吞酸作瀉,吸氣覺冷,便血盜汗。余以為脾腎虛寒,用補中益氣加炮薑、肉桂,五十餘劑,八味丸斤許,諸症悉愈。

白話文:

論脫肛(八)

脫肛是因大腸氣血不足,又兼有濕熱所致。有些是因久痢導致氣血兩虛而脫出,有些是因腎虛而脫出,有些是因中氣不足而脫出,也有些是因腎虛而脫出。如果是濕熱型的,就用升陽除濕湯;如果是血熱型的,就用四物湯加上黃芩、槐花;如果是血虛型的,就用四物湯加上白朮、茯苓;如果同時患有痔瘡且疼痛,就用四物湯加上槐花、黃連、升麻;如果是因久痢引起的,就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酒炒芍藥;如果是中氣虛弱下陷的,就在前述湯劑中加入半夏、炮薑、茯苓、五味子。

如果是腎虛引起的,就用六味地黃丸;如果是虛寒型的,就用八味地黃丸。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肛門是大腸的出口,肺部實熱會導致便秘,肺部虛寒則會導致脫肛,腎臟主司大便,所以腎虛的人容易患此病。

治療案例:

一位舉人,平時就有痔瘡。每次勞累或排便後就會脫肛,腫痛並流出液體,這是中氣下陷的症狀。我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芍藥,十幾劑後,中氣恢復,病也就好了。後來又復發疼痛,他錯誤地服用了大黃丸,導致腹鳴、食慾不振,病情險些危急。我再次使用之前的湯劑,加了炮薑、芍藥,症狀逐漸好轉,之後去掉了炮薑,加了熟地黃、五味子,三十幾劑後痊癒。

一位男子,脾胃一向虛弱,可能是因為勞累或房事,肛門就脫出,腫脹疼痛非常嚴重。我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芽、五味子,並配合六味地黃丸,治癒了他的病情。後來因為飲酒過度,肛門又下墜腫痛,他錯誤地使用了瀉火消炎的藥物,導致虛症加重。我再次使用之前的湯劑,加入炮薑、木香一劑,然後繼續使用之前的湯劑,並加減八味地黃丸,兩個月後痊癒。

一位讀書人,面色蒼白,經常疲勞,平時怕風寒,喜歡吃熱食,稍微多吃一點就會胃酸腹瀉,吸氣時感覺寒冷,還會便血盜汗。我認為他是脾腎虛寒,就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肉桂,五十多劑,配合八味地黃丸約一斤的量,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3. 論腎臟風瘡(九)

(男婦同治)

腎臟風屬腎虛,風邪乘於臁脛,以致皮膚如癬,或漸延上腿,久則延及遍身。外症則搔癢成瘡,膿水淋漓,眼目昏花;內症則口燥舌乾,腰腿倦怠,吐痰發熱,盜汗體疲。治法用六味丸為主,佐以四生散。若脾胃虛弱者,用補中益氣為主,佐以六味丸、四生散為善。

治驗

欽天薛循齋,六十有一,兩臁患之,膿水淋漓,發熱吐痰四年矣。此腎臟風症也,與六味丸、四生散而瘥。年餘復作,延及遍身,日晡益甚,痰渴盜汗,唇舌生瘡,兩目昏赤,皆腎經虛火,而水泛為痰,用加減八味丸而愈。三年後,小便淋漓,莖中澀痛,此思色精不出而內敗也。用前丸,及補中益氣湯加麥門、五味而愈。

白話文:

論腎臟風瘡(九)

(男女皆可適用)

腎臟風是因腎虛,風邪侵犯小腿,導致皮膚像癬一樣,或逐漸蔓延到上腿,時間久了就會遍及全身。外在症狀是奇癢難耐,形成瘡瘍,膿水不斷流出,眼睛模糊不清;內在症狀則包括口乾舌燥,腰腿酸軟無力,吐痰發熱,盜汗體虛。治療方法主要用六味地黃丸,輔以四生散。如果脾胃虛弱,則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輔以六味地黃丸、四生散效果更好。

治療案例

欽天薛循齋,六十一歲,兩小腿患病,膿水不斷流出,發熱吐痰已經四年了。這是腎臟風的症狀,服用六味地黃丸、四生散後痊癒。一年後復發,蔓延全身,日暮尤甚,痰多口渴,盜汗,嘴唇舌頭生瘡,雙眼昏花赤紅,這是腎經虛火旺盛,津液化為痰液的表現,服用加減八味地黃丸後痊癒。三年後,小便淋漓不盡,排尿時尿道澀痛,這是因為性慾過度,精氣不能外泄而內傷所致。服用之前的藥方,並加入補中益氣湯,以及麥門冬、五味子後痊癒。

4. 論臁瘡(十)

(婦人症見《女科撮要》、《婦人良方)

臁瘡生於兩臁,初起赤腫,久而腐潰或津淫搔癢,破而膿水淋漓。蓋因飲食起居,虧損肝腎;或因陰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屬足三陽濕熱,可治。內臁屬足三陰虛熱,難治。若初起惡寒壯熱,腫焮作痛者,屬濕熱,用檳蘇敗毒散。若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者,屬陰虛,用補陰八珍湯。

若膿水淋漓,體倦食少,內熱口乾者,屬脾虛,用補中益氣加茯苓、酒炒白芍藥。若午後熱,或作痛,頭目不清者,屬陰火,前湯加酒炒黑黃柏,及六味地黃丸。若午後發熱,至子時分方止,是血虛,前湯加芎、歸、熟地。若鬱結傷脾而甚,用歸脾湯加柴胡、山梔。若怒動肝火而甚,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山梔、黃芩。

內熱口乾,肢體倦怠,或痰涎上升,或口舌生瘡,屬脾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若患處黑黯,肢體畏寒,飲食少思,屬脾腎虛敗,用八味地黃丸。若誤用攻伐,復損胃氣,絕其化源,治亦難矣。

治驗

鴻臚翟少溪,兩臁生瘡,漸至遍身,發熱吐痰,口燥咽乾,盜汗心煩,溺赤足熱,日晡益甚,形體日瘦,此腎經虛火也。用六味丸,一月諸症悉退,三月元氣平復。

一男子左腿腫,肉色如故,寒熱噁心,飲食少思,此脾氣不足,而為外邪所感也。用六君,加藿香、桔梗、川芎,而寒熱止;又用補中益氣湯,而腫痛消。

陳湖陸懋誠,素因陰虛過飲入房,發熱腿痛似臁瘡。用發表之劑,兩腿腫黯,熱氣如霧,欲發痙,脈皆洪數,兩尺尤大。余曰:屬足三陰虛,酒濕所乘,元氣損而邪益甚耳。用十全大補加山藥、山茱萸、附子一劑,脈症頓退;卻去附子,又二劑,痊愈。

一男子先於兩臁,後及遍身生瘡,似疥非疥,時或膿水淋漓,兩腿為甚,肢體倦怠,作癢煩熱,年餘不愈。余作腎經虛火,用加減八味丸而愈。

一男子腿患癰,服克伐之藥,虧損元氣,不能成膿。余為托裡而潰,大補而斂,但大便結燥,用十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而潤,月餘仍結,自服潤腸丸,而瀉不止。余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數服而愈。

白話文:

論臁瘡(十)

臁瘡長在小腿內外側,初期皮膚發紅腫脹,時間久了就會腐爛潰瘍,或分泌黏液並奇癢無比,破潰後膿水不斷流出。這是因為飲食起居不規律,損傷了肝腎;或者因為陰虛內熱下注,又遇外邪侵襲所致。外側臁瘡屬足三陽經濕熱,比較容易治療;內側臁瘡屬足三陰經虛熱,則較難治療。

如果初期出現惡寒發熱,腫脹疼痛,屬於濕熱證,可用檳榔蘇葉敗毒散治療。如果腫脹不甚明顯或無痛感,屬於陰虛證,則用補陰八珍湯。

如果膿水持續流出,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內熱口乾,屬於脾虛證,可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酒炒白芍藥。如果午後發熱,或伴有疼痛,頭昏眼花,屬於陰虛火旺,可在前述方劑中加入酒炒黑黃柏及六味地黃丸。如果午後發熱,到半夜才停止,屬於血虛證,在前述方劑中加入川芎、當歸、熟地黃。如果鬱結傷脾嚴重,則用歸脾湯加柴胡、山梔子。如果肝火旺盛,則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山梔子、黃芩。

如果內熱口乾,四肢倦怠,或痰多,或口舌生瘡,屬於脾腎虛熱,可用六味地黃丸和補中益氣湯。如果患處皮膚顏色暗黑,四肢畏寒,食慾不振,屬於脾腎兩虛,可用八味地黃丸。如果錯誤地使用攻伐之藥,損傷了脾胃,影響了氣血生化,治療就非常困難了。

治驗

鴻臚寺官員翟少溪,兩腿長了臁瘡,逐漸蔓延至全身,發熱、吐痰、口乾舌燥、盜汗心煩、小便赤熱、足部發熱,且日漸加重,身體日漸消瘦,這是腎經虛火。用六味地黃丸治療,一個月後症狀全部消失,三個月後元氣恢復。

一位男子左腿腫脹,但皮膚顏色正常,伴有寒熱、噁心、食慾不振,這是脾氣不足,又被外邪侵襲。用六君子湯加藿香、桔梗、川芎,寒熱症狀即止;再用補中益氣湯,腫痛也消除了。

陳湖陸懋誠,平素陰虛,又過度房事,導致發熱、腿痛,症狀類似臁瘡。用發散的藥物治療後,兩腿腫脹且顏色暗黑,熱氣如霧,幾乎要抽搐,脈象洪數,寸口脈尤其強大。我認為這是足三陰經虛,又兼夾酒濕之邪,元氣受損,邪氣更盛。於是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藥、山茱萸、附子一劑,脈象和症狀立即好轉;然後去掉附子,再服用兩劑,痊癒。

一位男子先在兩腿,後來全身都長了瘡,像疥瘡但又不是疥瘡,時常流膿水,兩腿症狀最嚴重,四肢倦怠,奇癢煩熱,一年多未痊癒。我認為是腎經虛火,用加減八味地黃丸治療而痊癒。

一位男子腿部患癰疽,服用攻伐的藥物,損傷了元氣,膿腫不能自行潰破。我用托裡法使其潰破,再用大補之法收斂,但大便乾燥,用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潤腸,一個月後大便還是乾燥,他自己服用潤腸丸,結果瀉不止。我用補中益氣湯,配合四神丸,服用幾劑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