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論發背(七)

自疑肉桂辛熱,一日不用,手足並冷,大便不禁。仍加肉桂及補骨脂二錢,肉豆蔻一錢,大便如常,其肉漸潰;更用當歸膏以生肌肉,八珍湯以補氣血而愈。

儒者周雨峰,懷抱久郁,背脊患疽,肝脈弦洪,脾脈浮大,按之微細。以補中益氣湯加桔梗、貝母,少用金銀花、白芷,二劑肝脈頓退,脾脈頓復。乃以活命飲二劑,膿潰腫消,肝脈仍弦,此毒雖去,而胃氣復傷,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而愈。

上舍蔡東之患此,余用托裡之藥而潰,瘡口尚未全斂,時值仲冬,兼咳嗽。余曰:瘡口未斂,脾氣虛也。咳嗽不止,肺氣虛也。法當補其母。一日與其同宴,見忌羊肉。余曰:補可以去弱,人參、羊肉之類是也,最宜食之。遂每日不撤,旬余而瘡斂,嗽亦頓愈矣。

憲副屠九峰,孟春患此,色黯漫腫,作渴便數,尺脈洪數。此腎水乾涸,當沒於火旺之際。不信,更用苦寒之藥,復傷元氣,以促其歿。

京兆柴黼庵仲夏患之,色黯微腫,發熱煩躁,痰涎自出,小腹陰實,手足逆冷,右關浮澀,兩尺微細。余曰:此虛寒之症也。王太僕云:大熱而不熱,是無火也。決不能起,懇求治之,用大溫補之藥一劑,流涎雖止,患處不起,終不能救。

舉人顧東溪久作渴,六月初,腰患疽,不慎起居,瘡潰尺余,色黯敗臭,小便如淋,唇裂舌刺。七月終請治,左尺洪數,左關浮澀。余謂先渴而患疽者,乃腎水乾涸,虛火上炎,多致不起。然膿水敗臭,色黯不痛,瘡口張大,乃脾氣敗而肌肉死也。小便如淋,痰壅喘促,口乾舌裂,乃脾肺敗而腎水絕也。

左尺洪數,腎無所生也。左關浮澀,肺克肝也。況當金旺之際,危殆速矣,二日後果歿。蓋此症既發於外,兩月方歿者,乃元氣虛,不能收斂也。若預為調補,使氣血無虧,亦有得生者。

白話文:

論發背(七)

有一個人懷疑肉桂太過辛熱,有一天沒用,結果手腳都變得冰冷,而且控制不住大便。後來重新服用肉桂,加上補骨脂二錢、肉豆蔻一錢,大便就恢復正常,背上的瘡也漸漸潰爛。之後再用當歸膏來幫助生長肌肉,用八珍湯來補充氣血,就痊癒了。

有一個讀書人周雨峰,因為長期心裡鬱悶,背上長了癰疽。把他的脈,發現肝脈弦急而洪大,脾脈浮起而大,按下去卻很微弱。我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桔梗、貝母,稍微用一點金銀花、白芷,服用了兩劑藥,他的肝脈就恢復了正常,脾脈也恢復了。接著再用活命飲兩劑,膿液排出,腫脹消退。但他的肝脈仍然有些弦急,這是因為毒素雖然去除,但胃氣還是受損,所以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來調理,最後才痊癒。

有個叫蔡東之的學生也患了這個病,我用托裡藥來使瘡口潰破,但瘡口還沒有完全癒合,當時正值冬天,他還兼有咳嗽。我說:「瘡口沒癒合,是因為脾氣虛弱;咳嗽不止,是因為肺氣虛弱。應該要補養他們的母臟。」有一天我跟他一起吃飯,看到他忌吃羊肉。我說:「補養可以用來去除虛弱,人參、羊肉之類都是很好的補品,最適合你吃了。」於是他就每天都吃,過十多天,瘡口就癒合了,咳嗽也馬上好了。

有個官員屠九峰,在春天得了這個病,背部顏色黯淡,腫脹漫延,而且口渴、小便頻繁,把他的脈,發現尺脈洪大而急促。這是因為腎水乾涸,快要被火氣耗盡了。他不相信,反而服用寒涼的藥,更加損傷了元氣,加速了他的死亡。

京城有個叫柴黼庵的人,在夏天得了這個病,背部顏色黯淡,微微腫脹,發熱煩躁,痰涎不斷流出,小腹部位陰冷,手腳冰冷,右手的關脈浮澀,兩手的尺脈微弱。我說:「這是虛寒的症狀啊!」王太僕說:「大熱卻感覺不到熱,是沒有熱的表現。」認為他沒辦法救治了,但家屬還是懇求我治療,我用大溫補的藥給他服用一劑,雖然痰涎止住了,但背上的瘡仍然沒有起色,最後還是救不了。

有個舉人顧東溪,長期口渴,六月初的時候,腰部長了癰疽。他不注意休息,導致瘡口潰爛,範圍超過一尺,顏色黯淡且腐臭,小便像淋雨一樣,嘴唇乾裂,舌頭有刺痛感。七月底才來求診,發現他的左手尺脈洪大而急促,左手關脈浮澀。我說:「先口渴後長癰疽的,是因為腎水乾涸,虛火上炎,大多無法救治。現在膿液腐臭,顏色黯淡卻不疼痛,瘡口張大,這是因為脾氣衰敗,肌肉已經壞死。小便像淋雨一樣,痰多喘氣,口乾舌裂,這是因為脾肺衰敗,腎水已經枯竭。」

左手的尺脈洪大而急促,說明腎氣已經沒有來源。左手關脈浮澀,說明肺氣壓制肝氣。再加上現在正值金氣旺盛的時節,他的情況非常危急,果然兩天後就去世了。這個病之所以會從發病到死亡拖了兩個月,是因為他的元氣虛弱,無法收斂。如果能事先調理補養,使氣血充足,或許還有活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