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論疥瘡(十八)

疥瘡屬脾經濕毒積熱,或肝經血熱、風熱,或腎經陰虛發熱。其體倦食少,為脾經濕熱,用補中益氣湯。飲冷作痛,為脾經積熱,用清熱消毒散。搔癢發熱,為脾虛風熱,用人參消風散。搔癢作痛,為風熱,用當歸飲子。便秘作痛,為熱毒,用升麻和氣飲。熱渴便利,為脾肺虛熱,用竹葉黃耆湯

白話文:

疥瘡屬於脾經的濕毒積熱,或肝經的血熱、風熱,或者腎經的陰虛發熱。表現為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是脾經濕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喝冷飲後疼痛,是脾經積熱,可以用清熱消毒散治療。搔癢發熱,是脾虛風熱,可以用人參消風散治療。搔癢疼痛,是風熱,可以用當歸飲子治療。便祕疼痛,是熱毒,可以用升麻和氣飲治療。發熱口渴、大便通暢,是脾肺虛熱,可以用竹葉黃耆湯

內熱晡熱,或時寒熱,屬肝經血虛風熱,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體倦少食,或盜汗少寢,為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湯逍遙散地黃丸。若發熱盜汗,或吐痰口乾者,為腎經虛熱,用六味丸料煎服。

白話文:

  • 內熱和午後發熱,或者有時發冷發熱,屬於肝經血虛風熱,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治療。

  • 身體虛弱、食慾不振,或者盜汗、睡眠不足,是脾氣鬱結引起的,可以用加味歸脾湯、逍遙散、地黃丸治療。

  • 如果發熱盜汗,或者吐痰、口乾,是腎經虛熱引起的,可以用六味丸煎服治療。

治驗

稽勳李龍岡,遍身患此,腿足為甚。日晡益焮,口乾作渴,小便頻赤,此腎經虛熱,用補中益氣湯、六味丸而痊。

白話文:

李龍岡到診,身上疹子紅腫疼痛遍及全身,尤以腿部最為嚴重。到下午時分疹子更加紅腫熱痛,並且口乾、感到口渴,小便次數頻繁且呈深紅色。這種情況是因為腎經熱虛,於是使用了補中益氣湯與六味丸,最後症狀才痊癒。

一儒者善嚏患癢,余以為內有濕熱,腠理不密,外邪所搏也,與補中益氣湯加白芷川芎治之。不從,自服荊防敗毒散,盜汗發熱,作渴焮腫,膿水淋漓,仍用前藥,倍加參、耆、五味而痊。

白話文:

一位儒者經常打噴嚏並感到皮膚瘙癢,我認為是體內有濕熱,皮膚並不緊密,被外邪侵襲導致。我給他開了補中益氣湯,並添加了白芷和川芎。但他沒聽從我的建議,自行服用了荊防敗毒散,結果導致盜汗、發熱、口渴、腫脹和膿水淋漓。我仍然使用此藥,並加倍增加參、耆和五味,最後他痊癒了。

一儒者患在臂腳,日晡或癢或脹,形體倦怠,自服敗毒散,痛處發腫,小便赤澀,此肺腎陰虛。余用補中益氣加五味、麥門冬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儒者,患有手臂和腳部疼痛、日夜交替出現瘙癢或腫脹,身體疲倦,他自行服用敗毒散,疼痛處腫脹加劇,小便發紅且排尿困難,這都是肺臟和腎臟陰虛的症狀。我使用補中益氣湯,並添加五味子和麥門冬,治癒了他的疾病。

一儒者患此,誤用攻伐之劑,元氣虛而不能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其瘡頓愈。又因調養失宜,日晡益甚,用八珍湯,加五味、麥門,五十餘劑,而愈。

白話文:

有一位儒者患有這個疾病,錯誤地使用了攻伐之劑,導致元氣虛弱,無法痊癒。後來,他使用了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茯苓,他的瘡口很快就癒合了。但由於調養不當,到了傍晚,病情又加重了。於是,他使用了八珍湯,並加入了五味和麥門,連續服用了五十多劑,終於痊癒了。

一男子色黯作癢,出黑血,日晡益甚,其腿日腫夜消。余以為氣血虛而有熱,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白話文:

一個男子面容暗淡,皮膚發癢,並且有黑色的血從皮膚中流出,症狀在白天加重,晚上減輕,他的腿白天腫脹,晚上消退。我認為他的病情是由於氣血虛弱並且有熱引起的,於是早上用補中益氣湯治療他,晚上用加味逍遙散治療他,他的病情就痊癒了。

一男子時疫愈後所患,如用前藥,補養而愈。有同患,用砭法出血而死。此因陰虛血熱,色黑作癢也。何乃反傷陰血哉?

白話文:

有一位男子在患過時疫之後,患上了上述的疾病,如果採用以前的藥物,可以補養而痊癒。有另外一個人患了同樣的疾病,採用針刺放血的方法治療,結果卻死去。這是因為他的陰虛血熱,所以皮膚發黑、發癢。為什麼反而損傷陰血呢?

一婦人久不愈,食少體倦,此肝脾虧損而虛熱,先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炒山梔,元氣漸復;更以逍遙散,而瘡漸愈。若夜間譫語,此熱入血分,用小柴胡湯生地黃治之。血虛者,四物合小柴胡湯。熱退,卻用逍遙散,以補脾胃,生陰血。亦有寒熱如瘧,亦治以前藥。

白話文:

一位婦女長期不癒,食慾不佳,身體疲倦,這是肝脾虧損而虛熱造成的。首先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川芎、炒山梔,元氣逐漸恢復;再用逍遙散,潰瘍逐漸癒合。如果夜間出現譫語,這是熱邪進入血分,使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來治療。血虛的人,使用四物合小柴胡湯。熱退之後,再用逍遙散來補脾胃,生陰血。還有一種情況是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也用上述藥物治療。

2. 論附骨疽(十九)

附骨疽有因露臥,風寒深襲於骨者;有因形氣損傷,不能起發者;有因克伐之劑,虧損元氣,不能發出者;有因外敷寒藥,血凝結於內者。凡此皆宜灸熨患處,解散毒氣,補接陽氣,溫補脾胃為主。若飲食如常,先用仙方活命飲解毒散郁,隨用六君子湯,補托榮氣。若體倦食少,但用前湯,培養諸臟,使邪不得勝正。

白話文:

附骨疽的形成原因有:

  1. 露宿在外,風寒侵襲至骨。

  2. 形氣受到損傷,無法發病。

  3. 過度使用克伐之劑,損害元氣,無法發病。

  4. 外敷寒藥,導致血液凝結在內。

以上所有類型,都宜灸熨患處,以解除毒氣,補接陽氣,溫補脾胃為主。

如果飲食正常,先服用仙方活命飲,來解除毒氣和消除鬱積,然後服用六君子湯,以補養榮氣。

如果身體虛弱,飲食不振,只服用前一種湯藥,以培養各個臟器,防止邪氣戰勝正氣。

若膿已成,即針之,使毒不得內侵。帶生用針亦無妨,如用火針,亦不痛,且使易斂。其隔蒜灸,能解毒行氣,蔥熨法能助陽氣行壅滯,此雖不見於方書,余常用之,大效。其功不能盡述,惟氣血虛脫者,不應。

白話文:

如果膿腫已經形成,就用針扎開膿腫,使毒氣不能向內侵犯。帶有膿液時,用針扎也是無妨的,如果用火針,也不痛,而且使膿腫容易閉合。在膿腫處隔著蒜灸法,可以解毒行氣,蔥熨法能夠幫助陽氣運行,消除壅滯。這些方法雖然不見於方書,但我經常使用,效果很好。它的功效不能一一述說。只有氣血極度虛脫的人,纔不適用。

治驗

南司馬王荊山腿腫作痛,寒熱作渴,飲食如常,脈洪數而有力。此足三陽經濕熱壅滯,用檳蘇敗毒散,一劑而寒熱止;再劑而腫痛消;更用逍遙散而元氣復。兩月後因怒,腫痛如錐,赤暈散漫,用活命飲二劑而痛緩;又用八珍湯,加柴胡、山梔、丹皮,而痛止。復因勞役,倦怠懶食,腿重頭暈,此脾胃氣虛而不能升舉也。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而安。

白話文:

南司馬王荊山腿部腫脹疼痛,時冷時熱,口渴,飲食正常,脈搏洪數有力。這是足三陽經濕熱壅滯造成的,使用檳蘇敗毒散,一劑後寒熱停止;再劑後腫痛消失;再用逍遙散,元氣恢復。兩個月後,因生氣,腫痛如錐刺,紅暈散漫,服用活命飲二劑後,疼痛緩解;又服用八珍湯,加入柴胡、山梔、丹皮,疼痛停止。再次因勞累,倦怠懶食,腿部沉重,頭暈,這是脾胃氣虛,不能升舉造成的。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蔓荊子而安。

一儒者左腿微腫,肉色如故,飲食少思,此真氣虛而濕邪內襲也。蓋諸氣皆稟於胃,法當補胃壯氣,遂用六君加藿香木香當歸,數劑飲食漸進;更以十全大補,元氣漸復而愈。

白話文:

一位儒者左腿輕微腫脹,但肉色和以前一樣,看似健康,飲食減少,頭腦也鈍少了,這是因為人的正氣虛弱,濕邪侵入體內之故。中醫認為,各種臟腑之氣都是來源於胃,所以治療應該補益胃氣,增強正氣。於是使用六君湯加減藿香、木香、當歸,服用幾劑後,患者的飲食量逐漸增加;再以十全大補湯調理,元氣逐漸恢復,最終痊癒。

一儒者兩腿腫痛,肉色不變,惡寒發熱,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脾氣不足,濕痰下注也。以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芍藥,二劑,寒熱退而腫痛消;又十餘劑,脾胃壯而形體健。

白話文:

一位讀書人雙腿腫脹疼痛,肌肉色澤沒有變化,怕冷且發燒,食慾不振,全身疲倦,脾的機能不足,濕濁的痰液向下沉積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半夏、芍藥,服用兩劑藥後,冷熱的症狀退了,腫脹疼痛也消除了;再服用十餘劑藥,脾胃功能強壯,身體健康。

一男子患此入房,兩臂硬腫,二便不通。余謂:腎開竅於二陰,乃肝腎虧損也。用六味丸料加車前、牛膝而二便利;用補中益氣,而腫硬消。喜其年少得生。

白話文:

有個男子得了這種病,入房後,雙臂腫脹,大小便不通。我說:腎臟在二陰處開竅,這是肝腎虧虛的緣故。使用了六味丸的藥材,加上車前草、牛膝,使大小便通暢;使用了補中益氣的藥方,使腫脹硬塊消散。慶幸他年紀輕還能苟延生命。

一上舍內痛如錐,肉色如故,面黃懶食,痛甚作嘔,此痛傷胃也。用六君子以壯其脾胃,用十全大補以助其膿而針之。更用前湯,倍加參、耆、芎、歸、麥門、五味、遠志、貝母而瘡斂。

白話文:

某個書生,內心疼痛如針扎,肉色沒有變化,臉色蠟黃懶得吃東西,疼痛厲害時甚至嘔吐,這是因為胃受到了傷害。用六君子湯來增強脾胃,用十全大補湯來輔助,再加上針灸治療。再用前面那個湯藥,加倍人參、黃耆、川芎、當歸、麥門冬、五味子、遠志、貝母,瘡口就收斂了。

一男子因負重,飲食失節,胸間作痛,誤認為瘡毒。服大黃等藥,右腿股腫,肉色如故,頭痛惡寒,喘渴發熱,脈洪大而無力。此勞傷元氣,藥傷胃氣而然耳。用補中益氣湯四劑,又用十全大補湯數劑,喜其年少而得愈。

白話文:

一個男人因為挑負重物過多,飲食不節制,胸部疼痛,誤認為是瘡毒。服用了大黃等藥物後,右大腿腫脹,但肉色還是和原來一樣;頭痛惡寒,喘氣口渴發熱,脈搏洪大無力。這是勞累損傷了元氣,服藥損傷了胃氣而引起的。用補中益氣湯四劑,又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慶幸他年輕而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