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己

《外科樞要》~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論乳癰乳岩結核(八)

(婦人症見《婦人良方》、《婦科撮要》)

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頭屬足厥陰肝經。男子房勞恚怒,傷於肝腎。婦人胎產憂鬱,損於肝脾。若焮痛寒熱,當發散表邪。腫焮痛甚,當清肝消毒,並宜隔蒜灸。不作膿,或膿成不潰,托裡散為主。不收斂,或膿清稀,補脾胃為主。若膿出反痛,或作寒熱,氣血虛也,十全大補湯。

體倦口乾,中氣虛也,補中益氣湯。晡熱內熱,陰血虛也,八珍湯加五味子。欲嘔作嘔,胃氣虛也,香砂六君子湯。食少作嘔,胃氣虛寒也,前湯加藿香。食少泄瀉,脾氣虛寒也,前湯加炮姜。若勞碌腫痛,氣血未復也,八珍湯,倍用參、苓、歸、術。若怒氣腫痛,肝火傷血也,八珍湯加柴胡、山梔。

若肝火血虛而結核者,四物湯加參、朮、柴胡、升麻。若肝脾氣血虛而結核者,四君子加芎、歸、柴胡、升麻。鬱結傷脾而結核者,歸脾湯兼栝蔞散。若鬱怒傷肝脾而結核,不癢不痛者,名曰乳岩,最難治療。苟能戒七情,遠厚味,解鬱結,養氣血,亦可保全。

治驗

封君袁陽涇,左乳內結一核,月餘赤腫,此足三陰虛,兼怒氣所致。用八珍湯加柴、梔、丹皮,治之諸症漸退;又用清肝解鬱湯而愈。時當仲秋,兩目連札,肝脈微弦,此肝脈火盛而風動也,更加龍膽草五分,並六味地黃丸而愈。若用清熱敗毒,化痰行氣,鮮有不誤者。

一儒者,兩乳患腫,服連翹飲,反堅硬,食少內熱,胸脅作痛,日晡頭痛,小便赤澀,此足三陰虛而兼鬱怒,前藥復損脾肺,先用六君子加芎、歸、柴胡、山梔,四十餘劑,元氣復而自潰,乃作痛惡寒,此氣血虛也,用十全大補湯,六味丸而愈。

一儒者,兩乳作痛,兩脅作脹,久服流氣飲,栝蔞散。後左脅下結一塊,肉色不變,勞則寒熱,用八珍加柴胡、遠志、貝母、桔梗,月餘色赤作痛,膿將成矣。後針出膿碗許,頓然作嘔,此胃氣虛而有痰也,令時嚼生薑,服六君子湯嘔止,加肉桂而瘡愈。後出仕,每勞怒,胸乳仍痛,或發寒熱,服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即愈。

白話文:

論乳癰乳岩結核(八)

乳房歸屬足陽明胃經,乳頭歸屬足厥陰肝經。男性因房事過度、暴怒,傷及肝腎;女性因孕產後的憂鬱,損傷肝脾。如果出現紅腫疼痛、寒熱交替,應先發散表邪。腫脹疼痛嚴重,則需清肝解毒,並可配合隔蒜灸。如果沒有化膿,或化膿但不潰破,應以托裡散為主。如果膿液不收斂,或膿液稀薄,則應以補脾胃為主。如果膿液排出後仍疼痛,或伴有寒熱,則表示氣血虛弱,應服用十全大補湯。

身體疲倦、口乾舌燥,表示中氣虛弱,應服用補中益氣湯。午後發熱,內有熱象,表示陰血虛弱,應服用八珍湯並加入五味子。想吐或嘔吐,表示胃氣虛弱,應服用香砂六君子湯。食慾不振伴有嘔吐,表示胃氣虛寒,應在上述湯劑中加入藿香。食慾不振伴有腹瀉,表示脾胃虛寒,應在上述湯劑中加入炮薑。如果因勞碌而導致腫痛,表示氣血尚未恢復,應服用八珍湯,並加倍使用人參、茯苓、當歸、白朮。如果因怒氣而導致腫痛,表示肝火傷血,應服用八珍湯並加入柴胡、梔子。

如果因肝火血虛而導致結核,應服用四物湯並加入人參、白朮、柴胡、升麻。如果因肝脾氣血虛而導致結核,應服用四君子湯並加入川芎、當歸、柴胡、升麻。如果因鬱結傷脾而導致結核,應服用歸脾湯並配合栝蔞散。如果因鬱怒傷及肝脾而導致結核,且不癢不痛,稱為乳岩,最難治療。如果能戒除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遠離肥甘厚味,疏通鬱結,調理氣血,也能保全健康。

治療驗證

封君袁陽涇,左乳內長有結核,一個多月以來紅腫疼痛,這是足三陰經虛弱,又兼有怒氣所致。服用八珍湯加入柴胡、梔子、丹皮,各種症狀逐漸減輕;再服用清肝解鬱湯而痊癒。當時正值仲秋,雙目紅腫,肝脈微弦,這是肝脈火盛而風動,因此又加入龍膽草,並服用六味地黃丸而痊癒。如果使用清熱敗毒、化痰行氣的藥物,很少會用錯。

一位儒者,雙乳患腫,服用連翹飲後,反而腫塊變硬,食慾不振,內有熱象,胸脅疼痛,午後頭痛,小便短赤澀痛,這是足三陰經虛弱,又兼有鬱怒,之前的藥物反而損傷脾肺,因此先服用六君子湯加入川芎、當歸、柴胡、梔子,服用四十多劑後,元氣恢復,腫塊自行潰破,接著又出現疼痛、惡寒,這是氣血虛弱,因此服用十全大補湯、六味丸而痊癒。

一位儒者,雙乳疼痛,兩脅脹滿,長期服用流氣飲、栝蔞散。後來左脅下長了一個腫塊,顏色沒有變化,勞累時則寒熱交替,服用八珍湯加入柴胡、遠志、貝母、桔梗,一個多月後腫塊顏色變紅,疼痛加劇,膿液將要形成。後來用針刺排出碗狀的膿液,頓時感到想吐,這是胃氣虛弱,又有痰濁,於是讓他經常嚼生薑,服用六君子湯,嘔吐停止,加入肉桂後瘡瘍痊癒。後來他出仕,每當勞累或發怒,胸乳就疼痛,或發寒熱,服用補中益氣湯加入炒梔子後即痊癒。

2. 論疔瘡(九)

《內經》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多由膏粱厚味之所致,或因卒中飲食之毒,或感四時不正之氣,或感蛇蟲之毒,或感死畜之穢,各宜審而治之。其毒多生於頭面四肢,形色不一,或如小瘡,或如水泡,或疼痛,或麻木,或寒熱作痛,或嘔吐噁心,或肢體拘急,並用隔蒜灸,並服解毒之劑。若不省人事,或牙關緊急者,以奪命丹為末,蔥酒調灌之。

若生兩足者,多有紅絲至臍;生兩手者,多有紅絲至心;生唇面口內者,多有紅絲入喉。皆急用針挑破其絲,使出惡血,以泄其毒。若患於偏僻之處,藥所難導者,惟灸法大有回生之功。然疔之名狀,雖有十三種之不同,而治法但審其元氣虛實,邪之表裡,而庶無誤人於夭札也。若專泥於疏利表散,非惟無益,而反害之。

凡人暴死,多是疔毒,急取燈遍照其身。若是小瘡,即是其毒,宜急灸之,並服奪命丹等藥,亦有復甦者。

治驗

長洲庠蘇子忠鼻梁患之,症屬表邪,但氣血俱虛,不勝發散,遂用補中益氣為主,佐以防風、白芷而愈。

一男子小指患之,或為針刺出血,敷以涼藥,掌指皆腫三四倍,色黯神昏,此邪氣鬱遏。余先以奪命丹一服,活命飲二劑,稍可。余因他往,或為遍刺其手,出鮮血碗許,臂腫如瓠,指大數倍,用大劑參、耆、歸、術之類,及頻灸遍身而腫消。但大便不實,時常泄氣,此元氣下陷,以補中益氣加骨脂、肉蔻、吳茱、五味;又日以人參五錢,麥門三錢,五味二錢,水煎代茶飲;又用大補藥,五十餘帖而愈。設此症初不用解毒之劑,後不用大補之藥,死無疑矣。

白蓮涇陳伯和子,唇患之,有紫脈延至口內,將及於喉。余曰:紫脈過喉,則難治矣,須針其脈,並瘡頭,出惡血以泄其毒,則可。彼不信,別用解毒之劑,遂至頭面俱腫,復求治。口內腫脹,針不能入,乃砭面、唇出黑血碗許,勢雖少退,終至不起。惜哉!

白話文:

論疔瘡(九)

《內經》說: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容易在腳上長大疔瘡。多數是由於過食肥甘厚味造成,或者因為突然吃下有毒的食物,或者感受了不正的時令之氣,或者被蛇蟲咬傷,或者接觸到死動物的污穢,各種情況都要仔細判斷後再治療。疔瘡的毒氣多長在頭面和四肢,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的像小瘡,有的像水泡,有的疼痛,有的麻木,有的寒熱交加疼痛,有的嘔吐噁心,有的肢體僵硬。治療方法是用隔蒜灸,並服用解毒的藥物。如果病人昏迷不醒,或者牙關緊閉,就用奪命丹研成粉末,用蔥酒調服。

如果疔瘡長在雙腳上,多半會有紅色的血絲蔓延到肚臍;如果長在雙手上,多半會有紅色的血絲蔓延到心臟;如果長在嘴唇、臉上或口腔內,多半會有紅色的血絲蔓延到喉嚨。這些情況都要立即用針挑破血絲,讓惡血流出來,以排出毒氣。如果疔瘡長在偏僻難以用藥的地方,那麼灸法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雖然疔瘡的症狀種類繁多,但治療方法只要仔細判斷元氣的虛實和邪氣的表裡,就不會誤治而導致病人死亡。如果只拘泥於疏通表邪、發散風寒的方法,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有害。

凡是暴斃的人,多半是疔瘡的毒氣所致,要趕緊用燈光照遍全身。如果發現有小瘡,那就是毒氣的所在,要立即用灸法治療,並服用奪命丹等藥物,也有可能救活。

治驗

長洲庠生蘇子忠鼻樑患疔瘡,症狀屬於表邪,但氣血都虛弱,不能承受發散的治療,於是採用補中益氣為主,輔以防風、白芷,最終痊癒。

一個男子小指患疔瘡,可能是針刺出血後敷用了涼藥,導致手掌和手指腫脹到三四倍大小,面色暗淡,神志昏迷,這是邪氣鬱結不通。我首先給他服用一劑奪命丹,再服用兩劑活命飲,病情稍有好轉。我因為有其他事情離開了,後來有人幫他遍刺手指,放出了很多鮮血,手臂腫得像葫蘆一樣,手指也腫大了數倍。我用大劑量的黨參、黃耆、當歸、白術等藥物,並且反覆灸遍全身,腫脹才消退。但是他大便不實,經常放屁,這是元氣下陷的表現,於是我在補中益氣的基礎上加了骨脂、肉蔻、吳茱萸、五味子;又每日用人參五錢、麥門冬三錢、五味子二錢水煎代替茶飲;又用大補的藥物,服用五十多帖才痊癒。如果這個病例一開始不用解毒的藥物,後來不用大補的藥物,肯定會死亡。

白蓮涇陳伯和的兒子嘴唇患疔瘡,有紫色的血脈延伸到口腔內,快要到達喉嚨了。我說:「紫色的血脈到達喉嚨,就難以治療了,必須用針挑破血脈和瘡頭,排出惡血以泄毒,才有可能治癒。」他不相信,用了其他的解毒藥物,結果導致頭面都腫了,又來求治。口腔腫脹,針無法刺入,只好用砭石在臉上、嘴唇上放血,放出了很多黑血,病情雖然略微減輕,最終還是死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