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鑒》~ 補刻衛生寶鑑後序
補刻衛生寶鑑後序
1. 補刻衛生寶鑑後序
神農氏嘗百藥以治人病。於是為有醫之始。厥後素難諸篇繼作。而醫乃大備。然上古之治疾。簡略不繁。所用不過一二味而已。自張仲景制傷寒諸方。而後世相承競撰方書。至有充棟之當。然或奇峻太過。或泛雜不專。求其一驗者蓋鮮矣。若東垣李明之。生金源之時。得軒岐之髓。
白話文:
神農氏品嘗各種藥物以治療人們的疾病,於是成為有醫學的開始。在那之後《素問》、《難經》等篇章陸續完成,而醫學就更加完備了。然而在上古時期治療疾病的方法很簡單,不會太複雜。所使用的藥物不過是一兩味而已。自從張仲景制定治療傷寒的各種藥方,後世就競相撰寫方書,以至於多到堆滿了屋子。然而有些藥方太過奇怪或峻烈,有些則過於雜亂不專一。能夠驗證有效藥方的很少。至於東垣派的李明之,他生於金朝時期,得到了軒轅黃帝和岐伯的醫學精髓。
用藥處方。如衡准物。攻補之施。未嘗有毫髮苟。蓋二三百年來。南北所共遵用。而不敢有異議者。此豈非傑然於其學者哉。羅謙甫氏為東垣高第弟子。衛生寶鑑。則李氏十書之羽翼也。有論有方。跬步不敢越其師家。法而發明遺蘊。時有裨所未備者。蓋今學東垣者之所必由。
白話文:
在使用藥物的處方時,就像用天平衡量物品一樣。在攻補的施用上,從來沒有絲毫的苟且。這幾百年來,南北各地的中醫師都遵循著這個原則,並且不敢有不同的意見。這難道不是在醫學上傑出的人物嗎?羅謙甫是東垣的高足弟子,他的《衛生寶鑑》是李氏十書的輔翼。書中既有理論又有方劑,羅謙甫不敢越出師門的範圍,只是根據東垣的學說來闡發和補充,有時也有一些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本書是今天學習東垣學說的人所必讀的。
而世決不可少者也。舊刻在蘇。余因弭節之暇取而覽之。則殘缺特甚。乃屬郡守史侯。訂正其訛。且求善本而補焉。嗚呼。濟人利物。士君子之急務。而有位者尤甚。若是書不完。則是覽者必廢。而東垣無輔也。何忍其若是哉。此固予之心也。倘今既全之後。從此流傳或窮鄉乏醫之處。
白話文:
這部書早已經失傳了。然而,現今社會確實很需要它。以前刻印的版本收藏在蘇州。我因為工作之餘有時間空閒,便取得這本書閱讀。才發現書的內容很殘缺不全。於是委託郡守史侯去校正它的錯誤。又去尋找好的版本進行補充。唉呀,濟世利民是讀書人的重要任務,而有地位的人尤其應該這麼做。如果這本書不完整,那麼讀者就肯定會放棄它,而東垣沒有輔助的醫生。怎麼忍心讓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呢?這本來就是我的心願。倘若如今使它完整了,從此流傳到即使是缺乏醫生的窮鄉僻壤。
一有所需。而無遺珠之嘆。則前賢及物之仁。舉在是矣。孰謂不收於一補之功乎書成宜志。乃書其後。以為有志澤世者之告。匪直為醫家之言也矣。
弘治七年夏五月既望賜進士出身巡按直隸監察御史汝南劉廷瓚宗敬跋於姑蘇之冰玉堂
白話文:
只要有所需要。而沒有遺漏的遺憾。那麼前輩們恩施於民的仁慈。就充分體現在這裡了。誰說不能收穫補救的成效呢?書寫完成應該記下。於是寫在後面。作為給有志於惠澤世人的人的啟示。不只是對醫學家的話語。
弘治七年夏五月十五日,賜予應試中進士出身,巡察直隸地區的監察御史、汝南人劉廷瓚恭敬地題跋於姑蘇的冰玉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