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寶鑒》~ 序 (4)
序 (4)
1. 序
太醫羅先生。學於東垣李君。源流於易水張君。其道大行。懼夫二君之傳久而泯沒也。集錄銓次而刻之梓者,非一編矣。
暇日攜成書四帙見示,而曰:「且將板行,一序毋吝。」翻而閱之。
曰:「藥誤永鑑」者,知前車之覆,恐後人蹈之也。
曰:「名方類集」者,古今之方,擇之已精,詳而錄之,使後人有所據依也。
曰:「藥類法象」者,氣味厚薄,各有所用,證治增損,欲後人信之也。
曰:「醫驗紀述」者,遇如是病,用如是藥,獲如是效,使後人慎之也。
大抵皆仁者之用心。抑論之,天下之事,辨之不明,固有似是而非,利於此而害於彼者。況醫之為道,陰陽虛實,千狀萬態,神聖工巧,存乎其人。合四者而一之,名曰衛生寶鑑。
夫鑑之本明,其應物也,無心乎妍醜,而妍醜莫能揜。得是書者,誠能習而讀之,玩而味之,瞭然於心而無疑。一旦臨用,如鑑之虛明,物來而應,若妍若醜,無纖亳之差,其用豈不博哉。
不然,未用時置之高閣,倉卒間但備檢閱,殆有辨之不明,似是而非,其所失不啻霄壤。《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殆非先生垂示後人之意也。
至元辛巳冬至日鄖城硯堅題於卷首。
白話文:
太醫羅先生,他的醫術師承於東垣李先生,而李先生的學問又源自易水張先生。羅先生的醫術廣為流傳,他擔心這兩位先生的醫學傳承,久而久之會被埋沒,所以將他們的醫學著作收集整理,並刊刻成書,而且不只一種版本。他有一天帶著四冊整理好的醫書給我看,並說準備要付梓刊行,希望我能寫一篇序。我翻閱之後,發現內容有以下幾點:
第一,「藥誤永鑑」記載了用藥錯誤的案例,目的是要讓後人知道前車之鑑,避免重蹈覆轍;第二,「名方類集」收集了古今名方,經過精挑細選,詳細記錄,讓後人有所依據;第三,「藥類法象」說明了藥物的氣味厚薄,各有其用途,以及如何根據病症增減藥量,希望後人能夠相信並運用;第四,「醫驗紀述」則記錄了遇到某種疾病,使用某種藥物,產生了什麼樣的療效,希望後人謹慎使用。這些都是羅先生仁慈用心的表現。
進一步來說,天下事如果沒有仔細分辨清楚,就會有似是而非的情況,甚至可能造成顧此失彼的結果。更何況醫學之道,陰陽虛實,變化萬千,高明的醫術是因人而異,需要神聖、工巧的運用。羅先生將這四個部分結合為一,並命名為《衛生寶鑑》。這本書就像一面明鏡,它能反映萬物的真實面貌,不會因為美醜而有所偏頗。得到這本書的人,如果能夠勤加研讀,仔細玩味,融會貫通,一旦臨症應用,就能像明鏡一樣,面對病症時,能準確判斷,絲毫不差,這樣一來,它的用途將會非常廣泛。
反之,如果平時不加理會,只是在臨時抱佛腳時才翻閱,恐怕會因為分辨不清,產生似是而非的判斷,造成的損失將會非常巨大。如同詩經所說:「砍伐木柄,砍伐木柄,它的法則不遠。」意思是說,拿著木柄來砍伐木柄,明明法則就在眼前,卻仍然覺得遙遠。這恐怕不是羅先生想傳達給後人的本意吧。
至元辛巳年冬至日,鄖城硯堅在書卷開頭題寫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