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 卷上 (4)
卷上 (4)
1. 論瘡疽腫虛實法
夫瘡疽膿潰,腫毒浸展,證候危惡者,須辨虛實。況無虛者難補,實者易瀉,補瀉之法,不可輕用,若或少差,利害甚大。然而虛實證多端,不可不辨。有瘡之虛實,有臟腑氣血、上下真邪各有虛實,故不同也。
白話文:
當膿瘡潰爛,腫毒蔓延,病情危重時,必須辨別虛實。況且,虛症難補,實症易瀉,補瀉之法,不可輕易使用,如果稍有差錯,利害關係很大。然而,虛實證狀繁多,不可不辨。瘡瘍有虛實之分,臟腑氣血、上下真邪各自分為虛實,所以不同。
分而言之,則腫起堅硬膿稠者,瘡疽之實也;腫下軟慢膿稀者,瘡疽之虛也;瀉痢腸鳴,飲食不入,嘔吐無時,手足並冷,脈弱皮寒,小便自利,或小便時難,大便滑利,聲音不出,精神不爽者,悉臟腑之虛也;大便硬,小便澀,飲食如故,腸滿膨脹,胸膈痞悶,肢節疼痛,口苦咽乾,煩躁多渴,身熱脈大,精神昏塞者,悉臟腑之實也。
白話文:
詳細分析的話,腫塊堅硬,膿液黏稠的,是瘡疽的實症;腫塊柔軟,膿液稀薄的,是瘡疽的虛症;腹瀉、腸鳴,飲食不進,嘔吐不止,手腳冰冷,脈搏微弱、皮膚冰冷,小便自利,或小便排泄困難,大便滑利,聲音嘶啞,精神萎靡的,都是臟腑的虛症;大便硬結,小便澀痛,飲食正常,腸胃脹滿,胸膈間悶塞,肢體關節疼痛,口苦咽乾,煩躁多渴,身熱脈搏洪大,精神昏沉不清醒的,都是臟腑的實症。
凡諸瘡疽膿水清稀,瘡口不合,聚腫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脫者,氣血之虛也;腫起色赤,寒熱疼痛,皮膚壯熱,膿水稠黏,頭目昏重者,氣血之實也;頭疼鼻塞,目赤心驚,咽喉不利,口舌生瘡,煩渴飲冷,睡語咬牙者,上實也;精滑不滯,大便自利,腰腳沉重,睡臥而不寧者,下虛也;肩項不便,四肢沉重,目視不正,睛不了了,食不知味,音嘶色敗,四肢浮腫者,真氣之虛也;腫焮尤甚,痛不可近,積日不潰,寒熱往來,大便秘澀,小便如淋,心神煩悶,恍惚不寧者,邪氣之實也。又曰:真氣奪則虛,邪氣勝則實。
白話文:
所有瘡疽膿水稀薄,瘡口難以癒合,腫脹沒有發紅,肌肉寒冷畏寒、自然出汗並且面色萎黃者,是氣血虛弱的緣故;腫脹發紅,寒熱疼痛,皮膚壯熱,膿水濃厚黏稠,頭目昏重者,是氣血充盛的緣故;頭痛鼻塞,眼睛發紅,心跳加速,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煩渴喜歡飲用冷水,睡覺說夢話並咬牙切齒者,是上體實熱的緣故;小便不暢、大便自行通暢,腰部和腿腳沉重,睡臥不安穩者,是下體虛寒的緣故;肩頸不便,四肢沉重,目光不正,眼睛看不清楚,吃東西沒有味道,聲音嘶啞、面色暗淡,四肢浮腫者,是真氣虛弱的緣故;腫熱尤為嚴重,疼痛無法靠近,積日不潰破,寒熱往來,大便祕結,小便如淋,心神煩悶,恍惚不安者,是邪氣旺盛的緣故。又說:真氣被奪則虛,邪氣戰勝則實。
又曰:諸痛為實,癢為虛也。又曰:診其脈洪大而數者實也;微細而軟者虛也。虛則補之,和其氣托裡也;實則瀉之,疏利而自導其氣。《內經》謂:血實則決之,氣虛則掣引之。
白話文:
又說:各種疼痛都是實證,瘙癢則是虛症。又說:診斷脈搏洪大而數的是實證;微弱細微而緩和風的是虛症。虛證就要補虛,調和它的元氣,促進它的輸送;實證就要瀉實,疏散通暢,自然就會導氣。 《內經》中說:血實就要刺血放血,氣虛就要牽引刺血。
2. 辨瘡腫淺深法
夫瘡候多端,欲辨淺深,直須得法。若不素知方論,而妄生穿鑿者,如大匠舍其繩墨,以意度量,安能中於規矩哉?嘗聞古人有言曰:多則惑,少則得。簡而論之,則瘡疽概舉有三種:高而軟者,發於血脈;腫下而堅者,發於筋;骨肉皮色不相辨者,發於骨髓。又曰:凡療瘡疽,以手按搖,瘡腫根牢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淺也。
白話文:
瘡症的外觀症狀有很多種,想要分辨出瘡症的深淺,就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果不懂基本的理論而胡亂診斷治療,就像木匠捨棄了工具,憑著感覺來估量,怎麼能符合規矩呢?
古人曾經說過:考慮得太多就會迷惑,考慮得少才能得到結果。簡而言之,瘡症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類:
-
瘡腫高聳柔軟的,是血脈發炎引起的。
-
瘡腫低平堅硬的,是筋發炎引起的。
-
骨肉皮色分別不清的,是骨髓發炎引起的。
另外還說:凡是治療瘡症,用手指按壓搖動,瘡腫根部牢固而大的,屬於深症;瘡腫根部小而浮動的,屬於淺症。
又驗其人初生瘡之時,便覺壯熱惡寒,拘急頭痛,精神不寧,煩躁飲冷者,其患瘡疽必深也;若人雖患瘡疽,起居平和,飲食如故,其疾浮淺也。惡瘡初生,其頭如米粟,微似有痛癢,誤觸破之,即焮展覺有深意,速服犀角湯及漏蘆湯、通氣丸等,取通利疏暢,兼用浴毒湯溻漬之類;若浮淺者,紝貼膏求瘥。以此推之,淺深之辨,始終之次者也。
白話文:
另外再驗證一下患者在瘡瘍初生的時候,如果覺得壯熱惡寒、拘急頭痛、精神不寧、煩躁飲冷,那麼他的瘡瘍一定很深;如果患者雖然患了瘡瘍,但起居平和,飲食如常,那麼他的瘡瘍就只是浮淺的。惡瘡初生的時候,它的瘡頭如同米粒大小,微微覺得有些疼痛和發癢,倘若不小心弄破了它,馬上就會感覺到疼痛加劇,這時要趕緊服用犀角湯、漏蘆湯、通氣丸等藥物,以疏通經絡、暢通血氣,同時可以用浴毒湯來清洗患處;如果瘡瘍是浮淺的,則可以用膏藥來貼敷,以求治癒。由此推斷,瘡瘍淺深的分辨,是瘡瘍發展過程中的先後次序。
3. 辨膿法
夫瘡腫之疾,毒氣已結者,不可論內消之法,即當辨膿生熟淺深,不可妄開,視其可否,不至於危殆矣。凡瘡疽腫大,按之乃痛者,膿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膿淺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膿也。若按之即復者,有膿也;不復者,無膿也;非也,必是水也。
白話文:
關於瘡腫疾病,如果毒氣已經凝聚,就不能考慮內部消除的方法,應該辨明膿液的生熟程度和深淺部位,不能隨便切開,要根據情況,以避免危險。凡是瘡疽腫脹很大,按壓時感到疼痛的,是膿液深在的;輕輕按壓就感到疼痛的,是膿液淺在的;按壓時不甚疼痛的,是還沒有形成膿液的。如果按壓後立即恢復原狀的,是有膿液的;不恢復原狀的,是沒有膿液的;這樣判斷是不正確的,一定是水腫。
若發腫都軟而不痛者,血瘤也;發腫日漸增長而不大熱,時時牽痛者,氣瘤也;氣結微腫,久而不消,後亦成膿,此是寒熱所為也,留積經久,極陰生陽,寒化為熱,以此潰必多成瘻,宜早服內塞散以排之。諸癃瘤疣贅等,至年衰皆自內潰,理於年壯,可無後憂也。
白話文:
如果腫脹都很柔軟但不痛的話,這是血瘤;腫脹日漸增長但不會很熱,時常會牽引疼痛的話,這是氣瘤;氣結稍微腫脹,很久了都不會消,最後也變成膿,這是寒熱造成的,停留積聚很長時間,極陰生陽,寒變成了熱,因此潰爛一定會形成很多瘻管,應該儘早服用內塞散來排出。各種癤腫疣贅等,到了年老的時候都會自然潰爛,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就可以調理好,就可以無後顧之憂了。
又凡療癰疽,以手掩其上大熱者,膿成自軟也;若其上薄皮剝起者,膿淺也;其腫不甚熱者,膿未成也;若患瘰癧結核,寒熱發渴,經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黃,被熱上蒸,已成膿也。至於臟腑腸胃,內瘡內疽,其疾隱而不見,目既不見,手不能近,所為至難,可以診其脈而辨之,亦可知矣。
白話文:
此外,治療癰疽,用手掩蓋在上面感覺很熱的,表示膿已經成熟軟化了;如果上面有薄皮剝落的,表示膿比較淺;腫脹不太熱的,表示膿尚未形成;如果患有瘰癧結核,有寒熱發渴的症狀,長期不消退的,這個人的面色會發黃,是受到熱氣蒸騰,膿已經形成了。至於臟腑腸胃裡面的瘡疽,這種疾病是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眼睛看不到,手也無法觸及,治療起來非常困難。但是可以診斷他的脈象來辨別,也可以知道病情。
有患胃脘癰者,當候胃脈,人迎者,胃脈也,其脈沉細者,氣逆則甚,甚則熱聚胃口而不行,胃脘而為癰也;若其脈洪數者,膿已成也;設脈遲緊,雖膿未就,已有瘀血也,宜急治之,不爾則邪毒內攻,腐爛腸胃,不可救也。又肺癰論曰:始萌則可救,膿成即死,不可不慎也;久久咳膿如粳米粥者不治,嘔膿而止者自愈也。又腸癰論曰:或繞臍生瘡,膿從瘡出者,有出臍中者,惟大便下膿血者自愈也。
白話文:
有人患了胃脘癰,應該診候患者的胃脈,人迎穴就是胃脈,如果脈象沉細,代表氣逆嚴重,加上熱氣聚在胃口不散發,以至於胃脘部位形成癰。若脈象洪數,表示膿已形成。如果脈象遲緩而緊硬,儘管膿還沒完全形成,但已經有瘀血形成,應該立刻治療,否則邪毒會內攻,腐爛腸胃,那就難以救治了。肺癰論中也提到:肺癰剛開始時還可以救治,但膿液形成後便會死亡,所以不可輕忽。長期咳嗽,咳出的膿液如同稀飯般的人無法救治;嘔出膿液後便停止咳嗽的人可以自愈。腸癰論中也說:有些人的肚臍周圍會長出瘡,而將膿液排出來;有些人則是從肚臍中排出膿液;只有大便中帶有膿血的人才能自愈。
4. 辨瘡疽癤腫證候法
夫瘡疽癤腫,其名甚多,載之紛紜,方書百緒,及之臨疾,治之無據,不知所以。《內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愚雖不才,姑揣其要而言之。熱發於皮膚之間,是以浮腫根小,至大不過二三寸者癤也;六腑積熱,騰出於外,肌肉之間,其發暴甚,腫反光軟,侵展廣大者癰也;五臟風積熱攻,焮於肌骨,風毒猛暴,初生一頭如㾦癗白焦枯,觸之應心者疽也。夫癰疽發於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潰膚肉。
白話文:
瘡疽癤腫這些名稱很多,記載得很繁雜,方書中治療的方法也很多,但實際遇到疾病時,卻找不到依據,不知道該怎麼治療。《內經》說:懂得要點的人,用一句話就能說完;不懂得要點的人,就會流散無窮。我雖然愚鈍,但姑且猜測其要點來說。熱邪發於皮膚之間,所以浮腫根小,最大的也不過二三寸,這就是癤。六腑積熱,騰出於外,肌肉之間,發病猛烈,腫脹光亮柔軟,侵犯廣大,這就是癰。五臟風邪積熱攻,焮於肌骨,風毒猛烈,初生一頭如㾦癗白焦枯,觸之應心,這就是疽。癰疽發於六腑,就像燎原之火,向外潰爛皮膚肌肉。
疽生五臟,沉澀難療,若陶室之燧,內消骨髓。癰則易療,惟難將息而遲瘥;疽則難療,易得痊復。夫癤與瘡,初生並宜灸之,謂其氣本浮達,以導其熱,令速暢也;疽則烙不宜灸,謂其氣本深沉,須達其原也。凡瘡疽生於外,皆由熱毒蘊於內。明乎三者,腫毒丹疹,可以類推矣。
白話文:
瘡疽生長在五臟,深沉難以治療,就像陶器室中的火爐,在裡面消融骨髓。癰相對容易治療,但是難以調養而痊癒較慢;疽難以治療,但是容易痊癒。瘡與癰,初期都適合用灸法治療,這是因為它們的氣本性浮動,通過灸法引導熱氣,可以讓熱氣迅速疏通;疽則不宜用灸法治療,這是因為它們的氣本性深沉,需要達到其根源。凡是瘡疽生長在外,都是由於體內的熱毒積聚。明白了這三者的道理,腫毒丹疹等疾病,就可以類推治療了。
蓋皮膚微高起而肌厚,或痛或癢,移走無常者,謂之腫。有因風而得之者,有因風熱相搏而得之者。腫硬色白,因熱而得之者,腫焮色赤;因風熱相搏而得之者,久久而不消。熱勝於風,若不即治,血不流通,與氣乘之以成膿也。又曰:風多則癢,熱多則痛,此為驗也。又有丹毒者,謂人身忽然變赤,如塗丹之狀,故謂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瘡,誤而相觸,四畔焮赤,謂之瘡瘤。
白話文:
腫塊:皮膚微微隆起,肌肉變厚,可能會疼痛或發癢,位置不固定,稱為「腫」。有些是因風而得,有些則是因風熱相互搏擊而得。腫塊堅硬且顏色蒼白,通常是因熱而引起的;腫塊紅腫熾熱,通常是因風熱相互搏擊而引起的;後者若長時間沒有消退,表示熱勝於風。若不立即治療,血液無法順暢流通,就會與氣乘虛而入,形成膿瘡。又說:風多則會發癢,熱多則會疼痛,可以以此來判斷。
丹毒:人體突然變紅,像塗了硃砂一樣,所以稱之為「丹毒」,俗稱「赤瘤」。有時是因為身上有瘡,不小心碰觸到而感染,導致周圍紅腫熾熱,稱為「瘡瘤」。
凡丹毒之疾,皆遊走不定,狀如雲氣者是也,小兒得之,最忌百日之內,謂之胎瘤,以其氣血嫩弱,臟腑柔脆,難任鐮針,所以忌也。又頸腋之間而生結核,初如豆粒,或如梅李核,累累相連,歷歷三五枚,久久不消,以漸長大,或發寒熱者,謂之瘰癧。有風毒者得之於風,熱毒者得之於熱,氣毒者得之於氣,悉由風熱邪氣蘊經所成,證候不同,治之者亦各異矣。
白話文:
凡是丹毒的疾病,都是遊走不定,形狀像雲氣的,小兒得了丹毒,最忌諱在出生一百天之內,稱為胎瘤,因為小兒的氣血嫩弱,臟腑柔脆,難以承受刮刀和針刺,所以忌諱。還有在頸部和腋窩之間生出結核,初期像豆粒,或像梅子、李子的核,結節累累相連,一個接著一個有三四個,很久都不消退,逐漸增大,或者發燒畏 холода,稱為瘰癧。有風毒的人是由於外風而得,熱毒的人是由於外熱而得,氣毒的人是由於外邪而得,都是由於風熱邪氣積聚在經絡中形成的,症狀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