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德之

《外科精義》~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論脈證名狀二十六種所主病證

夫脈之大體二十六種,此診脈之紀綱也。細而論之,毫釐少差,舉治必遠。總而言之,逆從虛實,陰陽而已,兩者議之,以要其中。謹於諸家脈法中,撮其機要,剪去繁蕪,載其精義。

白話文:

脈象的總綱共有二十六種,這是診脈的基礎法則。若要細緻地探討,則每一絲一毫的差別,治療起來都會有很大的出入。總的來說,脈象的變化不外乎逆、從、虛、實、陰、陽。討論脈象,以把握這幾個關鍵要素為要。我謹慎地從諸家脈法中,摘取其關鍵要領,刪去繁瑣重複的內容,載述其精義要旨。

浮脈之診,浮於指下,按之不足,舉之有餘。再再尋之,狀如太過。瞥瞥然見於皮毛間。其為表證,或為風,或為虛。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浮而數者熱也。浮數之脈應發熱,其不發熱而反惡寒者,瘡疽之謂也。

白話文:

浮脈的診斷方法是,浮動於手指下,按壓時力量不足,放開後力量有餘。再三尋找,情況如同過度。在皮膚毛孔之間隱隱約約可見。它作為表證,可能是風寒或虛證。浮而脈搏散大的,是心臟的問題;浮而脈搏短促澀滯的,是肺臟的問題;浮而脈搏數快的,是熱證。浮數的脈搏應當發熱,如果沒有發熱反而惡寒,則是瘡疽。

洪脈之診,似浮而大,按舉之則泛泛然滿三部,其狀如水之洪流,波之湧起。其主血實積熱。瘡腫論曰:脈洪大者,瘡疽之病進也。如瘡疽結膿未成者宜下之,膿潰之後,脈見洪大則難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白話文:

洪脈的診斷徵兆是,脈搏摸起來感覺浮而大,按壓時感覺到脈搏漲滿於三部,就像洪水泛濫,波濤翻滾。這種脈象多見於血熱實證。瘡腫論中說:脈洪大,表示瘡疽病進展加劇了。如果瘡疽還沒有化膿,應該用瀉下法治療;如果膿已經潰破,脈象洪大,這時就很難治癒了;要是患者自己拉肚子,那就更難以治癒了。

滑脈之診,實大相兼,往來流利如珠,按之則累累然滑也。其主或為熱,或為虛,此陽脈也。瘡疽之病,膿未潰者,宜內消也;膿潰之後,宜托裡也。所謂始為熱而終為虛也。

白話文:

滑脈的診斷,是實大相兼的,往來流利如珠,按之則累累然滑的。它的主症或為熱,或為虛,這是陽脈的證狀。瘡疽的病,膿未潰爛的,宜在內部消散;膿潰爛之後,宜在體內托住。所謂的開始是熱,最後是虛。

數脈之診,按之則呼吸之間,動及六至,其狀似滑而數也。若浮而數則表熱也,沉而數則裡熱也。又曰:諸數為熱。仲景曰:脈數不時見則生惡瘡也。又曰:肺脈洪數則生瘡也。診諸瘡洪數者,里欲有膿結也。

白話文:

把脈診斷時,用力按壓會在皮膚與肌肉之間,脈動幅度可達六至,摸起來感覺滑溜且速度快。如果是浮脈且跳動快,就表示體表有熱;如果是沉脈且跳動快,就表示體內有熱。另一種說法是:各種脈搏跳動快都代表著有熱。仲景說:脈搏跳動快而不規律,就會長出惡瘡。又說:肺脈洪數就會長瘡。診斷瘡洪數的患者,體內可能會有膿結。

散脈之診,似浮而散,按之則散而欲去,舉之則大而無力。其主氣實而血虛,有表無里,瘡腫膿潰之後,而煩痛尚未痊退者,診其脈,洪滑粗散難治也,以其正氣虛而邪氣實也。又曰:肢體沉重,肺脈大則斃,謂浮散者也。

白話文:

判斷脈象的方法,其中散脈的診斷症狀,像是表面性浮脈,但卻分散開來,按壓時會散開甚至要消失,鬆開手脈象又變大且無力。造成這種脈象的原因,主要是氣太盛但血太虛,外表有症狀但內裡沒有,多半是發生在瘡腫膿潰之後,且煩痛尚未完全痊癒時,診斷時脈象會洪滑粗散,而且很難治,主要原因是身體正氣虛弱但邪氣卻非常盛。還有一種說法是:肢體沉重,肺脈跳動得很大,多半會死掉,這也是指脈象浮散的人。

芤脈之診,似浮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其主血虛,或為失血瘡腫之病。診得芤脈,膿潰後易治,以其脈病相應也。

白話文:

芤脈的診斷方法是,表面摸起來像浮脈,但摸起來又很軟,按下去時中間是空的,兩側卻是實的。這種脈象通常表示血虛,或是因為失血、瘡腫引起的疾病。診斷出芤脈的話,膿瘡潰爛後很容易治療,這是因為脈象和疾病的狀況是相應的。

長脈之診,按之則洪大而長,出於本位。其主陽氣有餘也。傷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長而緩者,胃脈也,百病皆愈,謂之長則氣治也。

牢脈之診,按之則實大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堅之意,若瘰瘰結腫。診得牢脈者,不可內消也。

白話文:

長脈的診斷,按壓時脈搏洪大而綿長,出於本位。這是陽氣有餘的徵兆。傷寒患者得到這種脈象,想要汗出以解表;長而緩慢的脈搏,是胃脈,百病皆愈,稱為長脈,表示氣血運行調暢。

實脈之診,按舉有力而類結曰實。經曰邪氣勝則實,久病則虛,人得此最忌。瘡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氣與臟腑俱實故也。

白話文:

實脈的診斷,按壓時力道強勁而有阻滯感,稱為實脈。經典中說,邪氣盛則脈實,久病則脈虛,人若得到這樣的脈象,是最不好的。瘡疽病人若有此脈象,應立即瀉下,因為他的邪氣和臟腑都是實證的緣故。

弦脈之診,按之則緊而弦,其似緊者為弦,如按弦而不移,緊如內繩而轉動,以此為異。春脈浮弦而平,不時見則為飲為痛,主寒主虛。瘡疽論曰:弦洪相搏,外緊內熱,欲發瘡疽也。

白話文:

弦脈的診斷,當按時,感覺緊而有弦意,像緊弦一樣。如同按弦不移動,緊似內繩而且會有轉動,這便是不同。春天的脈象浮弦而且平緩,若是不時出現,多數是飲水過多或有疼痛,多主寒證或虛證。《瘡疽論》:弦脈洪脈相碰撞,外面緊裡面熱,欲發瘡疽。

緊脈之診,似弦而緊,按之如切繩而轉動。其主切痛積癖也;瘡腫得之,氣血沉澀也,亦主痛也。

澀脈之診,按之則散而復來,舉之則細而不足,脈澀則氣澀也,亦主血虛,瘡腫潰後得之,無妨也。

白話文:

緊脈的診斷,感覺像是弦又緊,按壓時好像在切繩子並且有轉動感。它主要表示劇烈疼痛和積聚的病症;如果瘡腫出現這種脈象,則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同樣也主疼痛。 澀脈的診斷,按下去會散開但很快又恢復,抬起來看時細弱而不充實,脈澀代表氣滯,也表示血液不足,瘡腫潰破後出現這種脈象,通常是無礙的。

短脈之診,按舉則不及本位。《內經》曰:短則氣病,以其無胃氣也。諸病脈短,皆難治也;瘡腫脈短,真氣短也。

白話文:

短脈的診斷,按壓脈搏時不足本位。《內經》說:短脈就是氣的病,這是因為沒有了胃氣。所有的脈搏短促的疾病,都很難治療;瘡腫脈搏短促,是真氣短促的緣故。

細脈之診,按之則縈縈如蜘蛛之絲而欲絕,舉之如無而似有。細而微,其主元陽衰也;瘡腫之病,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裡虛而欲變證也。

微脈之診,按之則軟小而極微。其主虛也。真氣復者生,邪氣勝者危;瘡腫之病,潰後脈微而勻舉自瘥也。

白話文:

診斷細脈,按脈時感覺脈象如蜘蛛絲一般細弱,若有似無,舉手時脈象又若有似無。脈象細微,主元陽衰弱;生瘡腫的疾病,脈象細弱而沉伏,有時脈象直衝,表示內部虛弱,即將轉變為其他證候。

遲脈之診,按舉來遲,呼吸定息,方得三至,其狀似緩而稍遲。痼疾得之則善,新疾得之則正氣虛憊;瘡腫得之,潰後自瘥。

白話文:

遲脈的診斷,是指按脈時,脈搏來得很慢,呼吸和平穩,才能在三息之間,脈搏才跳動一次,病人的脈搏表現看上去徐緩而稍微遲緩。如果慢性疾病的病人出現遲脈,預後良好;新發疾病的病人出現遲脈,則表示正氣虛弱疲憊;瘡腫的病人出現遲脈,潰爛後就能自行癒合。

緩脈之診,按舉似遲,而稍駛於遲。仲景曰: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澀,陰陽同等謂之緩。脈見長緩,百疾自瘳;凡諸瘡腫潰後,其脈澀遲緩者皆易愈,以其脈候相應,是有胃氣也。

白話文:

緩脈的診斷,把脈時感覺像是遲脈,但比遲脈稍快。仲景說:陽脈浮起大而濡潤,陰脈浮起大而澀滯,陰陽脈兼具這些特徵就叫做緩脈。脈象出現長而緩的特徵,各種疾病會自動痊癒。凡是各種瘡腫潰後,脈搏澀滯緩慢的,都容易治癒,由於脈象與病情相應,這是因為有胃氣。

沉脈之診,舉之不足,按之方見如爛綿,其主邪氣在臟也。水氣得之則逆,此陰脈也;瘡腫得之,邪氣深也。

伏脈之診,比沉而伏,舉之則無,按之至骨,方得與沉相類,而邪氣益深矣。

白話文:

沈脈的診斷,輕按感覺不到,重按時才會發現像是爛棉花一樣,這表示邪氣在內臟。如果水氣引起的病症出現這種脈象,則病情會逆轉,這是屬於陰性的脈象;如果是瘡腫病患出現這種脈象,則表示邪氣已經深入。 伏脈的診斷,比沈脈更深藏,輕按完全沒有感覺,要重重地按到骨頭上才能察覺,與沈脈類似但邪氣更加深重了。

虛脈之診,按之不足,遲大而軟,輕舉指下,豁然而空。經曰: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腫脈虛,宜托裡和氣養血也。

軟脈之診,按之則如帛在水中,極軟而沉細,亦謂之濡。其主胃氣弱;瘡腫得之,補虛排膿托裡。

白話文:

虛脈的診斷方法是,按壓時感覺不足,脈搏遲緩、寬大而柔軟,輕輕抬起手指,脈搏空空洞洞。經典上說: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是陽氣不足的緣故;瘡腫脈虛,應該扶助裡氣、調和氣血。

弱脈之診,似軟而極微,來遲而似有。仲景曰:微弱之脈,綿綿如瀉漆之絕。其主血氣俱虛,形精不足;大抵瘡象沉遲濡弱,皆宜托裡。

白話文:

診斷弱脈時,脈搏摸起來似軟弱無力而且極微細,來脈遲緩但似乎有脈搏。仲景說:微弱的脈搏,綿綿細長如塗漆般逐漸消失。主要是氣血俱虛,形體精氣不足;大抵瘡象脈沉遲、緩慢、濡弱,都應當溫補氣血。

促脈之診,按之則來去數,時一止而復來。仲景曰:陽盛則促,主熱蓄於裡也,下之則和;瘡腫脈促,亦急下之。

結脈之診,按之則往來遲緩,時一止而復來。仲景曰:陰盛則結。經曰:促結則生,代則死。

白話文:

促脈診斷,按脈時會來回跳動數次,然後突然暫停一下又繼續跳動。仲景說:陽氣太盛就會導致促脈,表示體內有熱蓄積,此時用瀉法治療就會使脈象恢復正常;瘡腫出現促脈,也需要趕緊用瀉法治療。

代脈之診,按之則往來,動則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曰代脈也。代者氣散也,諸病見之不祥;大凡瘡腫之病,脈促結者難治,而況見代脈乎!

白話文:

代脈的診斷方法是,按壓脈搏時會感覺到脈搏往來,但當脈搏動起來後就會停止,不能自動復原,但不久後又自動恢復了跳動,這就是代脈。代脈是指氣血散亂,在各種疾病中都很少見,而且不吉利。尤其是瘡腫的疾病,脈搏如果又促(快)又結(實)的話就難以治癒,更何況出現代脈呢!

動脈之診,見於關上,無頭尾,如豆大,厥厥然而動搖者是也。《脈經》曰:陰陽相搏,故謂之動。動於陽則陽氣虛而發厥,動於陰則陰氣虛而發熱。是陽生於尺而動於寸,陰生於寸而動於尺,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動脈的診斷,可見於關脈的上方,沒有頭尾,就像豆子那麼大,但會一動一動的。正如《脈經》說的,動脈是陰陽搏擊的結果,所以稱作「動」。動脈在陽脈脈搏會虛弱,並伴隨發冷。如果動脈在陰脈,脈搏會虛弱,並伴隨發熱。動脈和陽脈起於尺脈而動於寸脈,陰脈起於寸脈而動於尺脈,這一點必須弄清楚。

2. 論三部脈所主證候

夫寸關尺者,脈之位也;浮沉滑澀者,脈之體也。奠位分體、指文語證者,診脈之要道也。《脈經》曰:大凡診候,兩手三部脈滑而遲,不浮不沉,不長不短,去來齊等者,無病也。

白話文:

寸、關、尺是脈絡的位置;浮、沉、滑、澀是脈絡的狀態。診脈時,要仔細觀察脈絡所在的位置和狀態,才能判斷健康狀況。

《脈經》說:一般診脈,兩隻手的三部脈搏都光滑而緩慢,不浮也不沉,不長也不短,脈搏出現和消失的時間一致,這種情況就表示沒有疾病。

寸口脈浮者,傷風也;緊者,傷寒也;弦者,傷食也。浮而緩者,中風也;浮而數者,頭痛也;浮而緊者,膈上寒,脅下冷飲也。沉而緊者,心下寒而積痛;沉而弱者,虛損也。緩而遲者,虛寒也。微弱者,血氣俱虛也。弦者頭痛,心下有水也;雙弦者,兩脅下痛也。偏絕者,不遂也;俱絕者,不治也。澼澼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連連如蜘蛛絲者,陽氣衰也。

白話文:

寸口脈浮起來的,是傷風感冒;緊繃的,則為傷寒;如琴絃一樣緊繃的,屬於傷食。浮而緩慢的,是中風;浮而急促的,是頭痛;浮而緊繃的,是膈上受寒,脅下有飲。

沉而緊繃的,屬於心下受寒而積痛;沉而虛弱的,是虛損。緩慢而遲緩的,是虛寒。虛弱的,是血氣俱虛。緊繃的,會頭痛,心下有水;雙弦的,是兩脅下疼痛。偏絕的,是半身不遂;脈全絕的,是無法治療了。

脈象如稀粥上浮著的油脂,陽氣微弱;脈象如蜘蛛絲一樣連續不斷,陽氣衰竭。

關主中焦,胸腹中事。去來徐而緩者,無病也。浮者,腹滿而不欲食,胃虛脹也;滑者客熱在胃也;數者熱結中焦也;沉伏者中焦水氣,或嘔逆而吞酸也;弱者胃氣虛也,雖有虛熱,不可大攻,須防熱去則生寒也,牢而實者,腹滿響響,噎塞而不通,或復大痛;澀者氣逆也,芤則瀉血,澀堅大實,按之不減而有力者,中焦實有結伏在胃也;微浮者,積熱不消,蛔動心悸也。

白話文:

關主中焦,主要指胸腹之間的疾病。脈搏來去徐緩,沒有疾病。浮脈,腹部脹滿不思飲食,是胃氣虛脹;滑脈,是因為客熱在胃中;數脈,是因為熱邪結於中焦;沉伏脈,是因為中焦有水氣,或嘔吐酸水;弱脈,是因為胃氣虛弱,即使有虛熱,也不可大補,以免熱邪散去後生寒;牢實脈,腹部脹滿且有響聲,咽喉阻塞不通,或伴有劇烈疼痛;澀脈,是因為氣逆;芤脈,則需要瀉血;澀脈堅實,按壓不減且有力,是中焦有實邪結伏於胃中;微浮脈,是積熱不消,蛔蟲活動心悸。

尺主下焦,腰腎膝脛足中事也。尺脈浮者,風熱小便難也;沉者,腰背痛而腎氣不足;數者,臍下熱痛,小便赤色而惡寒也;遲者,下焦寒而陰虛也;緊者,臍下小腹急痛也;緩者,腳弱下腫而痿痹也;弱者,下冷而腎氣衰也;軟者,腳不收而風痹,小便難也;伏者,小腹痛而疝瘕,穀不化也;細者,溏泄而下冷也;芤者,小便澀血而下虛也;牢而小者,足膝寒痹,腳下隱隱疼痛也;細而急者,筋攣不能行也;來而斷絕者,男子小腹有滯氣也,婦人月水不利也。

白話文:

尺脈主下焦,與腰腎膝脛足有關。尺脈浮的,有風熱病,小便困難;尺脈沉的,腰背痛,腎氣不足;尺脈數的,臍下疼痛,小便赤色,畏寒;尺脈遲的,下焦寒冷,陰虛;尺脈緊的,臍下小腹疼痛;尺脈緩的,腳軟無力,下肢腫脹,痿痹;尺脈弱的,下體寒冷,腎氣衰弱;尺脈軟的,腳步不穩,風痹,小便困難;尺脈伏的,小腹疼痛,患有疝瘕,穀食不消化;尺脈細的,腹瀉泄瀉,下體寒冷;尺脈芤的,小便澀滯帶血,下虛;尺脈牢固而小的,足膝寒冷痹痛,腳下隱隱疼痛;尺脈細而急的,筋攣不能行走;尺脈來而斷絕的,男子小腹有滯氣,婦女子宮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