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精義》~ 卷下 (18)
卷下 (18)
1. 論炮製諸藥及單方主療瘡腫法
夫藥者,治病之物。蓋流變在乎病,主治在乎藥,制用在乎人,三者不可闕一也。凡用一味炮炙修制及單方主療,該引方書出處,不必隨方標寫。
硃砂
須研細,水飛,濾干。若入膏中者,待熬膏成,稍凝冷,即下急攪,勿令沉聚。大凡石類,一一如此。
雲母
即須用煉成熟粉。曾經婦人手拈者不效。《聖惠方》治湯火瘡,羊髓和膏,塗之神良。《千金方》如治金瘡及諸惡瘡,依上塗敷,大效。
礬石(即白礬)
凡用,須木炭火上枯汁盡。主陰蝕惡瘡,去鼻中息肉,生含咽津,治急喉閉。《肘後方》治耳中卒腫痛,或有膿水者,以筒吹一字於耳中,以綿塞之立效。又治諸毒蟲惡獸咬傷,敷之則瘥。《千金方》以醋煮湯,潰蠍螫立瘥。王氏博濟,治驢馬汁毒傷人,瘡腫痛,和黃丹敷之。
《靈苑方》治傷折瘡腫,以沸湯投枯礬漬浴之。《御藥院方》,治陰汗,以枯礬投沸湯中浴之。
水銀
主疥瘻痂傷白禿,入膏,令膏冷凝下之,攪令勻散如星,勿令沉聚。
水銀粉(即輕粉)
主瘰癧,殺疥癬蟲,酒齄風。以羊髓和如膏塗及貼臁瘡,一上可。
石灰
主疥癬、骨疽、金瘡風化者良。《外臺秘要》方治風疹以漿水調熱掃之,隨手瘥。孫真人治疥,淋石灰水溫洗之,千年老者尤佳。
白麥飯石(即粗理黃石)
曾磨刀者佳。凡用,須用釅醋淬之,令屑落醋中者良。亦單用治發背,《神農本草》曰,大凡石類,多主癰疽。
花蕊石
主金瘡止血。合硫黃木炭火炒良,或只刮花蕊石末效。
黃耆
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兼五痔、鼠瘻止渴。《聖惠》、《千金》、《外臺秘要》方,治發背、腦疽,托裡止渴,用黃耆六兩,甘草一兩,銼細水煎,溫服,無時,大效。
葈耳(即蒼耳)
《千金翼方》:疔腫,用根莖葉,炒灰存性,為末,醋泔澱和如泥塗之,一日三易之。三日腫消,根疔自拔出。亦治諸腫,掃之尋瘥。
麻黃
凡用根節煮三沸,掠去沫,曬乾,銼。
黃芩
凡用去腐蘆,揀細實者佳。梅師方:治諸丹,作末,水調掃之。亦治湯火傷。
烏頭、附子
凡用,須炮裂,去皮臍。
半夏
凡用,湯洗七次,去滑。
羊蹄根
主幹癬疥頭禿,取根齧塗之效。《簡要濟眾方》:治癬瘡久不瘥,取新者絞汁,和膩粉為膏,塗之。《千金》、《聖惠》、《外臺》等方,皆治癬,和醋或白礬,或硫黃,塗之愈。
狼毒
主癰疽、惡瘡、鼠瘻。《聖惠方》治癬瘡積年,搔之黃汁出、癢痛,以末敷之,或豬膏和塗瘥。
芭蕉根
主瘡腫。搗根汁塗之良。《百一方》治發背,根汁塗之。
土青木香(即馬兜鈴根)
治頭風、搔癢、禿瘡。
連翹
主寒熱、鼠瘻、癰疽、惡瘡、癭瘤,同甘草服食。
蒲公草
主乳癰。煮汁飲之自消。梅師方敷之亦消。
白話文:
論炮製諸藥及單方主療瘡腫法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工具。疾病的變化、主治藥物以及藥物的運用方法,三者缺一不可。凡是用單味藥材炮製、修治,或單方主治,都應註明方書出處,不必在每個方子後都標註。
硃砂:需研磨成細粉,用水飛法提煉,濾乾。如果用於膏藥,待膏藥熬製完成,稍涼凝固後,立即快速攪拌,避免沉澱。大多數礦物藥材,都需如此處理。
雲母:需煉製成細粉。曾經被婦女用手觸摸過的雲母則無效。《聖惠方》記載,用雲母與羊髓一起製成膏藥,治療湯火傷效果極佳。《千金方》記載,用於治療金瘡及其他惡瘡,效果顯著。
礬石(白礬):使用前需用木炭火烤乾水分。主治陰蝕性惡瘡,去除鼻中息肉,生津止渴,治療急喉閉塞。《肘後方》記載,用於治療耳中突然腫痛,或伴有膿水的症狀,用管子吹少許藥粉於耳中,再用棉花塞住,效果迅速。還可用於治療各種毒蟲猛獸咬傷,敷於傷口即可痊癒。《千金方》記載,用醋煮沸後,可治療蠍子螫傷,迅速痊癒。王氏《博濟方》記載,用於治療驢馬唾液毒傷所致的瘡腫疼痛,與黃丹一起使用。
《靈苑方》記載,治療外傷骨折引起的腫痛,將枯礬投入沸水中浸泡患處。《御藥院方》記載,治療陰汗,將枯礬投入沸水中沐浴。
水銀:主治疥瘡、瘻管、痂皮、白禿等症。加入膏藥中,待膏藥冷凝後加入,攪拌均勻,使其分散如星點狀,避免沉澱。
水銀粉(輕粉):主治瘰癧,殺滅疥癬蟲,治療酒齄風。與羊髓混合製成膏藥,塗抹或貼敷於臁瘡,一次即可見效。
石灰:主治疥癬、骨疽、金瘡風化等症。《外臺秘要》記載,用漿水調和熱石灰粉掃塗患處,效果迅速。《孫真人方》記載,用石灰水溫熱清洗,治療疥瘡,即使是老年人也能有效。
白麥飯石(粗理黃石):用來磨過刀的石頭效果更好。使用前需用濃醋淬煉,使石粉落入醋中效果最佳。也可單獨用於治療發背。《神農本草經》記載,大多數礦物藥材都可治療癰疽。
花蕊石:主治金瘡止血。與硫磺一起用木炭火炒製效果更好,也可單獨研磨成粉使用。
黃耆:主治癰疽久潰不癒的瘡瘍,排膿止痛,兼治五痔、鼠瘻,並能止渴。《聖惠方》、《千金方》、《外臺秘要》等方劑記載,治療發背、腦疽,托毒外出,止渴,用黃耆六兩,甘草一兩,切碎水煎服,效果顯著。
葈耳(蒼耳):《千金翼方》記載,治療疔腫,用根莖葉炒炭存性,研磨成粉,用醋泔澱調成泥狀敷於患處,一日三次,三日腫消,疔根自出。也可治療其他腫痛,掃塗即可迅速痊癒。
麻黃:使用根節,煮沸三次,撇去浮沫,曬乾,切碎。
黃芩:使用前需除去腐爛部分,挑選細實的藥材。梅師方記載,治療各種丹毒,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後掃塗患處,也可治療湯火傷。
烏頭、附子:使用前需炮製至裂開,去除皮和臍。
半夏:使用前需用湯水清洗七次,去除黏液。
羊蹄根:主治頭皮癬、疥瘡、脫髮,取根莖研磨塗抹即可見效。《簡要濟眾方》記載,治療久治不癒的癬瘡,取新鮮的羊蹄根絞汁,與膩粉混合製成膏藥塗抹。《千金方》、《聖惠方》、《外臺秘要》等方劑都記載用羊蹄根治療癬瘡,與醋或白礬、硫磺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狼毒:主治癰疽、惡瘡、鼠瘻。《聖惠方》記載,治療多年久治不癒的癬瘡,搔抓後流出黃色汁液,伴有瘙癢疼痛,用狼毒粉末敷於患處,或與豬膏混合塗抹即可痊癒。
芭蕉根:主治瘡腫,搗碎取汁塗抹效果良好。《百一方》記載,治療發背,用芭蕉根汁塗抹。
土青木香(馬兜鈴根):治療頭痛、瘙癢、禿瘡。
連翹:主治寒熱、鼠瘻、癰疽、惡瘡、癭瘤,與甘草一起服用。
蒲公草:主治乳癰,煮汁服用即可自行消退。梅師方記載,外敷也可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