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遺稿》~ 卷之四 (11)
卷之四 (11)
1. 產後
【硫黃湯】,硫黃(四兩),吳茱萸,菟絲子(各二兩半)
煎湯洗,自收。
產後淤血流入腰膝走注,或右或左,痛如錐刺入骨中,不能舉動,此敗血流注經絡。若大痛不已,必成癰疽。宜服荊防交泰散。
【荊防交泰散】,即五積、敗毒同劑
產後虛煩,渴飲不止,短氣眩暈,飲食無味者,宜竹葉湯加烏梅、乾薑,或四物湯加門冬、五味子、烏梅、花粉治之。
【竹葉湯】,生地,麥冬,五味子,人參,竹葉,茯苓,黃芩,甘草,栝蔞,浮小麥,大棗
產後昏迷悶亂,口噤眼花,不省人事者,謂之血暈。此症不一:或去血過多而虛暈者,或下血少而衝上暈者,或痰火因虛泛上而暈者,或用力過多而作暈者,正是暈同而治法各異也。
苟不諳練而誤治之,夭人天年,於心何安?宜速將產婦扶起,用醋炭等法,或燒漆氣,或醋灑口鼻、噀面,或韭汁盛瓶,以滾醋沃之,將瓶口沖產婦鼻,令醋氣入內沖醒,然後審虛實而用藥治之。蓋韭能去心中滯血,又加醋氣,運用無不效。倘或覓藥不及,即燒秤錘,投入醋中熏之,切戒冷水噴灌,激住敗血,多致不救。
倘夏月,宜用燒磚如醋炭之法治之。
臨產因收生婦誤損尿脬,致成淋漓不禁,宜用參朮膏治之。
【參朮膏】,人參,白朮,黃耆,茯苓,陳皮,甘草,川芎,當歸,桃仁
先將豬、羊脬各一件,煎五六沸後,入前藥,再煎,極飢時服之。
產後,前竅相連後竅,大小便易位而出者,名曰交腸,此因氣不循故道,清濁混雜,宜五苓散合調氣飲,加黃連、阿膠、木香、檳榔、桃仁、木通治之。若止小便出於大便者,以五苓散分利小水。
【調氣飲】,木香,丁香,檀香,白蔻仁,砂仁,藿香,甘草
產後血崩不止者,以芎藭湯加百草霜、側柏汁、烏梅炭、鹽等份,煎服。
產後陰頹脫下,玉門不閉,以石灰少許,燒熟,次煎防風、荊芥滾湯,置桶內,沃炭,急坐上,使氣熏入陰戶;待湯溫,浸洗,候平復為度。
產後覺熱、頭疼者,不可便作傷風、傷寒治之。或蒸乳,或淤血,或血虛,或傷食,或蓐勞,或風寒。若先乳旁脹痛,此乳汁將行也,宜玉露散治之;若腹中刺痛,此淤血不盡也,以五積散治之;若去血過多者,以增減四物湯治之;若早起勞碌,名曰蓐勞,以增減柴胡湯,或茯苓湯、補中益氣湯治之;若飽悶噯氣者,此乃飲食所傷也,以枳縮二陳湯治之。
產後小便頻數,宜菟絲子丸。或豬腰子一隻(去膜),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菟絲子丸】,吳茱萸,白芨,白蘞,茯苓,陳皮(各一兩),細辛(五錢),肉桂,五味子,牛膝,厚朴,白附,人參,當歸,乳香,沒藥,菟絲子(各四兩)
白話文:
硫黃湯: 用硫黃四兩、吳茱萸和菟絲子各二兩半,加水煎煮後用來清洗,可以自行痊癒。
產後若有瘀血流到腰部和膝蓋,導致遊走性疼痛,時而在左時而在右,痛起來像錐子刺入骨頭,無法動彈,這是因為惡露流注到經絡。如果疼痛劇烈不止,可能會形成癰疽。應該服用荊防交泰散來治療。
荊防交泰散: 就是五積散和敗毒散合併使用。
產後如果感到虛煩、口渴不止、呼吸短促、頭暈眼花、食慾不振,應該服用竹葉湯,並加入烏梅和乾薑。也可以服用四物湯,加入麥門冬、五味子、烏梅和花粉來治療。
竹葉湯: 成分包含生地、麥門冬、五味子、人參、竹葉、茯苓、黃芩、甘草、栝樓、浮小麥和大棗。
產後如果出現昏迷、意識模糊、口噤、眼睛發花、不省人事等情況,稱為血暈。這種情況有多種原因: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的虛暈,也可能是因為惡露排出過少而上衝導致的暈厥,還可能是因為體虛導致痰火上泛引起的暈厥,亦或是用力過度造成的暈厥。雖然都稱作暈厥,但治療方法各有不同。
如果對這些情況不熟悉而錯誤治療,可能會導致產婦死亡,這樣如何安心?應該立即扶起產婦,用醋炭等方法處理,或者燒漆的氣味熏,或者用醋噴灑口鼻和臉部,或者將韭菜汁盛在瓶中,用滾燙的醋澆在瓶子上,將瓶口對準產婦的鼻子,讓醋氣吸入,使其甦醒。然後再仔細判斷虛實情況來用藥治療。韭菜可以去除體內淤積的血,加上醋的氣味,通常能有效。如果來不及找藥,就燒熱秤錘,放入醋中熏,千萬不要用冷水噴灑,這會使敗血凝滯,導致無法救治。
如果是夏天,可以用燒紅的磚塊浸醋的醋炭法來處理。
生產時,如果因為接生婆操作不當損傷了膀胱,導致小便淋漓不斷,應該用參朮膏來治療。
參朮膏: 成分包含人參、白朮、黃耆、茯苓、陳皮、甘草、川芎、當歸、桃仁。
先將豬膀胱或羊膀胱各一個,煎煮五六次後,加入上述藥材再煎煮,在極度飢餓時服用。
產後,如果前陰與後陰相通,大小便從不正常的地方排出,稱為交腸。這是因為氣機沒有按照正常路徑運行,導致清濁混雜。應該服用五苓散合調氣飲,並加入黃連、阿膠、木香、檳榔、桃仁和木通來治療。如果只是小便從大便排出,就用五苓散來利小便。
調氣飲: 成分包含木香、丁香、檀香、白蔻仁、砂仁、藿香、甘草。
產後如果出現血崩不止的情況,用芎藭湯加入等量的百草霜、側柏汁、烏梅炭和鹽,煎煮後服用。
產後如果出現陰道脫垂,陰戶無法閉合,可以用少量石灰燒熱,然後煎煮防風和荊芥,用滾燙的湯水放置在桶內,將燒熱的石灰放入桶中,讓產婦立即坐在桶上,使氣體熏入陰戶;等到湯水溫度適宜時,再用來浸洗,直到陰部恢復正常。
產後如果感覺發熱、頭痛,不要馬上當作是傷風或傷寒來治療。可能是因為乳汁淤積、惡露不盡、血虛、飲食不當、產後勞累或風寒等原因。如果先是乳房兩側脹痛,這是乳汁將要產生的徵兆,應該用玉露散來治療;如果腹部刺痛,這是惡露未盡,用五積散治療;如果失血過多,用增減四物湯治療;如果產後過早勞累,稱為產後勞累,用增減柴胡湯、茯苓湯或補中益氣湯治療;如果感到飽悶、噯氣,這是飲食不當,用枳縮二陳湯治療。
產後小便頻繁,應該服用菟絲子丸。或者用豬腰子一個(去除薄膜),加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煎煮後服用。
菟絲子丸: 成分包含吳茱萸、白芨、白蘞、茯苓、陳皮各一兩,細辛五錢,以及肉桂、五味子、牛膝、厚朴、白附、人參、當歸、乳香、沒藥、菟絲子各四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