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2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9)

1. 頭痛

產後頭痛多由血虛,其證朝輕夜重,時作時止,雖太陽巔頂亦痛,惟眉稜骨不痛,不可作外感治,宜芎歸湯加荊芥穗(二錢),或玉露散。若風寒頭痛則無時間斷,並眉稜骨亦痛,雖屬風寒,宜四物湯加柴胡(一錢)。若手足搐搦,咬牙頭痛而昏暈者,尤宜急治。先服加減四物湯,後服秦艽湯。

若頭痛作嘔不食,乃血虛火炎上也。宜用麥冬(去心),橘紅煎湯服,如嘔止而頭仍痛,宜加天冬(去心)。

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五錢)

水煎服。

玉露散

桔梗,川芎,白芷(各二錢),赤芎(一錢五分),人參,赤茯苓,甘草(各一錢),當歸(五分)

水煎服。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

水煎服。

加減四物湯

川芎,當歸,羌活,防風,香附(炒),白芷,甘草(各一錢),蒼朮(制),細辛(各七分)

水煎熱服。

有汗,氣虛頭痛也,加白芍二錢,肉桂一錢五分,生薑三片;痰癖頭痛,加半夏(制)三錢,茯苓一錢,生薑三片;熱厥頭痛,加白芷三錢,石膏二錢,知母一錢;寒厥頭痛,加天麻三錢,附子一錢五分,生薑三片。

秦艽湯

秦艽,石膏(各一錢),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朮(蜜炙),熟地黃,茯苓(各五分),生地黃(六分),白芷(七分),細辛(三分)

水煎服。

冬加生薑三片,春夏加知母。

白話文:

產後頭痛多半是因為血虛引起的,這種頭痛的特點是早上比較輕微,晚上會加重,而且會時好時壞。雖然太陽穴和頭頂都會痛,但是眉稜骨(眉毛上方的骨頭)不會痛,這種情況不能當作是外感風邪引起的來治療。適合用芎歸湯加上荊芥穗(兩錢)來治療,或是使用玉露散。如果是風寒引起的頭痛,則不會有時間上的間斷,而且眉稜骨也會痛。雖然是風寒引起的,但還是適合用四物湯加上柴胡(一錢)來治療。如果出現手腳抽搐、咬牙、頭痛而且昏迷的狀況,就更需要趕快治療。先服用加減四物湯,之後再服用秦艽湯。

如果頭痛還伴隨噁心嘔吐、不想吃東西,那就是因為血虛導致虛火上炎。適合用麥門冬(去除心)和橘紅煎湯服用,如果嘔吐停止了但頭還在痛,就要加上天門冬(去除心)。

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五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玉露散

桔梗、川芎、白芷(各二錢)、赤芎(一錢五分)、人參、赤茯苓、甘草(各一錢)、當歸(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減四物湯

川芎、當歸、羌活、防風、香附(炒)、白芷、甘草(各一錢)、蒼朮(制)、細辛(各七分)

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如果頭痛時會流汗,是因為氣虛引起的,要加上白芍二錢、肉桂一錢五分、生薑三片;如果是痰濕引起的頭痛,要加上半夏(制)三錢、茯苓一錢、生薑三片;如果是熱厥引起的頭痛,要加上白芷三錢、石膏二錢、知母一錢;如果是寒厥引起的頭痛,要加上天麻三錢、附子一錢五分、生薑三片。

秦艽湯

秦艽、石膏(各一錢)、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羌活、獨活、防風、黃芩、白朮(蜜炙)、熟地黃、茯苓(各五分)、生地黃(六分)、白芷(七分)、細辛(三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冬天要加上生薑三片,春天和夏天要加上知母。

2. 脅痛

產後脅痛,此惡血為患也。宜四物湯倍川芎、當歸,加鬼箭羽、紅花、延胡索各一錢。若左脅痛,宜養血佐肝丸。若右脅痛,宜推氣養血丸。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

水煎服。

養血佐肝丸

香附(醋製,二兩),當歸,川芎,白芍(酒炒),陳皮,半夏(酒炒),白朮(蜜炙),青皮(酒炒),神麯(炒)蘿蔔子(炒),牡丹皮,紅花,茯苓(各一兩),柴胡(酒炒),桃仁(去皮尖,各八錢),草龍膽(酒洗,六錢),三稜,蓬朮(俱醋炒,各五錢)

為末,酒丸,白湯下百丸。

推氣養血丸

香附(童便制,二兩),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白朮(蜜炙),青皮(酒炒),陳皮,枳實,烏藥,厚朴(薑汁炒),神麯,乾薑(炒黑),白芥子(炒,各一兩),三稜,蓬朮(俱醋炒,各八錢),麥芽(炒),肉桂(各六錢),木香(三錢)

為末,醋丸,米飲下百丸。

白話文:

產後出現脅肋疼痛,是因為體內惡血造成的。應該服用四物湯,並且加倍川芎和當歸的用量,再加入鬼箭羽、紅花、延胡索各一錢。如果是左邊脅肋疼痛,適合服用養血佐肝丸。如果是右邊脅肋疼痛,適合服用推氣養血丸。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養血佐肝丸

香附(用醋製過,二兩)、當歸、川芎、白芍(用酒炒過)、陳皮、半夏(用酒炒過)、白朮(用蜂蜜炙過)、青皮(用酒炒過)、神麯(炒過)、蘿蔔子(炒過)、牡丹皮、紅花、茯苓(各一兩)、柴胡(用酒炒過)、桃仁(去皮尖,各八錢)、草龍膽(用酒洗過,六錢)、三稜、蓬朮(都用醋炒過,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做成藥丸,每次用白開水服用一百丸。

推氣養血丸

香附(用童子尿製過,二兩)、當歸、川芎、白芍(用酒炒過)、白朮(用蜂蜜炙過)、青皮(用酒炒過)、陳皮、枳實、烏藥、厚朴(用薑汁炒過)、神麯、乾薑(炒黑)、白芥子(炒過,各一兩)、三稜、蓬朮(都用醋炒過,各八錢)、麥芽(炒過)、肉桂(各六錢)、木香(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做成藥丸,每次用米湯服用一百丸。

3. 心腹痛

產後陽氣虛弱,而寒從中生,或寒由外入以致心腹作痛,嘔吐不食,四肢厥冷,宜大岩蜜湯或九蜜煎。若惡露不盡,心腹撮痛,宜烏金散。

大岩蜜湯

生地黃,當歸,白芍(炒),乾薑(炒),吳茱萸(炒),桂心,獨活,小草(即遠志葉),甘草(各一錢,炒),細辛(五分)

水煎服。

九蜜煎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白芍(酒炒焦),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乾薑(炒),肉桂,細辛(各一錢),吳茱萸(制,五分)

水煎服。

烏金散

蒲黃,赤芍,乾薑,肉桂,當歸,熟地黃,甘草(各一錢),黑豆(炒,四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童便、溫酒調下。

白話文:

產後因為身體陽氣虛弱,導致寒氣從身體內部產生,或是寒氣從外部侵入,引起心腹疼痛,想吐、吃不下東西,四肢冰冷,應該服用大岩蜜湯或九蜜煎。如果產後惡露沒有排乾淨,引起心腹抽痛,應該服用烏金散。

大岩蜜湯

生地黃、當歸、炒白芍、炒乾薑、炒吳茱萸、桂心、獨活、小草(即遠志葉)、炒甘草各一錢,細辛五分。

加水煎煮後服用。

九蜜煎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酒炒焦的白芍、茯苓各一錢五分,炙甘草、炒乾薑、肉桂、細辛各一錢,製過的吳茱萸五分。

加水煎煮後服用。

烏金散

蒲黃、赤芍、乾薑、肉桂、當歸、熟地黃、甘草各一錢,炒過的黑豆四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童子尿和溫酒調和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