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30)
卷三 (30)
1. 臍腹痛
產當寒月以致寒氣入腹,臍下脹痛手不可近者,宜羊肉湯。若氣實寒甚者,宜蟠蔥散。
羊肉湯
精羊肉(四兩),當歸,川芎(各五錢),生薑(一兩)
上加蔥白三莖,水十鍾,煎至四鍾,空心每服一鍾。
蟠蔥散
蒼朮(米泔浸),炙甘草(各八錢),三稜(煨),蓬朮(煨),茯苓,青皮(各六錢),砂仁,檳榔(各四錢),延胡索(三錢),乾薑(炒),肉桂(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蔥白一莖,煎湯調服。
白話文:
在寒冷的月份,因為寒氣侵入腹部,導致肚臍下方脹痛,甚至連手都不能碰觸的,適合喝羊肉湯。如果屬於氣滯實證且寒氣很重的,適合服用蟠蔥散。
羊肉湯
精選羊肉(150克),當歸、川芎(各19克),生薑(38克)
以上加入蔥白三根,水十碗,煎煮至剩四碗,空腹時每次服用一碗。
蟠蔥散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炙甘草(各30克),三稜(煨過)、蓬朮(煨過)、茯苓、青皮(各23克),砂仁、檳榔(各15克),延胡索(11克),乾薑(炒過)、肉桂(各8克)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19克,用蔥白一根煎煮的湯調服。
2. 心痛
產後七情相干,血與氣並而心疼,宜延胡索湯。若敗血凝聚,氣上衝心,宜當歸失笑散。
延胡索湯
延胡索,當歸,白芍,厚朴,川楝子,蓬朮,三稜,木香,檳榔(各一錢),桔梗(一錢二分),黃芩(八分),甘草(七分)
水煎服。
當歸失笑散
當歸(五錢),五靈脂(炒令煙盡),蒲黃(炒,各一錢)
水煎熱服。
白話文:
婦女產後因為情緒波動,影響到氣血運行,導致心痛,適合服用延胡索湯。如果產後惡露瘀血凝聚,氣往上衝導致心痛,適合服用當歸失笑散。
延胡索湯
藥材包含:延胡索、當歸、白芍、厚朴、川楝子、蓬朮、三稜、木香、檳榔(各一錢),桔梗(一錢二分),黃芩(八分),甘草(七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失笑散
藥材包含:當歸(五錢)、五靈脂(炒到冒煙)、蒲黃(炒過,各一錢)。
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
3. 遍身痛
產後遍身疼痛,因氣血走動,升降失常,留滯於肢節間,筋脈引急,或手足拘攣不能屈伸,故遍身肢節走痛,宜趁痛散。若瘀血不盡流於遍身,則肢節作痛,宜如神湯。
趁痛散
當歸,白朮(蜜炙),牛膝,黃耆,生薑,肉桂,薤白,獨活,桑寄生(各一錢)
水煎服。
如神湯
當歸,延胡索,桂心(各等分)
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全身疼痛,是因為氣血運行、上升下降失常,停留在四肢關節之間,導致筋脈緊繃,或者手腳抽筋,無法彎曲伸直,所以造成全身四肢關節到處疼痛,應該趁疼痛時服用趁痛散。如果惡露沒有完全排乾淨,瘀血流竄全身,就會造成四肢關節疼痛,應該服用如神湯。
趁痛散
當歸,蜜炙白朮,牛膝,黃耆,生薑,肉桂,薤白,獨活,桑寄生(各3.75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神湯
當歸,延胡索,桂心(各等量)
用水煎煮後服用。
4. 腹痛
產後惡露不盡,留滯作痛者亦常有之。然此與虛痛者不同,必其由漸而甚,或大小便不行,或小腹鞭實作脹痛極不可近手,或自下上衝心腹,或痛極牙關緊急,有此實證,當速去其血,近上者宜失笑散。近下者宜通瘀煎。如或未效,宜決津煎。若母體本虛而血少者,即於產時亦無多血,此非血滯。若有疼痛,宜殿胞煎、四神散、五物煎。
失笑散
五靈脂淨者(一兩),蒲黃(俱炒,五錢為末)
每服二錢,酒煎熱服。
通瘀煎
歸尾(三錢),山楂,紅花(新者炒黃用),香附(童便制,各二錢),烏藥(一錢),青皮,澤瀉(各一錢五分),木香(七分)
水煎,入酒半鍾服。若兼寒滯加肉桂(一錢)。
決津煎
當歸(三錢),熟地黃(二三錢),肉桂,烏藥(各一錢),牛膝(二錢),澤瀉(一錢五分)
水煎服。
惡嘔加炮姜一錢;氣滯脹痛加香附一錢;血滯血澀加酒炒紅花一錢;小腹冷痛加吳茱萸七分;大便秘結加肉蓯蓉一錢。
殿胞煎
當歸(五錢),川芎,炙甘草,茯苓(各一錢),肉桂(一錢或五七分)
水煎服。
兼寒而嘔加乾薑(炒黃)一錢;血熱多火去肉桂加白芍(酒炒)一錢;脈弱陰虛加熟地黃三錢;氣滯加香附一錢;腰痛加杜仲(炒)一錢。
四神散
當歸(二錢),川芎,白芍(炒,各一錢),炮姜(五分)
水煎服。
五物煎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白芍(酒炒,二錢),川芎(一錢),肉桂(一錢)
水煎服。胃寒嘔惡加乾薑(炮)一錢。
白話文:
產後惡露沒有完全排乾淨,瘀血停留在體內造成疼痛的情況也很常見。但這種疼痛跟虛弱引起的疼痛不同,它一定是逐漸加劇,或者伴隨大小便不順暢,或是小腹脹滿、堅硬,一碰就非常疼痛,甚至會從下腹往上衝到心口腹部,或是疼痛到牙關緊閉。出現這些實證時,應該快速將瘀血排出。若是瘀血停留在上腹部,適合使用失笑散;若是瘀血停留在下腹部,適合使用通瘀煎。如果效果不佳,就使用決津煎。如果產婦本身體質虛弱、血量少,即使生產時出血不多,也不會是瘀血停滯,若有疼痛,應該使用殿胞煎、四神散或五物煎。
失笑散
五靈脂(淨)一兩,蒲黃(炒過)五錢,磨成粉末。
每次服用二錢,用酒煎煮後熱服。
通瘀煎
當歸尾三錢,山楂、紅花(新採的炒黃使用)、香附(用童子尿處理過)各二錢,烏藥一錢,青皮、澤瀉各一錢五分,木香七分。
用水煎煮,加入半杯酒服用。如果兼有寒氣停滯,加入肉桂一錢。
決津煎
當歸三錢,熟地黃二至三錢,肉桂、烏藥各一錢,牛膝二錢,澤瀉一錢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有噁心嘔吐,加入炮姜一錢;若有氣滯脹痛,加入香附一錢;若有血滯不順,加入酒炒紅花一錢;若小腹冰冷疼痛,加入吳茱萸七分;若大便不通,加入肉蓯蓉一錢。
殿胞煎
當歸五錢,川芎、炙甘草、茯苓各一錢,肉桂一錢或五至七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兼有寒氣且嘔吐,加入炒乾薑一錢;若血熱火氣大,去除肉桂,加入酒炒白芍一錢;若脈象虛弱、陰虛,加入熟地黃三錢;若有氣滯,加入香附一錢;若有腰痛,加入炒杜仲一錢。
四神散
當歸二錢,川芎、白芍(炒過)各一錢,炮薑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物煎
當歸、熟地黃各三錢,白芍(酒炒)二錢,川芎一錢,肉桂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若有胃寒噁心嘔吐,加入炮乾薑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