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2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7)

1. 產後發痙

產後發痙,陰血大虧也。其證則腰背反張,戴眼直視,或四肢強勁,身體抽搐。在傷寒雖有剛痙、柔痙之辨,總之無非血枯血燥之病,而實惟足太陽與少陰主之。蓋膀胱與腎為表裡,腎主精血,而太陽之脈絡於頭目項背,是以病痙。若其發痙之由,則凡如傷寒誤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陰,或潰瘍膿血大泄之後,乃有此證。故產後亦惟去血過多,或大汗大瀉而然,其為元氣虛極,血液枯敗也。

可知治宜察其陰陽,大補氣血,宜大補元煎,或十全大補湯(方見上惡露不止條中)。若認為風痰而用發散消導等劑,必死無疑矣。

大補元煎

人參(一二錢),山藥(炒,二錢),熟地黃(二三錢),杜仲(炒,一錢),當歸,枸杞(各二三錢),山茱萸,炙甘草(各一錢)

水煎,食前溫服。

元陽不足而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類;氣分偏虛者,加黃耆、白朮(胃口多滯者,不必用);血滯者去山茱萸,加川芎(一錢);滑泄者去當歸,加五味子、破故紙之類。

白話文:

產後發生痙攣,是因為體內陰血嚴重虧損。這種情況的症狀表現為腰背僵硬反折,眼睛向上直視,或者四肢僵硬,身體抽搐。在傷寒中雖然有剛痙、柔痙的區別,但總而言之都是因為血虛血燥所引起的疾病,而實際上主要和足太陽膀胱經和少陰腎經有關。因為膀胱經和腎經互為表裡,腎主管精血,而太陽經的脈絡分布在頭部、眼睛、後頸和背部,所以才會發生痙攣。至於發生痙攣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傷寒時誤用大量發汗導致體液流失,或過度使用瀉藥導致陰液耗損,或者潰瘍膿血大量流失之後,才會出現這種症狀。因此,產後發生痙攣也是因為失血過多,或者大量出汗、腹瀉所引起,根本原因是元氣極度虛弱,血液枯竭敗壞。

因此,治療上應該仔細分辨陰陽虛實,大補氣血,適合使用大補元煎,或者十全大補湯(藥方在前面講惡露不止的條文中)。如果誤認為是風邪或痰濕而使用發散、消導等藥物,肯定會導致死亡。

大補元煎

人參(3.8~7.5克),炒山藥(7.5克),熟地黃(7.5~11克),炒杜仲(3.8克),當歸,枸杞(各7.5~11克),山茱萸,炙甘草(各3.8克)

用水煎煮,飯前溫服。

如果元陽不足而怕冷明顯,可以加入附子、肉桂、炮姜等溫陽藥;如果氣虛明顯,可以加入黃耆、白朮(如果腸胃消化不好,就不必使用白朮);如果血瘀,可以去掉山茱萸,加入川芎(3.8克);如果容易滑泄,可以去掉當歸,加入五味子、破故紙等收澀止瀉藥。

2. 鬱冒

新產血虛多汗喜中風,故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三者雖不同而實相因。如新產胃虛不食,往往昏冒而神不清,或厥,是鬱冒也。宜白薇湯。鬱冒則多汗必致病痙,宜鉤藤湯。且多汗必液少而大便秘,至五七日、七八日之久,宜養榮血,腸自潤矣。宜蘇麻粥。

白薇湯

白薇,當歸(各三錢),人參(一錢五分),甘草(七分)

水煎服。

鉤藤湯

鉤藤鉤,茯神,當歸,人參(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桑寄生(五分)

水煎服。煩熱加石膏。

蘇麻粥

蘇子,麻子(各等分,去殼)

同搗爛,和水濾取汁,入粳米末少許,同煮作粥。

白話文:

產後因為失血導致身體虛弱、多汗,容易引起中風,所以會發生抽筋的現象;失血又加上流汗,身體會更虛寒,所以會導致鬱冒(類似昏厥)的情況;失血又導致體內津液不足、胃腸乾燥,所以大便會困難,這三種情況雖然不同,但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的。

像是產婦產後如果胃虛弱,吃不下東西,常常會出現昏沉、意識不清,甚至昏厥,這也是鬱冒的症狀。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白薇湯。

鬱冒常伴隨多汗,多汗又會導致抽筋,適合服用鉤藤湯。而且多汗會造成體液不足,導致便秘,如果持續五七天、七八天都便秘,就應該補養氣血,腸道自然就會潤滑了。這時適合食用蘇麻粥。

白薇湯

白薇、當歸(各三錢)、人參(一錢五分)、甘草(七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鉤藤湯

鉤藤、茯神、當歸、人參(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桑寄生(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感到煩躁發熱,可以加入石膏。

蘇麻粥

蘇子、麻子(各取等量,去掉外殼)

一起搗爛,加水過濾取汁,加入少許粳米粉,一起煮成粥食用。

3. 血暈

產後血暈由氣血暴虛,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甚者悶絕口噤,神昏氣冷,宜清魂散,或立應湯。若產兒下地時用荊芥穗(炒焦)為末,每服五分,童便調服可預防血暈之患。又用韭菜切細盛瓶中,以熱醋沃之,向產婦面熏之。若下血多而暈,但昏悶煩亂而已,當補血。

宜芎歸湯。若下血少而暈,乃惡露上搶於心,心下急滿,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當破血行血,宜奪命散。

清魂散

荊芥穗(五錢),川芎(二錢五分),人參,澤蘭葉(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為末,溫酒、熱湯各半鍾,調服二錢。

立應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五靈脂(半生半炒),川芎(各一錢)

水煎服。

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五錢)

水煎,連服數劑。(或加人參一錢更妙)

奪命散

沒藥,血竭各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童便好酒各半鍾,煎數沸調服。

白話文:

產後血暈是因為生產後氣血突然虛弱,導致血液隨著氣往上衝,擾亂心神,所以眼前會出現幻影,嚴重的話會悶絕昏倒、牙關緊閉、神志不清、身體冰冷。這時候適合使用清魂散或立應湯來治療。如果生產時,在嬰兒出生後立刻將炒焦的荊芥穗磨成粉,每次服用五分,用童子尿調服,可以預防產後血暈。另外,也可以將韭菜切碎放入瓶中,用熱醋澆淋,讓產婦吸聞其蒸氣。如果產後出血量多導致暈眩,只是感到昏悶煩躁,應該要補血,適合服用芎歸湯。如果產後出血量少卻發生暈眩,這是因為惡露衝上心臟,造成心下急滿、神志不清、牙關緊閉、不省人事,應該要破血行血,適合服用奪命散。

清魂散

荊芥穗(五錢)、川芎(二錢五分)、人參、澤蘭葉(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溫酒和熱湯各半杯調和,每次服用二錢。

立應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五靈脂(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川芎(各一錢)

用水煎服。

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五錢)

用水煎煮,連續服用數劑。(如果加入人參一錢效果更好)

奪命散

沒藥、血竭等量磨成粉

每次服用二錢,用童子尿和好酒各半杯,煎煮數次後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