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1)

1. 陰虛發熱

產後有陰虛發熱者,必素稟脾腎不足,及產後氣血俱虛,故多有之。其熱則倏忽往來,時作時止,或晝或夜進退無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無表證而脈見弦數,或浮弦豁大,或微細無力,其來也漸。非若他證之暴至者,是即陰虛之候。治當專補真陰,宜小營煎。

若陰虛兼火而微熱者,宜一陰煎。若陰虛火甚而大熱者,宜加減一陰煎。若陰虛火盛而多汗者,宜當歸六黃湯。若陰中陽虛火不歸源者,宜大營煎。若血虛陽不附陰,煩熱作渴者,宜人參當歸湯。若氣血俱虛,發熱煩躁,面赤作渴,宜八珍湯。

小營煎

當歸,白芍(酒炒),山藥(炒),枸杞(各二錢),熟地黃(二三錢),炙甘草(一錢)

水煎,食遠溫服。

營虛而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棗仁、茯神各二錢;營虛兼寒者,去白芍,加生薑;氣滯有痛者,加香附(制)一錢。

一陰煎

生地黃,熟地黃,白芍,麥冬(去心),丹參(各二錢)

牛膝(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火盛煩躁,加龜膠二三錢;氣虛加人參二錢;心虛不眠多汗者,加棗仁、當歸各一二錢;汗多煩躁,加五味子十粒;如見微火者,加女貞子一二錢;虛火上浮或吐血衄血,加澤瀉一二錢,茜根二錢,或加川續斷一錢。

加減一陰煎

生地黃,白芍,麥冬(去心,各二錢),熟地黃(三五錢),炙甘草(五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一錢)

水煎服。

躁煩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錢;小便熱澀者,加梔子一錢;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血燥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當歸六黃湯

當歸,黃耆(蜜炙,各二錢),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

水煎服。

大營煎

當歸(二三錢),熟地黃(三五錢),牛膝(一錢五分),枸杞,杜仲(炒,各二錢),炙甘草,肉桂(各一錢)

水煎溫服。

寒滯在經,氣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製附子一錢;帶濁腹痛,加破故紙(炒)一錢;脾虛加人參、白朮(蜜炙);中氣虛寒嘔惡,加乾薑(炒)一錢。

人參當歸湯

人參,當歸,生地黃,桂心,麥冬(去心),白芍(各等分),粳米(一合),竹葉(十片)

水煎去米,入藥五錢,棗二枚,煎服。

八珍湯

人參,白朮(蜜炙),茯苓,炙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各一錢)

上加薑、棗水煎服。

若熱甚脈微者,急加附子、肉桂。

白話文:

產後出現陰虛發熱的情況,通常是因為產婦本身體質就脾腎不足,加上產後氣血更加虛弱所導致。這種發熱的特點是忽冷忽熱、時好時壞,發熱的時間可能在白天或夜晚,沒有規律,並且可能伴隨精神疲倦、心悸恍惚等症狀。檢查時會發現沒有其他表證,但脈象呈現弦數(脈搏細而快),或浮弦豁大(脈搏浮而有力但鬆散),或微細無力等情況,而且發熱是逐漸出現,不像其他疾病突然發作,這就是陰虛發熱的表現。治療的重點在於滋補腎陰,可以使用小營煎。

如果陰虛同時伴有微熱,可以使用一陰煎;如果陰虛導致火氣旺盛,發高燒,可以使用加減一陰煎;如果陰虛火旺且多汗,可以使用當歸六黃湯;如果陰虛導致陽氣也虛弱,虛火無法歸於腎,可以使用大營煎;如果因為血虛導致陽氣無法附著於陰,而出現煩熱口渴,可以使用人參當歸湯;如果氣血都虛弱,出現發熱、煩躁、臉紅、口渴,可以使用八珍湯。

小營煎

藥材:當歸、酒炒白芍、炒山藥、枸杞(各8克)、熟地黃(8-12克)、炙甘草(4克)。

煎法:加水煎煮,等稍微冷卻後溫服。

其他情況:如果因為營血虛弱而出現驚恐、心悸、失眠、多汗等情況,可以加入酸棗仁、茯神各8克;如果營血虛弱同時有寒象,去掉白芍,加入生薑;如果氣滯導致疼痛,可以加入製香附4克。

一陰煎

藥材:生地黃、熟地黃、白芍、去心麥冬、丹參(各8克),牛膝(6克),甘草(4克)。

煎法:加水煎煮,溫服。

其他情況:如果火氣旺盛且煩躁,可以加入龜膠8-12克;如果氣虛,可以加入人參8克;如果心虛失眠多汗,可以加入酸棗仁、當歸各4-8克;如果汗多煩躁,可以加入五味子10粒;如果出現微熱,可以加入女貞子4-8克;如果虛火上浮或吐血、流鼻血,可以加入澤瀉4-8克,茜根8克,或加入川續斷4克。

加減一陰煎

藥材:生地黃、白芍、去心麥冬(各8克),熟地黃(12-20克),炙甘草(2-3克),知母、地骨皮(各4克)。

煎法:加水煎煮服用。

其他情況:如果煩躁發熱嚴重且便秘,可以加入石膏8克;如果小便時有熱感或澀痛,可以加入梔子4克;如果虛火上浮,可以加入澤瀉4-8克或黃芩4克;如果血燥血少,可以加入當歸4-8克。

當歸六黃湯

藥材:當歸、蜜炙黃耆(各8克),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各4克)。

煎法:加水煎煮服用。

大營煎

藥材:當歸(8-12克)、熟地黃(12-20克),牛膝(6克),枸杞、炒杜仲(各8克),炙甘草、肉桂(各4克)。

煎法:加水煎煮,溫服。

其他情況:如果寒氣阻滯經絡,導致氣血流通不暢,筋骨疼痛嚴重,必須加入製附子4克;如果白帶渾濁腹痛,可以加入炒破故紙4克;如果脾虛,可以加入人參、蜜炙白朮;如果中氣虛寒導致噁心嘔吐,可以加入炒乾薑4克。

人參當歸湯

藥材:人參、當歸、生地黃、桂心、去心麥冬、白芍(各等份),粳米(約100毫升),竹葉(10片)。

煎法:加水煎煮,去除米粒,加入藥液約20毫升,以及紅棗2枚,煎煮後服用。

八珍湯

藥材:人參、蜜炙白朮、茯苓、炙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各4克)。

煎法:加入薑、棗,加水煎煮服用。

其他情況:如果發熱嚴重且脈象微弱,必須緊急加入附子、肉桂。

2. 氣虛發熱

大凡元氣虛而發熱者,皆內真寒而外假熱也。但用六君子湯,或補中益氣湯加炮姜溫補脾氣,諸證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故新產陰血暴傷,陽無所附而外熱,宜四物湯加炮姜,補陰以配陽。若因誤服寒涼克伐之劑而外熱,此為寒氣格陽於外,宜四君子湯加炮薑、肉桂,如不應急加附子。若或肌膚髮熱,面目赤色,煩渴引飲,此血脫髮躁也。

宣當歸補血湯。若去血過多而發熱者,其證必煩渴短氣,頭痛眩暈,悶亂內熱,是亦陰虛之屬也,宜人參當歸湯(方見上陰虛發熱條中)。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蜜炙),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制,各一錢五分)

薑棗為引,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蜜炙),甘草(各一錢五分,炙),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加薑棗,水煎服。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白芍(二錢)

水煎服。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蜜炙),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薑棗為引,水煎服。

當歸補血湯

黃耆(蜜炙,一兩),當歸(三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一般來說,因為元氣虛弱而發熱的人,都是體內真寒,而表現出外在發熱的假象。這種情況,只要服用六君子湯,或是補中益氣湯,再加入炮薑來溫補脾氣,各種不適症狀自然就會消退。如果四肢冰冷,就要趕緊加上附子。所以,剛生產完的婦女,因為陰血突然受損,陽氣沒有依附的地方而導致外在發熱,應該服用四物湯,加入炮薑,用來補陰以配合陽氣。如果是因為誤服寒涼藥物,導致寒氣把陽氣逼到體外而發熱,這時應該服用四君子湯,加入炮薑、肉桂,如果效果不明顯,就要趕緊加上附子。如果出現皮膚發熱,臉色潮紅,口渴想喝水,這是血脫造成的躁熱。

應該服用當歸補血湯。如果因為失血過多而發熱,這種情況一定會感到煩躁口渴、呼吸短促、頭痛頭暈、胸悶煩亂、體內發熱,這也屬於陰虛的範疇,應該服用人參當歸湯(藥方在之前的陰虛發熱條文中有)。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用蜂蜜炙過)、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製過),各取一錢五分。

加入薑和棗當藥引,用水煎煮後服用。

補中益氣湯

人參、黃耆(用蜂蜜炙過)、白朮(用蜂蜜炙過)、甘草(用蜂蜜炙過),各取一錢五分,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取三分。

加入薑和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川芎一錢,白芍二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用蜂蜜炙過)、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加入薑和棗當藥引,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補血湯

黃耆(用蜂蜜炙過)一兩,當歸三錢。

用水一碗半煎煮成八分,在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