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20)
卷三 (20)
1. 外感發熱
五積散
當歸,麻黃(去節),蒼朮(泔制),陳皮(各一錢),厚朴(薑製),乾薑(炮),白芍,枳殼(麩炒,各八分),半夏(炮),白芷(各七分),桔梗,炙甘草,茯苓,肉桂,人參(各五分),川芎(四分),姜(三片),蔥白(三莖)
水煎服。
白話文:
外感發熱
使用五積散這個藥方:
取當歸、麻黃(去除莖節)、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陳皮各一錢,厚朴(用薑製過)、乾薑(炮製過)、白芍、枳殼(用麩皮炒過)各八分,半夏(炮製過)、白芷各七分,桔梗、炙甘草、茯苓、肉桂、人參各五分,川芎四分,生薑三片,蔥白三段。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2. 火證發熱
產後有火證發熱者,但外感之熱多在表,而火證之熱多在裡,此由調攝太過。或時令熱甚,或強飲酒,或誤服參朮薑桂,或過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氣太盛,或氣體本實而過於動作。凡屬太過皆能生火,火盛於內多見潮熱、內熱、煩渴、喜冷,或頭痛、多汗、便實、尿赤及血熱妄行,但無表證。脈見緩滑不緊而發熱者,便是火證。
宜清化飲、保陰煎。若元氣不虛,或火之甚而勢之急者,宜抽薪飲、徙薪飲。
清化飲
白芍,麥冬(去心,各二錢),丹皮,茯苓,黃芩,生地黃(各二三錢),石斛(一錢)
水煎,溫服。
骨蒸多汗加地骨皮一錢五分;熱甚而渴,或頭痛加石膏一錢;下熱便澀加木通一錢,或加黃柏、梔子;如兼外邪發熱加柴胡一錢。
保陰煎
生地黃,熟地黃,白芍(各二錢),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水煎溫服。
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加山梔仁(炒)一錢;夜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五分,肺熱多汗,加麥冬(去心)、棗仁;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血虛血滯,筋骨腫痛,加當歸二錢;肢節筋骨疼痛,或腫者,加秦艽、丹皮各一錢。
抽薪飲
黃芩,石斛,木通,梔子(炒),黃柏(各一錢),枳殼(麩炒),澤瀉(各一錢五分),甘草(三分細末)
水煎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
熱在經絡肌膚者,加連翹、天花粉以解之。熱在血分小腸者,加槐蕊、黃連以清之。熱在陽明頭面或躁煩便實者,加石膏以降之。熱在下焦小水痛澀者,加車前草、龍膽以利之。熱在陰分津液不足者,加麥冬、生地黃、白芍以滋之。熱在腸胃實結者,加大黃,芒硝以通之。
徙薪飲
陳皮(八分),黃芩(二錢),麥冬(去心),白芍,黃柏,茯苓,丹皮(各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多鬱氣逆傷,肝脅痛或動血,加梔子、青皮。
白話文:
[火證發熱]
產後如果出現火證導致的發熱,通常與外感引起的發熱不同。外感的發熱多發生在體表,而火證發熱則多在體內。這通常是因為產後調養過度所致,例如:天氣太熱、過度飲酒、誤服人參、白朮、薑、桂等溫補藥材、過度使用炭火取暖、房間門窗緊閉不通風導致空氣悶熱、或者本身體質就比較壯實卻又過度活動。總之,凡是「過度」都容易產生火氣。火氣旺盛在體內,常見的症狀有潮熱、內熱、口渴、喜歡喝冷飲、或者頭痛、多汗、大便乾硬、小便赤黃,甚至有血熱妄行的情況,但通常沒有外感表證。如果脈象呈現緩慢滑利但不緊繃,並伴隨發熱,那多半是火證。
治療上,適合使用清化飲或保陰煎。如果產婦本身元氣不虛,或是火氣非常旺盛且病情緊急,則適合使用抽薪飲或徙薪飲。
清化飲
藥材組成:白芍、麥冬(去心)各6克,丹皮、茯苓、黃芩、生地黃各6-9克,石斛3克。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
針對不同症狀可加減藥物:骨蒸(感覺骨頭裡有熱)多汗,加入地骨皮4.5克;熱勢嚴重且口渴或頭痛,加入石膏3克;下焦有熱導致小便不暢,加入木通3克,或黃柏、梔子;如果同時有外感發熱,加入柴胡3克。
保陰煎
藥材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白芍各6克,山藥、川續斷、黃芩、黃柏各4.5克,甘草3克。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
針對不同症狀可加減藥物:小便多而熱,或同時有情緒激動導致出血,加入炒山梔仁3克;夜間發熱或身體發熱,加入地骨皮4.5克;肺熱多汗,加入麥冬(去心)、棗仁;血熱嚴重,加入黃連3克;血虛血瘀,筋骨腫痛,加入當歸6克;關節筋骨疼痛或腫脹,加入秦艽、丹皮各3克。
抽薪飲
藥材組成:黃芩、石斛、木通、炒梔子、黃柏各3克,炒枳殼、澤瀉各4.5克,甘草(研成細末)1克。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如果內熱嚴重,冷服效果更好。
針對不同部位的熱證可加減藥物:熱在經絡肌膚,加入連翹、天花粉以疏散;熱在血分小腸,加入槐蕊、黃連以清熱;熱在陽明經(頭面部或煩躁便秘),加入石膏以降火;熱在下焦導致小便疼痛不暢,加入車前草、龍膽草以利尿;熱在陰分導致津液不足,加入麥冬、生地黃、白芍以滋陰;熱在腸胃導致大便乾結,加大黃、芒硝以通便。
徙薪飲
藥材組成:陳皮2.4克,黃芩6克,麥冬(去心)、白芍、黃柏、茯苓、丹皮各4.5克。
用法:用水煎煮,溫服。
針對不同症狀可加減藥物:如果因肝氣鬱結導致氣逆、胸脅疼痛或出血,加入梔子、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