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血塊作痛

產後血塊作痛,多由產母難產過勞而成。或調護失宜,或寒邪凝滯,以致血停作痛。古法每用蘇木、三稜、莪朮以迅攻之。時醫多用歸尾、紅花以急行之,或延胡、牛膝以大破之。他如用山楂、砂糖以消塊,姜椒、艾酒以定痛,亦非良劑。至於治氣脹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厚朴以順之,又有用青皮、蘇子以下氣定喘,芩連、梔柏以退熱除煩。彼夫血枯便閉以承氣湯下而愈。

厥汗多,小便澀以五苓散通之而愈秘。此皆重虛,產母非徒無益,反致變證百出。蓋產後血塊固宜消,新血亦宜生。必須行中帶補,化中又生,可稱善治。若生化湯能使血塊消而痛止,神清而氣復,產後之至寶也。凡產兒下地,未進飲食之先,即服一劑後,再連服二劑,可保產後一切危證。

生化湯

當歸(八錢),川芎(三錢),炙甘草(五分),炮姜(五分,夏用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搗)

水煎,入陳酒六七匙沖服。渣另用器儲,候三劑頭煎服完,將三渣作一劑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因為生產困難、過度勞累,或是產後調養不當,又或是受到寒氣影響導致血瘀凝滯,就會產生血塊疼痛。古時候的醫家常常使用蘇木、三稜、莪朮這些藥材來快速地攻破血塊。現在的醫生大多使用當歸尾、紅花來快速活血,或是用延胡索、牛膝來大力破除血塊。其他像是用山楂、砂糖來消散血塊,或是用薑、花椒、艾草酒來止痛,效果都不是很好。至於治療因為氣滯造成的腹脹,用烏藥、香附來順氣,或用枳殼、厚朴來通暢氣機,也有人用青皮、蘇子來降氣平喘,或用黃芩、黃連、梔子、黃柏來退熱除煩。如果遇到產後血枯便秘,用承氣湯來通便就會好轉。

產後虛弱又加上盜汗多,小便不順暢用五苓散來通利小便就會改善。這些都是因為產後體虛造成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攻破血塊,對於產婦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產生許多變症。產後血塊固然應該消除,但是新的血液也要同時生成。必須要能夠在活血化瘀的同時又能夠補養身體,這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如果生化湯能夠使血塊消除、疼痛停止、精神清爽、氣力恢復,這就是產後最重要的方劑。凡是新生兒一出生,在還沒進食之前,就先服用一劑生化湯,之後再連續服用兩劑,就可以確保產後一切危險的狀況都得以避免。

生化湯

當歸(八錢),川芎(三錢),炙甘草(五分),炮薑(五分,夏天用四分),桃仁(十粒,去皮尖搗碎)

用水煎煮,加入陳酒六七湯匙沖服。藥渣另外用容器裝起來,等三劑頭煎都服用完後,再把三份藥渣合併煎煮成一劑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