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5)

1. 兒枕痛

胎側有成塊,名曰兒枕子。欲生時枕破血下,若敗血不下,則成塊作痛不可忍。宜服生化湯或三聖散。

生化湯

當歸(五分),川芎(一錢),甘草(蜜炙,五分),炮姜(五分),夏月(三分),桃仁(七粒,去皮尖杵)

水煎,入陳酒三五匙,溫服。

三聖散

當歸(一兩),延胡索,桂心(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童便或熱酒調下。

白話文:

懷孕時,胎兒旁邊如果形成硬塊,就叫做「兒枕子」。快要生產的時候,這個硬塊會破裂出血。如果破裂後,瘀血沒有順利排出,就會形成硬塊,造成劇烈疼痛,令人難以忍受。應該服用生化湯或三聖散來治療。

生化湯

當歸(五分),川芎(一錢),甘草(用蜂蜜炙烤過,五分),炮薑(五分),夏天服用(三分),桃仁(七粒,去除外皮和尖端後搗碎)

用水煎煮,加入三到五湯匙的陳年酒,溫熱服用。

三聖散

當歸(一兩),延胡索,桂心(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童子尿或熱酒調和後服用。

2. 惡露不下

產後惡露不下,腹痛連腰,往來寒熱,此因腹有宿冷,或感新寒,以致敗血壅滯不行。惟生化湯(方見上兒枕痛)最妙,佛手散(方見前難產)亦可。若惡露淋瀝不絕,因腹中惡血未盡也。治宜仿此。

白話文:

產後惡露排不出來,腹痛牽連到腰部,忽冷忽熱,這是因為腹部有舊有的寒氣,或是感受到新的寒氣,導致壞血阻塞不通。這種情況,用生化湯(藥方見上一篇兒枕痛)效果最好,佛手散(藥方見前一篇難產)也可以。如果惡露滴滴答答流個不停,是因為腹中的壞血還沒排乾淨。治療方法可以參考上面提到的方法。

3. 保產下

4. 產後總論

產後血氣大虛,理宜峻補。但惡露未盡,峻補須防壅滯。血能化又能生,攻塊無損原氣,行中帶補,方謂萬全無弊。世以四物湯理產後誤人多矣。蓋地黃性寒,白芍酸斂故也,惟生化湯用之最當。夫產後血塊宜消,新血宜生,若專消則新血不生,專補則瘀血益滯。歷考本草川芎、當歸、桃仁三味善去惡血,驟生新血。

佐以炮薑、甘草引入肺肝,生血理氣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產後之至寶也。因名曰生化湯。凡病皆起於氣血之虛,脾胃之弱,而產後則氣血之衰,脾胃之弱為尤甚也。是以丹溪立論必當大補氣血以為先,雖兼他證,以末治之,誠至論也。若能擴充其意,用藥施治,則治產可以無大過矣。

蓋產後憂驚勞倦,血氣暴虛諸證乘虛而入,或有氣無專耗散,或有食勿專消導。熱忌芩連,寒忌桂附。寒則血塊凝滯,熱則新血崩流。若中虛外感見三陽表證之多,似可汗也,產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見三陰里證之多,似宜下也,產後而用大黃則重亡其陰。耳聾脅痛乃肝腎虛虧,惡血之停,休用柴胡。

譫語汗出乃元氣虛弱,似邪之證,毋用枳實。厥有陽氣之衰,難分寒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痹因陰血之虧,無論剛柔,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他如乍寒乍熱,發作有期,證似瘧也,若作瘧治則遷延難愈。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若以邪治則危亡。立見去血多而大便燥結,蓯蓉加於生化,非潤燥承氣之能通。

出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倍用,參耆、茯苓必生液助津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能救產後之危,長生活命屢用可調絕谷之證。崩漏脫肛多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湯堪用。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風人參生化湯宜服。若子宮入風而痛甚,宜用羌活養榮湯。玉門寒冷而不閉,洗用蛇床、吳萸、硫黃。

怔忡驚悸,生化遠志安神之品;語言恍惚,安神丸助血歸脾。因氣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因食而吞酸呃逆,六君加神麯、麥芽為良。蘇木、三稜善能破血;青皮、枳殼最消脹滿。一應耗血散氣之劑,發汗吐下之方,只可施於壯實,豈可用於產虛。大抵新產之後,先問惡露如何?塊痛未除,未可遽加耆朮。

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至於亡陽脫汗,氣虛喘促,頻服生化人參,是用權也。又以陰亡,大熱血崩厥暈,速服生化原方以救急也。王太僕曰:治下補下制以緩急。緩則路遠而力微,急則味厚而力重。故治產當導丹溪而固本服藥宜效。太僕以加頻此,雖未盡產中之詳,不失乎產後之旨。

(按:此謂氣血隨胎而去,必屬大虛。故無論諸證,皆當以大補為先,其他皆屬可緩。言雖近理而未免言之過也。故產後氣血俱去,誠多虛證。然有虛者,有不虛者,有全實者。凡此三者,但當隨證、隨人辨其實,以分治之。不得執有成心,概行大補。以致助邪,此辨之不可不真也)。

白話文:

產後婦女氣血大虛,按道理應該要用強力的補藥來補養。但如果惡露還沒排乾淨,就用強補藥,反而可能造成阻塞不通。血既能消耗也能再生,所以清除血塊並不會損害原本的元氣,在活血的同時兼顧補養,才是最穩妥的方法。

現在很多人用四物湯來調理產後,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熟地黃性寒,白芍藥性酸澀,都有收斂的作用。只有生化湯的用法才是最恰當的。產後應該將體內的血塊清除,同時生成新的血液,如果只是一味地清除血塊,新血就無法生成;而只是一味地補養,瘀血就會更加阻塞不通。經過研究,川芎、當歸、桃仁這三味藥,能夠有效清除惡血,同時促進新血的生成。

再配合炮薑和甘草,將藥效引導到肺和肝臟,這樣既能補血理氣,又能在活血的同時補養身體,這是產後調理的至寶。所以將這個方子命名為「生化湯」。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氣血虛弱和脾胃虛弱引起的,而產後氣血的衰弱和脾胃的虛弱更是嚴重。因此,朱丹溪主張應該先大力補養氣血,就算同時有其他症狀,也把它當成次要的來處理,這才是最正確的觀點。如果能擴大這個觀點,靈活運用藥物,那麼治療產後病症就不會有太大的過失了。

產後婦女容易因為憂慮、驚嚇、勞累等原因導致氣血大虛,各種病症也會趁虛而入。有些是因為氣散耗,有些是因為飲食無法消化。治療時,如果是熱症,就要避免使用黃芩、黃連等寒涼藥物;如果是寒症,就要避免使用肉桂、附子等溫熱藥物。寒症會導致血塊凝結,熱症會導致新血崩漏。如果產後出現類似外感風寒的三陽表證,雖然好像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但產後用麻黃會嚴重耗損陽氣。如果出現類似三陰里證的症狀,雖然好像可以用瀉下的方式治療,但產後用大黃會嚴重損傷陰液。耳鳴、脅肋疼痛多半是肝腎虛虧、惡血停滯引起的,不應該使用柴胡。

胡言亂語、汗出不止是因為元氣虛弱,看起來像是邪氣作祟,不要使用枳實。四肢冰冷是陽氣衰退的表現,難以分辨是寒症還是熱症,只有用大補才能恢復陽氣。肢體麻木是陰血虧虛引起的,無論症狀是強是弱,只有滋養陰血才能舒筋活絡。另外,產後如果出現時冷時熱、發作有規律,症狀類似瘧疾,如果當作瘧疾來治療,反而會延誤病情。神志不清、言語混亂,看起來像是邪氣入侵,如果當作邪氣來治療,會有生命危險。產後失血過多,導致大便乾燥,可以在生化湯中加入肉蓯蓉來潤腸通便,而不是使用承氣湯。

產後出汗過多,小便短少澀痛,應該加倍使用六君子湯,並且加入人參、黃耆、茯苓等藥物來生津止渴。頻繁服用加人參的生化湯可以挽救產後危急的狀況,長期使用可以調理因絕食而導致的各種症狀。產後子宮脫垂、肛門脫垂多半是中氣下陷引起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產後牙關緊閉、四肢抽搐是因為血燥引起的,類似中風,應該服用加人參的生化湯。如果子宮受寒而疼痛劇烈,可以使用羌活養榮湯。如果陰道寒冷而不緊閉,可以用蛇床子、吳茱萸、硫磺煎水清洗。

產後心悸、驚慌,可以使用生化湯配合遠志等安神藥物;言語不清,可以使用安神丸來幫助血液回歸脾臟。如果因為氣滯而感到胸悶煩躁,可以在生化湯中加入木香;如果因為飲食不消化而感到吞酸、呃逆,可以使用六君子湯配合神曲、麥芽。蘇木、三稜可以有效破除血瘀,青皮、枳殼可以有效消除脹滿。所有耗血散氣的藥物,以及發汗、催吐、瀉下的藥方,只能用於體質強壯的人,不應該用於體虛的產婦。總的來說,產後首先要了解惡露的情況,如果還有血塊和疼痛,就不能立刻使用黃耆、白朮等補藥。

如果腹痛停止,就可以放心地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出現亡陽、虛脫、氣喘等症狀,應該頻繁服用加人參的生化湯。如果出現陰液虧虛、大熱、血崩、昏厥等情況,要立即服用生化湯原方來救急。王太僕說,治療疾病要根據情況的緩急來決定用藥的力度。如果情況不緊急,可以用藥性平和的藥物,慢慢調理;如果情況緊急,就要用藥力強勁的藥物,迅速見效。所以治療產後病症,要遵從朱丹溪的觀點,以固本為要,用藥要有效。王太僕強調要增加用藥的頻率,雖然沒有完全闡述產後調理的細節,但抓住了產後調理的要點。

(編者按:這裡說的是產婦氣血隨著胎兒娩出而大量虧虛,所以無論出現什麼症狀,都應該以大補氣血為先,其他的症狀可以暫緩處理。這個觀點雖然接近道理,但是未免有些過於絕對。因為產後氣血的確虧虛,但確實有很多虛證,也有不虛的,甚至有實證。遇到這三種情況,應該根據具體症狀和個人體質來辨證施治,不能固執己見,一概而論地使用大補之藥,以免助長邪氣。所以這個觀點要仔細辨別,才能正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