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2)

1. 乳出

產後乳自出,乃陽明胃氣之不固,當分有火無火而治之。若無火而泄不止,由氣虛也。宜八珍湯(方見前滑胎條中)、十全大補湯(方見前產門不閉條中)。若陽明血熱而溢者,宜保陰煎,或四君子湯加梔子。若肝經怒火上衝,乳脹而溢者,宜加減一陰煎。若乳多脹痛而溢者,宜溫帛熨而散之。

若未產而乳自出者,以胎元薄弱,滋溉不全而溢也,謂之乳泣,生子多不育。

保陰煎

生地黃,熟地黃,白芍(各二錢),山藥(薑汁炒),川續斷,黃芩,黃柏(各一錢五分),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如小水多熱,或兼怒火動血者,加梔子(炒黑)一錢。夜熱身熱,加地骨皮一錢五分。肺熱多汗,加麥冬(去心)、酸棗仁各一錢。血熱甚者,加黃連一錢五分。血虛血滯筋骨疼痛,加當歸二三錢。氣滯而痛,去熟地黃,加陳皮、青皮、丹皮、香附之類。血脫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一錢或烏梅一個。

少壯強盛者,不必用熟地黃、山藥。肢節筋骨疼痛,或腫脹者,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錢。

加減一陰煎

生地黃,白芍,麥冬(去心,各二錢),熟地黃(三五錢),炙甘草(五七分),知母,地骨皮(各二錢)

水煎溫服。如躁煩熱甚便結者,加石膏二錢;小兒熱澀者,加梔子一二錢;火浮於上者,加澤瀉一二錢,或黃芩一錢;血躁血少者,加當歸一二錢。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蜜炙),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姜(三片),棗(二枚)

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乳汁自行流出,是因為陽明胃氣不夠穩固,治療時要分辨是有火氣還是沒火氣。如果沒有火氣而乳汁仍流不停,這是因為氣虛的緣故。應該服用八珍湯(方子在之前的安胎條目中)或十全大補湯(方子在之前產門不閉的條目中)。如果因為陽明經血熱而乳汁溢出,應該服用保陰煎,或者四君子湯加上梔子。如果是因為肝經怒火上衝,導致乳房脹痛且乳汁溢出,應該服用加減一陰煎。如果乳汁過多且脹痛溢出,可以用溫熱的布敷在乳房上來幫助散開。

如果是還沒生產乳汁就自行流出,是因為胎元虛弱,沒有充分滋養而導致乳汁溢出,這種情況稱為乳泣,通常生下來的小孩比較不容易養大。

保陰煎

生地黃、熟地黃、白芍(各八克),山藥(用薑汁炒過)、川續斷、黃芩、黃柏(各六克),生甘草(四克)。

用水兩碗煎成七分,在飯後溫服。

如果小便次數多且感到發熱,或者兼有怒火導致出血的情況,可以加炒黑的梔子四克。如果夜間發熱或者身體發熱,可以加地骨皮六克。如果肺熱多汗,可以加麥冬(去心)、酸棗仁各四克。如果血熱嚴重,可以加黃連六克。如果血虛、血滯導致筋骨疼痛,可以加當歸八到十二克。如果氣滯疼痛,去掉熟地黃,加入陳皮、青皮、丹皮、香附之類的藥材。如果血脫、血滑或者便血久久不止,可以加地榆四克或烏梅一個。

年輕力壯的人,不需要使用熟地黃、山藥。如果肢體關節筋骨疼痛或腫脹,可以加秦艽、丹皮各四到八克。

加減一陰煎

生地黃、白芍、麥冬(去心,各八克),熟地黃(十二到二十克),炙甘草(二到三克),知母、地骨皮(各八克)。

用水煎煮後溫服。如果煩躁發熱嚴重、便秘,可以加石膏八克;如果小孩發熱、小便不順暢,可以加梔子四到八克;如果火氣浮於上,可以加澤瀉四到八克,或黃芩四克;如果血躁、血少,可以加當歸四到八克。

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用蜂蜜炙過)、茯苓(各八克),炙甘草(四克),生薑(三片),紅棗(兩枚)。

用水煎煮後服用。

2. 吹乳

產後乳兒,乳為兒口氣所吹,致令乳汁不通,壅結腫痛,不急治之,多成癰腫。急服栝蔞散,外以南星研末,溫水調敷,更以手揉散之。若腫痛勢甚者,惟金貝煎最妙。

栝蔞散

栝蔞(一個),乳香(去油,二錢)

酒煎服。

金貝煎

金銀花,貝母(去心),蒲公英,夏枯草(各三錢),紅藤(七八錢),連翹(一兩或五七錢)

酒二碗,煎一碗服,服後暖臥片時。

如火盛煩渴乳腫者,加天花粉二三錢。

白話文:

產婦在生產後哺乳期間,如果乳汁因為嬰兒吸吮時的氣息吹拂,導致乳汁不通暢,淤積腫脹疼痛,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會變成乳房膿腫。要趕緊服用栝蔞散,外敷南星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和後塗抹在患處,再用手輕輕揉開淤積。如果腫痛情況嚴重,服用金貝煎效果最好。

栝蔞散的配方是:栝蔞一個,乳香(去除油脂)二錢。用酒煎煮後服用。

金貝煎的配方是:金銀花、貝母(去除內心)、蒲公英、夏枯草(各三錢),紅藤(七八錢),連翹(一兩或五七錢)。用兩碗酒煎煮成一碗服用,服藥後要蓋著被子暖和地休息一會兒。

如果身體發熱口渴,乳房腫脹明顯,可以加入天花粉二三錢。

3. 妬乳

產後無兒飲乳,或乳多兒小未能飲盡,余乳蓄結作脹。或婦人血氣方盛,乳房作脹,以致腫痛憎寒壯熱,不吮通之,必致成癰。用陳皮一兩,甘草一錢,水煎服。若腫結不消,欲回乳者,用麥芽二三兩(炒熟),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沒有餵奶,或者奶水很多但嬰兒太小喝不完,多餘的奶水就會積聚堵塞導致乳房脹痛。又或者婦女血氣旺盛,乳房也會脹痛,甚至腫痛、發冷發熱,如果不及時讓嬰兒吸吮疏通,很可能會形成乳癰(乳房膿腫)。可以服用陳皮一兩、甘草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腫塊不消散,想要退奶的話,可以使用炒過的麥芽二到三兩,加水煎煮後服用。

4. 乳癰

乳癰屬膽胃二腑熱毒氣血壅滯,故初起腫痛發於肌表,肉色焮赤。其人表熱,或憎寒壯熱,頭痛煩渴,宜栝蔞必效散。若初起結塊,宜澤蘭湯。外用活鯽魚一尾搗爛,和臘月飴糖糟一小團研細調敷,腫消即下。如未消再敷。一法以遠志去心取肉,米泔浸炒為末,每服三錢,酒一鍾澄清飲之。渣敷患處。若膿出寒熱如瘧,宜解毒散。若膿出虛弱,宜參耆銀花湯。

栝蔞必效散

栝蔞(一個搗爛),金銀花,當歸,生甘草(各五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錢)

水煎服。(一方有白芷、青皮各一錢)

澤蘭湯

澤蘭(一兩),青皮(三錢),白芨(五錢),枸橘葉(三十片)

水煎,入酒半鍾服。

解毒湯

人參,白朮(蜜炙),生地黃(各二錢),黃耆,銀花,茯苓(各一錢),連翹(去心,四分),青皮(三分),白芷(五分),烏梅(一枚),大棗(一枚)

水煎服。

參耆銀花湯

人參,黃耆,白朮(蜜炙),熟地黃(各二錢),銀花,當歸(各三錢),茯苓,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

水煎服。

白話文:

乳癰這種病是因為膽和胃的熱毒,以及氣血阻塞所引起的,所以剛開始發病時會腫脹疼痛,出現在皮膚表面,而且皮膚會呈現紅腫發熱的樣子。患者可能會有發熱的症狀,或者有發冷發熱的感覺,頭痛、煩躁口渴,這時應該使用栝蔞必效散來治療,應該會有效。如果剛開始只是結成硬塊,應該使用澤蘭湯。外敷可以用活鯽魚一條搗爛,和一小團臘月製成的麥芽糖混合研磨均勻後敷在患處,腫脹消退就會好,如果還沒消退就再敷一次。另一個方法是將遠志去除中心後取肉,用洗米水浸泡後炒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澄清的酒送服。藥渣則敷在患處。如果膿排出後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發冷發熱,應該使用解毒散來治療。如果膿排出後身體虛弱,應該使用參耆銀花湯。

栝蔞必效散

栝蔞(一個搗爛)、金銀花、當歸、生甘草(各五錢)、乳香(去除油脂)、沒藥(去除油脂,各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個配方有加入白芷、青皮各一錢)

澤蘭湯

澤蘭(一兩)、青皮(三錢)、白芨(五錢)、枸橘葉(三十片)

用水煎煮,加入半杯酒後服用。

解毒湯

人參、白朮(用蜂蜜炒過)、生地黃(各二錢)、黃耆、銀花、茯苓(各一錢)、連翹(去除中心,四分)、青皮(三分)、白芷(五分)、烏梅(一枚)、大棗(一枚)

用水煎煮後服用。

參耆銀花湯

人參、黃耆、白朮(用蜂蜜炒過)、熟地黃(各二錢)、銀花、當歸(各三錢)、茯苓、川芎(各八分)、甘草(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