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女科證治》~ 卷二 (39)
卷二 (39)
1. 妊娠腳痛
妊娠腳痛,此下元氣血虛弱又兼風邪,治宜行氣行血,宜烏藥順氣湯。
烏藥順氣湯
烏藥(炒),殭蠶(炒),川芎,白芷,陳皮,枳殼(麩炒,各八分),乾薑,甘草(各五分),麻黃(去節、淨,四分),姜(三片),蔥白(一莖)
水煎,去沫,溫服。
白話文:
懷孕期間腳痛,是因為下焦的元氣和氣血虛弱,又同時受到風邪侵襲。治療上應該要疏通氣血,適合使用烏藥順氣湯。
烏藥順氣湯
烏藥(炒過)、殭蠶(炒過)、川芎、白芷、陳皮、枳殼(用麩炒過,各八分),乾薑、甘草(各五分),麻黃(去除節、乾淨的,四分),生薑(三片),蔥白(一根)。
用水煎煮,去除浮沫,溫熱服用。
2. 妊娠癱瘓
妊娠手足不能舉動,乃痰閉氣血也,宜烏藥順氣湯(方見上腳痛條中)。
白話文:
婦女懷孕期間手腳不能活動,是因為痰阻礙了氣血運行所導致的,應該服用烏藥順氣湯來疏通氣機。(此方劑的詳細內容,可參考先前「腳痛」條目的說明。)
3. 妊娠遍身痠懶
妊娠遍身痠懶,面色青黃,不思飲食,精神困倦,形容枯槁。此血少無以養胎也,宜四物湯。
四物湯
熟地黃,當歸,白芍(炒,各二錢),川芎(一錢)
水煎服。春加川芎,夏加白芍,秋加熟地黃,冬加當歸各一錢。
白話文:
懷孕期間全身痠痛無力,臉色呈現青黃,沒有食慾,精神困倦,身體消瘦。這是因為血虛不足,無法滋養胎兒,應該服用四物湯來調理。
四物湯的組成是:熟地黃、當歸、炒白芍(各二錢)、川芎(一錢),用水煎服。春天時,可以額外加入川芎一錢,夏天時可以額外加入白芍一錢,秋天時可以額外加入熟地黃一錢,冬天時可以額外加入當歸一錢。
4. 妊娠遍身瘙癢
妊娠遍身瘙癢,名為風痹,此皮中有風也。不必服藥,宜用樟腦調燒酒擦之。
白話文:
懷孕期間全身皮膚搔癢,這情況稱為「風痹」,是因為皮膚裡面有風邪的關係。不需要吃藥,可以用樟腦調和燒酒來擦拭患處。
5. 火熱侵胎
妊娠病熱熏灼,其胎煩躁不安,宜十聖散。若發斑變黑,小便如血,胎動不安,氣急欲絕,宜青黛豆豉湯。若遇內外熱侵胎,宜伏龍肝散,護胎法。
十聖散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蜜炙),熟地黃,砂仁(各五分),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炒,各一錢),川續斷(八分)
水煎服。
青黛豆豉湯
青黛(五分),山梔仁(炒),黃芩,升麻(各七分),生地黃(一錢),豆豉(二十四粒),石膏(八分),杏仁(五粒,去皮尖、杵),蔥白(三莖)
水煎服。(一方無石膏、豆豉、地黃)
伏龍肝散
伏龍肝研末和井底泥,調敷肚上,以保其胎。
護胎法
白藥子不拘多少,雞子清調塗臍下,用棉紙蓋之,干則以水潤之。
白話文:
懷孕期間,如果因為熱邪侵入導致胎兒煩躁不安,可以服用十聖散。如果出現發斑變黑,小便像血,胎動不穩,呼吸急促快要斷氣的狀況,應該服用青黛豆豉湯。如果遇到內外熱邪一起侵犯胎兒,應該使用伏龍肝散來保護胎兒。
十聖散
人參、蜜炙黃耆、蜜炙白朮、熟地黃、砂仁(各2.5克),炙甘草、當歸、川芎、炒白芍(各5克),川續斷(4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青黛豆豉湯
青黛(2.5克),炒山梔仁、黃芩、升麻(各3.5克),生地黃(5克),豆豉(24粒),石膏(4克),去皮尖、搗碎的杏仁(5粒),蔥白(3根)
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種配方沒有石膏、豆豉、生地黃)
伏龍肝散
將伏龍肝研磨成粉末,和井底泥混合,調成糊狀敷在肚子上,用以保護胎兒。
護胎法
取適量的白藥子,用雞蛋清調成糊狀,塗在肚臍下方,用棉紙蓋住,如果乾燥就用水潤濕。
6. 房勞傷胎
妊娩內傷勞役,以致小腹常墜,甚則子宮墜出者。元氣不固而下陷也,宜補中益氣湯(方見前子氣條中)。若因房勞不謹者,宜八珍湯(方見前子暈條中)加黃耆(酒炒)二錢、防風、升麻(炒,各五分)
白話文:
懷孕期間因為內傷或過度勞累,導致小腹常常有下墜感,嚴重的話甚至子宮會脫垂出來。這是因為元氣不足、無法固攝而下陷的緣故,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藥方在之前的「子氣」條目中有提到)。如果是因為房事不節制所引起的,則應該服用八珍湯(藥方在之前的「子暈」條目中有提到),並額外加入酒炒黃耆二錢、防風和炒升麻各五分。
7. 跌撲傷胎
妊娠跌撲閃挫,以致胎動不安,宜膠艾丸。若頓僕胎動,腹痛下血,宜良方膠艾湯。未應,用八珍湯(方見前子暈條中)加阿膠、艾葉各一錢。若頓僕閃挫,腰痛短氣,胎上衝心,宜阿膠散,未應,煎送知母丸。若頓僕胎傷、下血、腹痛,宜佛手散,未應,用八珍湯(方見前子暈條中)送知母丸。
若從高墜下,或為重物所壓,觸動胎氣,腹痛下血,宜益母地黃湯,阿膠散加川芎一錢。若從高墜下,胎動下血,腹痛不可忍,宜救急散或獨聖散,甚則佛手散。若觸損胎氣,胞宮受傷而血下者,宜阿膠散,良方膠艾湯。
膠艾丸
川芎,當歸,白芍(炒),熟地黃,甘草(炙),阿膠(炒珠),艾葉(各一錢),姜(三片),棗(二枚)
水煎服。
良方膠艾湯
阿膠(炒,一兩),艾葉(一錢)
水五鍾,煎至三鍾,每服一鍾,一日服盡。
阿膠散
熟地黃(二錢),白芍(酒炒),當歸,阿膠(炒珠),艾葉,黃耆(蜜炙),炙甘草(各一錢),姜(三片),棗(一枚)
水煎服。如腹痛下血加川芎一錢。
知母丸
知母(炒為末)蜜丸梧子大,阿膠散煎湯送下百丸。
佛手散
當歸(六錢),川芎(四錢)
水煎,入熱酒少許和服。
益母地黃湯
生地黃,益母草(各二錢),當歸,黃耆(蜜炙,各一錢),姜(三片)
水煎服。
救急散
川芎(研末,一兩),每取二錢,酒調下,日二三服。(生胎即安,死胎即下)
獨聖湯
縮砂仁(和殼炒)研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少傾覺腹內極熱,胎已安矣。若入酒(少許)調服更妙。如未應,須再服。
白話文:
懷孕期間跌倒、摔跤或扭傷,導致胎動不安,適合服用膠艾丸。如果突然跌倒導致胎動、腹痛和出血,適合服用良方膠艾湯。如果效果不佳,使用八珍湯(配方見前文子暈條)加上阿膠、艾葉各一錢。若是突然跌倒扭傷,出現腰痛、呼吸急促、胎兒向上衝到心口的狀況,適合服用阿膠散,若無效,再搭配知母丸服用。如果突然跌倒造成胎兒受傷,出現出血和腹痛,適合服用佛手散,若無效,用八珍湯(配方見前文子暈條)搭配知母丸服用。
若從高處摔下,或被重物壓到,影響胎氣,出現腹痛和出血,適合服用益母地黃湯,或阿膠散加上川芎一錢。若是從高處摔下,出現胎動、出血和劇烈腹痛,適合服用救急散或獨聖散,情況嚴重者則服用佛手散。如果因碰撞損傷胎氣,造成胞宮受損而出血,適合服用阿膠散或良方膠艾湯。
膠艾丸
包含川芎、當歸、炒過的白芍、熟地黃、炙甘草、炒珠狀阿膠、艾葉各一錢,加上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後服用。
良方膠艾湯
包含炒過的阿膠一兩、艾葉一錢。用水五碗煎煮至三碗,每次服用一碗,一天內服用完畢。
阿膠散
包含熟地黃二錢,酒炒過的白芍、當歸、炒珠狀阿膠、艾葉、蜜炙黃耆、炙甘草各一錢,加上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出現腹痛和出血,可以加入川芎一錢。
知母丸
將知母炒過後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阿膠散煎煮的湯藥送服一百顆。
佛手散
包含當歸六錢、川芎四錢。用水煎煮,加入少許熱酒後一起服用。
益母地黃湯
包含生地黃、益母草各二錢,當歸、蜜炙黃耆各一錢,加上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救急散
將川芎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用酒調和後服用,每天服用兩到三次。(如果是活胎,服用後胎兒會穩定;如果是死胎,服用後胎兒會排出。)
獨聖湯
將縮砂仁(連殼一起炒)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稍後會感覺腹內極熱,胎兒就安穩了。如果加入少許酒調和服用效果更好。如果沒有效果,需要再次服用。